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58章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8章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课本刚发下来,小明的书就被人撕破了,他急得直哭。一位年轻的教师在
讲台上,大声问:
    “书是谁撕的?”
    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更生气了,提高了声音,再问:
    “书是谁撕的?快说,不说就是错上加错!”

    教室里的空气十分紧张,可仍然没有回答。
    这时,斯老师走进来,问清情况,看看被撕坏的书,叹口气说:
    “我们每个同学都爱自己的书,也应该爱别人的书呀!书已经撕坏了,
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我们大家谁不做错事呢?做错了事能讲出来,就是有了
进步……”
    斯老师的话音刚落,小南站起来了,低声说:
    “斯老师,小明的书是我撕的,我错了,把我的书给他吧!”
    斯老师同意了,又让小南向小明道歉。
    下课以后,斯老师还叫小南拿着撕破的书跟她到办公室。小南以为斯老
师还要批评他,就噘着嘴,拖着步子,慢慢走进办公室。其实斯老师没再批
评他,而是帮他把书贴补好。小南拿着补好的书,高高兴兴地跑回教室去了。
    斯老师对每一个小学生都是这样耐心教育。她用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爱,
培育了无数的学生。学生们尊敬、感激斯老师,永远忘不了斯老师的教导。
    她教的学生,有的当了工人,有的当了教师,有的当了干部,有的当了
解放军战士……这些学生遍及祖国各地。
    斯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了,斯老师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了,
斯老师当上全国劳动模范了。学生们为自己有这样的好老师骄傲,并兴奋地
传播着这些喜讯。
    学生们来看望斯老师,向斯老师说说心里话。一个学生说:
    “领导上分配我当老师,我眼前立即浮现出斯老师的形象。我一定像斯
老师那样,认认真真地工作,当一个好老师。”
    有一个当了公安战士的学生,送给斯老师一本精致的纪念册,这是他创
作演出节目得的奖品,他说:
    “我对文学的爱好,是斯老师培养教育的结果。”
    学生们握住斯老师的手,兴奋地说:
    “十多年不见,老师还是那么年轻。”
    “是啊!斯老师永远是年轻的!”
    斯霞老师从 18 岁起,投身小学教育事业,她把全部身心,全部的爱献给
了学生,献给了事业,学生也用爱回报她,学生的爱使她欣慰,使她感到幸
福,使她永远充满青春的活力。

                    小学特级教师霍懋征的故事

    霍懋征是一位在教坛上度过了半个世纪的老教师。1943 年,她以优异的
学习成绩在北平师范大学毕业,留校后分配到本校第二附小教书。旧社会教
师间没有集体备课,顶多是上课前几个教师“碰碰头”,说说上什么课就走
上了讲台。一些老教师不肯对青年教师教授经验,总留几手。这位有志气的
女青年——霍懋征并不气馁,她一边自己摸索经验,一边“偷偷地”学习老
教师的做法,平时注意观察,有时还抱着一堆作业,蹲到别的班窗户底下去
批改,边改作业,边听人家怎样教课、怎样搞活动。她热爱儿童,热爱自己
的事业,她经过几年的锻炼很快就成熟了。以后,尽管多次有人邀请她到中
学任教,她都婉言谢绝了。她认为小学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
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她没有为较高的地位和较优厚的待遇所打动,她在小学
教育岗位上扎扎实实地站了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
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敬爱的霍妈妈

    霍懋征爱孩子,不管是乖顺的,还是淘气的,她都同样对待。她说过: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你爱他们,他们才听你的话,爱你。”她教学几
十年,从来没有跟学生发过火,从不大声呵叱学生。她认为“教师向学生发
火既是不尊重孩子,也说明你没能耐。”有一次,一个学生上课违反了纪律,
被叫到办公室等霍老师。可是,霍老师处理完别的事,回到办公室的时候,
只见老师的抽屉都被拉开翻乱,连炉子都弄倒了,她当时真气恼了。但是她
没有发火,而是让学生先回去,过一段时间再谈,她自己去干些别的事情,
转移一下情绪,冷静冷静。有的老师看不下去,她说:“对学生要严格但不
是严厉;当然也不能姑息迁就。”她等自己冷静了,再耐心地、心平气和地
和学生谈话,发现他们身上可取的地方、进步的地方,就热情鼓励,再淘气
的学生对她也心服口服。
    霍懋征经常家访,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60 年代初,国家遇到
了自然灾害。有一次,霍老师到一个学生家里家访。这个孩子没有父母,跟
着他姨父母一起生活,霍老师跟大人谈话时,发现这个孩子像“受气包”似
的站在床边,霍老师心里很难过,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关心这个孩子。从此,
每天早晨霍老师都买两份早点,一份给自己的女儿,一份给这个孩子;下午,
这个孩子要到少年宫去打球,霍老师怕他营养跟不上,就再买一份点心,让
他带上。困难时期发给霍老师的黄豆、白糖、鸡蛋,她常常给这个孩子送去,
有时还给他做衣服。这个孩子从老师身上得到母爱,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进步很大,学习也很好。
    “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批判霍懋征,学生也跟着“造老师的反”,霍
懋征仍旧关心着学生们的情况。有个学生的妈妈去了干校,父亲又要去广东
演出,发愁没人照管孩子。霍老师知道了,对他父亲说:“您把孩子交给我
吧!”她就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管这个学生。这个学生有尿床的毛病,霍
老师除了照顾他的正常生活,晚上还要安排他练琴,自己还要给他晾烤被褥。
星期天,霍老师还买些糖果给这个学生,让他去看望在幼儿园入托的小弟弟。
尽管这个学生在学校里还跟着别人批判霍老师,回到家里,霍老师仍然像母

亲一样照顾他,她相信这个学生会学好的。
    还有一个学生,父亲是建筑公司的炊事员,母亲是工人,家里生活条件
差,学生长得瘦小,穿得脏破,功课跟不上,在班里抬不起头来。霍老师却
很关心他。一天,这个学生生病了,霍老师放学后就去他家看望。已经中午
12 点多了,家里只是这个学生自己躺在床上,还没吃饭。霍老师看见这情景,
十分心疼,赶忙跑回学校买饭,然后送到学生床前。看着热腾腾的饭菜,这
个学生非常感动,他觉得站在自己身边的仿佛是自己的妈妈。霍老师看到这
个学生在家不能按时吃饭,因为父母上班有时回不来,她就向学生的母亲建
议,让学生在学校入伙。学生母亲感到经济困难,不想入,霍老师说:“您
甭管了。”就用自己的钱给这个学生包了伙。这个学生很爱劳动,霍老师就
让他当“打饭长”。后来,霍老师发现他早上不吃饭,中午又吃得特别多,
怕他把胃吃坏了,就又给他包了早饭。这个学生每次劳动都表现不错,霍老
师就经常表扬他。渐渐地,这个学生热爱起自己的班集体了。他看到霍老师
跟学生一起扫清洁区时,因为腰疼,弯腰很困难,就专门捆了一把长把扫帚,
供霍老师专用。这个学生不是少先队员,过去过“六一”儿童节时,他总不
能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这一年,霍老师给他借了一件白衬衫,让他打队鼓,
他可高兴了,队鼓打得特别好。“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要这个学生揭发、
批判霍老师,还说:“你如果不揭发,就不让你在学校入伙。”这个学生头
也不回地跑了。后来,别人把他母亲找到学校来,要她发言。她母亲说:“霍
老师对我的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我们全家感谢这样对党忠诚的好老师!”
这个学生当了“红卫兵”以后,还暗中保护霍老师呢。
    霍老师关心学生的事例很多很多。她献出的一片片爱心,使学生们终生
难忘。许多人长大以后,还经常把自己的成长进步向霍老师汇报。一个学生
考取了研究生,他接到通知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霍老师,于是,他给自
己的父母和霍老师同时发了信,告诉他们这一消息。有的学生要出国留学了,
临行前带着爱人一起来同霍老师辞行。1979 年国庆节前,一位同学写了一首
诗,献给霍老师,诗的题目是《我的两个妈妈》:
    “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母,一个就是她——我敬爱的霍妈妈……”
这是许许多多霍老师教过的学生的心声,这是爱的种子开出的花朵。

    生动的语文课

    霍懋征在几十年的讲坛上,教过语文、数学课,也教过常识、手工等副
科课。不管教什么,她都刻意改革,不断创新,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她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学生们都很喜欢上霍老师的语文课。
    霍懋征把一堂语文课作为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讲郑振锋的《别了,
我爱的中国》时,她的范读,充满激情,生动真挚的语调,深深打动了每一
个学生的心。她详细地讲述了作者在 30 年代即将远离祖国的依依惜别之情,
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同学们心中的爱国之情被鼓动
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热烈。她讲《一个苹果》时,没有停留在课文的
字、词和分段上,她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中国人民
志愿军战士深厚的阶级情谊,让学生们学到这种阶级友爱的高贵品质。她满
怀激情,讲到防空洞里那个连长,最后还捧着大半个苹果的时候,眼里闪烁
着晶莹的泪花。同学们的眼睛也都湿润了,他们的心灵被打动,他们的脑海

里,留下了这一难忘的印象。
    霍懋征教同学们做课堂的小主人,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讲《林海》一课
时,她先问学生们见过大海没有,让见过海的学生说说海是什么样子,用 4
个字来描述海。“一望无际”、“无边无垠”、“水天一色”、“一碧千里”……
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争先恐后地描述着。“大风卷起巨浪的时候,又是
怎么样呢?”“风狂涛怒”、“波浪滔天”、“惊涛骇浪”、“浊浪排空”……
接着,霍懋征引导学生们概括了海的特点,再进入到“林海”这一课题。学
生们练习了词汇,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很快就理解了课文。
    有一次霍老师讲完课,留点时间进行练习。她说:“今天天气真冷啊,
你们每人说一句话,要使人感觉到很冷,但不准说出‘冷’字。”学生们立
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河里结了厚厚的冰,窗上结
了冰花。”有的说:“同学们有的脸蛋儿冻得像苹果,有的手指头冻得像胡
萝卜。”先描写天气,再说人们的穿着打扮和表情动作,把“今天天气很冷”
说成了一个个“小片断”。霍老师接着问:“现在写这样一个题目的作文有
困难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困难!”霍老师非常自然地引导了
同学们的口头表述,教大家掌握了作文的规律,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一般被
人们视为难题、有些学生提起来就“头痛”的作文课,在霍老师的课堂里,
却深受喜爱。
    霍懋征细心理解每一个学生,懂得他们的心理,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有
一次,在课堂上她讲“肯定”与“否定”的表达。问一个学生是不是少先队
员,学生说“是”,她就把“是”字写在黑板一边。又问另一个学生,这个
学生站起来后不好意思地说:“不是。”霍老师亲切地鼓励他:“你很快就
会是了。”然后把“不是”写在黑板另一边。下课后她告诉听课的老师,在
许多人面前,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灵,不要让它受挫伤。还有一次,有
个同学很积极地举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看到老师叫别人,他急得屁股一
颠一颠地想站起来。霍老师叫了他,他却答不上来了。霍老师知道,如果这
个时候批评学生“捣乱”,就委屈了他。因为学生年龄小的时候,注意力很
有限,他急着举手,把注意力集中在让老师叫他上了,就把问题忘了。霍老
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大家回忆一下,我刚才问的是什么问题?”同学
们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个同学做了回答,红着脸坐下了。
    同学们爱上霍懋征的语文课,因为她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动
活泼,寓教于乐,同学们在游戏中、在兴趣中就学到了新知识。霍老师仿佛
猜透了每个同学的心灵,同学们称她是知心老师。
    霍懋征教书几十年,她的学生数以千计。她慈母般的爱心,和蔼可亲的
教诲,永远激励着她的学生们,向上,向上!

                    优秀校外辅导员张培英的故事

    她,不在学校教书,却时时关心着上千个少年儿童学习、成长;孩子们
亲昵地叫她“阿姨”,她却是指导、帮助少年儿童走上光明大道的最好的老
师。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和全军优秀校外辅导员,先进青少年工
作者,全国自强模范,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获得者——张培英。

    身残志坚

    1960 年 5 月的一天,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张培英正在实验室值
班,“轰隆”一声巨响,突然的煤气爆炸把她掀翻在地。40 天以后,她从昏
迷中醒过来,知道自己已经被烧得通体鳞伤,面目全非,双手也伤残了。她
顽强地与伤病搏斗,治伤、植皮、锻炼肌体功能……7 年过去了,她觉得自
己可以继续为党工作了。可是,组织上给了她一等残废军人的待遇,让她长
期休养。这位青年时期就参加过爱国民主运动,在解放前夕面对拿枪的敌人
也不曾胆怯的女战士,在 2500 多个因治烧伤而忍受痛苦的日日夜夜里都没有
掉过一滴泪的共产党员,此刻却流泪了。她不愿意自己的后半生就这样平平
淡淡地休养过去,她还要找到自己的岗位,为共产主义的事业继续工作下去,
她要发光发热,让自己的生命再放异彩。
    1967 年,正是十年浩劫开始的时候。一天,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西门旁,
摆起了一个“免费书摊”,上学必经这里的孩子们好奇地围了过来,有的同
学发现摆书摊的阿姨和一般人长得不一样,那张似乎是变了形的脸怪可怕
的,他们不敢接近她,还有人向她投石块。但这位阿姨却微笑着说:“拿书
去看吧,孩子!”一个调皮的孩子觉得这位阿姨挺和蔼,“啪”地给敬了个
礼,接过一本书,转身跑了。开始害怕的同学也不害怕了,争相借阅着自己
喜欢的图书。
    摆书摊的就是身残志坚的张培英。她找到了新的岗位——校外教育事
业,她自己掏钱买了各种图书,开始和孩子们接触,然后一步步艰难地走进
孩子们心中。
    以后的 23 年里,她常年奔波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上千个孩子的家庭和孩子
们所在的十几所学校之间,一次又一次到校了解情况,一次一次地走访家长,
她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克服着自己步履迟缓、行动不便的困难。她的精神感
动着千家万户。
    一次家访,她上楼时不慎一脚踩空,猛地跌了下去。过了一阵,她强忍
着疼痛,咬咬牙站起来,办完事,她让人搀扶着回到校外辅导站,直至晚上
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她才想起去医院检查。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