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尔邦北部,即古代的迪尔普格蒂地区。现在该地区叫迪尔胡特。维戴赫国
的京城是密蒂拉。恩格国位于比哈尔邦东部的摩哈南达河岸一带。
比哈尔邦的北部为平原地区,土质肥沃,盛产大米、小麦、油料、烟草、
辣椒和杂粮。芒果、荔枝和香蕉等水果闻名印度各地。比哈尔南部地区土质
贫瘠,但地下有丰富的矿藏,如煤、铁、锰、铜、云母、铝、银等储藏量很
大,是印度重工业区之一。主要工业有钢铁、机床。制铝、造纸、化肥和水
泥等。
(十三)北方邦
北方邦位于印度的最北部,历史上先后有“印度斯坦”、“联合省”等
不同名称。“北方邦”一名是。。 1950年。。 1月。。 26日之后由“联合省”正式改名
为北方邦,从此“北方邦”一名沿用至今。北方邦的北部与尼泊尔和中国的
西藏相连,东接比哈尔邦,南连中央邦,西临旁遮普,西北是喜马偕尔邦,
西南是拉贾斯坦邦,其面积为29。4万多平方公里,它是继中央邦和拉贾斯坦
邦之后的第三大邦。人口占全印人口的六分之一,有。。 13911万(1991年),
是人口最多的一个邦。北方邦是印度的两大圣河——恒河和朱木拿河流经地
区,它在印度宗教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活动
中心。印度教的圣地遍布全邦。释迦牟尼成道以后,首先在北方邦的鹿野苑
传道,并以北方邦为中心开展传教活动。穆斯林的基地也在北方邦。总之,
北方邦在印度的政治和宗教文化生活中一向处于重要地位。
该邦土地肥沃,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
米、甘蔗和棉花等。该邦为印度重要的工业邦之一,主要工业有纺织、制糖
和食品业。工业城市很多,瓦腊纳西生产的纱丽等闻名印度。
(十四)中央邦
中央邦位于印度中部,所以叫中央邦。它北枕拉贾斯坦和北方邦,南接
安得拉邦,东连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西临古吉拉特邦与马哈拉施特拉邦。
中央邦的地图形状给人以零乱的感觉,因为北部,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的许
多地区伸进了中央邦的内部。同样,中央邦也有一些部分伸进了拉贾斯坦邦
和北方邦。
关于“中央邦”这一地区,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从前有一座山,它
日夜不断升高,甚至可能高到遮住了太阳的光芒。仙人亲眼看到这一情景,
他感到这样无休止地升高,情况非常不妙,于是他来到大山前,大山连忙向
他行礼。仙人利用大山的这种礼貌,于是向它说道:“亲爱的,我不回来,
你就这样一直低着头。”仙人朝前赶路了,再也没有回到那条路上去。从此
这座大山就这样低着头,可能今天那座大山还在等着仙人的归来。
这个大山就是温蒂亚杰尔山,而那位仙人就是阿格斯叠。阿格斯叠走后,
温蒂亚杰尔山停止了升高,人们在它附近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村庄和城镇。
著名的那巴达河横贯全部,灌溉着广大的土地,它是印度的一条很古老的河
流,印度历史上所说的那巴达文明,就是指中央邦的古代文明。
流,印度历史上所说的那巴达文明,就是指中央邦的古代文明。
中央邦城堡林立,名胜古迹很多。这些城堡和古迹都是历代王朝的历史
见证,也反映出古代印度的灿烂文化。巴克的石窟,桑奇的佛塔,柯纠拉豪
的庙群,高尔王朝的城堡,莫卧儿王朝的建筑等,都堪称中央邦的骄傲。
该邦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和豆类等。工
业比较发达,主要有丝绸、制糖、纺织、造纸、钢铁和煤炭等。
(十五)泰米尔纳德邦
泰米尔纳德邦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与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
接壤。面积
13万平方公里。人口有
5585多万(1991年)。该邦水陆交通都
很发达。泰米尔纳德邦原归马德拉斯邦,按语言划邦后才改为现名。该地区
的人,过去一直把这个地区称为泰米尔纳德,把该地区的语言称为泰米尔语。
关于“泰米尔”一词的来源有不同解释。一种意见认为,它是由“达罗
毗荼”一词变来的。“泰米尔”先是读作“达罗毗荼”,后来又读作“达拉
米荼”、“达拉米尔”、“德米尔”,最后演变为“达米尔”,即“泰米尔”;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泰米尔”的意思是“悦耳的”,因此,讲这种悦耳的
语言的人便称为泰米尔人,泰米尔人居住的地区便叫“泰米尔纳德”。
泰米尔纳德邦有“寺庙之乡”的称号,名胜古迹遍布全邦。岗吉布拉摩
为印度
7大圣城之一,当地庙里的壁画至今色泽如故,清晰鲜艳,堪称艺术
的光辉范例。摩哈波里布拉摩有著名石窟,石窟的雕刻绘画具有独特风格,
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底鲁德里是有名的湿婆神圣地,香客们每年定期从各邦
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他们齐唱颂神曲并举行音乐会。基登巴拉姆也是古圣
地之一,庙塔上雕刻着婆罗多舞的
108种舞姿,形象十分生动。著名古城马
杜赖有座米纳柯希庙,以富丽堂皇而闻名。
该邦又是印度主要产粮区之一,盛产水稻、棉花、花生和甘蔗等。主要
工业有纺织、钢铁、水泥、化肥和制糖业等。
(十六)卡纳塔克邦
卡纳塔克的古称叫贡德尔,即操坚那勒语的人所居住的地区。面积
13。6
万平方公里。人口有
4497万(1991年)。卡纳塔克一名可能是来自泰米尔
语“卡拉伊纳德”一词,意思是位于海岸之间的国家。过去,从西海岸到东
海岸的广大地区曾属卡纳塔克的版图。但是今天的卡纳塔克邦是在原来迈索
尔邦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卡纳塔克邦东接安得拉邦,南邻泰米尔纳德邦和喀拉拉邦,西濒阿拉伯
海,北靠马哈拉施特拉邦。该邦山青水秀,风景如画,江河湖泊、瀑布流泉,
幽谷密林,名城古刹,应有尽有。而且那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该邦的金矿
在印度首屈一指。农作物品种很多,有水稻、小麦等,其中咖啡产量居各邦
之首。
(十七)拉贾斯坦邦
拉贾斯坦邦于
1948年成立。面积
34万平方公里。人口有
4400万(1991
年)。英国统治时,拉贾斯坦邦叫拉贾普达那,意即拉吉普特人居住的地区。
当时的拉贾普达那地区有
18个国王和
2个萨拉达尔,因此人们又把这个地区
叫做拉吉瓦拉,即“国王的地方”。拉贾斯坦的意思也是“国王地区”的意
思。印度独立后,将小王国合并,建立拉贾斯坦联邦,后来又改为拉贾斯坦
邦。
叫做拉吉瓦拉,即“国王的地方”。拉贾斯坦的意思也是“国王地区”的意
思。印度独立后,将小王国合并,建立拉贾斯坦联邦,后来又改为拉贾斯坦
邦。
(十八)喜马偕尔邦
喜马偕尔邦位于印度西北部,坐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东部同北方邦及
我国西藏相邻,南部与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邦相连,西部和北部同克什米尔
地区连接。面积
5。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
517万(1991年)。
“喜马偕尔”是由“喜马”和“阿偕尔”组成。“喜马”意即“雪”,
“阿偕尔”是“山”,两者合在一起即是“雪山”的意思。“喜马偕尔”即
雪山之邦。
该邦盛产苹果,有“苹果之邦”的美称,尤其是古鲁山区的苹果更为驰
名。该邦
40%被森林覆盖,因此,也盛产珍贵木材。
该邦以农业为主,96%的人生活在乡村,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水
稻和土豆等。
(十九)曼尼普尔邦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南邻米佐拉姆,东接缅甸,西连阿萨姆邦,
面积
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
183万(1991年)。
关于“曼尼普尔”名称的来历,当地流传一个传说:一天,蛇来这里观
看湿婆和巴尔沃迪跳舞,蛇口中吐出很多“珍珠”,使整个地区耀眼辉煌。
“曼尼”(珍珠)便由此而来(普尔是城市的意思)。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及《往世书》均有记载。当地人认为:阿图那
在这里同吉德朗戈达结婚。因此,这里的人都说自己是他们的后代。随着历
史的发展,那加人、古吉人、向人(缅甸)和中国人也来这里定居。曼尼普
尔曾为一土邦,英国人于
1891年统治了这一地区。印度独立后,为中央的直
辖区,1972年
1月被划为一个新邦。
该邦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玉米等。当地至今还有伐木造田
的作法,实行轮作,现已有固定耕种。该邦
60%以上地区为森林地带,木质
优良,宜作建筑材料。竹林也很多。当地人善于做手工艺品,主要工业是手
工纺织业和家庭手工业,也有一些轻工业和食品工业。
(二十)那加兰邦
该邦位于印度东北部,西连阿萨姆邦,南接曼尼普尔邦。“那加兰”是
由“那加”和“兰德”组成的,“那加”即指“那加人”,“兰德”指“地
方”,合起来即指“那加人居住的地方”,该邦即由此而得名。它是于
1963
年从阿萨姆邦划出的一个新邦。面积为1。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120万(1991
年)。
那加人有
16个分支之多,其中主要有高雅格那加人、阿奥那加人、赛马
那加人和恩迦米那加人等。他们语言不同,至少有
12种。在实际生活中主要
使用了阿萨姆语和英语。近些年来,当地中学中开设了印地语课。
那加兰邦是个山邦,大部分地区是崇山峻岭,道路多为羊肠小道,交通
不便。全邦有
860个村庄,村与村相距甚远,村庄大都建在山顶上或山坡上。
那加人对外来陌生人,起初总是持怀疑态度,存有戒心,保持一定距离。
只有在他们认为对方是好人而不是敌人的时候,才会表示热情欢迎,给以盛
情招待。
只有在他们认为对方是好人而不是敌人的时候,才会表示热情欢迎,给以盛
情招待。
三、复杂的地形,壮丽的山河
三、复杂的地形,壮丽的山河
(一)地形
就印度的地形而言,可以有不同分法。第一种,把印度全境分为三大部
分,即北部、中部和南部。从喜马拉雅山麓到文迪亚山脉以北约1610公里的
广大平原为北部,恒河横贯其间;纳巴达河以南,克里希纳河及通加巴德腊
河以北的德干高原为中部;克里希纳河以南为南部。第二种,把印度分为五
部分,1。北部山区;2。北部平原;3。南部高原;4。拉贾斯坦沙漠;5。沿海平
原。
在北部山区,喜马拉雅山脉如同印度北部的一道高墙,对印度起着一种
保护作用,使印度的宗教信仰、婚姻制度、丧葬习俗以及社会结构和种姓制
度等都基本上从古代保留了下来。但同时也应指出,西北部还有些山口,那
里森林并不茂密,山并不太高,所以自古以来,有异族从这里进入印度。他
们是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色底安人、匈奴人、土耳其人、鞑靼人、
蒙古人等等。这些民族进入印度,不仅使印度的民族成分发生了变化,而且
他们还带来了各自的文化风俗。这样,就丰富了印度的民族文化,使印度社
会与文化风俗复杂化。同时也不应该忘记,正是这些山口,为印度同世界建
立贸易联系与和平友好关系方面帮了大忙。无论是通商贸易,还是友好往来,
这些山口都起了重要作用。现在这些山口都在巴基斯坦境内。在喜马拉雅山
区内,有茂密的森林,这里大量出产木材和药材。据中国史书记载,印度的
药材早就由此传入中国。除此以外,印度洋的季风被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从
而变成大量雨水,为印度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冬天,喜马拉雅山脉
使印度免受从北方吹来的寒风侵袭。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一些河流,流经平
原地区,为印度提供了灌溉的便利和水力资源。山坡上产茶,产量很高,曾
大量出口,每年为印度增收不少外汇收入(每年约有。。 12。5亿卢比)。
喜马拉雅山脉与南印度高原之间为北印度大平原,它以萨特里日河、恒
河、朱穆纳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平原而闻名,面积约有。。 77万平方公里,其
长为。。 2414公里,宽为。。 241~321公里,为世界上人口最密的地方。这块大平
原由于肥沃、富庶,出现了一些古代文明城市、商业贸易中心和古代帝王的
首府。这块平原曾以阿利亚瓦德而闻名,意思是喜马拉雅山与文迪亚山之间
的地方,是印度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还一直是耆那教、佛教的活动中心。
由于这块平原土质肥沃,所以自古以来盛产大量黄麻、大米、烟草、甘蔗、
小麦、棉花等。印度人口 40%分布在这里。这地区在印度的经济发展中起着
重要作用。
北印度平原以南,东西两边被山环绕成为南印度的三角形高原。除一些
高峰外,一般高度在。。 458~1220米之间。这个地区的面积占全印度的五分之
二。从结构上看,它是印度最古老的地块,很可能是贡德人最早居住的地方。
在文迪亚山和斯德布腊山区,至今还保留着土著人的文化,那里有皮尔人、
贡德人、桑塔人等部落民分布着。这里高原土著人的风俗习惯一直与北印度
不同。南印度以达罗毗荼语言文化为主,古印度的文化核心成分在这里可以
看到。
在恒河—印度河平原和文迪亚山之间,印度的西南部是拉贾斯坦沙漠地
区,它的西北部是沙漠和不毛之地,但东南部却土地肥沃。这块沙漠对马尔
瓦和拉贾斯坦起了保护作用,使拉贾斯坦的文化风俗免受外国入侵者的干
扰,当地居民的社会、宗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以及人们的性格、兴趣爱
好等等,均另具特色,与印度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这里的寡妇殉夫制度闻名
全印。
在恒河—印度河平原和文迪亚山之间,印度的西南部是拉贾斯坦沙漠地
区,它的西北部是沙漠和不毛之地,但东南部却土地肥沃。这块沙漠对马尔
瓦和拉贾斯坦起了保护作用,使拉贾斯坦的文化风俗免受外国入侵者的干
扰,当地居民的社会、宗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以及人们的性格、兴趣爱
好等等,均另具特色,与印度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这里的寡妇殉夫制度闻名
全印。
(二)河流
印度的河流,以恒河、布拉马普德拉河与印度河为最大。
恒河为印度的第一大河,它有圣河之称,全长
3000公里。它的上源出于
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山水南注,形成无数支流。恒河与布拉马普德拉河在下
游相汇,构成一个三角洲。恒河流域是印度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在它的养育下,成长了无数商业名城和宗教圣地。
布拉马普德拉河的上游,是我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位于喜
马拉雅山的北麓,绕过喜马拉雅山而流入印度,水势汹涌,航行不便。
印度河虽然也是源远流长,但所经过的地方多为干燥区域,且中间有一
部分是沙漠地带,因此支流很少,而且河水含沙量较大,犹如从前我国的黄
河,易淤易决。
据有关学者研究,南部德干高原,在古代原是一个陆块,后来被无数断
层分割为很多彼此隔绝的陆块,犹如我国的西北地形。高原由西向东倾斜,
这一地区的大部分河流最后都注入东部孟加拉湾。河流大多为自然河流,雨
水为其天然水源,雨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