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记者 >

第43章

记者-第43章

小说: 记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一通报周望便获得了汇报的机会。

  “好,好,”尚进刚浏览完一遍,就连连赞叹称好,“这组报道切中要害,从大的方面说揭示出我们海山市长期存在的缺乏创新的陈旧观念,仍然沿袭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不过,里面提出的问题很尖锐,牵涉的领导级别比较高,所以有些事情不是你们新闻媒体能够解决的,建议你们以内参的形式发,至于发放范围嘛,先发到市委常委一级,然后看情况再决定是否扩大范围。”

  按照尚书记的指示,报社以《海山日报内参》的形式只印刷了十五份,迅速发放到各位常委手里。次日刚好是市委中心组的学习日,学习完一系列文件,大家围绕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刘平化的情绪很是饱满,他侃侃而谈了半个多小时,对于本市在尚进书记的领导下在近几年来能源开发和积极引进项目的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给以高度评价。他说:“要不是省里派来尚进书记、罗平安市长他们这些年富力强、懂得现代科学和管理的领导同志,说不定我们海山现在已是满目疮痍了!大家说是不是?”谁都听得出,刘平化明显有些巴结尚进的发言和《内参》有关,但别人还都要“就是,就是”地附和他的观点。

  尚进看起来像是仔细聆听,一边也在不停地埋头翻阅着文件,一副不动声色的神态倒叫大家捉摸不透。

  其实,《内参》昨天一发出,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虽说《内参》的首页上用黑体字醒目地标明“机密”,送呈给十一位市委常委,因为内容敏感,牵涉到具体领导,所以传播速度异常迅速。当天上午,海山市委、市政府就有一些人拿到了文章的复印件。周望在上午十一点时分开始陆续接到在政府工作的几个朋友的电话,询问《内参》的事情。远在石寨县的苗长川和崔袖展也在《内参》发出的一个多小时后看到了传真件。其实,这是见怪不怪的事情,这个年头,连常委会都还没召开人事安排的名单却堂而皇之地被公布上网了,区区一份《海山日报内参》早已超出了仅供领导工作参考的范畴。

  苗长川收到的传真件是刘平化给发过去的。这天上午,刘平化家里有点事情,他晚到办公室半个小时,等进门一落座,接过秘书递过来的茶杯,便看见桌上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内参》,他连忙翻阅起来,十几分钟过后才发现自己浑身是汗津津的。按照文章里所写,苗长川和崔袖展他们的问题性质很严重,在最后一篇文章里,虽然口气变得柔和了许多,但矛头显然含沙射影地指向了作为“三万工程”倡导人和组织实施者的自己。“这事谁是幕后指使?他们究竟想得到什么目的?”诚然,刘平化早就感觉出尚进对这个工程持“不感冒”的态度,但如此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地利用当地媒体,显然有点违反常规和官场规则的。他拿起电话向苗长川简单地传递了内容,苗显得更是着急,连声说要尽快看到全部内容,他想了一下,再三叮咛不能将其外传后同意传真过去。放下电话,他把在市委办上班的儿子叫来,安顿他亲自处理。刘平化的儿子年龄虽小,但耳濡目染久经官场的父亲的做派,处理事情十分干练,很快到妻子的单位完成了使命。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苗长川看到传真后如坐针毡,他撇开白天不见面的顾忌,坐上他的丰田4500越野车和崔袖展在娱乐城见面。崔袖展凝神定气地先燃上一支女士香烟,这才去看《内参》,看着看着,气得腮帮子鼓起了两道肉棱子,使劲把烟头在桌子上掐灭,直喊叫:“这个女人真是神经病,为了整倒我们,他妈的连自己的小命都不打算要了。”苗长川问道:“你不是说搞定这个疯子了吗?她怎么还写出这样要命的文章?”她便给苗长川说了左韵在娱乐城里和服务生发生关系的事情,见苗长川不相信,就从办公桌里找出一盘影碟放起来,虽说画面不是很清晰,但苗长川仍然看出那个呻吟着疯狂地投入到做爱中的人肯定就是左韵,“看什么看?德行,都什么时候了,再看在眼里就拔不出来啦!”崔袖展见苗长川看着左韵做爱的画面是一副专注的表情,心中立马掀起了醋海波澜,很是恼怒地说着,随即“啪”地把电视机关掉。回过神的苗长川满脸尴尬,忙说:“要不我们也学习宝寨的办法,以县里的名义给市委发份明传电报说明事实真相。”两年前,省里的一份报纸对宝寨县统一全县中学生服装的事情进行了曝光,文章末尾还表示将继续跟踪报道。该县政府马上给报社发出一份明传电报,指出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至少在三方面存在失实,县里将保留诉讼权利。报社见到电报后便偃旗息鼓了。崔袖展扬起《内参》说:“你的脑子是不是真的进水了,还是县委书记,怎么一点儿都沉不住气。不说别的,这可是市委常委才能看到的东西,此时你给市委发电报,尚进反问起你是怎么看到的,岂不是把自己给装了进去,真要查起来连刘平化也脱不了干系。”

  “说得也是,那我们怎么办?”

  “你们男人们不说常说无毒不丈夫吗?她左韵往死地捅我们一刀,我们就叫她不得好死。先把光盘复制多份,寄给有关单位和她家里,叫她在这个人言可畏的世界上无立足之地。”崔袖展咬牙切齿地说。

  “真是妇人之见,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完,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

  “那就到报社去做工作,先把周望稳住,别叫他再没完没了地进行什么跟踪报道了!”

  “还是妇人之见,别说现在找周望了,就是当初找他也不顶屁用,你没看到一股脑地弄出来六篇吗?作为《内参》来说,这还是我至今见到最多的一份。在这个问题上,报纸的使命已经完成。”头脑开始冷静下来的苗长川不屑一顾地说。“我看,乘没有公开报道之机,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到其它媒体上宣传我县扶贫的工作,也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逼迫上面转变态度,即使以后对此事调查处理起来也就不了了之了。至于左韵这个婊子,就先便宜她几天,等哪天我们真被逼上绝路了,那她也活到头了!”

  崔袖展早领教了苗长川的这套花钱买宣传、企图用舆论引导领导决策的老把戏。无奈此时的她也真的再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听天由命地随他去折腾。她说:“不做便罢,既然要做就做大做强,这次要省报和地方报纸一起联动,用强势舆论先压倒他们。”组织文章的事情很简单,有那么多的素材,叫秀才们在电脑上编辑、粘贴、剪裁,只要一个晚上便炮制出来。可要把宣传做大的话,最重要的是舍得投入,这次绝不能像过去那样用扶贫和公益事业的专款来报销宣传费,苗长川叫来财政局长,指示先拨付十五万元到宣传部,局长小心翼翼地问这款以啥名义拨付,苗长川想了想说,我们不是准备举办文化节嘛!那就以文化节的筹备名义拨付吧!在组织文章、筹备款项的同时,苗长川和省报的雷向阳取得了联系。雷在电话里说现正在从省城回海山的路上,等到他听说石寨县要做专版,便马上说今天晚上一定赶到石寨具体商谈。左等右等,直到晚上十一点时,雷向阳却打来电话说自己有紧急事情,明天到北京参加一个研讨会,所以这个版只好你们亲自拿到报社去做好了。其实雷向阳在路过海山市时顺便去了趟办公室,看到门缝里塞进来的《内参》复印件,顿时明白苗长川的用意,找上门来做专版原来是里面有大猫腻!说实话,专版是好东西,做一个专版十万元的广告费里报社名正言顺地给组稿人支付的酬劳可达到百分之三十。这种钱好赚是好赚,有时候是要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特别是送上门的专版里多是黑白颠倒、指鹿为马的文章。前不久,省报在第四版批评过某市一个县工商局吃拿卡要问题严重,报道过后没一个月,被批评的该局竟仍在第四版上堂而皇之地刊登了一个整版的正面报道,套红的通栏标题是“做市场经济的守护神,人们满意的工商人”,该专版一出,有细心的读者拿出原来的报纸一对比,向报社询问自然也得不到任何解释。为了钱,报纸自己否定自己的事情很多,说起来也真是可悲。此时,石寨的这个专版便是这种烫手的热红薯,好吃难消化,吃了拉不下。老谋深算的雷向阳可不会为区区两万来块钱卷进政治漩涡里的,所以给苗长川打了暗示自己打退堂鼓的电话。

  苗长川带着根据自己的授意由县里的秀才们连夜炮制出来的新闻稿件和崔袖展一同赶到海山。然后,两人分兵两路,崔袖展在海山市活动找媒体伺机反击,他本人则直接到了海山机场,赶上早班飞机在空中航行一个多小时后到了省城,坐出租车立即赶到省报广告部。人家看到盖着鲜红的石寨县委宣传部大印的一组稿件直感到纳闷:天下还真有掉馅饼的好事情?想给雷向阳打电话询问,又恐怕被他知道后做手脚。于是,他们强调必须是款到刊登,苗长川一点儿也不含糊,立马给家里打电话要马上汇款,一个小时后广告部查询款已到账,便要安排次日的版面。苗长川首先提出此稿不一次性刊登,按照整版的容量分六篇登出来,也就是六天刊登完毕。广告部领导知道这人精通报纸的门道,因为整版出来一看便知是花钱买的专版,而分别刊登的话可叫不明事理的读者看起来好像是记者的系列报道,花钱买宣传和记者主动宣传的感觉那是有天壤之别的。拿了人家的钱,就要听人家的话,广告部主任说随便怎么登都可以,而且我们尽量安排好点的位置。然后在次日的报纸上进行了六分之一版的安排。这方的事情办妥了,苗长川连忙和崔袖展那边联系,两人很快说好具体的操作方案,次日稿子便开始在省报上刊登。

  崔袖展此时也正在和杨阳商谈,和时下海山日报社熙攘热闹的景象相比,《牵手百姓报》的门庭显得十分冷落。崔袖展绕过广告部,直接找到曾经采访过自己并做过报道的杨阳,开门见山说了来意,并且特意强调说:“我们可是老熟人了,县里经费比较紧张,你看能否少要点费用。”杨阳笑眯眯地不吭声,给她倒了杯茶后独自看起稿子,这几篇稿子写得很不错,里面充满了智慧,虽说在六篇稿子里自始至终没提“三万工程”、崔袖展等这些敏感字眼,而全部是叙述近些年来该县利用项目带动战略进行扶贫开发帮助山区百姓脱贫致富的事情,其中也不乏有鲜活生动的典型事例,但只要知道“内参”事件的人都可以看出其目的就是和海山日报社对着干的,是对“内参”进行有力地反击。杨阳思忖,按理说和死对头海山日报社较量是他应该高兴的事情,可此稿涉及的问题很敏感,简直等于飞蛾扑火,弄不好会把自己牵涉进去。可到手的广告费又实在舍不得叫它跑了。崔袖展仿佛也看出了他的心思,说省报那边已经联系好了,从明天开始连续六天进行刊登,他们头天发你们报纸次日转载,这样对谁都好交代。杨阳暗自佩服他们这样巧妙的安排,可还是在忽悠这个半老徐娘,说你也知道我们报纸的处境,刊登这样的稿子真的是冒很大风险的,所以费用应该相对增加一些。崔袖展眯起眼睛笑着,说我们不说这个了,先给你发条短信怎样。随着她纤细的手指灵巧拨动,杨阳的手机“嘀嘀”响了两声:李敖说,大陆是一个大男人,台湾就像一个睾丸,很敏感也很重要,它一动大陆就急!不过,如果大陆不想勃起,它干着急却毫无用处。呵呵,看来,只有跟着大陆干,睾丸才有作用。

  “嘿嘿,”杨阳干笑着说,“还是你厉害,好吧,就按照老规矩,六篇稿子将近有两个版,总共十万。”

  “不对,顶多才一个半版,如果省报编辑再略微改动的话,就是一个版,我只给你五万!而且,还要安排好的版面。”崔袖展脸蛋红扑扑的,拿出一副当仁不让的架势说。

  “还是你厉害,随便你好了,我甘拜下风,行了吧!”杨阳说着拉过来一张稿签,批了几个字。

  省报在经济版的左下角以“扶贫之路越走越宽广——石寨县切实搞好扶贫开发帮助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为题开始了为期六天的系列报道。省报头天发稿,《牵手百姓报》次日也在相应的位置原封不动地予以转载,还在后面加上“据省报”的黑体字样,明晃晃地对着干起来。

  石寨县的事情本来已被炒得沸沸扬扬,而同一篇稿子省报和《牵手百姓报》却是默契配合连篇累牍地进行正面报道,这本身就令人们在莫名其妙中感到一种新鲜的刺激和兴奋,无意中也带动了《牵手百姓报》的零售。

  苗长川、崔袖展、杨阳他们都不知道,在省报开始报道石寨的头一天,尚进书记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口气在内参上做出重要批示,批示在扉页上写得密密麻麻,要求市纪检委、监察局迅速组织调查组,到石寨县展开工作并将结果直接上报。等刘平化得到消息的时候,调查组已到了石寨,刘平化传递来的消息和调查组到石寨的行动几乎同步。   


第二十六章 杨阳点燃狼烟

  这阵子杨阳越来越烦躁不安了,他的日子过的是度日如年,如坐针毡。他妈的,究竟怎么了,如今的光景真成那个谁的过年,是一年不如一年。为了得到身心的彻底放松,只要心情烦躁时,他必定把白樱桃召来,不管是办公桌还是沙发、椅子上,早已没有过渡的情节,而是直奔主题粗鲁地伏上她线条分明的细嫩身体上,演绎着浪漫和放纵的故事。

  本来,米老板答应再投入800万资金进行改版,时间过了这么久了,米老板的银子未见,从外围得到的消息,这个老奸巨滑的米老板不知是哪根老筋抽了起来,开始迫不及待地从生意场上收山,对外说他要颐养天年,所以也不怕别人倒了自己公司的招牌,偌大的一个一级资质的建筑总公司交给别人去承包经营,他只按承揽工程的总额提取百分之三到五不等的管理费。杨阳是无暇探索米老板的精神世界的,只管讨要说好的改版经费。这大半年来,他不知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神,不是找不到米老板本人,便是找到后也遭到屡屡推托,说自己手头没钱,因为三角债、四角债甚至五六角债太多,资金根本无法回笼。有一次,被杨阳纠缠得实在无法摆脱,米老板只好将一个五十多万的欠单交给他,写了委托书让他去全权处理。现在的欠债者都是黄世仁,而债主反倒成了杨白劳。杨阳拿着欠单找到欠债人,对方的屁股像粘在椅子上一样都没挪一下,乜眼看了一下欠条就趾高气扬地推过去,嘴里蹦出两个字“没钱!”杨阳不恼怒,而是一本正经地掏出自己的名片恭敬地呈上去,对方先是用一副傲慢的神情乜眼看了,然后起立,一副肃然起敬的样子,连忙又是点烟又是张罗沏茶。杨阳只说个大概,意思是米老板欠报社的广告费,所以只好到这里讨要三角债。对方连说好办,当即表示把款打到指定的账户。此时,杨阳的潜意识里突然感到钱到了报社不是什么好事,便多了个心眼,解释说因为我们两家没有业务关系,所以此款直接到报社账户恐怕不妥,不如打到另外的个人账户上后再由我们倒手续处理。对方心领神会,心想这个家伙大概是敲诈人家五十万元,嘴上连说还是杨总考虑得周全。

  米老板的资金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