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文化,它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对环境大规模的破坏,如果我们回首200年的现代科学历史,你就会发现,科学已经将这个世界破坏得面目全非,我们今天竟然有能力在距地几百公里的地球轨道上制造太空垃圾,真是“伟大”。
那么人类的科学究竟可能错在哪里呢?
有人将人类对自然的种种错误说成是工业文明的后果,事实上,根源并不在工业文明,而在于物质文明的总模式,在于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然。这个问题要回溯到文明的起源上。
60万年以前的某一天,一个赤身裸体的原始人,嘴里嚼着一根草棒,无忧无虑地漫行于荒野中。突然,他发现不远处的树上挂满了累累硕果,他兴奋地长叫一声,奔向了果树。他既想摘取果实安慰饥肠碌碌的肚皮,又想用这棵树去营造一个简陋的窝居,以挡风避雨。然而,他无法将这棵大树连根拔起,也无法将其从腰折断,怎么办?
蓦然,他发现旁边有块圆圆的石头,于是,他试着用这块石头去砍砸坚硬的树干,但收效甚微。石头圆形的表面只将树皮砸飞,但树干却丝毫无损。他生气了,将手中的石块向旁边的巨石用力摔去,只听“砰”的一声响,石头被撞成了几块,四处飞散,有一块铲形的石片刚好落在他的脚边。
原始人本欲一走了之,但又耐不住果香的诱惑,万般无奈之下,他拾起脚边的石片猛力向树干砍去。奇迹出现了,树干竟被砍出了一道深深的伤痕。原始人欣喜若狂,他意识到:用石片锋利的侧面能够砍倒大树。可没砍几下,石片断裂了。他想起刚才的情形,又拾起一块石头向巨石猛然摔去,于是,他终于有了好几片得心应手的石片。正因为这件粗糙的石器人类才开始了自己的历史。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55
说来很惭愧,不论以后的科学技术创造出多少闻所未闻的新工具,我们都不能否定这样一个事实:促使我们发明创造的动机与60万年以前那个原始人发明石器的动机并没有什么两样--不断膨胀的享受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一直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物质文明就建立在这样的动机与目的之上。什么是物质文明呢?最直接的定义就是:物质文明是一种享受型文明。这种文明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自私,二是暴力。由此我们可以描绘出物质文明发展的总模式:物质享受的欲望--自私的品格--暴力掠夺的倾向。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人类的物质文明本身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文明,这种文明不包含与自然界其他部分互惠的成分,体现出极度的自私性。同时,物质文明的破坏力与人类所具备的能力成正比。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很有限,文明本身的破坏性表现得还不充分,人们被迫与自然保持一种亲近的关系。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成百倍地提高,因此,包含在物质文明内部的破坏性一下子如火山般爆发出来。在古代,印度人和迦太基人如想得到象牙,他们总是设法捕捉到大象,锯下象牙,然后为象的断牙包上一层金属。而我们要取得象牙时会怎么样呢?端起自动步枪,或者抗起火箭炮。
文明模式中的自私性和暴力性本来并不可怕,它应该控制在人类的理性范围之内,受理性的调节。然而,历史的悲剧在于,人类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可人类的理性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精神远远落后于物质。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外,一切都改变了。”目前的现实是,并非人类在控制着改造自然的能力,而是这种能力反过来控制着人类,我们都盲目地跟着它在跑。早在1932年,英国赫胥黎在其《精彩世界》里就曾预言:世界将因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陷入噩梦般的境地。仅仅60年,赫胥黎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更可怕的是,由于我们失去了理性的引导,这种文明的自私性与破坏性正乘虚而入,像一个教唆犯,大力开发人类的动物本能,使我们越来越不像人,完全像动物一般,生存的目的除了满足动物的需求以外再无其他。我们今天的人,跟古罗马时代的人十分相似,但是,古罗马灭亡了。关于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有人说它亡于征战,有人说它亡于妓女,但我们说它亡于奢侈。古罗马贵族的酒宴常常是通霄达旦,山珍海味堆积如山,人们拼命地吃,实在吃不下了,就跑到外面去呕吐,吐空了肚子回来接着吃。听起来真是恶心!然而我们现在许多人的生活追求与他们并没有什么两样,消费,消费,再消费。
人类的物质文明体系有两个根本性的错误,一是错误地看待自己,二是错误地看待自然。
有一个年青人,很想学习古代汉语,于是就给一位古汉语专家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寡人对古汉语情有独钟,恳请先生收下寡人这个学生。”这个年青人根本不知道“寡人”的含义,稀里糊涂做了一回“寡人”。我们人类的情况与此相似,在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与自然界平等相处的时候,就稀里糊涂做了“寡人”,成了地球的统治者,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这种源自内心的狂傲,产生出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地球是人类的私有财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根本不去考虑自然还有生态平衡这一说。
物质文明是一种暴力型文明,这种暴力倾向源自于我们对自然的一个根本错误看法,即将自然当成敌人,它的普遍原则就是生存与毁灭、战争与和平。这种暴力倾向体现为四个字“征服自然”。说来奇怪,人类的文明从一开始就有反叛自然的特点,好像我们不是大自然的子民,从古代的“人定胜天”,到现代的“征服自然”,从中可以体会到深深的敌意与仇恨。当我们以这种态度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人类的生存意义就只有一点了,那就是破坏破坏再破坏。
科学的狂傲必然会使科学戴上有色的眼镜,凡不能用现代物理学框定的东西,一概被视为“伪科学”。如此下去,我们真的很担心它会走进一个死胡同。世界很大,科学根本囊括不了宇宙天地。打个比喻,如果用一个圆圈来代表我们已经认识的世界,而圆形弧线以外表示尚未认识的世界,那么,圆圈越大,圆形弧线接触的外围空间就成倍地增加。也就是说,我们对世界认识的越多,我们所面对的未知也就越大。在此,我们并非宣传不可知论,而是想阐明科学对待未知应该具备的态度。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不能很好统领自己的所有发明,它导致了人们思维的混乱。比如,我们如今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你能列举100条证据来证明一个事物是正确的,但同时,你也能找出100条证据证明它是错误的,不但如此,你还能找着101条理由说明它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如何来选择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56
第五节 可能与现实
困扰人们接受我们的“天--月球--宇宙飞船”假设的原因大体上有三点:
一是星际间的万有引力问题。引力科学使人们难以相信一个像月球这么大的星球,会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穿过“希洛极限”来到地球同步轨道,并长时期滞留这个空间。
二是星际航行的诸多技术性的问题,像速度问题,宇宙中大多数恒星系,都在距我们几光年或者十几光年,有的甚至距离我们几十亿或上百亿光年,在这些空间中,即使有文明存在,他们是如何跨越如此大的空间?从目前来看,速度的极限是光速,但如果距离我们两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中,真有比我们智慧还高的生命,他们想到地球,即使是获得光一般的速度,单程一趟也需两亿年,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之外。
三是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问题。科学证明,有机化合物自发形成DNA的机率小到不可计算,发现DNA的弗兰西斯;克里克曾经说:“要我们来判断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到底是一个罕见的事件,还是一个几乎肯定会发生的事件,这是不可能的……那一系列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件,要想给其机率一个数值似乎是不可能的。”他一连使用了好几个“不可能”,可见生命起源的概率是很低的。凭着这一认识,许多人认为,地球上高级生命的出现纯属宇宙的偶然,而既然是偶然,就不可能再发生在其他星球上。因而根本否定地外文明的出现。事实上,这个观点纯粹是地球人的偏见。
人们的困惑产生于认识,我们首先抛开所有的困惑,每一位读者都试着做一个汉代的古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以下这则故事,看看你有什么感想,请记住,你是汉代的古人。
西汉时,汉高祖刘邦曾经在平城这个地方被匈奴人所围,此事《汉书》有确切地记载。包围平城的匈奴首领名叫冒顿单于,其妻阏氏率领一支大军也参加了合围。但后来平城之围被解,奇怪的是,史书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载。《汉书;陈平传》中记载平城解围时躲躲闪闪地说:“使单于阏氏解,围得以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陈平当时使了一条什么计策,让单于和阏氏乖乖解围而去?
后来在《乐府杂录》里我们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平城被围时,陈平也在其中,眼看四周铁壁合围,城内粮食告紧,再围下去即使不战死,也会被饿死。正在这紧急关头,陈平突然访得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天生妒嫉,容不得单于身边的其他女人。陈平计上心头,随即造了一个木偶人,其间机关密布,简直就像一个活人一般,陈平让她在城墙上跳舞,阏氏在城下望见(应该离城不远,大约一箭地),误认为是活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等城破之日,冒顿肯定会把这漂亮的女人纳入自己的大帐里,我这样拼命攻城是何苦来着?妒心一起,再也无心攻城,率军悄然退去。阏氏一走,冒顿孤军难支,只好解围而去。也许写历史书的人,觉得汉高祖凭一个漂亮的假女人而逃命,此事很不光彩,所以就没有写进历史书中。在为陈平作传时,也只好说“其计秘”,一语带过。
大家不要忘记,平城之围发生在公元前200年,距今已有2200年左右。陈平所造木偶女人,简直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机器人,愣是把阏氏给骗了。假如我们是一个汉代的古人,听完这个故事以后,你会相信吗?你当然不会相信,因为这有违常理。不但你不信,真正的古人也不信,所以古人把这类故事统统放到志怪小说中去。但是,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今天,你会相信吗?你肯定会相信,许多人都会相信。
科学的精神本来在于勇敢地探索世界,宽大包容的胸怀,然而科学理念的发展,却成了限制人们自由思维的障碍。如今,当一个超越已有经验的事实摆在眼前时,我们一般不是从事实本身出发,而是拿事实去套经验与知识,一旦不相符我们往往枪毙的不是经验和知识,而是事实的本身。这是很可怕的思维方式,如此下去,它最终会断送科学。当然,这样做的绝不是科学界的全部。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57
我们举一个例子,本世纪50年代,中国考古队在挖掘原始社会半坡遗址中,意外发现了一些青铜片,距今6000年。这一发现与中国学术界金属时期的断代是不相符的,至少早了近千年,而半坡遗址属于石器时代,这是学术界公认的。当事实与理论相冲突时,我们采取了一种近似可笑的态度:不承认,不公布,把眼睛紧紧地闭上。于是乎,半坡遗址中的青铜片不存在了,在人们的眼前耸立的依然是理论家精心建造起来的大厦。它是那样洁白透明,容不得半点杂质。
一切的可能都会变成现实,但在这之前,我们不应该否定任何可能性,今天的不可能,也许就是明天的现实。想一想当古代人把在天空自由飞翔作为梦想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的人们真的具备了飞行能力。当中国人编织着“嫦娥奔月”的故事的时候,怎么也不会相信,人类能够在月球的静海上踩下第一只脚印。所以,在我们的技术还没有登上一个全新台阶的时候,永远不要去否定任何可能。
我们现在的宇宙观是站在三维空间的角度上建立起来的,如果我们站在五、六维空间的角度去看,宇宙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呢?普通物理学告诉我们,光线永远是直线运动的,日常生活的经验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但爱因斯坦却告诉我们,光线是可以弯曲的,而且空间也是可以弯曲的。能够想象吗?但它是真的。上几何课时,教师总是这样说:“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但现代的科学研究却证明,在宇宙宏观几何学中,三角形的内度和大于180度,而在基本粒子的微观几何学中,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玄吗?但它也是真的。因此,在我们三维空间的概念中,地球与最近的恒星系距离8。7光近,那么在###空间的角度上,它们的位置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费拉代尔费亚研究所,从事未来研究工作的物理学家费里曼;达伊逊,介绍人类目前正在研究的具有星际航行能力的推进系统时说:现在人类正在研究两大类星航推进系统,一类是激光推进系统,用从设置在宇宙空间的激光装置向目标--装备在宇宙飞船上的一种“帆”发射激光束,作为推动力;一类是微粒流推进系统,使用电磁发生器,利用磁场斥力,在发射宇宙飞船时进行加速。据说,未来宇宙飞船不论采用哪一种推进系统,都可以获得光速的1/2的速度,即每秒15万公里。虽然这个速度对于星际航行可能还是不够,但已经相当可观。有报道说,人类目前下在考虑光子火箭的设计,在已经进行的各种基本粒子的试验中,证明光子火箭完全是可能的,火箭燃料将转化成电磁辐射,并形成一股束流,以光速喷出。从理论上看,装有光子推进器的宇宙飞船的速度可达到光速的99%。
伟大的爱因斯坦,在他逝世的最后15年里一直致力于研究一个问题,那就是“统一场理论”。迄今为止,尽管我们周围的物质千差万另,五颜六色,但它们基本上是由四种基本粒子构成,即质子(P),中子(N),电子(e),中微子(U),由这四种粒子相互作用产生四种基本力:电磁力、引力、强核力、弱核力。对理论物理学家来说,这四种表面不同的力完全可以统一成一种基本力,名为“统一力”,在这力的四周形成一个场那就是“统一场”。科学家认为,“统一力”是宇宙中最完美的构成形式,因此他们断言:宇宙中存在许多这种“统一场”通道,物体一旦进入这种场,时间、空间、速度三者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星际到另一个星际就像我们打一个越洋电话那么快,只是我们迄今没有发现这些统一通道罢了。研究“统一场”有什么意义呢?第一、它可以使我们获得巨大的能量。科学家从原则上可以探测到质子的衰变,但一个质子的寿命为10的31次方年,要使它发生衰变必须有一个10的15次方GEV的巨大质量,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所能达到的任何能量。电磁力的发明与应用已经对我们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作用,不难想象,如果“统一场”理论实现了,人类将会获得极其巨大的能量;第二、它可以使我们跨越三维空间去建立新的宇宙观,科学家的定量理论分析指出,在我们的三维空间以外,还存在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