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86章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6章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的铜像,共高 46.1 米,均由法国人制造。由基座的底部向上直到火炬的尖
端,共高 93 米。
    铜像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第设计完成。据说,铜像模特儿就是雕塑家
的妻子尚奈米莉,铜像的面貌则是雕塑家母亲的脸形。铜像本身的重量是 225
吨,外衣用近 80 吨的薄铜片拼凑而成,每块铜片厚约 2.4 厘米,每个铜片均
用人力捶打,形成女人的衣服样子,然后依次镶在铜架上,整个铜像共用去
这种钢铁骨架 120 多吨。铜像异常高大,仅其手指就有 2.4 米长,指甲约 25
厘米宽;火炬的边缘可站 12 个成人。更为有趣的是,铜像内部是空的,有梯
子可以自由上下,近年来已安装了电梯,游客乘电梯可以直接进入铜像头部,
里面能同时容纳 30 人。“自由女神”头的上部周围还有许多窗口,向外观望
真是别有一番情趣。1986 年 7 月 4 日,自由女神铜像庆百年诞辰。事前,纽
约政府组织人力,对铜像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共花掉 7000 万美元。现在的自
由女神铜像变得更加容光焕发了。

                哭墙


    “哭墙”位于巴勒斯坦中部的耶路撒冷旧城,是犹太教的重要圣迹。它
长约 52 米,高 19 米,由 27 层大石块砌成,是犹太民族的“圣殿”所留下来
的一段残垣。多少世纪以来,每逢犹太教节日,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犹
太人到这段残墙前作礼拜,哭赞他们祖先的功德,祈求上帝拯救他们被迫流
落异邦的子民。那么,这段残垣为什么叫“哭墙”呢?
    公元前 1025 年,犹太人的部落首领扫罗,统一了其他部落,在巴勒斯坦
的土地上建立了王国,并定都在耶路撒冷。扫罗死后,大卫继位,国家日益
兴盛起来。到其子所罗门继位,犹太人的国家进入了“黄金时代”。他统治
期间,大力加强防务,在国境周围建造城堡,在首都耶路撒冷建立了高墙,
他强迫非犹太人服劳役,花了整整 7 年的时间,为犹太教神主耶和华建造了
一座大圣殿。从此,所罗门国王声威大振。可是,晚年的所罗门,开始不理
朝政,引起人们的不满。公元前 586 年,巴比伦国王尼布加尼撒率兵攻陷了
耶路撒冷,夷平了城垣,烧毁了第一圣殿。
    公元前 538 年,波斯帝国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并把俘虏到巴比伦的犹太
人放回了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附属的犹太国。并于公元前 508 年,帮助犹
太人重建圣殿。公元 70 年,罗马帝国派遣提乡将军带兵进入耶路撒冷,镇压
犹太人起义,并纵火焚烧了圣殿。不过,提乡特意留下“圣殿”的一段西墙,
以显示罗马帝国的强大,能毁掉如此宏伟而坚固的建筑。据犹太人的传说,
当罗马人焚烧圣殿时,有 6 个天使下凡,坐在那段残墙上天天哭泣,泪水渗
入石缝,使这段墙变得坚如磐石,永不再倒。流落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相信,
他们的主神是绝不会离开那堵残墙的,因此,只要有可能,他们世世代代都
要到这堵墙面前祈祷,诉说他们心中的哀怨,并用泪水“浇注”那天长日久
形成的石缝。
    1948 年 5 月,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西区,哭墙所在的东区属于约旦河的
一部分。按规定,犹太人不能再到哭墙前作祈祷或哀悼。犹太人对这种状况
非常不满,以色列国会大厅中即挂出一幅巨大的哭墙照片,以此表示他们要
占领东区的决心。1967 年第 3 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东岸地区,
自此以后,以色列霸占了“哭墙”。

               音乐魔墙

    1984 年 3 月法国马赛市第二条地铁通车之际,在卡斯特拉纳地铁车站
内,一垛神奇的魔墙与公众正式见面。它轰动了整个马赛市,吸引着成千上
万的马赛市民。
    原来,这垛神奇的魔墙是一垛音乐墙。行人经过它面前时,魔墙就会神
奇般地发出一阵阵伴随行人脚步的乐曲。
    音乐墙是借助计算机的功能而奏出乐曲的。在计算机的存贮器内存着各
种基本音符、短句,构成一个作曲系统。行人在经过音乐墙时,改变着光电
管的进光强度。这一信息被计算机接收,经过特殊的程序处理,就变成了一
组根据行人经过墙前的动作而配置的音乐。
    这垛魔墙的发明者 20 岁的法国作曲家雅克·塞拉诺自称是一位雕塑空间
的音乐家。他说:“我感兴趣的不是音乐本身,而是音乐和时间、空间的关
系。”他又说:“传统乐器的演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艺,而音乐墙的演奏

者则人人可以充当。行人既是音乐演奏者,又是音乐欣赏者。”可他虽然使
音乐墙产生音乐,却无法驾驶其内容。
    现在,在这垛神奇的音乐魔墙前,每天都有许多好奇的行人在这里使出
“浑身解数”,尽情“演奏”。

             天然乐器

    音乐石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有一块直指蓝天、雄伟壮观的
巨大岩石,是块“会唱歌的奇石”。每当明月当空,附近的印第安人即来此
围圈聚会,点燃起熊熊篝火。当浓雾笼罩巨石,巨石便会发出引人入胜的声
响,仿佛遥远的号角从天穹传下。
    音乐柱 在非洲北部的埃及,有一个名叫特本的小镇,那里古老的寺庙中
耸立着许多巨大的石柱。每当晴空万里,这些石柱在上午 9 时,便会奏鸣起
怪异的乐声。后来,人们发现了石柱中的巨大空洞,因遇到太阳的照晒,使
空气在石柱内热胀冷缩,由小缝隙往外挤动,产生共鸣。
    音乐河 在委内瑞拉东部有一条奇兀的岩涧河道,那里的河流被千缝万隙
的空岩阻隔,分成数百股细流向前冲击。由于缝隙的宽窄不一,水速快慢不
同,就发出种种怪异的共鸣,当地居民称之为“会唱歌的河流”。
    音乐桥 日本旭川市有一座奇异的桥,名叫北野桥。人们在 100 多米长的
栏杆两侧装上 52 张一套的铁琴旋律板,过往的行人如果在上面边敲边打木
板,桥身就会发出悦耳的民间歌谣。

           海洋圆屋顶

    在日本,从宫崎车站乘车向东经 15 分钟,便可抵达新落成的“海上女神”
游览胜地。它是集住宿、膳食、体育、娱乐为一体的庞大的“梦幻”空间。
那里建有 45 层的饭店,还有高尔夫球场等设施,其中最吸引人的是,世界上
最大的室内水上乐园——“海洋圆屋顶”。
    “海洋圆屋顶”长 300 米,宽 100 米,高 38 米。走进“海洋圆屋顶”,
只见“海滨”沙滩弯弯曲曲,波浪时进时退。“白云”飘浮在蔚蓝色“海洋”
那一边。“海滨”椰树林立,情景好似南国迷人的海滩。从布满白大理石砂
砾的沙滩上跃入“海”水时,感觉是暖洋洋的,闻不到一丝“海”水的气味,
原来这里的水是处理过的净水。在严寒季节,为了保持 30℃的室温和 28℃的
水温,工作人员就把“圆屋顶”封闭起来。到了夏天,“圆屋顶”就被启开
了,阳光便会落下来。在“海”里,运动员们驾驭着造波装置激起的大浪进
行冲浪表演。在“海滩”上和饭店里,有外国舞蹈团和乐团的精彩演出。
    傍晚时分,“海洋圆屋顶”里的照明渐渐暗淡,犹如太阳下山似的。“海
洋圆屋顶”内壁上,出现了星光闪烁,形成了“天河”,游人坐在“海滩”
上,凝视着闪耀的“星星”,自然会产生无限的遐想。步出“海洋圆屋顶”
外,但觉寒气袭人,抬头遥望星空,觉得真实的星星比“圆屋顶”内壁上的
“星星”要少得多这座酷似自然的“海洋圆屋顶”每年都吸引了无数观光渡
假的游客。

               蛇城


    哥酋洛是意大利一个奇特的城市,因为这个城市里有着无数的多种多样
的蛇,人们称它为蛇城。在市中心有座纪念碑,矗立着捉蛇人圣美尼科·阿
尔培脱驯服巨蟒的雕像,碑身、碑座盘缠着几条活蛇。在蛇城哥酋洛,大人
和小孩都会养蛇,有的人还以贩蛇为生。哥酋洛城的儿童最喜欢的“玩具”
是蛇,而且许多孩子表示长大后的理想是当一名养蛇专家。更为有趣的是,
该城还规定每年举行一次“蛇节”。到了“蛇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把自
己的喂得肥肥的蛇放出来,任其满城爬行。在街上的行人手上也都拿着几条
蛇,以表示庆贺。当天,哥酋洛全城还举行盛况空前的庆祝活动,并由乐队
演奏具有民族特色的欢快乐曲。蛇城哥酋洛全城老鼠绝迹,害虫极少,这都
有赖于蛇的存在。

             骆驼城

    位于非洲东部、非洲之角上的索马里民主共和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1960 年宣布独立)。首都摩加迪沙位于国境南部沿海,
是全国最大的海港城市。该市最初称“哈马尔”,阿拉伯语的意思是“赤色
的地方”,以据该市不远的麦尔卡一带的土色红而得名。这是古代航海家们
常用沿岸特殊景色作标志来命名的方式。现在索马里人仍将“哈马尔”作为
首都的别名。摩加迪沙一直以骆驼城著称于世。全国人口有 450 万,而骆驼
数竟达 540 万头,占世界骆驼总数的 1/3。全国骆驼约有 2/3 都集中在首都
附近,索马里人十分珍视这种动物,称它们是“宝贝儿”。

              熊城

    位于欧洲中部的瑞士联邦素以山明水秀、风光优美著称于世,有“世界
花园”之美誉。瑞士首都伯尔尼不仅是世界著名的“表都”,也是一座“熊
城”。
    据民间传说,这里原是野兽出没的荒野,公元 1192 年赤脱德·冯伯爵在
此建要塞时,曾预定以围猎时捕到的第一只野兽作为要塞名,结果首先捕获
的是只熊,伯尔尼的名字即由此而来(德语的意思即是“熊”)。伯尔尼的
“熊”的确不少。在该城的大街小巷的新、旧建筑物上,在巧克力糖上,在
大蛋糕上,在皮带上,在女人的发卡和小孩子的钮扣上,都有各种姿态的熊,
或是雕塑,或是商标。不仅如此,1857 年该市还建立了“熊苑”,甚至还把
熊的图案作为州徽和市徽。

        母狼养育的城市

    意大利首都罗马是一座历史名城,曾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天主教的
宗教中心,至今仍保存有许多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和珍贵的艺术品,是国际
上著名的旅游胜地。罗马城位于台伯河两岸,最初建在台伯河渡口处的 7 座
小山丘上,故古时有“七丘之城”之称。踏入这座城市,几乎每一步都踩在
古迹上。同许多古老的城市一样,罗马的起源也是神奇而赋有诗意。相传,
当年战神玛斯与努米特雷国王的女儿西尔维亚结合,生下一对孪生兄弟罗莫

洛和雷漠。后来阿努利奥篡夺王位,处死了西尔维亚,并将这对孪生子装入
筐内抛入台伯河中,幸而篮筐在涨潮时挂在一棵无花果树上。一只母狼用自
己的奶水喂大了两兄弟,后又由牧民猎人收养成人。战神的后代英勇无比,
他俩杀死了篡位的暴君,终于为妈妈报了仇。公元前 753 年 4 月 21 日,兄弟
俩回到台伯河岸 7 个风景秀丽的火山丘——母狼养育他们的地方建城,并以
掌权的兄长罗莫洛的名字命名该城,以后就简称“罗马”了。这个广为流传
的神话,至今犹为人民所喜闻乐道,罗马城的城徽上有一只母狼乳婴的形象,
就源于这一神话,建城纪念日也定在 4 月 21 日。因此,人们又称罗马是座“母
狼养育的城市”。

              石头城

    在非洲大陆的东南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南面 300 公里处的一座山谷
中,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石头城遗址”(又称“大津巴布韦遗址”)。尽管
这座古老城市的建筑物如今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又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
蚀,已是面目全非。然而从古城的遗址中,仍可窥见当年的风采雄姿。
    石头城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建筑群,共占地 10800 多亩,是用 90 多万块约
30 厘米长、10 厘米厚的花岗巨石砌成的,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它分为椭圆
形的内城和卫城两部分。内城是石头城中最壮观、最宏伟,也是目前保留得
最完整的建筑。它建筑于山坡谷地上,周围的城墙高约 10 米,厚约 5 米,西
南、正门和东北面有 3 个出入口。围墙内有古代宫廷、神庙、各种房屋的废
基,还有一座著名的圆锥形石塔。这座石塔高 11 米,底部直径约 6 米,顶部
直径约 2 米,是实心实体的。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修建这样一个石锥形石
塔,谁也不清楚。多少年来,不少学者、考古学家曾多次考察,无数的游人
也曾四处寻找,想找到一个进口,但时至今日也没有发现。在内城残存的许
多石块上饰有鸟状徽记和各种石刻,颇具匠心。
    卫城筑于离此不远的山上,是随着岩石起伏顺着自然之势进行修建的,
其中有一段建在一个天然的岩石山嘴上。能工巧匠们用精湛的技术把花岗岩
块垒砌起来与天然岩石混成一体,城墙下面的通道极狭窄,只能一人通过,
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蜿蜒曲折的石墙,依山依岩,气势磅礴,
蔚为壮观。
    这座雄伟的石头城大约建于 1000 多年前,13 世纪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
建。它曾经是非洲中南部 9 个古代王国的都城,到 14~15 世纪成了曾显赫一
时的非洲王国莫诺帕塔的京城所在地。据说 16 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就已经
知道这座石头城了。1868 年,德国探险家卡尔·毛赫曾来此探查,被当地酋
长捉住。1877 年 9 月,他再次来到这里,偷偷潜入石头城的内城,他把石头
城的方位标注在地图上,并向世界宣布他发现了石头城。消息传开,西方殖
民者蜂拥而至,石头城内的珍贵文物遂被洗劫一空,散失殆尽。
    尽管石头城已成废墟,但它却是古代非洲文明的象征,非洲大陆上的一
大奇迹,津巴布韦的国名在非洲班图语的意思就是“石头城”(也可译作“可
敬的石屋”或“石头房子”)。如今,在百花盛开的 10 月,前去凭吊这座被
湮没的古文明遗址的人络绎不绝。

             水上城市


    威尼斯坐落在意大利东北部滨海潟湖 118 个小岛上,城外屏障着 9 条长
形浅滩构成的天然防波堤。据说,许多年代以前,威尼斯还是一片荒芜的海
滩。马可到意大利各地传教,乘船经过亚托岛海岸,当时风暴骤起,把船刮
到荒凉的沼泽地带搁浅了,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似乎听到天使在
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这样,这位《马可福音》的作者
便成了威尼斯的护城神,其标志是狮子。现在的威尼斯徽还是一头狮子拿着
一本《马可福音》。
    威尼斯是个奇特的城市,这里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开门见水”。
全城以一条全长 45 公里的运河为“主街”,177 条水道为“支街”,加上2300
条水巷和 428 座桥梁,组成世界独有的水城。一条 4 公里长的海堤连接大陆,
游客过堤入城安步当车,连国家元首也得弃车而行。这是一个步行城,没有
汽车、自行车,公共汽船是主要交通工具,10 分钟一班。还有很多长 11 米、
宽 1.4 米的“潘朵拉”单桨平底木船和油漆鲜亮的机动快艇,可以租用邀游。
反正出门下水,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