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20章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0章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苍凉悲壮。它突破了花间词派写男女与风月的范畴,为宋初词坛别开生面,
为苏辛豪放词派直抒胸臆作了先导。

(刘晓敏)


《岳阳楼记》散文。宋范仲淹作。这篇文章是作者应好友滕子京之邀,
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06 年)作。此时,作者因主张变法而遭到保守派
诬陷,被贬官邓州。滕子京也被贬,二人在政治上很不得志。这篇文章通过
对洞庭湖景物变化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博大胸怀和政治抱负,并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与滕子京共勉。
全文运用了和谐的对偶生动的对比、骈散杂糅、情景交融,给人以意景开阔,
风格豪放之感。

(刘晓敏)


柳永(1004?~1054?)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崇安)
人。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自谑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
“柳七”。也称“柳屯田”。出身官宦之家。性放荡不羁。仁宗景佑元年(1034
年)始中进士。曾做过睦州团练、屯田员外郎等小官。卒于润州,身后萧条,
群妓醵金葬之。著有《乐章集》,存词200 余首,名作有《雨霖铃》(寒蝉
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望海潮》(东南形胜)、《定
风波》(自春来)等。其作品以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见长,在艺术上有较大的
独创性和较高的成就。他通晓音律,熟悉词调,写了不少慢词,使慢词发展
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他首用生动的俚语来反映中下
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尤其着重写妓女和浪子。柳永的词传布很广,其俚俗的
语言、铺叙的手法对于词风的转变有一定促进作用。

(刘晓敏)


《雨霖铃》(寒蝉凄切)词。宋柳永作。是作者离开汴京时所作。词中
描述了作者同他心爱的人难分难舍的痛苦心情。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
中,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上片写景,用苍茫暮色、凄切蝉声的秋景
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悲苦。下片设想别后的冷落凄凉。通篇层层铺叙,上下片
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明白晓畅。“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景中含情,蕴意丰富,故成为脍炙人口
的千古名句。

(刘晓敏)


《望海潮》(东南形胜)词。宋柳永作。这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是他
以家乡福建崇安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谊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时的
赠词。这首词以赞美的心情描写了杭州的繁荣和西湖的游赏之乐。上片总述
杭州的地理位置和富庶繁华;下片集中描写西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词中大量使用偶句,铺叙排比,发扬声势,造成淋漓尽
致的艺术效果;用白描的手法俊利的语言,创造了艺术上的胜境,气象开阔
音节和谐。《望海潮》这一词牌是柳永首创,它是北宋词坛最早的长调之一,
给当时词坛带来重大突破,成为词学发展史上一篇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刘晓敏)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词。宋柳永作。这首词是作者游宦
他乡,暮秋怀归所作。全词抒写了羁旅他乡的悲愁和望乡思归的心情。上片
写景,描述登楼凝目的望中所见,以凄凉秋景烘托愁思之深,下片写望中所
思,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这首词刚柔相济,变化跌宕;境界开阔,委婉含蓄,
采用白描,浅显通俗。长短句的使用则使全词跌宕起伏,参差错落。全词音
节响亮,声韵谐婉,收到了以声写情的效果。

(刘晓敏)


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北宋词人。
天圣进士。曾以秘书丞知吴江县,后任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游憩于杭
州、吴兴之间。有《张子野词》。其词多写士大夫生活闲趣及男女之情。小
令风格含蓄,韵味隽永。喜用铺叙手法,工于炼字琢句。因《天仙子》(水
调数声持酒听)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青门引》(乍暖还轻冷)中有
“隔墙送过秋千影”句,《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中有“无数杨花过
无影”句,为古今叹唱,故有“张三影”之称。(关于三影的说法有几种,
此处采用其中之一说)。他的作品已较多采用慢词形式,对慢词的发展与推
广有一定影响。

(刘晓敏)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词。宋张先作。这首词约作于仁宗庆历
元年(1041 年)。当时作者在嘉禾(今浙江嘉兴)作判官,年52。在词中,
作者借送老伤春来抒发时不待人和不得忘的忧郁之情。上片写人之愁闷无
聊,由午到晚,下片则专写晚景。这首词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写法上由
浅入深,层层推进。写景、写时、写环境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词中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云破月来花弄影”是这首词的传神之句。一个“弄”字,
境界全出;“破”字则下得生动细致;“影”字含蓄而突出地刻画了一种朦
胧美,韵味无穷。

(刘晓敏)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初著名词
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知制诰翰林学士。
宋仁宗时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文献。一生仕
途得意,政治上无甚建树,但能荐拔人才,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性
刚简,自奉清俭。原有集己散佚,今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诗属
“西昆体”。词擅长小令,《踏莎行》(小径红稀)、《浣溪沙》(一曲新
词酒一杯)是代表作。词作工于造语,多以男欢女悦,离情别绪为内容,反
映富贵人的生活情趣,风格闲雅清婉。

(刘晓敏)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宋晏殊作。此词为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诗人在黄昏时分,手持一杯酒,听家姬歌唱新词,感叹时光流逝,重
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进一步感叹时光流逝,抒写满腹愁肠却无计排
遣的心情,着重是写今日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
对语工整,被后人赞誉为“天然奇偶”,它寄托了作者对宇宙、人生哲理的
探索。此词融情入景,通过时间和景物的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整首
词格调清新;音节谐畅,属对工巧,创造了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

(刘晓敏)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北宋诗人。宣
城古名宛陵,故世称“梅宛陵”、“宛陵先生”。50 余岁,始得仁宗召试,
赐同进士出身。嘉佑初,授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屯田都官员外郎,故又
称“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诗与苏舜钦齐名,世称“苏梅”。
曾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与欧阳修为挚友,同为宋诗革新的推动者。有《宛
陵先生文集》六十卷。其诗歌主张,与“西昆体”浮艳诗风针锋相对,注重
写实,提倡平淡。在写作技巧上,讲求形象性。名作有《田家语》、《猛虎
行》、《秋日家居》、《鲁山山行》等。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是北宋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部分抒情写景诗,意境新颖,开创了宋诗自然
朴实之风。

(刘晓敏)


《汝坟贫女》五言古诗。宋梅尧臣作。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
年),时北宋与西夏辽作战,梅尧臣任河南襄城县令,目睹征兵情况,带着
满腔同情写下此诗。这是一首叙事诗,以北宋政府滥征乡兵为题材,叙写贫
家妇女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广大人民所受的灾厄,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行。
前两句交代环境引出人物,接着叙述与女子相依为命的老父被抓去做壮丁,
最终在寒雨中僵死壤河上留下孤苦伶仃的弱女,对老父欲葬不能而自己的命
运生死未卜。这首诗选材典型,描述生动、形象,语言朴素、真切,具有很
强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性,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刘晓敏)


欧阳修(见史学部分)《戏答元珍》七言律诗。宋欧阳修作,一作《戏
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作于作者因论事忤权贵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
昌市东)县令时。诗中抒写了诗人贬官后怨恨之中强为自慰的心情。写景于
情,语含双关;全诗清丽流畅,宛转自然,意境新颖,寄慨遥深。其中“残
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二句,写出了冬春交错的节候风光,表现
了诗人虽际遇不顺但不消沉的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刘晓敏)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词。宋欧阳修作。这是一首暮春闺怨词。
上片描写少妇的生活环境:被禁锢在一个与外面隔绝的家庭中,而丈夫却终
日在外游荡,出入歌楼妓馆。下片叙述她的心情。首三句写暮春景象:黄昏
时候风雨交加。由于春不能留住而引起人的青春迟暮的感慨。末二句写花不
解人,触景伤情。这首词以通俗浅显的语言勾勒意境。首句三个“深”字,
表现出闺中女子孤寂怨恨无处诉说。作者寓同情于强烈的对比之中,以佳人
独处和游子外出作乐相对照,哀乐毕见,同情与贬斥不言自明。本词的寓意
不限于写一个女子的愁苦,它在有意无意之间融和着词人政治上失意的某种
苦闷忧愤。“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词中名句。

(刘晓敏)


《醉翁亭记》散文。宋欧阳修作。作者于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 年)
贬知滁州(安徽滁县),本文写于被贬的第二年。这是一篇政治上失意而仍
然作乐的作品,有意避免感伤情调,着力描写滁州一带幽深秀美的自然风景
和游宴于山林之中的乐趣,通篇突出一个“乐”字,表达他虽遭贬谪但仍能
与民同乐的悠然自得的心情。文中大量运用骈偶句但又长短错落不呆板,并
夹有散句,形成玲珑洒脱,似骈非骈,似散非散的风格;以二十一个“也”
字结尾,造成了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音节响亮和谐,尤适于朗诵;将人、
景、情化为一体,造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意境。是宋代散文林苑中的名篇佳
作,也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典范之作。

(刘晓敏)


《秋声赋》辞赋。宋欧阳修作于嘉佑四年(1059),这年作者53 岁。
文章用多方烘托手法,形容了难以捉摸的秋声,从而抒发了他对自然和人生
的慨叹,曲折地透露了他饱经忧劳后形神交淬的伤感。作者着力把对自然和
人生的感叹,交织于秋声、秋景的统一和谐之中,借秋声对宇宙万物的摧败
而联想人生短促的悲凉之情。采用赋传统的铺陈排比写法,保持着形象性和
音乐美的特质,但运用散体的笔调抒写,且多用虚词,用韵又错落多变,从
而打破了骈赋、律赋的死板格式,标志着赋体走向了散文化的道路。

(刘晓敏)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生于开封。
北宋诗人。曾任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因参加范仲淹为首的革新
集团,遭到保守派打击,长期放废,闲居苏州一带。在此期间,曾买水石作
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卒。诗与梅尧臣齐名,
世称“苏梅”,俱称宋诗的“开山祖师”。著有《苏学士集》(又名《苏子
美集》)十六卷。《城南感怀呈永叔》、《吾闻》(淮中晚泊犊头》等为其
诗代表作。所作多能揭露时弊,反映人民疾苦,并抒写强烈的为国立功抱负,
感情奔放,风格豪迈、笔力雄健是其诗的总特点。散文崇尚韩愈、柳宗元,
提倡古文,在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中有一定影响,代表作有《沧浪亭记》

(刘晓敏)


《淮中晚泊犊头》七言绝句。宋苏舜钦作。这首诗写泊船淮河岸边前后
的情景,极富变化。前两句是诗人舟上观岸,因“春阴”而见“幽花”,也
因天阻而思靠岸。后两句写岸边泊舟后转身回顾时的景象,汹涌的潮水和突
至的风雨与刚才幽静的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这首诗通过写淮河行舟即景,
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之情。以景喻情,感情色彩强烈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
全诗清丽中透着雄健。诗人运用映衬手法,鲜明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傍晚淮河
的风光。

(刘晓敏)


曾巩(1019~1083)字子因,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
嘉佑进士,历任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越州通判,济州、福州知州、
史馆修撰,官至中书舍人。曾参与整理校勘《战国策》、《说苑》、《新序》
(列女传》等书,为保存我国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卒谥“文定”,人称“南
丰先生”。有《元丰类稿》、《续元丰类稿》、《外集》等。他反对文学上
的形式主义,是北宋古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旧列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墨池记》是其代表作,行文细密而有条理,笔墨犀利简洁,风格平易
朴实,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刘晓敏)


《墨池记》散文。宋曾巩作。是作者应州学教授王盛之请而作的,名虽
为记,实是一篇出色的劝学文章。这篇文章通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一件轶
事,说明他能在书法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并非“天成”,而是专心勤学所
致。作者以此勉励后世学者,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学习。本文即事抒怀,言
近旨远;一面记事,一面紧扣记事发表议论;文笔精炼,委婉有致。

(刘晓敏)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庆历二年进士,历知鄞县、常州。嘉祐三年(1058)
入为度支判官,上仁宗“万言书”,提出改革法度,理财应从增加社会财富
入手等主张,未被采纳。神宗熙宁二年(1069)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升为宰
相,设“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订新法,以期富国强兵。熙宁七年(1074)
罢相,次年复相,熙宁九年(1076)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封
荆国公。哲宗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废除新法,不久忧郁病逝,
卒谥文。其散文雄健峭拔,与欧阳修同为古文运动的重要代表,列于唐宋八
大家。其诗、词清新高峻、沉郁遒劲,为世所称。

(张洪英)


《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七言歌行。王安石作于嘉祐四年(1059)。
共两首,此为第一首。此诗以昭君出宫,元帝杀毛延寿,昭君远嫁后的乡思
和作者假借“家人”之口所发议论为序。诗人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
“出汉宫”比“入汉宫”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诗中“无颜色”
与“泪湿春风”前后照应,反映她虽然姿容靓饰,却不被知遇,迫离故土。
既烘托昭君美貌绝世,也讽刺了元帝无知人之明。接下来写“可怜着尽汉宫
衣”反映出她身在异域,心怀故土的思乡之情。”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
年鸿雁飞”把昭君一心向汉,历久不渝的心声,写的刻骨镂心。结尾诗人以
家人回信口气宽慰昭君。“人生失意无南北”点出了全诗的主旨,寄寓着诗
人不遇明主,才千难施的怨愤。全诗立意新颖,独避蹊径,刻画人物,笔法
精妙,具有强烈的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