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下 [美] >

第41章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下 [美]-第41章

小说: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下 [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年的时间航行世界一周,目的是
研究大陆海岸线,并沿途观察各地的植物区系及动物区系。当时
是 
1831年,达尔文 
22岁,在这艘名为比格尔号的船上,开始了科
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航程。

船由南美洲东岸慢慢下行,绕过南端后折向西岸北上,达尔文
非常用心地收集各种动植物的资料。他的最大的发现是在太平洋
距厄瓜多尔约 
1 000公里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加拉帕戈斯是西
班牙语“海龟”的意思),船在那里停留了 
5个星期。最引起达尔文
注意的是岛上的许多种雀,后人称达尔文雀。这些雀至少可以分
为 
14种,它们的差异主要是体形大小及嘴巴形状不同。这些种类
的雀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的,但看上去却和南美洲大陆上的雀
很相近。

该怎样来解释这些雀所具有的特殊性质?这些雀又为何与一
般的雀类不同?它们又怎么会分为彼此不同的十多种?达尔文认
为最合理的假说是,岛上的雀是从大陆型雀繁衍而来,在岛上被长
期隔离而分化,而分化又是因取食方式不同所造成的。有 
3种仍
然保留大陆型雀的习性——吃种子,但是各吃不同的种子,刚好是
大、中、小三种大小的种子,两种吃仙人掌,其他多数吃昆虫。

雀的食性及身体上的特征为何会改变呢?这个问题使达尔文
好几年都困惑不解。1838年,他读了马尔萨斯 
40年前的一本书
后,才渐渐地对这个答案浮现出一线曙光,那本书是《人口论》。马
尔萨斯主张,人口的增加最后必然超过食物所能供给的程度,因此
最终将通过饥饿、疾病或战争等使人口减少。“生存竞争”就是在
这本书中看到的,后来成为达尔文有名的学说。想到他观察的雀,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达尔文恍然大悟,原来食物竞争扮演了重要的机制,越有效地争取
到食物,就越有利于生存。起初加拉帕戈斯岛上的雀类不断繁殖,
种子渐渐不够吃了,于是引起竞争,只有比较强壮的雀,或者特别
善于取得种子的雀,或者改吃别的食物的雀才能存活下来。某只
雀碰巧具有稍稍不同的特征,能够吃较硬或较大的种子,甚至吃昆
虫,那它就得到新的食物来源了;同样某个雀也许嘴细长些,可以
够到别的雀吃不到的食物;或者嘴特别大,能吃别的雀没办法吃的
食物,这些雀类就会存活得多些,子代也生得多些,但是它们就变
得与原型的雀不尽相同了。每一种适应型都会找到一个新的、空
的“生态龛”。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原来没有雀类,很多生态龛是空
的,没有竞争者阻挠,因此很容易占有。南美洲大陆上所有的生态
完已全被占满,这种原型雀仅能自顾自,不能繁衍更多的新种。

达尔文认为,每代动物都是由与一般有所不同的个体组成的,
其中也许有的体形大些,有的某个器官稍有变形,有的能干些,有
的笨拙些。这些差异可能很微小,但是只要稍微能较适应环境,则
生命就会长一点,子代也多一些。长久累积下来,差异就和原来的
种越来越大,甚至不能再相互交配,这时新种就形成了。

达尔文称这种过程为自然选择。照他的说法,长颈鹿的脖子
不是因伸展而变长的,而是有些鹿的脖子生下来就比较长,而脖子
越长的鹿获得食物的机会就越多。经过自然选择后,脖子长的就
生存下来。至于身上成块的斑点也很容易用自然选择来解释:阳
光由植物间穿透下来,造成很多光点,身上具斑点的长颈鹿比不具
斑点的容易逃过狮子的注意,生存的机会就大些。

根据达尔文的这种观点,人们很容易了解到为什么种与种、属
与属之间很难有绝对明显的划分。种的进化是连续的过程,而且
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就是现在这一时刻,也必然有很多种动物,
其部分的个体正在缓慢地转变成另一个新种。


第十六章 物 种

第十六章 物 种

达尔文花费了许多年的时间,收集证据和建立他的学说。他
明白,他的学说必然会动摇过去的生物学基础及社会上对人类在
生物中的地位的基本看法,所以他要保证他的立论在各方面都要
站得住脚。他从 
1834年起就开始设想这个学说,并汇集资料,那
是在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之前; 
1858年他还在继续撰写关于这
一学说的论著。他的朋友(包括地质学家 
C。 赖尔)知道他正在写
这样的书,有几位读过他写的初稿的人,劝他赶快写好,免得被人
抢先。达尔文却不愿意(或许不能)匆匆赶完,于是真的被人抢先
了。

抢先的那个人就是华莱士,比达尔文年轻 
14岁,经历和他差
不多,年轻时也曾绕世界一周进行科学探险。他发现东印度群岛
上的动植物,在东西两边的岛屿上完全不同,其间可以画一条清楚
的分界线。例如,从婆罗洲(即现在的加里曼丹)和西里伯斯岛之
间,往南到巴厘岛和龙目岛两小岛之间可以划分开来。这条线现
在仍称做华莱士线。华莱士后来又把地球分为 
6个大区,每个区
都各有不同种类的动物,这种区分法,稍加修改之后,目前还在使
用。

东边岛屿及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很明显地比西边岛屿以及
亚洲的动物较为原始,说得再详细一点就是比世界其他各地的哺
乳类都要原始。这样看来,好像澳大利亚和东方一些岛屿,在很早
以前便由亚洲大陆分开来,那时大陆上只有原始的哺乳类,有胎盘
的哺乳类是后来出现的,而且只有亚洲大陆才有。新西兰恐怕是
更早以前就分开了,因为它连哺乳类都没有,倒是有原始不能飞的
鸟,即存活至今的最有名的无翼鸟。

那么在亚洲大陆上较高级的哺乳动物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华
莱士自 
1855年起,对这个问题就百思不解,后来他也是在 
1858年
时偶尔看到马尔萨斯的著作,然后也得到了和达尔文相同的结论。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思考清楚之后,他马上在两天内写好一篇论文,打算把稿子寄给有
名望的生物学家求教,而他选的这位生物学家就是达尔文。

当达尔文收到这篇稿子时,大为震惊,因为华莱士在稿中所写
的,简直就像是用他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想法一样。他立刻把华
莱士的文章呈给其他有名望的科学家看,并提出和华莱士合作,把
他们的共同结论摘要写成一份报告。1858年,两人的报告发表在
《林奈学会杂志》上。

次年,达尔文的书出版了,书的全名是《由自然选择论物种起
源——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现在简称为《物种起源》。

自达尔文那时起到现在,通过对遗传机制、基因、突变的认识,
进化论得到某些修正和补充。不过,直到 
1930年,英国统计学家
及遗传学家费希尔指出,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为自然选择的进化提
供了必要机制,从此进化论才在现代科学中取得一席之地。

当然,其他方面的科学进展使达尔文的学说不断提高和深化。
有了板块构造学说之后,就可以解释相似的种类在地球上为什么
离得那么远,以及推动进化的力量是什么。而能够详细分析蛋白
质及核酸,就可以追溯分子的进化,也可以由分子的差异程度来判
断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

生物的进化经历了几十亿年的复杂过程,对其机制的详细情
况一直存在着争议。本世纪 
70年代,有些生物学家如古尔德就提
出间断的进化的观点。他们不认为进化是缓慢、平稳、连续的过
程,而相反地认为大部分过程中都没有什么改变,只是在中间穿插
的几个短暂的时刻中,生物才有明显而突然急速的变化。所谓短
暂的时刻或许是指几十万年,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几十万年也算
是很短的了。

无论如何,还没有哪一位声誉卓著的生物学家怀疑进化的观
念。达尔文的基本观点已是根深蒂固,进化的观念也确实已广泛


第十六章 物 种

第十六章 物 种

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等。

进化论遭到的反对

达尔文学说一宣布就引起狂澜。首先有很多科学家反对,特
别是英国动物学家欧文。他是化石分类学家居维叶的接班人,在
对抗达尔文学说方面,表现得很不正派。他力促别人卷入这场争
论,而自己却躲在背后,匿名写些反对的文章并自称是权威。

英国博物学家戈斯为求不卷入这两方的争论,就主张地球上
的一切都是由上帝所创造的,化石是上帝要测试人类是否具有坚
定的信仰。但是这种假设上帝在人类身上玩弄幼稚把戏的说法,
对大多数有见识的人来说,比达尔文学说更亵渎上帝。

随着时间的延续,反对进化学说不再那么尖锐了,科学界的反
对浪潮也渐渐平息下来,30年内就几乎销声匿迹了。然而在科学
界以外的争议,却更为长久而激烈。“人类祖先是猿猴”,或者说 
“人类是猿猴变的”,这种说法惹怒了绝对相信《圣经》的原教旨主
义者。后来当了英国首相的迪斯累里说过一段尖酸的名言:“摆在
社会大众面前的问题是:人是猿猴还是天使?我赞成人是天使。 

这时,所有的基督教徒都声援“天使论”,而大肆抨击达尔文。

在这场激烈的争论中,达尔文由于生性使然,自己并没有卷入
激烈的争论,而杰出的生物学家 
T。 H。赫胥黎却是他得力的卫士。
作为“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在英国的演讲堂里进行了不懈地争
辩。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次胜利,就是 
1860年和英国国教的主教
威尔伯福斯的一场辩论。威尔伯福斯是一位数学家,以口齿伶俐
善辩著称。

这位主教在博得了听众的心理之后,箭头便指向了他那庄重、
严肃的对手。根据辩论的报道记载,情况是这样的:威尔伯福斯
说:“赫胥黎声称他的祖先是猴子,我想请教,那是不是指他的祖父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和祖母呢? 
”听众哄堂大笑,而赫胥黎却对邻座的人耳语:“他要栽
在我手里了!”然后慢慢起身回答说:“倘若有个人得天独厚,既有
才华又颇具影响,然而却用这些天赋在严肃的科学讨论会上尽提
些荒谬的问题,如果让我在这样的一个人和一只可怜的猴子中间,
选择谁当我的祖先的话,我会毫不迟疑地选择猴子。 


赫胥黎痛快地反击不仅粉碎了威尔伯福斯的论点,也使那些
原教旨主义者陷入被动。事实上达尔文的论点的确胜利了,所以
到 
1882年他去世时,受到广泛的尊崇,被葬在英国伟人墓地威斯
敏斯特教堂内。而且为了纪念他,澳大利亚北部的一个城镇就取
名为达尔文城。

对进化学说的另一位有力的支持者,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他
使适者生存这句话及进化这个词广为宣扬,达尔文自己倒是很少
用进化一词。斯宾塞想把进化论应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上(他被
称为社会学的创始人),然而这个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进化
当中,生物变化与社会变化完全不同。后来有人把他的理论错误
地用在支持战争及种族歧视上,这是斯宾塞当时没有料想到的。 


1925年,美国境内爆发了一场反对进化论的争战,反对派在
战场上赢了,但从整个战争来看,却是输了。

田纳西州议会通过一项法令,禁止该州公立学校老师讲授人
类是从较低级的生物进化来的。科学家及一些教育学家为了对这
条法律的合法性提出挑战,就劝使一位年轻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在
课堂上讲达尔文学说。这位老师名叫斯科普斯,就在课堂上讲了
达尔文学说,于是被指控为违犯法律而被提审,地点是在他教书的
地方——田纳西州达顿市,这次审判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当地居民和法官坚持反对进化论的立场。著名的雄辩家、原
教旨主义者布赖恩,是诉讼检察官之一,他曾 
3次竞选总统都失败
了。而斯科普斯的辩护人,则是以著名的刑事律师达罗为首的一


第十六章 物 种

第十六章 物 种

些人。

这场审判就绝大部分而言是令人失望的,因为法官拒绝被告
辩护律师的请求,不准科学家在证人席上为达尔文学说作证,而且
把审判范围局限于斯科普斯有没有讨论进化论。不过案子还是明
朗化了,布赖恩不顾同事的反对,自愿接受被告一方的盘问。在达
罗的盘问下,布赖恩马上露出他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无所知,而对
宗教与《圣经》的认识也是非常呆板的,就像一些每逢礼拜天就上
教堂的教徒一样。

斯科普斯被判有罪,罚款 
100美元。(这项判决后来被田纳西
州最高法院以技术上的错误为由撤销了。)而在一些有科学见识的
人们眼中,这批教徒及田纳西州政府真是荒谬可笑,因此使得反进
化论者处于守势而退居幕后大约有 
50年之久。

但是这股黑暗无知的势力,始终没有完全消除。本世纪 
70年
代,反进化论派又以一种新的甚至更为有害的立场重新出现,反对
科学的宇宙观。他们放弃早先逐字解释《圣经》的错误论点,假装
以非常合乎科学的态度出现。他们只含糊地说“造物者”,避免利
用圣经的字眼,然后他们把进化论说成是错误百出、不可能是正确
的,而造物论才是值得相信的。

为了说明进化论是错的,他们胡乱引述,歪曲事实,断章取义,
无所不用其极,根本就违背了《圣经》禁止做假见证的规定。荒谬
的是,尽管找不到有利于“造物论”的任何证据,他们却还是郑重其
事地称其理论为“科学的造物论”。

这派人士要求学校为“科学的造物论”开设同样多的课时,让
学生们学习他们的理论。任何老师或课本在讨论进化论时,一定
也要讨论“科学的造物论”。到目前为止,法庭上的诉讼他们一次
也没有胜利过,但是因为有不懂科学而醉心《圣经》记载的狂热教
徒做后盾,于是就恐吓学校董事会、图书馆、议员等,阻止科学的发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

展。

其结果实在很可悲,造物论者认为地球的历史只有几千年,整
个宇宙也是如此,生物在突然间出现,而且一开始就有这么多种
类。在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上看来,都是一派胡
言,很可能造就出一代心智昏庸的美国子弟。

进化学说的证据

造物论者争论的一点是:谁也看不见进化的力量在起作用。
这看来好像是无可反驳的论点,但是他们还是错了。
事实上,如果需要达尔文学说的证据,眼前自然选择的例子就
可以提供。达尔文的故乡就有一个明显的例子。

英格兰有一种蛾,具有深色和浅色的两个变种。在达尔文的
那个时代,树干上布满地衣,颜色并不深,所以浅色蛾较不显眼,这
叫保护色,深色蛾在浅色树干上,容易被捕食昆虫的动物发现而被
吃掉,所以浅色蛾多而深色蛾少。后来随着英格兰越来越工业化,
黑烟污染而使地衣死亡,并使树干颜色加深,浅色蛾变得显眼,被
动物食掉的机会加大,而深色蛾反而受到保护,结果深色蛾的数量
超过了浅色蛾,这就是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