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03章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03章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瑞典文学史上第一部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19 世纪
70 年代,在首都的一条街上座落着一家“红房子”咖啡馆。许多年轻人常在
此聚会,热烈争论着文艺、哲学、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他们都抱着纯洁
的理想,献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作家对这群初出茅庐的文艺家来个速写,
展示一幕幕令人沉痛的悲剧:所有这些天才都依附于资本,他们毫无前途。
其中第一种人,如画家舍伦、伦代尔,专替社会名流画肖像画而红极一时;
第二种人是小说主人公、诗人法尔克,因揭露政府腐败被解雇。当诗人,出
版商只要他完成无聊的写作琐事;当记者,所有报纸只愿刊登他们所需要的
丑闻。他极度失望,以致发疯。后来他成为一名循规蹈矩的教师,和一女教
师结婚。空闲时,以收集古钱打发时光;第三种人最为不屈不挠,如雕塑家
蒙塔尼斯因失业,后来只得当石匠糊口,最后绝望而自戕;第四种人如雷赫
耶姆,以跑龙套而自足,后发生精神危机,企图自杀。可最终仍投入资产者
家庭的怀抱。总之,“红房子”的“天才们”,没有一个人还保持着过去的
理想与诚实。唯一未变的是博格医生,因为他对社会就从来没有抱过任何希
望。这真是绝妙的讽刺!小说心理剖析深刻,手法新颖,语言辛辣有力。

(吴根成)


拉格洛芙(1859~1940)瑞典著名女作家,生于韦姆兰省莫尔巴卡村的
一个军官家庭。她从3 岁起因髋关节变形而终生行走不便,在养病期间博览
群书。1885 年,毕业于斯特哥尔摩女子师范大学,当了十年中学教师。1890
年,《伊顿》杂志举办短篇小说征文。她从尚未完成的小说《古斯泰·贝林
的故事》中选出五章去应征,获得奖金。这部反映乡村食客生活的长篇小说
于1891 年分两卷出版,给她带来世界声誉。后去意大利和巴勒斯坦旅行。回
国后创作了长篇小说《假基督的奇迹》、《耶路撤冷》以及三部曲《吕温斯
葛尔德的戒指》,还有中篇小说集《地精与人》等。她最胎炙人口的作品是
长篇童话小说《尼尔斯历险记》,它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使
她赢得在北欧与安徒生齐名的声誉。1909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4 年,当选
为瑞典文学院第一名女院士。她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瑞典民间故事和英雄传
说。情节既曲折动人,又有现实生活的反映,把神与人、想象与真实巧妙地
融合在一起,充满着仁慈和母爱,语言流畅,格调优美,富有诗意:

(吴根成)


《尼尔斯历险记》一译《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长篇童话小说。瑞典女
作家拉格洛芙创作的具有民族志性质的童话故事。作于1906~1907 年。主人
公尼尔斯是威明海格村一个不爱学习的玩童。他四门功课不及格,父母不带
他去赶集,罚他在家复习功课。可是,一会儿,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
箱子上站着个头戴尖顶帽、身披长外套的小人儿(即地精)。他捉弄地精,
受到惩罚,自己也变成小人。这时一群野鹅掠过天空,尼尔斯骑上自家的白
色公鹅马丁尾随野鹅群向拉伯兰飞去。这样,他就开始了在瑞典奇异的旅行。
从三月到十月,他跟随野鹅群几乎游遍了全国。了解到各种人和动物的种种
习性,听到许多民间神话和传说。他用魔笛消灭灰田鼠,拯救了古堡;跟狡
猾的红尾巴狐狸作斗争,设计用铁链把它锁起来等等。他成了鸟兽们争相传
颂的英雄。尼尔斯经历了许多艰险,最后又恢复了人形,回到家中,父母非
常高兴。从此,这个14 岁的男孩用功读书,成为一个性格温顺、忠诚善良的
好孩子。《尼尔斯历险记》情节动人,在叙述中既巧妙又全面地介绍了瑞典
的历史和自然风光,富有艺术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女作家善于运
用民间传说,给小说增添了不少诗意,使它成了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一颗
光彩夺目的明珠,赢得与安徒生齐名的声誉。这部童话被译成多种文字,受
到全世界少年读者的喜爱。它还被改编、摄制成动画片和电视系列片,更扩
大了其影响。

(吴根成)


芬兰

兰罗特(1802~1884)芬兰杰出的民间文学家,生于乡村裁缝家庭。1822
年,入图尔库学院学习文学。1828 年,转入赫尔辛基大学攻读医学。1832
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后在卡亚尼行医。1853 年,担任赫尔辛基大学芬兰语言
文学教授。1854~1863 年,任芬兰文学协会主席。兰罗特在大学学习期间,
就对芬兰语言和民间歌谣发生浓厚兴趣。编印了四部民歌集。1833 年后,他
继续搜集民间歌谣,收集了几千首歌曲和古诗词。经过十余年努力,在“芬
兰文学社”的支持下,将民间传说、神话和歌谣汇编成芬兰民族史诗《卡勒
瓦拉》(一译《英雄国》),1835 年初版时,收35 首古诗,约12000 余行;
1849 年再版时,增至50 首,共23000 余行。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内容丰富多彩。他也因编著这部民族史诗,被誉为“《芬兰的荷马”。

(吴根成)


《卡勒瓦拉》一译《英雄国》,民族史诗。芬兰杰出的民间文学家兰罗
特根据北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包括歌谣和神话故事)润色、汇编而成的
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意为卡勒瓦人居住的地方,即现在的芬兰。《卡
勒瓦拉》从远古时代开始叙述,至圣女玛丽亚塔生下卡累利阿王为止,描绘
了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它颂扬了芬兰老祖先的英雄
业绩。如能歌善舞、会念咒语的睿智的老人华奈摩伊宁和其他英雄一道,从
北方女霸王——凶恶的老妇人手中夺回三宝(能制造谷物、盐和金币)神磨
的壮举;乐观、漂亮、幸运的健壮勇土勒明卡伊宁向芦希的女儿求婚,立下
了许多功劳,死而复生的奇迹。此外,还谈到创造世界和发现钢铁的故事。
从中,可以看到多神教与基督教的奇妙结合。同时,史诗中还有许多关于芬
兰人日常生活的现实主义描写,详细记述了芬兰农民的衣着、风土人情、生
活习俗和家庭关系等等,具有文献价值。《卡勒瓦拉》既是神话和传说的汇
编,又是浑然一体的完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说唱文学的特点,富
于抒情意味。芬兰后世的文艺家,把它看作是民族文学的瑰宝,在世界各民
族的史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根成)


波兰

密茨凯维奇(1798~1855)波兰伟大的爱国诗人、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
战士。他生于立陶宛诺伏格罗德克城的查阿西村一个小贵族家庭,在沙俄的
统治下度过童年。1815 年,入维尔诺大学学习哲学和语文,参加学生的秘密
团体,从事爱国活动。毕业后,在科夫诺中学任教。1820 年,写了著名抒情
诗《青春颂》,被称为波兰青年的《马赛曲》,在1830 年的华沙起义中成为
众口传唱的战歌。1822 年,诗集《歌谣与传奇》第一卷出版,标志着波兰浪
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次年,第二卷出版。其中收集了长诗《格拉席娜》和诗
剧《先人祭》的第二、四部。1823 年10 月,因参加爱国活动被捕入狱。次
年被流放到俄国。从此,开始在异国他乡辗转流亡31 年,1855 年在君士坦
丁堡被霍乱夺去了生命。1826 年《十四行诗集》出版。其中18 首《克里米
亚十四行诗》,在对大自然的歌咏中寄托了对祖国的思念,将东方色彩第一
次引入波兰文学。1828 年,出版表现立陶宛人民英勇斗争的长诗《康拉德·华
伦洛德》,被迫离开俄国。后辗转德、法、瑞士、土耳其等国,继续从事革
命活动。1832 年,在德累斯顿写《先人祭》第三部。1834 年完成其代表作《塔
杜施先生》。他毕生的理想是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斗争。鲁迅说他是“在异
族压迫之下的时代的诗人,所鼓吹的是复仇,所希求的是解放。”高尔基赞
颂他的作品具有最高力量和完整精美,体现了波兰的民族灵魂,把波兰的民
族诗歌推向高峰,并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吴根成)


《青春颂》打情短诗。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奇早期的代表作品。作于
182O 年。它不仅是革命青春的颂歌,也是一篇争取光明的战斗檄文!诗人怀
着年轻人一颗火热的心,热情地赞美青春,讴歌理想。为厂一个光明、美好
的世界,诗人大声召唤青年们起来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这些理想和召
唤,虽尚缺乏具体的目标和途径而显得空泛,但诗中那纵横宇宙的气魄,驰
骋世界的雄心,高昂自信的热情,勇猛豪迈的冲力,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颗
流星,给当时的波兰以强烈的撼动,具有震聋发聩之力。《青春颂》受到群
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波兰青年的《马赛曲》,成为1830 年华沙起义的战歌。

(吴根成)


《先人祭》诗剧。第二、四部出版于1823 年;第三部完成千1832 年。
是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奇的代表作。《先人祭》是立陶宛古老的民间祭祀
仪式。这种富于幻想和神秘色彩的仪式,在诗人的家乡十分流行。《先人祭》
第二部,描写在万灵节那大,为超度亡魂而举行祭典。那些生前作恶多端而
不能进入天堂的恶霸地主的鬼魂,在农民亡魂的法庭面前受到审判。第四部
则塑造了一个终日沉浸在痛苦中,因失恋而自杀的古斯达夫的形象。诗人认
为:个人的痛苦比起人民的痛苦来毕竟占次要地位;而幸福,只有人民的幸
福,那才是最大的幸福;只有为了人民的幸福,我们才值得去为之斗争,甚
至献出自己的生命。经过十年的苦难,诗人在德累斯顿流亡途中写了《先人
祭》第三部。诗剧洋溢着1830 年华沙起义的革命精神,是一篇揭露沙俄侵略
罪行及其本质的战斗檄文,发出争自由、求解放的呼声。它比前两部有一个
思想上的飞跃。原先那个安于痛苦、无力反抗而自杀的古斯达夫变为热爱祖
国和人民的大无畏的英雄康拉德。诗剧充满崇高的爱国情感,集中表达了诗
人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和对民族叛徒的极端蔑视。

(吴根成)


《塔杜施先生》诗体小说。又名《在立陶宛的最后一次袭击,1811~1812
年间的乡绅的历史》。共12 卷。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奇作于1834 年。波
兰文学中最出色、最享盛誉的作品,被称为“立陶宛生活的百科全书”。这
部长达万行的民族史诗,以1811~1812 年间拿破仑进攻俄国的历史为背景,
通过立陶宛两个有世仇的家族的年轻一代塔杜施和佐霞的爱情故事及这两个
家族的争斗与和解,描写了波兰贵族的生活和矛盾,歌颂波兰爱国志士为祖
国的复兴所进行的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长诗的真正主人公不是塔杜施,而
是其父雅采克(即神秘莫测的洛巴克修士)。他以洛巴克修士的身份回到故
乡,在贵族中开展革命活动。再联合拿破仑军队,共同打击俄军。适逢两个
家族发生械斗,他为了解救被俄军囚禁的霍勒须阿族人,在战斗中牺牲。他
的死,导致这两个有世仇的家族和解,共谋民族解放之大业。塔杜施与佐霞
结婚,并主动解放自家的农奴,在领地内实现基督教的平等、博爱的社会理
想。这部史诗写得非常集中,前10 卷写的仅是五天的事,后2 卷写的也不超
过24 小时。自始至终,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祖国的热爱,一切都散发着祖国
的气息。被誉为“真正的史诗”,是“《堂·吉河德》和《伊利亚特》的综
合”。是诗人一生创作的高峰,受到波兰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吴根成)


显克微奇(1846~1916)波兰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波德拉斯地区一个小
贵族家庭,曾在华沙大学语文系学习。1872 年,以李沃斯特的笔名在《波兰
报》上发表讽刺小品和短篇小说,一鸣惊人。1876~1879 年,赴美采访。回
国后发表通讯集《旅美书简》和《为了面包》、《灯塔看守人》等短篇小说,
揭露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波兰移民的悲惨处境,体现了作家进步的
民主主义思想。从80 年代起,他转向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写有历史小说三
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反映17 世纪波兰
人民抗击异族入侵的斗争,使读者看到历史上波兰人民的决斗、战争,充满
着希望的呼声,起到唤醒沉睡的民心和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还写有长篇历
史小说《你往何处去》和《十字军骑士》。前者反映舌罗马多神教与基督教
的斗争;后者描写15 世纪初波兰贵族反对日耳曼十字军骑士团的入侵,赞美
了波兰和立陶宛人民共同抗击入侵者的斗争精神。1905 年,以他“作为一个
历史小说家的显著功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有“波兰大仲马”和“语言
大师”的美称。他的作品被译成40 多种文字,主要作品在国内外被改编成电
影上演,影响深远。

(吴根成)


《你往何处去》长篇历史小说。波兰作家显克微奇作于1896 年。它反
映公元1 世纪,罗马暴君尼禄统治时期,罗马的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的斗争,
揭示基督教徒殉道的主题。尼禄为了欣赏大火,便下令焚烧罗马城。事后,
嫁祸于基督徒,大肆搜捕,并把他们押到斗兽场供猛兽啮噬。暴君下令将基
督徒莉吉亚姑娘裸体缚于牝牛角上,然后令勇士威尔史士与牛搏斗。青年将
领维尼裘斯飞身进入斗兽场,呼吁市民主持正义,保全姑娘的生命。在市民
的一片鼓噪声中,尼禄不得不答应。事后,他仍秘密搜捕基督徒彼得。彼得
在逃离罗马的途中巧遇其督。他跪在地上问道:“主啊!你往何处去?”基
督答道:“因为你离开我的子民,我现在要到罗马重竖十字架去。”彼得明
白基督的启示,遂返回罗马,不几天,就被暴君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临刑前,
预言罗马将大乱,尼禄必诛,基督教必昌。小说歌颂了基督徒彼得的勇敢、
乐观的殉道精神。作者把罗马帝国颓废时期的社会描绘得淋漓尽致,把基督
教的信仰和道德与征服多神教的情景写得恰如一幅图画。作品获1905 年诺贝
尔文学奖,被译成30 余种文字,并被改编成电影在各国上演,影响深远。

(吴根成)


《十字军骑士》长篇历史小说,波兰作家显克维奇作于1897~1900 年。
它描写15 世纪初波兰和立陶宛联合抗击十字军骑士团的故事,是一曲波兰和
立陶宛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颂歌。小说主要通过波兰骑士尤伦德和他的女儿达
奴莎被十字军骑士团残害致死的故事,揭露骑士团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对
波兰人民犯下的血腥罪行。最后,1410 年双方在格隆瓦尔德会战,十字军骑
士团几乎全军覆没,波兰人民取得了辉煌胜利,最终报了仇,雪了耻。格隆
瓦尔德战役是波兰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在波兰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史
上具有象征意义。小说还艺术地再现14 世纪末、15 世纪初波兰的社会生活:
贵族的城堡,百姓的风土人情、中世纪的骑士制度等。是波兰文学史上一部
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国内外都有大量读者。

(吴根成)


捷克

聂姆曹娃(1820~1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