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痒痒,尤其是母猴更是以此为伺候丈夫的本职工作;天气冷的时候,它们就
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金丝猴对年迈多病的老猴也很照顾,晚辈决不会因为长辈衰老不能自食
其力而嫌弃它。每当老猴病危躺下时,其他猴子便围在老猴身边,周到地进
行照料,而且个个都愁眉苦脸,泪眼汪汪显得非常悲伤。猴群转移时,常常
可以看到许多金丝猴连背带抬地扶着老猴搬到新的栖息地。所以人们都非常
赞扬金丝猴这种尊老爱幼的美德。
金丝猴食性比较广,主要吃素食,树叶、树牙、嫩树枝、青竹叶、嫩竹
笋、植物浆果都是它们的日常食品,有时它们也会捉野鸟、掏鸟蛋、逮昆虫
开开荤。至于吃鲜桃、吃香蕉,那是动物园中金丝猴的福分,野生的金丝猴
那是碰不到这种机会的。
金丝猴多在秋季进入发情期,孕期 7~8 个月,春季产仔,每胎仅产一只
仔猴。仔猴刚生下时体毛可不是金色的,而是暗棕色,约 1 个多月以后变黄,
然后才逐渐变成金黄色。大约一岁半幼猴才断奶,长到 4 岁多,幼猴就长成
熟了。寿命一般在十七八岁。
科学地说,金丝猴并非全都长着金黄色的毛。因为金丝猴分为不同的亚
种,不同的亚种体毛颜色并不一样。金丝猴可分为:(1)普通金丝猴,这种
金丝猴毛色金黄,它们主要生活在四川省。(2)黔金丝猴,它的毛色是灰色
的,仅两肩间有一块白色的毛,所以动物学家又称它为灰金丝猴,它们主要
分布在贵州,四川与贵川相邻处也有一些。(3)滇金丝猴,它的毛色除胸腹
和四肢内侧长着白毛外,其他部分都是深灰近黑的颜色,所以又叫黑金丝猴,
这种猴在幼小时体毛是近乎白色的,所以当地人也有叫它白猴的。
不同类的金丝猴在体形大小、体毛长度以及食性、结群大小、寿命长短
等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也有些区别,但不会超出上文介绍的范围。这里就不
一一介绍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还要介绍一下:金丝猴与大熊猫不仅同为国宝,
而且是近邻哩。有金丝猴的地方,常常也有大熊猫,只不过前者灵活地在树
上跳来跳去嬉戏、觅食,而后者则缓慢而孤独地在树下活动或觅食,双方互
不侵犯,各得其乐。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金丝猴那珍贵的皮毛垂涎三尺,有钱人更把它作为炫
耀富有的资本,总想用它的皮制成皮衣、皮褥享用,这引起了一些见义忘利
者对金丝猴的猎杀,而破坏性的森林砍伐行为,又破坏了金丝猴的生活环境,
较大的猴群已经极难见到了。金丝猴越发地显得珍稀。由于党和国家的宣传
教育,对保护金丝猴的意义,人们的认识日益加深。现在国家又将金丝猴列
入一级保护动物,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严格禁止捕猎,金丝猴种族的繁盛,
将会有光明的前景。
遭受误解的长臂猿
在动物世界里,类人猿是生物进化的阶梯上最接近于人类的一类动物。
类人猿共有四个不同的类别: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在这四个类
别中,只有长臂猿在我国既有出产,又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
他三种我国不出产,只在动物园中有展出。仅此一点,足见长臂猿的珍稀程
度了。
说起长臂猿,人们对它曾有过误解。一是以“猴”为“猿”。这个错误
源于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他的一首流传甚广的诗作《早发白帝城》中写
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其实诗中所提到的“猿”,应当是“猴”而不是“猿”,聪敏的诗人
将“猴”误认为“猿”了。因为在李白生活的年代,距今天仅 1300 多年,那
时长江三峡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暖和不了多少,远没有达到今天云南南部、西
部或海南岛那样的暖和程度,还不适宜长臂猿在那里生活。二是将长臂猿的
两只长胳膊误认为是贯通的,因而将长臂猿称为通臂猿,武术界模拟长臂猿
的灵巧动作,编了一套拳术,就称之为“通臂拳”。动物学界早就通过动物
实体解剖证实,长臂猿的两只长胳膊分别连接在胸腔的左右两侧的肩胛骨
上,两者并不相连通。“通臂拳”的名称早就广泛流传,我们不必要求武术
界改变这种称谓,但我们却不能误以为长臂猿的两臂是互相连通的。
长臂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那两只长臂了。这两只长臂平伸可达 1.6~1.8
米。当长臂猿下地活动时,它的双臂可以触及地面,走起路来相当不方便。
但是它极少触及地面,它在空间位置的移动主要靠两条长臂,它的这种活动
方式被称之为“臂行法”。在“行走”时长臂猿的两只长臂交互移动,一只
胳膊抓住树的枝干向前荡,另一只胳膊抓住前方的另一枝干,再松开一支胳
膊向前荡,最远时一次能荡出十来米去,真是名副其实的“飞将军”。
长臂猿善“飞”,不只因为胳膊长,更与它的手掌构造相关。它的五指,
大拇指短,而其他四指很长,在“飞行”时它不用大拇指,只用其他四指紧
握树木的枝条。但当它爬树时,则离不开大拇指了。
长臂猿在树林中“飞”来“飞”去,除了它特殊的身体结构起作用以外,
还与它的发达的大脑和敏锐的视力紧密相关。发达的大脑和敏锐的视力使长
臂猿在“臂行”中能准确地抓住前方的树枝快速前进,而不致失误。
长臂猿不仅能“飞”,而且善“歌”。每天清晨,长臂猿都要引吭高歌。
通常雌性猿先发出明亮的叫声,继而雄猿也以洪亮的嗓音应和,接着它们的
子女一齐加入合唱。声音很有规律,短声在前,长声在后,越叫越高,直至
临结束时声音才减弱,最后以短促的一声结束。长臂猿每日一次的“晨练”,
长达 15 分钟左右,歌声远达数公里之外。长臂猿之所以善于高歌,在于它的
喉部有发达的喉囊,喉囊极有弹性,可以胀得很大,因而长臂猿能发出很洪
亮的叫声。
长臂猿的食物以水果为主,有时也吃点植物的花、叶和嫩芽。有趣的是
长臂猿能做到“计划”用餐,它对自己生活范围内的果子,只采食成熟的,
把生的留待以后采摘,从不干出像猴子那样不分生熟乱摘一气的傻事。
长臂猿一胎只产一仔,幼仔大约 5~7 岁成熟。对于成熟的子女,它的父
母相当无情,不允许再在家庭中生活,而把子女逐出家门,使子女成为浪子。
这些浪子们在找到合适的配偶后,再组成新的家庭,建立新的生活领地,继
而生男养女,繁荣自己的家庭。
一旦有其他猿侵入,他们一家人就会在雄猿的带领下,同仇敌忾,保卫
每一寸国土,然而年长的亲戚来访,他们不仅欢迎,允许“长辈”爱抚自己,
而且还可能允许老猿在他们家安度晚年呢!
长臂猿可划分为八九种,生活在我国疆土上的有四种。一种叫白眉长臂
猿,它生活在云南西部盈江、腾冲一带的山林中,因为它的眉额处有两条明
显的白纹,好似白色的眉毛,所以称它为白眉长臂猿。这种猿在幼年时毛色
呈白色,成年后毛色发生变化,雄猿的体毛呈黑褐色或黑色;雌猿的体毛呈
金黄色,有的浅一些呈乳白色。这种猿比其他三种长臂猿体型稍大一些,重
约 10 多公斤。一种叫白掌长臂猿,它主要生活在云南西部的西双版纳大森林
中,但数量少得多。它因为不论雌雄,手腕、手背上都长着白毛,因此而得
名。但白掌长臂猿的体毛比白眉长臂猿的体毛颜色要复杂得多,不同的个体,
体毛差别有时较大,总起来由米黄至浅棕、深棕、直到黑褐、纯褐色。多数
白掌长臂猿脸上有一圈白毛,也有少数脸上只有大半圈白毛。它们的体型略
小一些,体重一般在八九公斤左右。第三种叫黑冠长臂猿。这种长臂猿因为
头顶上长有一片向上直耸的黑色冠毛,因此被称为黑冠长臂猿。这种猿主要
生活在海南岛。雄性猿全身体毛都呈黑色,雌性的体毛为棕黄色,但它们的
幼仔,体毛都是白色的,因而仅从体毛上难辨雌雄。黑冠长臂猿在体形上比
白掌长臂猿略小些,体重在七八公斤。第四种是白颊黑冠长臂猿,顾名思义,
这种长臂猿除了头顶上有一片上耸的黑色冠毛外,双颊上还各有一片长长的
白毛。这种猿在毛色与体重上与黑冠长臂猿再无其他明显的区别了。无论哪
种长臂猿都没有尾巴。
除我国之外,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地还分布着其他几
种长臂猿。
不同种的长臂猿,其寿命差别不大,一般都在 20~30 年之间。饲养在动
物园中的长臂猿,由于生活条件较好一些,有饲养员的精心照料,还有周到
的医疗保健条件,因而寿命还能长一点。
最聪明的动物——黑猩猩
猩猩是哺乳动物里最高等的种类,人们把它们称做“类人猿”。现在世
界上有四种猩猩,黑猩猩是其中最聪明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西
部,它们一般身高 1.2~1.4 米,体重 60~75 公斤。头部较圆,眉骨高耸,
眼睛深陷,耳朵大而且向两侧直立起来,鼻子小,嘴巴突出,唇长而薄,没
有颊囊,手脚粗大,臂比腿还要长,没有尾巴。全身除了面部外,都披着乌
黑的毛。炎热而潮湿的非洲热带丛林是它们栖居的地方。它们成群地在树上
筑巢而住,居住很简单,并经常迁移,黑夜在巢里睡,白天外出觅食。喜欢
吃野果、野菜、谷物,也吃荤,地上爬的蜥蜴、昆虫,天上的飞鸟及鸟蛋等
都吃。能活到 30 岁左右。
黑猩猩的脑和面部的肌肉很发达,能做出喜、怒、哀、乐的许多表情和
复杂多样的行为。它还善于用前肢做出各种动作和手势,来表达它的感情和
思想,还能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由于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
仔细研究它们的生活状况,有助于推测一二百万年前古人类的行为和生活的
一些特点。因此长期以来,科学家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世纪初,科学家把黑猩猩看成是理想的实验动物,用它们做过大量的
医学解剖和动物心理实验。它们总是很驯服地进行配合,特别是从小养大的
黑猩猩更是这样。美国耶基斯灵长类生物实验室的海斯及其丈夫抱来一只小
黑猩猩进行饲养,起名为“维琪”,让它和同龄儿童一起生活。经过训练,
它能模仿主人教给它的许多动作和表情,像扬眉毛表示注意到了,摸摸鼻子
表示友好,拍手表示高兴等等。它还学会了使用锤子、锯子等工具,能把木
条钉起来,把木块锯开来。它还顶爱劳动,用吸尘器清扫地毯,开罐头,换
灯泡,给客人送香烟也不会灼痛人的手指。主人还教会它说“爸爸”、“妈
妈”、“起来”、“杯子”等几个英语单词,它还每天和主人同桌吃饭,会
使用刀叉和汤匙。
有的科学家还做了这样的实验,在一间空房子里的天花板上高高地挂了
一串香蕉,墙边放了几只大小不等的空木箱,把饲养的黑猩猩放进屋里,观
察它怎样取食香蕉。开始只见它在地上站起来一次次地向空中比划,为够不
着香蕉而焦急。后来当它发现有木箱后就搬了一只在香蕉下方,站上去还是
够不着,于是再搬来一只叠着放上去,终于攀到了喜爱的香蕉。还有的试验
是,放一张断裂散开的小凳,再摆上铁锤、小钉和木板等东西,黑猩猩居然
能把小凳修理好,站在上面玩耍起来。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观察一只名
叫贝尔的雌黑猩猩,当它发现另一只雄黑猩猩牙齿有病,痛得老捂着脸,贝
尔很热心地拣来一根小树枝,仔细地摘去叶子,把一头弄尖。然后让同伴躺
下,用树枝来剔牙,一直到把同伴牙缝里塞的脏东西清除干净。雄猩猩为了
表示感谢,轻轻地用嘴吻了一下雌黑猩猩。
黑猩猩有没有学习的能力呢?科学家做了许多实验,说明它们能够学会
使用符号语言和手势来表达简单的意思,还可以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塑料
板,拼出“苹果”、“香蕉”、“水桶”、“放入”等词组成的句子。有一
只叫萨拉赫的黑猩猩,经过训练能按照用塑料板拼成的句子,准确地把苹果
放进桶里,把香蕉放到盘子里。 80 年代中,美国亚特兰大市岳克斯灵长类
研究所举行了一场轰动一时的考试,参试的是两头经过训练的黑猩猩山姆和
奥斯汀。让它俩分别坐在两间与外界隔绝的计算机房间里,只见屏幕依次显
示一个个它们学过的象形文字:香蕉、莱果、杯子等等,要求每显示一个文
字图像,就按一下标有“食物”或“用具”的按钮,把主考官出的这些象形
文字题加以归类。结果 17 道题的考试,奥斯汀全对,山姆错了一题,它把“调
羹”归入了“食物”类。大概这是因为山姆平时特别喜欢用调羹吃东西,弄
不清它和食物有什么区别了。这个实验说明黑猩猩已经有了极简单的归纳能
力。科学家还发现黑猩猩在 4 岁以前,学习能力比同龄小孩要强些。但 4 岁
以后,黑猩猩由于没有语言,就无法进一步学习更多东西了。
上面这些事例都是在实验室或动物园里进行的,虽然很有价值,但还不
能完整地、真实地反映出黑猩猩在大自然里的本来面目。要想真正了解黑猩
猩的心理状态和各种行为,包括萌芽状态的原始的劳动情况,就只有到野外
去考察黑猩猩。由于黑猩猩生活在赤道附近的非洲森林里,那里猛兽活动频
繁,气候恶劣,荒无人烟,所以极少有人去做这项艰苦的事情。上个世纪末,
一位叫嘉纳的探险家第一个踏进西非加蓬的热带雨林。他在那里建造了一个
大铁笼子,自己住在里边,经过连续 112 个昼夜的观察,几只胆子大的黑猩
猩只是在很远处张望一下就溜走了,他除了听到猩猩们吼叫的声音以外,什
么也没得到。
大约过了 30 余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耶基斯灵长类生物研究所,派尼森到
西非考察黑猩猩。他到了那里,采用极为隐蔽的方式,悄悄地接近黑猩猩,
从远处用望远镜观察到了它们觅食、筑巢等方面的一些情况,但时间很短,
只有两个多月就结束了。只能说是极为肤浅的调查了。到了本世纪 60 年代
初,一些科学家在非洲中部、东部等三个地点建立了探索野黑猩猩的基地,
三位著名的科学家是柯特兰、里诺尔兹和珍妮·古多尔。他们当中历时最长、
成绩最为显著的是年轻的古多尔,她揭开了许多野生黑猩猩的秘密。
密林里的黑猩猩通常是成群外出活动,有时一大群竟有四五十头之多,
平时只是三五只一家成员在一起,是母亲和它的子女。小黑猩猩只认其母,
不认其父,作为父亲的公黑猩猩是游离于这种家庭之外的,毫不承担一家人
的任何义务。黑猩猩最爱吃的是香蕉等水果,淡季里水果少了,也吃昆虫等
动物。非洲森林里白蚁极多,筑有高高的蚁巢。黑猩猩常常来到巢前用指头
把蚁巢捅一个洞,找来一根草棍或树枝,轻轻地塞进洞里,待棍上爬满白蚁
后,立即拉出来放到嘴里,把白蚁一个个舔着吃掉。草根、树枝断了就修整
一下,或换一根新的,继续“钓”白蚁吃。黑猩猩还会用枝条或麦杆抠鼻子,
用树棍擦去身上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