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录。
大禹治水
大禹(约公元前 18 世纪末~约公元前 17 世纪初),中国古代传说中治
理洪水的英雄。
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在尧帝当政的时候,
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
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
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
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 9
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
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
会丢掉身家性命。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
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
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
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带
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 9 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
标记。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
劣的环境中奔走。
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禹和大
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
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
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为了治水,禹到了 30 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
婚后刚 4 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 13 年,3 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第一次经过家门
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
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
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
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第
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
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13 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
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
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大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仍然不贪图享乐,他不辞辛苦地到各地去
巡视,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玄奘取经
玄奘(602~664),唐朝著名高僧,为弘扬佛教只身去印度取经,一生
执著追求,也为我国的地理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游记》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人小孩几乎没人不知道。
故事中孙悟空、猎八戒、沙和尚 3 个徒弟保护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经过九
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唐僧取经真有其事,那个唐僧就是玄奘。可
实际上,他只是孤独一人,并没有什么齐天大圣来保护他。
玄奘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人称“唐
三藏”。他潜心钻研佛经,读遍了国内的佛经资料,觉得要弄通佛理,最好
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学佛经。他一面学习梵文,一面向官
府申请出国。
当时正是唐朝初期,国内政局不太稳定,边境也不安定,政府严禁百姓
出境,玄奘的申请未被批准。于是,他混在一群衣衫褴褛的饥民队伍中,离
开了长安,踏上了西行的道路。当他刚刚到达西北边境的军事重镇凉州时,
一道公文十万火急地由长安直送而来,原来朝廷知道了玄奘要偷越国境的
事。玄奘得知消息后,连夜逃出凉州关口,又逃过了瓜州关口,在荒凉的沙
漠上策马西行,沿着一堆堆死人的白骨和骆驼的粪便前进。当他进入 400 多
公里的莫贺延碛(q)戈壁滩不久,失手打翻了盛水的皮袋子,把饮用水全
ì
部倒光了。他想起“宁可西进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誓言,忍着极度的干
渴,走了 5 天,昏倒在沙漠中。在生死关头,一阵凉风吹醒了他,他又骑马
勉强走了 5 公里地,幸好前面出现了一片绿洲,他又装满水袋继续上路。
越过 400 公里的沙漠,玄奘来到高昌国,高昌王听说来了唐朝高僧,苦
苦请求玄奘留下来说法,答应给他优厚的待遇而不放他走。玄奘一连三天不
吃不喝,高昌王深为感动,第四天送他上路了。
之后,玄奘又翻山越岭,走了整整一年。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路上,
各地的自然风光,给玄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也有比沙漠更为艰苦的
地方,凌山就是其中之一。凌山是天山的穆素尔岭,山高峭陡,经年不化的
冰川在山谷中熠熠闪光,气候多变给旅途带来极大的困难,稍有不慎,就会
被雪崩吞没,被冰凌滑下深渊。玄奘把自己和马联结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在
羊肠小道上行走。
到达天竺后,玄奘在印度度过了十几个寒暑,足迹遍及印度半岛。他参
观访问佛教圣地,调查研究各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他如饥似渴地学
习,潜心钻研全部佛经以及其他宗教流派的学说,成为那烂陀寺十大法师之
一。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长年有僧徒 1 万多人,能成为那烂陀
寺的十大法师之一,是很高的荣誉。玄奘通晓了全部经论的奥妙,声誉传遍
了整个天竺。后来他被推举为那烂陀寺的讲席。
玄奘声誉鹊起,许多国王和佛教徒恳切希望他永远留在印度,不要再回
国了。有一个国王甚至许诺,如玄奘留下来,就给他造 100 所寺院。但是,
玄奘心中怀念祖国,他带着 650 多部佛教书籍,再一次踏上迢迢征途,回到
了长安。
唐太宗被玄奘的顽强精神感动,劝玄奘还俗做官,玄奘谢绝了。他又花
了 19 年时间,翻译佛经,共译出佛经 1335 卷。他还和弟子辩机合著了《大
唐西域记》,这部书在地理、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世界上有
多种译本。
张秉贵的“一抓准”
张秉贵(1918~1987),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是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
旗帜。
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里,以前,糖果柜前面经常很热闹,人们带着欣
赏和钦佩的目光看着一位老售货员抓糖、称糖、包糖。只见这位头发花白的
售货员站在柜台里,每一分钟都跟打仗似的全力以赴,眼、耳、口、手、脑
这五部“机器”同时开动,不停地抓糖、过磅、包包儿,打捆儿,同时用心
算代替算盘。尽管买糖的人很多,他从不让人多等,顾客开口要多少,他一
声“好了”,往往一抓一个准,手跟台称一样准。遇有老弱病残的顾客,他
及时给予照顾,还谆谆关照,热情胜似家人;对顾客的要求,他认真倾听,
最大限度地给予满足;对顾客的询问,他耐心地解答,有问必答。
他就是老模范张秉贵,他的热情、周到、过硬的服务水准连外国人也经
常前去观摩。张秉贵常说:“售货员要用一团火来温暖顾客,使他们不仅在
商店里感到热乎乎的,回家后热乎乎的,走上工作岗位还要热乎乎的,这才
算我们对革命事业的一点贡献。”
张秉贵站了 50 年柜台,把一生的年华都服务给了三尺柜台,把一生的心
血都倾注到了顾客身上。为了顾客,他到糖果厂去参观访问,了解糖果的制
作过程;为了顾客,他到医院向医生请教各种糖果的营养知识。做有心人的
结果,使他掌握了丰富的商品知识,为顾客服务起来就更周到。比如,肝病
患者还需要补充糖分,患肝病的顾客买糖,张秉贵就介绍含糖分多,对肝病
有好处的水果糖;气管炎患者经常咳嗽,需要润肺,他就介绍冰糖;对消化
不良的顾客,他就推荐柠檬糖。他把顾客个个当成自己的亲人,做到买与不
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大人小孩一个样。
张秉贵不仅自己热情似火,技术过硬,还积极鼓励青年售货员练习基本
功。一次,他应邀在外地介绍经验,会后大家希望他作一次售糖“一抓准”
的示范表演。那时他已经 65 岁,又处在陌生的场地和环境,糖果的规格和北
京也不一样,“一抓准”还能不能成功呢?张秉贵明知有困难,但想到要推
动青年们练基本功,还是愉快地答应了。“5 两”、“4 两”、“2 两”……
张秉贵每次都是一抓正准。老模范宝刀不老,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清高廉洁的介子推
晋文公在未做国君时,逃亡在外面 17 年,回国登位后第一件事,便是赏
赐和他一起逃亡的功臣。
那些人都有了金银财宝和很高的官爵,独有介子推一人,被晋文公忘记
了。在逃亡期间,介子推忍饥、受冻,吃了很多的苦,但他却供奉晋文公所
需要的一切,使他生活得十分舒服。
一天下午,介子推倒在椅子上连声叹气。母亲安慰他说:“你的功劳很
大,为什么不和国王说明,求一个官做做呢?”
介子推坐直身子对他母亲说:“我不是想得到赏赐,而是看不惯那般小
人,自以为有功就摆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那些卑鄙的人,都想将功劳拉
在自己的身上,实在太可耻了,我不愿意和他们在一起做事,我想回到乡下
种田,又怕您不同意我的做法。”于是,他的母亲连连点头说:“你的志向
很高,不贪求功利,我太高兴了。”他和母亲便住到绵山去了。
过了一些日子,晋文公忽然想起了介子推的功劳,便叫人到绵山去找他。
可是绵山很大,又长满了树木,100 多个人在绵山找了三天三夜,还没有找
到介子推。当时有人建议,用火烧山,他们见了火,一定会自己跑出来。
介子推和他母亲藏在山内,知道晋文公派人来找他,他仍然不愿意出来。
后来大火烧到他们的身旁,介子推连忙对母亲说:“我背您出去吧,不然,
就要被烧死了。”
他的母亲睁大眼睛对他说:“你不是不愿意和那些争权夺利的小人在一
起吗?现在怎么又怕死了呢?”
“不。”介子推说,“我不怕死,但为了母亲,我……”
他的母亲说:“那么我们就死在一起吧!”
火熄了,树木烧光了。大家看到分子推和他的母亲合抱着一棵树,都被
烧焦了。
晋文公看到后非常悲痛,为了纪念介子推,改绵山为介山,将山上所有
的田,改为祭田。还下令要全国老百姓在烧山的这一天,不准起火烧饭,一
律吃冷食。这是清明的前一天,我们叫做“寒食节”。
曹操割发代首
曹操,东汉末年的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
事家。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
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
方。
曹操看到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
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
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
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看到这一切,大家都很高兴。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
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
庄稼,违令者斩!
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决不姑息宽容。
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将士们操练、行军经过庄
稼地旁边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有时,将士们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
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曹
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
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题的时候,突然“扑刺刺”的一声,从路
旁的草丛里窜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曹操的马没有防备,被这
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等到曹
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了来,十分认真地对他说:“今天,
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犯了难。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
要治死罪的。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
必领罪的。”
“这怎么能行?”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
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
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这……”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
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不!你的理不通。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
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
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
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
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
没有您呐!”
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不过,
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即脑袋)吧!”说
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陈毅写诗律己
陈毅,四川乐至县人,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他曾担任过红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
指挥员。建国以后,他又先后担任过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等重要职务。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毅既是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又是上海市市
长,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但是他在胜利面前,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严格地要求自己,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滥
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亲属谋取私利。为了表示自己廉洁自律的决心, 1954
年春天,陈毅特意写了一首题为《手莫伸》的诗自勉。诗是这样写的: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
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岂不爱权位,
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
仙乐。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