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十一年(1583 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主事。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抨
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迁浙江遂昌县知县。在任期间因压抑豪强,
打击邪恶,遭到弹劾,愤而辞职,遂隐居故里,与早期东林党领袖顾宪成、
高攀龙、邹元标为好友。其诗、文、词、曲,造诣俱深,但其主要成就在戏
剧,所作《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
梦”。其中《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后来模仿者多,形
成了“临川派”。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巨大影响。
(洪泽)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又你《还魂记》、《还魂梦》、《牡
丹亭梦》。传奇剧本。明汤显祖的代表作,写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年),
共五十六出。刊本极多,今传有明万历刻本、明金陵唐氏刻本《新刻牡丹亭
还魂记》等。全剧写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宝聘请塾师教女丽娘读经书,丽娘感
到封建礼法的约束,在侍女春香的怂恿下,游园散闷,疲倦小睡,梦中与书
生柳梦梅相爱,醒后相思,自画小像,成疾而死,葬于梅下。三年后,果有
柳梦梅到南安养病,拾到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朝夕对画呼唤,丽娘鬼魂
与柳相见,并复生与柳结为夫妇。最后以柳中状元、丽娘也得到封赠为结。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体现了晚明在资本主义萌芽
和思想革新运动浪潮的冲击下,青年一代对自由、幸福、爱情的大胆追求,
歌颂了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作品构思独特,情节离奇,具有浓郁的浪
漫主义色彩,语言典雅清丽,主要人物个性鲜明。成为我国戏曲史上一部浪
漫主义杰作,对后来的戏曲发展有很大影响。
(洪泽)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
明代著名散文家。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称“三袁”,创“公安派”。
十六岁即组织文学社团,为领袖。万历二十年(1592 年)进士,历任吴县令、
国学助教、吏部郎中等职。后弃官隐居,专事文学著作。与当时进步思想家
李贽有密切交往,受其影响较深。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非常不满,高举反
复古旗帜,以“扫时文之陋习”为己任,坚持文学必随时顺势,不应厚古薄
今。在创作上反对模拟、蹈袭、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并付诸创作
实践。散文、小品如游记、书信、随笔等,皆清新洒脱,游记尤为突出,如
《初至西湖记》、《满井游记》等,文笔秀逸,独具一格。此外,他还打破
不合理的传统观念,对小说、戏曲和民歌给予很高评价。
(洪泽)
《满井游记》散文。明袁宏道作。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春,作者
游满井,写成此文。王恩任《游满井记》载:旧京“安定门外五里有满井”,
“一亭函井,其规五尺,四洼而中满,故名。”其四周景色秀美,是当时游
春胜地。作品先写燕地的寒厉和局促一室的惆怅。然后描绘满井一带春光乍
露,万物蒙苏的景象,流露着寻梦的喜悦心情。结尾略发议论:“夫能不以
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作者以位卑职闲为幸慰,
其中隐寓着对官场、尘俗的厌恶之情。文中运用比拟状景,情新、生动。写
春波“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写春山“如倩女之靧而髻鬟之始
惊”,既构成明媚和谐的画境,又包含着隽永的抒情意味。全文语言节奏轻
快、流转。于留恋风物之外,寓寄着感慨,是一篇声情具妙、清丽可诵的山
水小品。
(洪泽)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子犹、龙子犹、顾曲散
人、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末著名小说家。兄梦桂,为
名画家,弟梦熊,为名诗人,在当时文苑号称“吴下三冯”。崇祯三年(1630
年)五十七岁时才举贡生,做丹徒县训导,崇祯七年至十一年,任福建寿宁
知县,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六十五岁离任回苏州,继续编写通俗文学。
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登位时,又出而任职,参加抗清活动,并写《中兴纪略》,
期望明王朝复兴。唐王被清兵推翻后回苏州,于顺治三年(1646 年)忧愤而
死。又一说在福州殉难。毕生从事小说、戏曲和民歌等通俗文学的搜集和整
理工作。辑有著名的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世称“三言”并改编过《新列国志》、《平妖传》等长篇小说;还编有民歌
集《桂枝儿》、《山歌》和散曲集《太霞新奏》等。又修汤显祖、李玉等传
奇剧本多种,汇编为《墨憨斋定本传奇》。创作有传奇《双雄记》。
(洪泽)
《三言》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之总称。明冯梦龙编撰。共收作品一百二十篇,包括明人拟话
本七八十篇,其余为宋元话本,亦有一部分为冯梦龙自己的作品。是我国古
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
程上由口头艺术转为书面文学的第一座丰碑。作品主要表现城市市民的思想
情趣,其中最精采、最值得注意的篇章,往往是关于青年男女爱情、婚姻题
材的作品,赞颂男女之间的真情,和对这种真情的压制、破坏乃至毁灭的揭
露和鞭笞。“三言”中不少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揭露封建官
吏直至最高封建统治者的昏庸与污秽;但也有不少封建的、落后的因素。“三
言”在历史上曾遭毁禁,可它在文学上的成就,却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
(洪泽)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又名凌波,别号即空观主人。
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末小说家、戏曲作家。崇祯初以岁贡生,任上海
县丞,官至徐州通判。敌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曾献《剿寇十策》。后
为起义军所困,呕血而死。著作很多,诗文集有《国门集》、《诗经人物考》
等;戏曲理论著作有《谭曲杂记》、《曲律》等,并编曲选《南音三籁》四
卷,还有杂剧、传奇等。其代表作是仿照话本拟作的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
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世称“二拍”。共八十篇,内有一篇杂剧。这
些小说几乎全部出自凌濛初个人的创作,这一点在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发
展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所以他堪称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之王。小说
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歌颂男女忠贞的爱情,其描写商人生活的篇章,更具
特色。但“二拍”较之“三言”有更多的糟粕。
(洪泽)
《二拍》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总称。明
凌濛初创作。共收八十篇,但其中一篇在《初刻》、《二刻》均有,另外《宋
公明闹元宵》为杂剧剧本,故实收拟话本共七十八篇。这七十八篇小说几乎
完全是凌蒙初个人的创作。明代末年,封建帝国已处在腐朽没落、风雨飘摇
之中,而商品生产日益发达,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市民阶层蒸蒸日上,所以
反映在“二拍”中便是重商思想。此外,有着大量的男女爱情、婚姻故事,
反映了要求自主、自由的市民阶层的道德婚姻观念。正像其他一切古代文学
遗产一样,“二拍”也是既富民主、进步的精华,也含封建、落后的糟粕。
但从白话小说的发展来看,明人拟话本的出现,标志我国白话小说由民间创
作进入文人创作时期。
(洪泽)
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浙江山阴(今
绍兴)人。明末优秀散文作家。出身仕宦之家,但一生未做官。少年时生活
优裕,落拓不羁,明亡前,侨寓杭州,寄情于山水,对音乐、戏剧都有爱好。
明亡后,披发入山,隐居剡溪附近山村著书,追忆往事,寄托故国之思。著
有《琅嬛文集》六卷,《陶庵梦忆》八卷,《西湖梦寻》五卷等。《西湖梦
寻》、《陶庵梦忆》为其代表作。或回忆往事,或寄寓故国之思,或纪游山
水,文笔秀逸,用语新奇,富有诗意。其中《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书》、
《柳敬亭说书》等篇最为知名。
(洪泽)
《西湖七月半》游记,明张岱作。见《陶庵梦忆》。本文生动介绍了杭
州人七月十五游西湖的风俗人情。文中对五类赏月游人的不同心境、神态以
及赏月时人声鼎沸、船篙相击的热闹场面作了生动的描述。表示出对达官显
贵,市井无赖等逢场趋热的鄙视;赞叹了雅客高僧舣舟赏月,浅斟低唱的兴
致。全文着眼西湖月下人物动态及游湖场面的描写,而以湖光山色点缀、映
衬其中,恰好表现了本文独具的旨趣和作者的爱憎感情。作品继承古代游记
的现实主义传统,取材别致,文笔清新,杂以冷峭,是独步一时的纪游佳作。
(洪泽)
许仲琳(生卒年不详)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小
说家。生平事迹不详。所著《封神演义》一书约成于隆庆、万历年间,叙周
武王伐纣事揭露纣王暴虐无道,极力歌颂周文王、周武王的“仁慈爱民”,
反映了作者的“仁政”理想和王权观念。对周武王顺天时、应民心,一举取
胜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姜子牙、哪吒等人物形象写得极生动、鲜
明。但内容多出虚构,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侈谈鬼怪,颇多仙佛斗法的
描写,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作结。
(洪泽)
《封神演义》明代神魔小说,一百回。明许仲琳编著,明舒载阳刊《封
神演义》卷二题云:“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作品大体根据宋人讲史话本
《武王伐纣平话》内容,并参考古籍与传说故事编辑而成。主要演述商末政
治纷乱与武王伐商故事,揭露纣王暴虐无道,歌颂周文王、周武王的“仁慈
爱民”,反映了作者的“仁政”理想和王权观念,对周武王顺天时,应民心,
一举取胜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姜子牙,哪吒等人物形象写得生动、
鲜明。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
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未有以
鼎足视之者。”
(洪泽)
张溥(1602~1641)初字乾度,后改天如,号西铭,太仓(今江苏太仓
县)人。明末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自幼苦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
名其书斋为“七录斋”。崇祯二年,集结郡中名士组织爱国社团“复社”,
成为复社领袖,主张“兴复古学”,改良政治。崇祯四年(1631 年)中进士。
以继承“东林”为己任,评品朝士,为执政所嫉恨。曾写《五人墓碑记》以
彰其绩。时阉党顾秉谦避祸太仓,张溥作檄文驱逐之。同乡陆文声要求入社
未许,赴京告发他倡导复社,朝廷下旨追查,遂被捕入狱,至张溥死后仍穷
究不已。著作以散文著名,有《七录斋诗文合集》、《七录斋近集》等。所
作质朴豪爽,字里行间洋溢着正气。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并撰写
全部《题辞》。
(洪泽)
《五人墓碑记》散文。明张溥作。见《七录斋集》。明万历年间,用政
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更甚。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
识分子常在一起议论朝政,以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为首的东林党人积极
支持并参加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力图改革政弊。天启元年(1621 年)
宦官魏忠贤揽权,东林党人遭到诬陷和迫害。天启六年(1626 年),阉党东
厂派人至苏州逮捕被指为东林党人的周顺昌,激起市民义愤,形成数万人的
抗暴斗争。阉党爪牙继而擅压苏州市民,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
文元五人挺身就义。后魏忠贤势败,五人墓始建于苏州虎匠山河大堤,张溥
因作此文。文中记叙了上述经过,赞颂五人不畏权奸,敢于斗争、英勇就义
的凛然气概,谴责魏忠贤等阉党祸国殃民的罪行。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
止》赞该文“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当与史公伯夷、屈原
二传并垂不朽”。
(洪泽)
陈子龙(1608~1647)字人中,一字懋中,更字卧子,号轶符,别号颖
川明逸,于陵孟公,晚年自号大樽,易姓李。南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
江县)莘村人。明代诗人。少与夏允彝,徐孚远等结为“儿社”,与张溥、
张平为首的“复社”相呼应,是为明末文坛领袖之一。曾出家为僧,法名信
衷。崇祯十年进士,初仕绍兴推官,擢兵科给事中。福王时,因朝政腐败上
疏而为权奸所妒,告归终养。南都沦亡,积极参与抗清复明活动,后以结兵
举事失败被俘,抗志不屈,在被械送途中赴水殉国。其一生可概括为三个阶
段,即“文士”、“志士”“战士”。其文学主张继承七子传统。诗宗法汉
魏六朝盛唐,气势雄伟,被誉为明诗殿军。其著作有《陈忠裕公全集》传世。
(孙兆汶)
《小车行》新题乐府诗。明陈子龙作。陈子龙一生大体可概括为三个阶
段;先是文土,进一步是志士,最后是战士,终于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祖国。
该诗写在由“文士”向“志士”的转变时期。子龙在应试进士时,曾几次经
过由江南到北京的要道,并亲眼目睹了民生的痛苦,认识到了时局的艰危,
因而含泪写下了这首《小车行》。“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该诗没有
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描
绘出了一幅傍晚夫妻逃荒无处食宿的悲凉画图,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
活。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层次井然,语言纯朴,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
统一,是一首现实主义的优秀诗作。
(孙兆汶)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更名人瑞,字圣叹。一说
本姓张。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明诸生,为人狂放
不羁,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务。他博览群书,好谈《易》,又好讲佛,
常以佛诠释儒道,论文喜附会禅理。评点古书甚多。称《庄子》、《离骚》、
《史记》、杜诗、《水浒》、《西厢》为“六才子书”,拟逐一批注,但仅
完成后二种。其著作甚多,但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他的评点很注意思想
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和人生观灼然可见。他对
文学批评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作品的艺术分析,并提出了较有系统的小说戏曲
创作理论。在评点的同时,也对原作加以修改,除词句外,还作了全局性的
删削。今有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年9 月版,《金圣叹全集》。
(申海田)
夏完淳(1631~1647)初名复,明亡后改为完淳,乳名端哥,字存古,
号小隐,又号灵胥(或作灵首),也称玉樊。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
人。明代作家。生当明末的动乱年代,受中国知识分子崇高气节的优良传统
的影响甚深。明亡后,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事败后,父、师先
后死难。夏完淳复入吴易军中参与军事。易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