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任务多艰巨啊!中学、小学有 12 个学年,每个学年有两个学期,而
且每个学期都要有语文、数学课,另外还要有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等多
门学科。
叶老接到任务后,二话没说,就干起来,而且提出:“解放军打到哪里,
教科书送到哪里!”
叶老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干起来。他亲自挂帅组成编委会,亲自挑选
干部,制定提纲,确定编写原则,组织人编写、审定。
叶老对语文教材很重视,决不能让有反动思想的文章毒害中小学生。他
组织了四个编写组,来编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
要编一套全新的、革命的语文课本。
初稿写出来后,叶老要求各组开会,一篇一篇、一字一句地读出来,叶
老亲自听,还要请专家们听,看看内容好不好?语言好不好?适合不适合学
生接受?
如果发现有的课文不好,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叶老就自告奋勇地说:
“我来写一篇。”他白天上班,和大家一起开会、研究工作,晚上就连夜写
出一篇,第二天上班就读给大家听。
课文打印出来后,叶老还要一一审读批阅,逐字逐句修改,在他修改过
的地方,他还要夹上一个小纸条,说明修改的理由,请编书的同志们传看。
大家都被他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动了。
在叶老领导下,编写课本的工作进展很快。1949 年 8 月,初小、高小、
初中、高中的语文课本由新华书店发行了。9 月,大学的语文课本也发行了。
新中国的大、中、小学教科书,和新中国一起诞生了。
叶老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写在新中国的教
育史上了。
新中国成立后,叶老仍然主管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他当了教育部的副部
长,仍然主管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编写课本的工作任务不像解放战争时那样急了,但叶老
却要求更高了。他为了编好课本,坚持开门编书。他常到学校里和教师、学
生座谈,征求意见,还常到学校听课,了解教师学生使用课本的情况,还确
定一些学校作为教学基地,将编出来的课本先在这里试教,取得经验后再推
广。仅在 1962 年 2 月到 5 月,四个月期间,他就到教学基地和老师一起备课、
听课、讲课有 14 次之多。要知道,这时他已是将近 70 岁的老人了啊!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本,几乎都是经过
叶老审阅、修改过的。
人们说,叶老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着最具体、最切实的工作。
叶老主编了这么多课本,有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有人肯定地说,
他那么大的学问,一定是个大学毕业生。
叶老其实并没有上过大学,他完全是靠自学成材的。
叶老出生在苏州市一个平民家庭,他自己这样形容家里的情况:“我家
无半亩地一间屋,家况很清苦。”
父亲对年幼的叶圣陶要求很严格。3 岁起就要求他识字、描红摹字,到 6
岁进私塾时,叶圣陶已经能认 3000 字了。进私塾后,读书更苦,老师要求学
生成天读书、背书,不许玩,只有到春节前后,才可以休息。父亲常带叶圣
陶出去,贺年、祝寿、赏灯、闹元宵……每次出门,走在路上,看见一块匾
额、一个牌楼、一座小桥,父亲就要讲些传说故事。回来后,还要求叶圣陶
写一篇作文,记叙沿途见闻。叶圣陶从那时产生了热爱生活和喜欢写作的兴
趣。
12 岁那年,叶圣陶考进了苏州第一所洋学堂——公立高等小学。学制是
3 年,可是,他的功课特别好,一年之后,就考入了公立第一中学,成为中
学生了。
中学时代令叶圣陶终生难忘。这所学校的教师很多都是有新思想的青年
人,他们倡导学生爱国、强国,教育学生热爱乡土,立志振兴中华,还注重
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叶圣陶在这里学会了篆刻、写诗,还办了一张小报,
自己刻蜡版,自己印刷。叶圣陶的学习成绩优秀,课外活动又很活跃,表现
出很高的才能。大家都认为,中学毕业后,他肯定可以上大学。
但是,叶圣陶的父亲失业了,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家里有父母和两个妹
妹,还有奶奶和外婆,这些人的生活怎么办?叶圣陶只好放弃上大学的想法,
开始找工作。17 岁那年,他开始当小学教师了。
叶圣陶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学。他中学时代的一个好朋友考上了北京
大学,他就请朋友把大学的课表和讲义寄来,自己按照大学的课程学习。每
天早上学三小时,晚上学三小时。他认为工作后也能学习,他要给学生讲课,
讲课前认真备课,看很多参考书,这样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他还坚持在业余时间写作,发表了很多小说童话,在全国很有名气。因
此,后来有的中学请他去教书。有的大学也请他去教书。他完全是靠自学成
材的!
叶圣陶先在苏州一所小学当教师,他给自己提出:“我要做学生的朋友,
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他和学生亲密无间。
他给学生讲课,常讲小故事、小童话,学生特别爱听。
他在校园里种花、种草,美化环境,给学生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
他对学生,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衣着干净的、肮脏的,都一样和蔼,
一样亲热。
叶圣陶当时只有 17 岁,而学生都是十一二岁的,叶圣陶长得比较瘦小,
和学生差不多高,可学生们都喜欢他,尊敬他。
但是,当时学校是被旧势力控制的,容不下这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
他只好辞职回家。
后来,他到上海的一所小学当教师,这里气氛好些,一些教师思想也比
较新,和叶圣陶在一起相处得很好,大家一起想办法活跃学生的生活。
学校成立了“少年书报社”,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叶圣陶发动教师捐
助,买了一些书籍报刊,办起了阅览室,请高年级学生当管理员。每当学生
来借书,叶圣陶就发给他们一张调查表,请他们写上姓名、年级、月日,还
要写读书心得。叶圣陶从表上来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再进行讲评、辅导,
使学生越来越爱读书了。
学校还成立了“学生新闻社”,叶圣陶常带这些学生外出采访,回来后
鼓励学生写作。
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旅行。叶圣陶向学生讲名胜古迹,带领学生采集标本,
回来后又指导学生写游记、画记忆画、制作标本。
叶圣陶还带着学生参观钟表厂和印刷厂,给学生讲钟表和印刷的发展
史。
在上海当小学教师期间,他每天要上四五节课,要给学生批改作业,他
还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每天中午休息和夜晚,都是他读书的时间。
以后,他又回到苏州,到一所镇上的小学教书,他把精力和志趣全都转
到教育实验上,尤其注意研究改进语文教学。
他自编课本,大胆采用白话文的课文,他把一些课文改编成剧本,指导
学生排演话剧,这样学生就都喜欢语文了。他又指导学生写作,指导学生写
诗、篆刻。学校工作十分活跃。
叶圣陶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以后,他又当
了作家,他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就是描写小学教师的。他写的
第一篇童话《稻草人》,就是写给孩子的。他还当过编辑,出版了很多书,
大多也是写给学生的。后来,他编写教材,当教育部长,始终没有离开教育
事业,他的心一直和教师相连,一直装着学生。
他的名字,永远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闪光。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的故事
他,当了 35 年的小学教师,教过的学生能有几千;他,讲了几十年的故
事,那和蔼可亲的声音打动着千千万万小听众的心灵。不用说,你肯定猜到
了,他就是全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故事专家孙敬修。
“故事爷爷”
现代的儿童都称他“故事爷爷”,其实,他最早开始讲故事的时候,才
二十几岁。那时他在北平市汇文第一小学教书。学校有住校生,一次周末,
他晚上去学生宿舍的时候,看见他们打的打,闹的闹,有的生气,有的抹泪。
他灵机一动,吹起哨子,让同学们到礼堂去,他给同学们讲故事。这个办法
很灵,同学们过得又快乐,又能学到许多东西。以后,每个周末的晚上,孙
老师就都额外地给学生讲故事,一直讲了几十年。1932 年的一天,孙老师带
着学生去北平广播电台演播节目,当时没有录音,是现场广播。学生们排的
节目演完了,可是离应该结束的时间还差几分钟。不能让电台空播呀,孙老
师沉着地清了清嗓子,给听众讲了一个小故事:《狼来了》。电台负责安排
节目的先生很感兴趣,邀请孙老师每星期到电台讲一次故事。从此,孙老师
就和电台有了缘分。
解放后,党和政府很重视儿童教育工作,也很尊重这位小朋友和家长早
已熟悉的故事员。1950 年的一天,北京广播电台的一位同志找到孙老师,请
他为北京电台少儿节目讲故事。1951 年 5 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开办了少
儿节目,孙老师又成了中央电台少儿部的特约播音员。不久,由于小听众要
求多播一些故事,电台领导和市文教局、学校领导协商,最后达成一个协议,
让孙老师一半时间在学校当教师,一半时间到电台讲故事,孙老师就更加注
意研究讲故事这门艺术了。
1957 年,北京市成立了少年宫,教育局领导为了发挥孙老师的特长,调
他到少年宫去专门讲故事,时间安排还是一半在电台,一半在少年宫,他成
了专业故事员。这时,他已经 57 岁了。有一次,少年宫安排了一场讲故事节
目,许多小朋友来得早,就在台下乱乱哄哄地讲话。主持人出于好心,想维
持一下会场秩序,就上台去喊:“大家别吵吵了,孙老师就要讲故事了。”
可是没到开讲时间,孙老师不能开讲。台下安静了一下,转眼又乱乱哄哄地
说笑起来。主持人喊了三次,乱了三次。孙老师想了想,说:“我来吧!”
他站到台上,前边的同学看见了,孙老师就先对他们说:“小朋友,我先给
你们唱个歌吧:
“朋友,要注意,
别到坑里洗澡去;
坑里尽是臭滋泥,
掉到里头干着急。
千万不要去,
淹死再活不容易!”
台下前边的同学听了,全笑了;后边的同学不知怎么回事,伸着脖子往
前看。孙老师又说:“刚才后边的同学可能没听见,刚才我唱了个歌儿,是
这么唱的……”他又把歌唱了一遍,台下的注意力都被抓住了。讲故事的时
间到了,孙老师就开始讲故事了。他上面用的办法,是他教书时运用过的组
织教学法,叫“由近及远组织教学法”。讲故事,有时是上午一场,下午一
场,有时上午就要讲两场,中间只休息十几分钟。尽管孙老师已是 57 岁的人
了,但从没说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
除了在市少年宫,孙老师还常应邀到小学、中学,到各区少年宫、文化
馆和少儿图书馆去讲故事;除了给儿童讲故事外,他还到北京各师范院校、
幼儿师范、甚至儿童医院去给儿童工作者讲怎样关心少年儿童;除了给健康
的少年儿童讲故事,他还主动给患病的青少年讲故事……
那是 1979 年 3 月,龙潭派出所和龙潭办事处为失足青少年办了一个“法
制教育学习班”。孙老师听说了,就拄着手杖,来到了街道办事处,要求给
犯罪青少年讲故事。办事处的同志研究了一下,同意了,并且安排了一个时
间。
孙老师走进那特殊的“教室”,面对特殊的“学生”,心情久久不能平
静。他把自己的椅子从台上搬到台下,和孩子们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小朋
友,青年朋友,你们好!”他这样开始了讲课,“教室”里立刻安静极了。
“我今天来,可不是给你们讲大道理的,我想给你们讲个故事……”“学
生”们不再是敌对、冷漠的样子了,抬起头有兴趣地听着。
“这个故事叫《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有个双目失明的人,骑着
一匹双目失明的马,人瞎马也瞎。半夜的时候,来到了一个大山涧的边儿上,
下边是万丈深渊,哗哗地流着河水。再往前走,就要掉到山涧的河里去了,
多危险哪!……朋友们,你们都是可爱的孩子,可是被坏蛋用黑布把你们的
眼睛蒙住了,认不出正道儿来了,做出了不应该做的事……我相信你们是愿
意把黑布揪掉的。”
“……我祝愿你们全部把蒙在眼睛上的黑布除掉,重见光明,再见吧!”
孙老师说完站了起来,孩子们也全站了起来,有的流了泪,向他鼓掌,向他
举手再见。当天下午,就有个少年交待了偷自行车藏赃的地方,并且说,再
不交待,就对不起孙爷爷!派出所的同志看到这次“讲课”效果出奇地好,
都很受感动。
孙老师在电台讲了 60 多年的故事,从“故事叔叔”讲到“故事爷爷”,
他用孩子们喜欢的声音、腔调去讲,用生动的情节去吸引他们,用教师一颗
慈爱的心去融化他们。他不知疲倦,为什么?“希望小朋友听了我讲的故事,
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勤劳,什么
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我希望他们都变成好孩子。”
不灭的蜡烛
80 岁以后,孙老师常把自己比喻成小蜡头,他要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儿童
们的心,他希望小蜡头不灭。
“故事爷爷”仍然坚持给儿童讲故事,他几乎跑遍了北京各城郊区的少
年宫、少年之家,一些中学、小学、幼儿园也请他去讲故事,他力争“有求
必应”。还有很多时候,小朋友由老师、辅导员带着,来到孙爷爷家里听故
事。那时他住的 14 平方米的房间,每次都是挤得满满的,“故事爷爷”就笑
着说:“如果这房间能像猴皮筋那样就好了。一抻就大了,可以装好多人……”
1985 年春节前夕,他和文艺界、宣传界、法律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到北京
市第一监狱,看望犯人。冒着严寒,他在大操场上给犯人们讲故事《苍蝇和
蜜蜂》。苍蝇好吃懒做、传染疾病;蜜蜂诚实勤劳、为人谋利。他希望犯人
们别再做让人讨厌的苍蝇,而要学做受人尊敬的小蜜蜂。
许多好心人劝孙老师减少一些社会活动,该养养老了,可他仿佛变得更
加闲不住。一天,路过崇文区工人俱乐部门前,看见两个小同学在打架,周
围有的小同学在起哄,有的大人在喊:“别打了!别打了!”孙爷爷上前几
步,用手杖在那两个打架的同学中间一插,说了声:“停战三分钟!”许多
小同学认出了“故事爷爷”。他说:“打架的同学先等一等,我说几句话,
说完了,你们愿意打,再接着打!”同学们静静地听着:“《小学生守则》
里有一条叫‘爱祖国、爱人民’,对不?你看看他是人民不是?你再看看他
是不是人民?是人民,就要热爱呀,怎么能动拳头呢?好了。我的话说完了,
你们愿意打,再接着打吧。”两个同学不好意思,握手和好了。类似这种马
路边的“闲事”,80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