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86)。题目是《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是作者送宋试户部尚书章森等至
金贺万寿节时所作。词中怒斥朝廷主和派,对南宋朝廷屈辱求和极为愤慨,
对恢复中原满怀信心。词作气势豪迈,感情奔放,充满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和对主和派的极大愤慨。作者作同也采取作文章的方法,往往以词纵论国事。
层层写来,大义凛然,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可作中兴露佈读。”
(鞠爱敏)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河)人,
一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词人、诗人。宋光宗时,他曾上书宰相,
主张抗金,请求北伐。曾写两首〈六州歌头〉悼岳飞。他流落江湖,辛弃疾
安抚浙东时,招他作幕僚,以词相酬唱。其词作颇受辛词影响。抒发抗金抱
负的诗词,语意峻拔,风格豪放。有《龙州集》、《龙州词》。
(鞠爱敏)
《沁园春》(斗酒彘肩)词。南宋刘过作。南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
朝廷起用辛弃疾知绍兴府(今浙江市名)兼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召刘过作幕
僚,刘过在杭州作此词寄给他。词中用散文调写了古人白居易、林逋、苏拭
三人的对话,描绘了西湖风光,说明自己被诗情画意所留,暂不应召。狂逸
清俊,才气横溢,体制和选用的题材都很奇特,完全解除了格律的拘束,表
达了作者高旷的胸怀,体现了辛派自由豪放的特征。
(王军)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
阳)人。宋代词人。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父卒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
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当时诗人词客交游,一生未仕,卒于杭州。
姜夔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词坛。其词或感慨时世、
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其词字斟句琢,精工细雕。特别是在北
宋末期大晟乐府旧谱散失、音律不严的情况下,他精研音律、自度新腔,力
求醇厚。请周济说他“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介存斋论词杂著》)。
他以清冷刚健的词笔,开创了体制高雅的风雅词派。亦称格律同派。但其词
存在着藻绘太多,内容空洞,思想消沉,题材狭隘等缺点。主要作品有《白
石道人诗集》、《姜氏诗说》、《续书谱》、词有《白石道人歌曲》。
(楚伟)
《扬州慢》(淮左名都)词。姜夔作于淳熙三年(1176)。作者初到扬
州。扬州屡遭兵灾,古城内外一片荒凉景象,再也寻不到昔日的繁华。词人
目睹此景,怆然有感,自度《扬州慢》曲,抒发感时伤乱的心情。上片虚实
结合对比杨州今昔。昔日十里春风处已是荞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一片空城。下片用杜牧诗意,伤今忆昔。二十四桥仍在,波荡冷月一派清凉。
全词以对比进行描写,写景时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来衬托心中的悲苦之情,自
始至终,脉络分明,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对朝政的不满。
(楚伟)
林升(?~?)字梦屏。南宋初诗人。莆田(今属福建)人,一说浙江
省平阳县人。大约生活于南宋绍兴、淳熙年间。善诗文,有宫词百余首流传
下来。生平事迹不详。
(王军)
《题临安邸》七言绝句。南宋林升作。全诗如下:“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杏花春雨的江南名
城杭州,层恋耸翠,雕梁画栋重重叠叠。西子湖畔,游人如织。统治者沉迷
在无休无止的歌舞中,暖风醉人,他们哪里还会想到已经沦陷的中原汴京呢?
他们“直把杭州作汴州”。深刻地讽刺了南宋君臣苟安于东南这一片“残山
剩水”间,过着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生活。作者触景生情,感慨之余,题
写了这一著名的讽刺诗。该诗寓意深刻,讽刺有力,成为千古传颂的佳作。
(王军)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县)人。南
宋诗人。曾在朝为官。著有《靖逸小集》一卷和《四朝闻见录》五卷。为江
湖派诗人,所作多写田园生活,擅长七言绝句。其诗构思新颖,深刻醒豁,
鲜妍明丽。《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千
古传诵的佳句。
(王军)
《游园不值》七言绝句。南宋叶绍翁作。全诗如下:“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作者怜惜地看着被
木鞋齿踏坏的青苔,轻轻敲打着柴门,好久不见有人出来。举目四望,一枝
鲜艳的红杏探出了大墙外面,春天的气息毕竟是关闭不住的。该诗寥寥几笔
就描绘出了一幅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妍丽景色。其构思之新颖,用词之朴
实巧妙,堪称一绝。“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历来传诵的
佳句,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景色的向往和爱慕。诗意新警,有味外之味。
(王军)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
人。南宋著名词人。出身世家,以父荫补官。曾任建阳、仙都县令。因写《落
梅》诗,被当政者诬为讪谤,废置十年。理宗淳祐初(1241 年)赐同进士出
身。历任枢密院编修,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以党争激烈,屡次为官皆不
久于位,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为江湖诗派中著名诗人,也是南宋后期独
树一帜的重要词人。其词继承了辛派词人的爱国主义传统及其豪放的风格,
着重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尤其是他的长调不受格律的限制,说理叙
事,运用自如。他的某些词也反映了“除是无身方了,有身长有闲愁”的消
极思想。著作有《后村先生大全集》196 卷。
(王军)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词。南宋刘克庄作于宝庆三年(1227)送友
人陈子华赴真州(今江苏仪徵县)任时所作。词中对朝廷不信任义军共同北
代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讽刺当权者苟且偷安,懦弱无能,士大夫对国事只知
痛哭感叹,却谁也没有真正重视收复失地。作者把收复故土的希望寄托在友
人身上,盼望他能象宗泽、岳飞那样,联合义军,共创大业。全词意气风发,
豪气千云,读来令人壮心徒发。杨慎《词品》中称其“壮语可以立懦”。
(王军)
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四明(今浙江鄞县)人,一生
未仕。南宋词人。早年多居苏州,后入杭,经常往返于江浙之间。一生交游
众广,除文人词客外,多为苏、杭两地僚属显贵。词多为恋情相思,感怀旧
人和登临酬唱之作。从总体上看,内容未免过于单调而偏狭。但也有些作品
境界开阔,意气豪放。如《高阳台》(修竹凝妆)、《八声甘州》(渺空烟
四远)《沁园春》(情如之何)等,或触景伤情,或感昔思今,或以肃清胡
尘,建功立业来勉励友人,都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忧怀国事之作。在艺术上,
上承周邦彦但又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独特风格。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成曲,
但过于讲究同藻格律,偏重艺术技巧,加上喜欢堆砌典故,故作含蓄,反使
语意不明。
(王凌)
《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词。南宋词人吴文英作。词分四片,长达
240 字,为词中最长的调。词成之后,正值杭州丰乐楼建成,作者便将词书
于楼壁上,时广为传颂,故又名《丰乐楼》。词集中表现了作者伤春伤别之
情。先写游湖,时值春暮,残寒中酒,闭门不出,但燕子飞来,唤我出游。
接着追溯离别前的情事,写初遇时的欢情。再写别后情事。暮春又至,自己
依然客居水乡,又唤起伤春伤别之情。最后一段则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对逝者
的凭吊之情。感情深沉,意境开阔。在结构和艺术上都独具特色。
(王凌)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
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政治家、诗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 年)进士第
一(状元)。恭帝德祐初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并奉使与元军义和,不屈被拘,
设法遁归。后又招集义军在江西一带抵抗元军,兵败被执。囚居燕京4 年,
坚贞不屈,以身殉国。死时年47 岁。有《指南》、《吟啸》等诗文集。其诗
今存800 多首,前期诗歌受江湖派影响较深,多为咏物,应酬之作,佳篇不
多,后期诗文多反映宋亡之前动乱的社会面貌,表现了文天祥坚定的民族气
节和昂扬的斗争意志,以及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大节不亏的崇高品德。有《文
山先生全集》。
(王凌)
《过零丁洋》七言律诗。文天祥作于祥兴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
1278 年文天祥在广东潮阳县战役被俘。第二年正月元军舰队经过广东香山县
(今中山县)零丁山下的零丁洋,追击在崖山的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当
时文天祥被囚在元军船中,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他写信招降正在崖山抵
抗的宋将张世杰,他便写了这首诗给张世杰,作为对元蒙统治者的回答。全
诗在叙述一生经历之后,表达了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正气。其中“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句,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愤然前行。
《过零丁洋》忧愤深广,感情低沉而悲壮,为国捐躯,义无反顾,忠义杰烈,
豪气干秋,民族气节极其坚定。
(王凌)
《正气歌》五言歌行。文天祥作于元代至元十八年(1281)六月。这是
一首古体诗,在诗前的叙中,真实地描述诗人被囚处的险恶环境,表现了他
顽强的斗争意志。并以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名言,作为命题,写下
了千古绝唱“正气歌”。从“天地有正气”至“道义为之根”共三十四句,
对“正气”的意义作了具体的阐明。诗歌的下半部分,诗人转而叙述自己国
破家亡的不幸遭遇,以及在危难中保持气节的决心。并热情歌颂历史上那些
为正义而坚持斗争,牺牲自我的人物,揭示出高尚的、传统的民族气节,表
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全诗长达六十句,一气呵成,畅抒胸臆,气
势磅礴,读之使人心魄震撼,肃然起敬。
(王凌)
《指南录后序》散文。文天祥作于德祐二年(1276)。着重写文天祥在
宋朝灭亡前夕,为国家奔走四方,出生入死,视死如归的斗争经历。是为他
自编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后记。全文可分三层意思,首先写出使元军和当
时所想,及到元营与元丞相伯颜抗论,被拘留,又被驱北行的情况;接着写
京口逃脱,谋连兵大举不成辗转到永嘉的经过,及列举几死诸事,以示经历
的艰险,境况的危恶;最后写抄录和编次患难中所写记事诗及其用意,并交
代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命名。文章沉痛悲壮,感人至深。语言形象而准确。
叙述九死一生的情景,用罗列的手法,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不显得凌乱刻
板。在大段叙事之后又加上一段抒情,更使文章情文并茂。
(王凌)
董解元(生卒年不详)金代戏曲作家。姓董。“解元”是金、元社会对
读书人的敬称,并非他的名字。从《董西厢》卷首用〔仙宫调〕和〔般涉调〕
填的几支自叙曲可看出作者的一些消息,他生在“太平多暇,干戈倒载闲兵
甲”的岁月。为人狂放不羁,蔑视礼教。他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熟悉唐代
传奇、宋代词和民间诸宫调。平日在狂歌醉舞之余,“诗魔多,爱选(撰)
多情曲”。他原不是民间艺人,所以“打拍不知个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说
他”,后来落魄江湖,因著《西厢记诸宫调》而传名后世。
(申海田)
《西厢记诸宫调》戏曲。董解元作。是现存金代唯一完整而又代表诸宫
调兴盛期艺术水平的作品。《西厢记诸宫调》又称《弦索西厢》或《西厢掐
弹词》。全书分八卷,写的是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出自唐人小说《莺
莺传》,但内容和形式同小说以及《调笑传踏》(歌舞曲)、《蝶恋花鼓子
词》有很大差异。特别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作的主题,结局由莺莺被弃变为
美满团圆。主人公张生有情有义、忠于爱情,爱情专一,莺莺由柔弱无力而
变为敢于反对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西厢记诸官调》是很成熟的以唱
为主的说唱艺术。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多变。兼收诗词的意境和词汇,并运
用生动活泼口语,写成流畅的曲词,无论叙事、写景、刻画人物都十分成功。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就是直接在它的基础上写成的。
(徐北辰)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因曾在遗山(在今山西定襄县城东北)
读书,自号遗山山人。祖系属鲜卑族拓跋部。忻州秀容(今山西析县)人。
金代诗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馆编修。
历任内乡令、南阳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后不仕,在家致力于
金史的著述。又编纂金诗总集《中州集》,其后附有他辑录的金人词集《中
州乐府》,保存了金代作家的作品和生平资料。《论诗绝句三十首》评论了
自汉魏至宋代的诗人和诗歌流派,提出了自己的诗歌主张。认为诗歌应表现
真情实景,具有真淳自然刚健豪放的风格。由此肯定了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
传统,批评了西昆体、江西诗派。对元明文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元好问
的诗真实记录了金末元初的社会现实,可视为金亡的史诗。他的词学苏辛,
散文追步欧苏,就其成就而言,不愧为金元两代大家。有《遗山集》。
(徐北辰)
《雁门道中书所见》五言古诗。金代诗人元好问作于淳祐元年(1241)
自山东返回故乡途中。揭露蒙古统治者对人民多方面的迫害,“食禾有百螣,
择肉非一虎,”已经到了“呼天天不闻”的地步,诗人虽写一首诗,但“感
讽复何补!”真是可歌可泣。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元好问)盖生
长云朔,其天禀本多豪健英杰之气;又值金源亡国,以宗社邱墟之感,发为
慷慨悲歌,有不求而自工者:此固地为之也,时为之也。”表现了诗人对人
民的深切同情,具有很大的艺术概括力。
(徐北辰)
《错斩崔宁》宋代话本,无名氏作。见《京本通俗小说》。是以讼狱事
件为题材的公案小说,作者直接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揭露和鞭挞了
腐朽的封建吏治。明《醒世恒言》题名作《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作品描写
崔宁和陈二姐,因十五贯钱而引起的谋杀冤案,被昏官判死的悲惨遭遇。作
者在篇末愤怒地谴责封建官吏说:“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谁想问
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并告诫他们:“做官切不
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公平明允,道不得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
可复续。”这愤怒的谴责与警告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心愿。作品运用生动
的白话口语叙事状物。情节离奇用一连串巧合展开情节,语言通俗,对话生
动,善于用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活动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生动
鲜明具有个性。
(徐北辰)
《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