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的画家对它推崇备至,都把它奉为绘画史上的奇迹和典范作品。
德拉克罗瓦与《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勇于创新,突破法国画坛占统治地位的古典派的桎梏,以现
实生活为题材进行创新,讲求色彩绚丽,对比强烈,侧重表现激烈的动荡场
面,从而产生出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使浪漫主义在法国画坛大放异彩。《自
由引导人民》便是他的代表作。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 1830 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 年 7 月
26 日,逃亡到外国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企图复辟波旁王朝,进一步限制人
民的自由,并解散了议会。巴黎市民闻讯后,纷纷拿起武器,举行起义来捍
卫自由,最后粉碎了波旁王朝的复辟活动。德拉克罗瓦亲眼目睹了这一事件,
他以饱满的热情绘制了这幅作品,来歌颂这次起义的胜利。画面以象征自由
女神的莱辛姑娘为中心,只见她一手拿枪,一手高举象征法国共和制的三色
旗。在她的引导下,人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最终攻克了敌人的阵地。此
画色彩对比强烈,用笔奔放,造型优美,精心采用三角形构图方式,把女神
的头部置于画面的制高点上,使女神的形象更加引人注目。这幅画具有强烈
的战斗性和一定的进步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在法国复辟的封建势力,
讴歌了法国人民为自由而战的英勇壮举。
1830 年的“七月革命”是法国近代史上的光辉篇章,查理十世要恢复王
权,巴黎人民则又一次起来捍卫自由、民主、共和,与封建势力展开了殊死
决斗。作为这一斗争的目击者,画家德拉克罗瓦以奔放热烈的画笔创作了这
幅《自由引导人民》。他把现实斗争的真实与浪漫主义的想象结合起来,以
大胆的比喻象征手法,塑造了作为共和政体及民主自由象征的自由女神。在
画面中央,自由女神高举三色旗站在最高处,走在最前边,引导着浴血奋战
的人民;跟随在后的有握刀的工人、持枪的知识分子、呼喊的少年以及无数
群众,脚下是被击毙的王军,透过弥漫的烟雾,可以看到远方的巴黎圣母院。
画家使用强烈对比和夸张想象的手法,加强了画面的战斗气氛和奔放的热
情,两边举枪穿黑色外衣的战士和身着古装、上体半裸的自由女神相对比,
灰烟中鲜艳的红、黄、蓝三色旗相衬托,更突出了女神圣洁无瑕、美丽强健,
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崇高形象,使观者对“自由”这个永恒向往的主题产生了
势不可挡的必胜信念。
莫奈与《日出·印象》
莫奈于 1840 年生于法国巴黎。早年随风景画家布丹学习绘画,1863 年
进入格莱尔画室学习。他与学院派艺术趣味无法取得一致,两年后便愤然离
开了格莱尔画室,开始探索独立的绘画技法。1879 年,莫奈发起和组织了第
一届印象派画展。就在这次画展中,莫奈的一幅《日出·印象》引起了欧洲
画坛的强烈震动。莫奈也一举成名。
这幅《日出·印象》是莫奈于 1872 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
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
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
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
景写生画,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展
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
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日
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迅速
成为一个风靡全球,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
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
印象派大师。
塞尚的《厨房的桌子》
塞尚是后期印象主义重要画家。他于 1839 年诞生于法国艾克省一位银行
家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曾学习印象派绘画,后脱离印象派自寻道路。他不
拘泥于印象主义对光色的分析,而注重物体固有色的分析。他提出了自然界
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组成的理论,给后来的立体主义
以很大启示,因而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厨房的桌子》是塞尚创作倾向最鲜明时期的作品。画面表现了结实而
有实体感的形态,宽阔粗直的线条色画出的轮廓,按体积的外形涂上去的颜
料,坚实而平匀的块面,故意将物体几何化的变形,使这些普通的苹果、梨、
罐子、篮子、坛子和桌面、衬布完全打破了习惯的透视布局,而重新作为形
体结构的搭配安排,给人以质感、重量感和体积感。
梵高的《向日葵》
梵高是荷兰的著名画家,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多以劳动
人民的生活为题材,善于运用阔大笔触,挥洒颇为流畅,色调也十分强烈,
给人以极大的刺激。梵高一生不被人理解,死后才得到美术界的重新认识。
他的画创下索斯比拍卖行的最高纪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珍品。
代表作有《向日葵》和《加歇医生肖像》。
《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画的同一题材的系列作品。他画《向日葵》
时,精神异常激动,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给他一种温暖的感觉,使他内心
充满激情地去画那些面朝太阳而生的花朵。花蕊画得火红火红,就像一团炽
热的火球;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般。厚重的笔触使画面
带有雕塑感,耀眼的黄颜色充斥整个画面,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向
日葵》创下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被日本收藏家所收藏。
《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也是他在最痛苦的煎熬中所倾心绘制的最
充满光明的精神追求的作品。画面上,浓重跳跃的金黄色似乎带着燃烧的激
情,粗犷奔放的笔触表露着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渴求。这幅作品在 1990 年的艺
术品拍卖行中创造了数千万美元的世界最高纪录,然而在当时,他却是与一
贫如洗的痛苦联系在一起的。
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
列宾是俄罗斯绘画史上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是俄国“巡回展览画派”
的著名代表。在艺术上,他受柯拉姆斯科依的影响,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
向。列宾具有高超的写实技巧,其笔下人物描划得生动传神。列宾的艺术,
标志着 19 世纪后半期俄罗斯艺术的高峰。代表作有《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
王》和《伏尔加河的纤夫》。
《伏尔加河的纤夫》大约绘制于 1870~1873 年。全画采用横向的长构
图,把 11 个纤夫分成三簇,分别描绘出这些不同年龄、经历和个性的形象。
他们承受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和贫困的折磨,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拖着沉重而
疲惫的步伐,拉着船缆,艰难地牵引着身后的大船,在伏尔加河岸边踏着沙
子吃力地往前走,整个画面表现了劳动者沉重的劳动和纤夫们不甘心忍受剥
削和压迫的愤懑情绪,寄托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剥削者的强烈
抗议。
毕加索和《格尔尼卡》
毕加索是西班牙的著名画家,立体派的先驱,后来加入了法国国籍。他
的早期作品接近于古典主义的写实风格,以后画风不断改变。最后成为立体
派的绘画大师。代表作有《和平鸽》《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使馆所作的一幅大型壁
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1937 年被德国法西斯炸为平地。画家对
法西斯的暴行极为愤慨,于是画了《格尔尼卡》用以表示对法西斯暴行的强
烈抗议。
毕加索以特有的绘画手法,用隐喻性的情节和超写实主义的怪诞夸张的
形象对战争恐怖与残暴做了无情的揭露。各种类形的人和物在画面上飞旋、
呐喊、撕裂,被一只刺目的灯泡照亮。有人认为这盏灯是比喻光天化日或一
只眼睛在浓重的黑暗中注视着这幕惨剧。画中隐约可辨一个来自一幢建筑物
窗口的妇女,手握“正义与真理之灯”出现在“眼睛”的右侧,再右边是另
一妇女从着火的窗口凌空跳下,高举孤立无援的双臂,仰首挣扎,绝望地嚎
叫,足以撕人心肺;地面上有正在奔跑逃命的妇女,有怀抱死去的婴儿悲愤
欲绝的母亲,还有一位手握断剑的战士和一个斗牛士的肢体残缺地倒在地
上。画中还有牛和马这两个醒目的形象,人们常猜测它们隐含的象征意义,
直到 1944 年画家本人出来作了解释:“公牛是残暴和黑暗,那匹被长矛刺穿
了躯体的马代表人民。”
画面选取了类似当时报刊上新闻照片的色调,采用黑、白、灰三色,不
仅增强了主题的纪实性,而且令战争恐怖残酷的悲剧气氛更加鲜明突出。这
幅大型油画采用立体主义和平面分割的处理方法,既有助于表现整个场面的
紧张、刺激、强烈的节奏,又与现代建筑的室内环境浑然一体,使人们永远
不会把这幕人间悲剧忘却。
可以说,毕加索是现代美术史的一颗超级巨星。他一生的创作数量之巨、
题材之广、画种之多都是举世罕见的。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丰富多样、
层出不穷,更令人叹为观止。他还特别对世界各民族、各时代的艺术充分地
加以吸收、消化,从而更加充实了他的艺术内容和语言,开创了当代艺术世
界化的新局面。
书 法 艺 术
什么是书法
书法一词有广义的和专指的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说,一切文字的书写艺
术,都可以称为书法。专指则只对中国汉字用毛笔等书写的方法而言,也就
是我国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这门艺术的主要内容有执笔、用笔、点划结构、
布局章法等。
汉字为书法创造了良好的结构字型基础,书法与文字有密切的关系。从
汉字产生到现代简化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体不断地变化、丰富和发
展。随着汉字的发展,其书写造型艺术也经历了历代书写者的不断创造与完
善,逐渐成为一门传统艺术,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如从事书法活动,要讲求
书家的思想修养、精神境界,要讲究书写技巧和方法,要讲求不同书写工具
(笔、墨、纸、砚)的运用对书法艺术的影响等。书法艺术不仅为中国所特
有,随着汉字的传播,它也传到了日本、朝鲜、韩国等邻近国家和地区。
书法的种类
人类先有文字,后有书法艺术,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又到石鼓文,中国
古代汉字书写经历了由繁到简,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也逐渐萌发了书法这
门独特的艺术。
人们一般按照书写的形体,把书法分为正书、草书、隶书、篆书和行书
五大类。
正书。也叫“楷书”“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
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
(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
)等。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
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
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
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
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
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
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
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圆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
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和隶、楷之间的过渡。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
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像楷书那
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始
于汉末。
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这是汉字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不过,
作为书法艺术,都保存下来并各自形成众多的流派,出现了不少名家,拥有
丰富多彩的艺术珍品。
法书和碑贴
法书
法书是专指书法作品而言。达到相当艺术成就,有较高艺术水平,可供
临摹学习、取法的书法作品才可以称之为法书。法书一般包括著名的刻石、
著名的碑贴、名家的墨迹等。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也叫法贴。由于历代对
书法艺术的重视,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法书,如篆书、隶书、行书、草书、
楷书等,各体均有法书传世。这些法书不仅为学习书法者提供了可以取法的
典范,而且也为后人研究中国书法史提供了依据。
著名碑贴
《石鼓文》。我国现存最古的刻石文字,在 10 块鼓形石上,用籀文(大
篆)分刻有 10 首为一组的四言诗,记述秦国君臣游猎情况。唐初在天兴(今
陕西宝鸡)三田寺出土。今藏故宫博物院。
《泰山刻石》。也叫《封泰山碑》。秦始皇 28 年(公元前 219 年)登泰
山颂秦德的刻石。相传是李斯所书,为小篆的代表作之一。
《龙门二十品》。北魏龙门造象记 20 种的统称,字体方劲雄奇,可以概
见北魏时代的书风。
《孔子庙堂碑》。唐碑,正书,虞世南撰文并书,为唐楷典型之一。
《九子庙堂碑》。唐碑,正书,篆额,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在今陕西
麟游县。
《麻姑仙坛记》。全称为《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唐碑,正书,
颜真卿撰文并书,为颜书代表作之一。
《玄秘塔碑》。全称为《大达法师玄秘塔铭》,唐碑,正书,裴休撰文,
柳公权正书。在今陕西西安。为著名柳帖之一。
《乐毅论》。著名行书法帖,是东晋王羲之书,被列为王羲之正书第一。
《兰亭序》。著名行楷法帖,东晋王羲之与友人在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
礼,于饮酒赋诗时所写的诗序草稿。为王羲之生平得意的书法杰作。
《曹娥碑》。原为东汉度尚为孝女曹娥所立之碑,上刻诔词。现通行的
小楷本,元后相传为晋王羲之书。
此外,著名的碑帖尚有《石门颂》《华山碑》《郑文公碑》《淳化阁帖》
《澄清堂帖》《群玉堂帖》《三希堂法帖》等。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即书房中常用的“笔、墨、纸、砚”四种书写工具。
笔
毛笔从性能来分,有硬毫、软毫和兼毫三种,兼毫是用两种或更多种兽
毛制作,而硬毫和软毫一般只用一种兽毛制作。
硬毫笔的刚性、弹性较强。常见的是用黄鼠狼毛制作的狼毫笔,也有用
山兔毛、鼠须、鹿毛、豹毛、猪毛等制作的。硬毫笔蓄水性差些,写的字欲
棱角明确,宜用硬毫笔。
软毫笔柔性强,弹性差。常见的有用山羊毛制作的羊毫笔。也有用青羊
毛、黄羊毛、鸡毛制作的。软毫笔蓄水性较好。字欲丰满圆润,宜用软毫笔。
兼毫笔则刚柔和弹性介于硬、软毫之间。常见的有用山兔毛和山羊毛合
制的紫羊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