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与亚元 >

第1章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与亚元-第1章

小说: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与亚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与亚元

    主持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圣凯诺·世纪大讲堂。早在1990年的时候,主持人阿忆,当时还不是主持人,陪一位韩国老先生去东北游玩。那么在东北的时候,这位老先生就打开一幅东亚地图,他说你看看新疆,还有山东,还有韩国,它们是怎么一种关系。尽管山东跟新疆是在一个国家,但是山东和韩国更近。那么韩国和山东可以组成一个叫做经济贸易区。从那个年代到现在,自由贸易区这个词汇变得是如火如荼,更加热烈,很多人在讨论它。今天主持人阿忆就给大家请来了,来自北大经济学院的曹和平博士,他是经济学院的副院长,给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的讲演报告,这个报告的名字叫“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与亚元”。好,现在大家欢迎曹院长。 

    曹和平:谢谢。 主持人:在每次节目开场以前,我们都例行公事,要跟您有一个简短的对话,让大家了解您的性情,这是我们的主要目的。1982年大学毕业,1978年上的大学,是哪一所大学呢? 

    曹和平:是北京师范大学。 

    主持人:读的是什么? 

    曹和平:哲学系。 

    主持人:读的是哲学系,今天要给我们讲国际经济问题。 

    曹和平:对。这个诸位同学可能会感到奇怪,你学哲学的,为什么最后倒读经济,然后转到金融领域里面来。因为在我们那个时代,一般的年轻人是没有机会去选择你未来的专业的。我记得我是1974年高中毕业的,那个时候没有大学,所以学校里就把我留下来,高中毕业教初中一年级的数学和物理,变成了数学和物理老师。当然,参军以后,当时叫参军,到部队以后,1978年高考的时候,人家说,我们团需要一个政治教员,所以你必须得上北京师范大学的政教系,那个时候还不叫哲学系呢。所以我就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哲学系了。 

    主持人:类似于咱们现在的定向教育,是让您去了以后再回来, 

    曹和平:作当时军队的政治教员。 

    主持人:然后呢?您的头衔是博士,中间还有硕士,博士呢? 

    曹和平:1983年的时候,我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可是没想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年成立了一个,当时还非常有名的一个组织,叫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陵县农村问题发展研究组。社科院就把我调去,我正好是军队去的,当党支部书记。 

    主持人:你现在还没有读完研究生啊? 

    曹和平:没读完研究生。就是第二年的时候,我在北师大读研究生,其实我到社科院去念书了,在山东住了一年半,那个时候中国正在搞改革,然后国务院就委托这个组召开华北七省的改革研讨会,我参加了这个会议。以后,由于参加了这个会议,我毕业了,就把我调到了当时的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另一个名字叫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你们在1989年到1991年这一段听到这个名字已经很多。1991年,我拿到了世界银行的奖学金,我那一年就去了美国,拿到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同时拿到了英国剑桥大学两个奖学金,那么我选择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去年9月15号回国,今年2月5号被接受为北京大学的正式职工。这就是我的“历史”。 

    主持人:今年2月刚进北大,然后就突然当了副院长? 

    曹和平:对。我看上一次北京大学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那个宣传部副部长也讲说,这是北大历史上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我是2月5号算北大正式职工,3月8号任命我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副院长。所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个例。 

    主持人:我要澄清这个日子,是2月5号来北大? 

    曹和平:对,3月8号北京大学批准我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副院长。 

    主持人:一个月零三天,以前还有一次火线上升事件,是在季羡林老先生回国的时候,他只做了七天的普通教员,然后就成为东语系的主任了。 

    曹和平:所以我还并没有破北大的记录。 

    主持人:这也够神速的了。好,咱们现在闲话少说,马上归入正题。正题是“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与亚元”。好,有请曹院长。 

    曹和平:那我现在想第一个,先给大家讲一下这个审题,就是“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与亚元”。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相当于是指的十加一机制,亚元就是Asia Currency亚洲货币。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大家看着,在1994年,美洲成立了一个叫北美自由贸易区,我们大家平时把它叫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然后在今年的1月1号,欧元就放到流通领域里面去了。你会看见,就是说,如果你把世界地图打开一下,你会发现,在美洲,北美地方,有一个NAFTA,在欧洲我们把它叫欧盟EU,可是另外一个名字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什么呢?West European Free Trade Area WEFTA,NAFTA、WEFTA两个自由贸易区,西边有了,北边有了,南边有没有有呢?所以叫East Asian Free Trade Area,EAFTA这个概念,为什么要出现三个呢?因为在今天世界缺乏一个统一的贸易体制,别看WTO组织在那儿呢,其实它并不是一个国际上的具有行政意义上的贸易组织,区域贸易组织的建立是唯一可行的通道。这是审题的第一个方面。 

    那么你有了自由贸易区以后,在这个区域内就要有自己的货币。同学们就问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货币呢?因为在北美自由贸易区里面,美国的货币压倒性的占了优势,加拿大和墨西哥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力量和美国去抗衡,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北美的统一货币,没有这个力量,没有这个谈判力量。所以美洲的自由货币,我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货币,通货是美元。那么欧洲各个国家的权重,虽然德和法、英三个比较大一点,现在英国还没有加入进来,德国和法国的权重比较大一点,但是他们的经济个头大致上差不多,所以它需要一个统一的货币。在东亚加中国大陆这个机制里面,你有了自由贸易区以后,那么你没有一个完全具有压倒优势地位的货币的时候,建立统一的货币恰好具有它的制度性的优势。所以我选择这个题目叫“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与亚元”。 

    那么,第一个题目,我今天要讲三点。第一个就讲APEC与十加一机制。或者叫APEC与十加一机制的命运。这两个(机制)在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哪个能够长得更壮,更茁壮,哪个能够结出真正的果实来。这是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就要讲,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概念本身、理论探讨和历史的镜子,我们从历史里面能够学到什么样的东西。第二个问题。第三个我就要讲亚元,亚元我要从战后重建的四引擎机制设计,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缺失来看建立亚元的必要性。第二个就是说亚元是走向世界货币的必经环节,没有亚元制度,不可能走向统一的世界货币。这是第二点。第三点,我就说世界货币是最合理的国际贸易的前提条件。 

    我现在来讲第一点。就是说APEC机制劣于十加一机制。为什么呢?第一点原因就是APEC是一个跨洲,跨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合作组织,它的松散合作可以,密切合作难度就比较大。跨洲为什么合作的难度就大呢?因为在区域内几家邻居住在一栋楼里面,你们有共同的利益,大家都住到亚洲这块区域里面,在一个区域里面,你们的区域利益在一块。可是你发现把两个区域,把美洲区和亚洲区,通过太平洋这个中间的水路连接起来,它的区域利益是有冲突的。那么就是说,要把不同的区域在今天整合成一个经济合作组织的话,难度比在单个区域内部要大。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说,跨经济发展阶段的话,我们说低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叫发展中国家,高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就是发达国家,我们看,在APEC这个42个国家里面,美国是最高度发达的国家,可是在APEC的其他国家,我们在太平洋这个区域里能够找到相当低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利益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由于它的利益不一样,市场的需求不一样,发展中国家需要技术,发达国家需要你的市场。市场还是相互的,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发达国家的市场,发达国家要给你输出技术性产品,发展中国家要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源的互动方面,资源的配置和流动方面,在不同发展经济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它的制度性流动的障碍,或者说Transaction Cost交易成本也非常高。这是一个。那么,我们说第一点就是APEC是一个跨洲、跨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合作组织。所以它在松散性合作可以,但是密切合作难度就比较大了。 

    曹和平:那么,我现在就要讲到第二个问题,三个十加一中,现在东盟加一不是一个加一,是三个加一,东盟加中国大陆,东盟加韩国,和东盟加日本。这三个十加一当中,东盟加中国最富生命力。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同的话,就不会出现一些我们今天还没有揭示出来的政治的原因,和其它各种要素流动、资源配置方面带来的Transaction Cost(交易成本),这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潜在的制度性障碍现在看来它存在着,相对来说比东盟和韩国,比东盟和日本要小得多。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如果东盟和韩国去结合起来,形成十加一的话,你们想想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潜力呢?韩国大概相当于我们几个延边地区那么大,它十万平方公里,或者说三到四个延边地区那么大。那我们想象一下,如果韩国加上另外一个三到四个延边地区,在国际上它能够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潜力呢?它还是不行。那么东盟和日本怎么样呢?我们看,东盟和日本的合作,贸易摩擦比较大,日本首相今年2月份还是4月份到了东盟转了一圈,唯一达成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是新加坡,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农产品资源的冲突,东盟国家希望向它出口农业产品,可是日本对农产品的保护相当严重。你看在农业一个行业里面冲突比较大,其实在各个行业里面也有冲突。 

    第二个问题,大陆中国和海洋东盟,中国大陆是一个大陆性经济,东盟是一个海洋性经济。海洋经济和一个大陆经济,贸易潜力应该来说互补的成分就比较大。他们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是在同一个纬度上进行贸易,就是说,比如说山东过去和河南,或者安徽这一块地方,同一个纬度贸易。到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不同纬度贸易的潜力,因为在过去五十年的合作当中,同一个纬度的贸易已经潜力被挖掘得差不多了,你在国际地图看一下,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可是在不同纬度贸易潜力就比较大,我们中国大陆和东盟你看它的纬度确实有差异,所以贸易潜力也比较大。所以说三个十加一机制当中,中国加东盟的贸易机制最富生命力。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我就要讲一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我们第一个就要区分自由贸易区与共同市场的差别。那么什么叫自由贸易区呢?我们可以想象,两个经济在自由贸易的时候,我们需要尽量地不要再加上一个关税之间的障碍,你有了贸易障碍的时候,就是有关税的时候,就会给经济造成一个人为设置的成本性障碍。那怎么办呢?我要是拿掉这个关税和其它的汇率麻烦的话,在货币政策上进行协调的话,我就会形成一个自由贸易区。所以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就是在关税和汇率方面进行协调,不是完全取消关税,是协调,这是自由贸易区。什么叫共同市场呢?共同市场是指的就是说在要素流动,就是说要求要素自由流动,劳动要素、资本要素、服务和其它各种各样的经济要素能够在民族国家和民族国家之间不同的流动。所以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的差异,就是说,我们搞自由贸易的话,搞全球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的话,我们不可能越过阶段,所以第一个要搞东盟加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然后向共同市场去迈进。 

    那么我现在就想问一下,理论探索上说,区域自由贸易它有什么样的好处呢?我们现在看起来,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因为出现了几个成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欧盟和NAFTA北美自由贸易区,怎么样呢?呼喊全球一体化的声音比较响亮,在国际上它的嗓门比较大。为什么理论上呼喊全球一体化,而实际上只出现了一个区域合作的(成功)结果呢?原因在于两个,第一个区域合作的成本比较小,第二个就是说出现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这个自由贸易区WAFTA?,西欧自由贸易区以后,你发现两个自由贸易区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什么样呢?谁把亚洲拉到自己的阵营下面,哪一个国家的权重就比较大。所以APEC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为了抗衡欧洲方兴未艾的区域纵深性合作和扩大性合作的一种抗衡性的东西。所以美国人愿意加入到东亚,就是APEC机制里边来抗衡欧洲,不是说美国人真正地要建立一个benefit(有益于)亚洲地区各国经济的一个组织。这样一来,我们看,美国说我就是要搞全球一体化,所以说它向我们销售全球一体化的概念的时候,更多的,桌子下面的想法是抗衡欧洲,而不是说真正要到中国来,到日本去,或者到东盟去,推销一个环太平洋地区的一个真正的经济合作组织。 

    我们看待一下历史的镜子,成功的例子我们现在看到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组织,大概今天数了一下有180多个,我们在亚洲数的话,你会发现不下十五六个。成功的例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欧盟,欧盟原来是European enity是一个共同体,它最早在1958年,是从煤、钢和原子能单个产品和单个技术项目为前提下设计的一个组织,后来把它推广到市场统一,统一大市场,要素让它流动,服务让它流动。然后在今年的1月份,把货币引入进来。我们现在就说我们看到的是区域合作的例子,我们同时还通过分析看到,由于博弈的结果,国际区域间博弈的结果,建立全球一体化的时候,你现在push(推动)建立全球一体化,亚洲不自己联合起来的话,你会在未来的全球一体化中丢掉相应的区域份额。所以就是说,成功的例子告诉亚洲人,如果你真心诚意地要推进全球一体化的话,你必须要有一个谈判的资本,你要有一个亚洲区域合作的组织在那儿,和欧洲,和美洲将来谈判合作才有你的地位。那么我们现在看欧洲和南美的力量基本不行。所以我们说从历史的镜子来看,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不仅它具有(区域)优势,从国际的形势,历史的发展我们来看,东盟加中国的自由贸易区,而且是一种必然,那你说为什么不中国加上十加一,搞成一个十加三呢?我们说,你在地图上再看一下欧洲大陆,你看今天推广五十年的这么一个情况下,在欧洲大陆边缘上还有三个岛,英伦三岛,那个国家始终不愿意加入欧洲。为什么呢?它还有很多和美国方面的利益在那儿。所以欧洲人感觉到英国人不像欧洲人,就像我们中国人今天感觉到日本人不像亚洲人一样,当然不是说长得不像,是它的行为,是它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