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时而人间,时而幻域;时而阳世,时而冥府,驰骋着
丰富的想象,而又与现实密切结合。幻域、冥府其实都是现实世界的投影。
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主要特征,把握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寥
寥数语,即能收到摹状传神的效果。语言简练隽永,对话生动传神。本书目
前已有13 种语言的61 种版本,在世界各地流传。
(张凌云)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戏曲
作家。出身没落世家,少遭家难,父被诬遣戍,生活困苦。任国子监生20
年,秉性狂放、孤傲。曾师事骈文家陆繁弨、词曲家毛先舒及诗人王士禛,
与朱彝尊、陈维崧等交往密切。他们的政治态度和创作风格对洪昇都有一定
影响。他的传奇《长生殿》经十年创作,三易其稿,于康熙27 年(1688)定
稿后,轰动一时。当时与孔尚任有“南洪北孔”之称。次年演唱此剧,因正
值佟皇后丧期,被弹劾削籍回乡。康熙43 年(1704),在吴兴酒醉后落水死。
他的诗多是记游、赠送和感怀之作,内容多是感叹自己的坎坷身世,抒发抑
郁之情。
(张凌云)
《长生殿》传奇剧本。清洪昇作。根据历代史传、传奇、小说有关唐明
皇时期的记载与传闻,突出描写唐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相爱的故事。成
书于康熙27 年(1688)。本书历经10 年,曾三易其稿,初名《沉香亭》,
继改《舞霓裳》,三稿始定今名。全剧50 出,分上、下两卷。上卷写唐明皇
宠幸杨贵妃,密誓生死相爱,以至沉湎声色,荒废朝政。同时重用杨国忠、
安禄山等,酿成杨国忠专权,安禄山作乱。在明皇仓皇逃蜀途中,经马鬼坡,
将士激愤,杀死杨国忠,逼杨贵妃自缢。下卷着重写安禄山乱平后,明皇重
返长安,恪守前盟,思念贵妃,终于感动天地鬼神,经二人忏悔,于八月十
五日被引进月宫团圆。剧本歌颂了李、杨的真挚爱情,但又着力暴露他们的
爱情给当时社会带来的灾难,批判他们的荒淫无耻,表现出主题思想的矛盾
性。此剧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而且场面壮丽,情节细腻严密,曲词优美生
动,宾白切合个性。后来的传奇作家多受其影响。
(张凌云)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
亭山人,兖州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戏曲作家。孔子六十四代孙。早年
隐居读书。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圣祖玄烨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在御前
讲述《论语》,受到嘉奖,口谕“不拘定例,额外试用”,于是被任命为国
子监博士。曾赴淮、扬一带治河三年。体验到官场的黑暗和民生的疾苦。其
间,他在扬州、南京等地凭吊过南明的历史遗迹,结识了一些明代遗老,增
强了他对南明兴亡的具体感受,并掌握了许多有关的逸闻轶事。康熙二十九
年(1690),他回到北京,已倦于仕宦生涯,决意完成构思已久的《桃花扇》。
九年后书成。《桃花扇》在京盛演,使一些“故臣遗老”“掩袂独坐”,“唏
嘘而散”。次年被免官,康熙四十一年(1700)回乡,度其寂寞的晚年。孔
尚任的文学创作活动长达40 年。其诗多为酬唱之作,少数篇章表现了忧国忧
民的思想感情,也有一些凭吊和感叹兴亡的诗,流露出对亡明的怀念。他的
剧作,除《桃花扇》外,还有和顾彩合写的传奇《小忽雷》。诗文有《湖海
集》、《石门集》、《岸堂稿》、《长留集》等。
(张凌云)
《桃花扇》传奇剧本。清孔尚任作。此剧是在清朝的全国统治稳定不久,
描写前一代亡国的历史悲剧。作品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
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悲剧,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
争权夺利的斗争及其醉生梦死的淫佚生活。剧本把侯、李两人的悲欢离合与
南明的政治密切结合起来,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侯、李两人不受阉党
阮大铖的收买而遭到迫害;清军破南京后,两人在栖霞山中相会,共约出家。
这样的结局,跳出了一般爱情传奇以大团圆结尾的俗套。作品歌颂了壮烈殉
国的民族英雄史可法,赞扬了不为利诱,不畏权势,具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
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以憎恨的感情,刻画了阮大铖这一奸佞的丑恶形象。
词曲清婉激越,感情色彩浓厚。最初在北京演出时,曾使一些有故国之思的
人“掩袂独坐”,“唏嘘而散”,表现了这部悲剧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张凌云)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
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初负有盛名的诗人。性聪慧、善骑射、喜读书。康
熙十五年(1677 年)中进士,后一直为康熙一等侍卫。为人淡于名利,喜品
评书画、唱和诗词。著有《通志堂集》二十卷,又与徐乾学合编《通志堂经
解》八十卷。所作诗词,虽偶有苍茫浑朴之音,但多写离愁相思、闲愁哀怨,
涉及的社会政治问题很少。词作以小令见长。《浣溪沙》、《长相思》、《出
塞》为其代表作。诗以《竹枝词》、《拟古》为代表。艺术上,他继承了李
璟、李煜的风格,不求雕琢,清淡朴素,写景咏物,具有真情。
(刘晓敏)
《长相思》(山一程)词。清纳兰性德作。这首小令作于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年)。当时作者任侍卫。随康熙帝东巡,至山海关时作此词。词中描
绘了塞上风雪之夜,军营灯火明灭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在遥远征途中思乡的
无限惆怅。上阙首二句一经排叠,军行之艰难,山水之迢迢,俱可体味。次
句点关外荒漠景象,隐念身不自主的苦况。未句写客上夜宿。下阙首二句写
风雪紧,致使“聒碎乡心梦不成”,引出对故乡的的思念:“故园无此卢。”
全词意境阔大,气象宏壮,感慨深沉。语言流转自然,真切动人,颇能触发
游子乡心。
(刘晓敏)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文学
家。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进士。康熙五十年(1711 年)因戴名世《南山
集》案牵连入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族为奴。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
任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元年(1723 年)升内阁学士。乾隆时任礼部侍郎,
成为御用文人,后乞病归。著有《方望溪先生文集》。学术思想宗程朱理学,
文学继承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倡义法,以儒家经道为内容,讲求形式技巧,
追求语言风格的雅洁,是桐城派创始人。其论文多为枯燥无味的儒学说教,
叙事、抒情之作则颇有佳品,如《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则揭露了
清初刑狱的黑暗和罪恶,是其优秀作品。
(刘晓敏)
《狱中杂记》散文。清方苞作。作者于康熙五十年(1711 年)因戴名
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在这篇散文中,作者通过耳闻目睹,真实地记述
了清代刑部狱中官吏贪赃枉法,坏人逍遥法外,无辜百姓负屈含冤的黑暗现
实,深刻揭露了清代监狱的黑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反
动腐朽。本文材料极为繁杂,但因作者选材典型,结构严密,因此杂而有序;
全文主旨鲜明;语言质而不俚;在描写人物时,不仅重其外形,而且揭示其
心理。本文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刘晓敏)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清画家、
诗人。少年家贫。乾隆元年(公元1736 年)中进士,曾先后任山东范县、潍
县知具十余年,勤修吏治,政绩清和。后因办理赈济等事件上司,罢官,寄
居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燮诗、书、画俱精,号称“三绝”。
著有《郑板桥全集》。燮善长兰竹,精书法,自成一格,号“六分半书”。
其诗词抒情叙事,清新流畅,真实动人,不为当时风气所囿,并能接触现实,
《逃荒行》、《还家行》、《悍吏》、《私刑恶》等,或反映人民疾苦,或
揭露官吏暴行,有一定社会意义。其作题跋、书札,直抒胸臆,独具风格;
所作散文亦颇具特色。
(刘晓敏)
《竹石》七言绝句。郑燮作,是一首题画诗。借竹画题诗,暗喻自己坚
贞不阿的品格。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岩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
乱崖中”的品性,赞扬了岩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
顽强的节操。诗句通俗流畅,气势雄放。
(刘晓敏)
钱彩(生卒年不详)字锦文。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平事迹无考。
约生活在清康熙、乾隆年间。与金丰合编《说岳全传》,成于乾隆九年,凡
二十卷八十回。元明以来,岳飞故事见于戏剧、小说者多,钱金的重新编定,
突出“岳飞之忠、秦桧之奸、兀术之横”,是一次再创作,内容具有强烈的
民族思想。此书在民间广为流传。不少有关故事被写成戏曲,深受民众欢迎。
(刘晓敏)
《说岳全传》原名《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长篇历史小说。清代钱
彩编次,金丰增订。八十回。从岳飞降生写起,至岳飞次子岳雷率兵直捣黄
龙府,气死兀术,笑煞牛皋止。书中热情歌颂了岳飞及其将土反抗外族统治
者侵略的爱国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揭露了以秦桧为代表的汉奸投降
派卖国求荣的罪恶。本书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安排细致,加上大量运用“市
语”,使全书语言通俗晓畅,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传奇色彩。该书在民间影响
很大,广为流传。但书中也宣扬了冤冤相报的宿命论,冲淡了民族斗争的内
容。后二十回则谈怪说神,背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刘晓敏)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朝
著名小说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吴霖起于1686 年(清康熙二十五年)
考中拔贡,担任过江苏赣县教谕。吴敬梓幼聪慧,颇有才识。13 岁丧母。14
岁随父在赣榆,曾游大江南北。23 岁丧父。接着考中秀才。青年时生活豪放,
轻视钱财,考场不得意,挥霍无度,将产业变卖殆尽。由富到穷的改变,使
他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滋味。32 岁迁居南京,经济困难,靠典当或变
卖衣物及朋友接济维持生活。1736 年(清乾隆元年)安徽巡抚赵国麟推荐他
应试博学鸿词科,借病推托未去。晚年生活穷困潦倒。善诗赋,尤以小说著
称于世。代表作《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长篇讽刺小说。其著作
还有《文木山房集》传世。
(朱国栋)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吴敬梓作。共五十五回。全书由许多彼此独立
的故事传递勾联而成。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
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儒林”中一
群人的丑恶形象。无情揭露了那些精神空虚和堕落的知识分子的面貌,进而
抨击了戕害知识分子灵魂、使其道德沦丧的科举制度;同时,又围绕人物活
动的环境,描写了谄媚逢迎、贪赃枉法的腐败吏治以及地主、官僚、盐商、
贤士、衙役、书办、卜医、星相、恶棍、骗子,乃至和尚、道士之间的勾心
斗角,互相倾轧的社会恶习。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行将崩溃的趋势。
作品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其文感而能谐,婉而多讽;所嘲人物,亦写得声
态并作,使其世相如在眼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
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朱国栋)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满州正白
旗“包衣”人。清朝著名小说家。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钊老
织造,号称“百年望族”。少年时家居南京,后随家迁移北京。少年时经历
过一段极富贵豪华的生活。1727 年(清雍正五年),其父因事株连,以亏空
款项等罪被革职、抄家,势随败落,移居北京。晚年住北京西郊,妻死子亡,
穷困潦倒而死,年不及50 岁。曹雪芹多才多艺,能诗善画,性情高傲,嗜酒
健谈。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他以十年时间作《石头记》,
即《红楼梦》。生前完成八十回,现流传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一般认为
后四十回为高鹗续成。该书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名著。对后世
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朱国栋)
《红楼梦》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
多认为由高鹗续成。曹雪芹的未定稿名《石头记》;乾隆五十六年(1791),
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时,改名为《红楼梦》。清末书坊印
行时曾题作《金玉缘》。本书作于18 世纪中叶的乾隆时代,这时中国已有了
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还是封建社会。书中以贾、史、王、薛四
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
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种种不调和
的矛盾,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塑造
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表现手法多样,富
于变化。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现实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巨著,代表着我国古
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两百多年来对它的研究形成了专门的“红学”,被译成
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名著之
(朱国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清
中叶诗人、散文家。他少年得志,34 岁中进士后,入翰林,出为溧水县令。
33 岁即于南京小仓山筑“随园”,过着论文赋诗,优游自在的享乐生活,足
足半个世纪。著有《小仓山房诗集》、《随园诗话》和笔记小说《子不语》
等。他的思想比较自由解放。在文学方面,反对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主张
写个人的“性情遭际”,创“性灵”说。认为“性灵”是诗的根本,作诗要
有真性情,要有个性。提倡自由选诗,不宗一家,对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
格的诗“无所偏爱”,“无所偏嗜”,只看他们有无表现作者性灵。这些见
解对封建正统文学观念,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有其进步的意义。
(傅春明)
《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七言绝句。作者袁枚。《马嵬》共四首,
本篇原列第四。这是一首咏史诗。唐天宝年间安史乱起,玄宗与杨贵妃逃蜀,
途经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陈玄礼的部下不肯西行,迫使玄宗处死
杨国忠和杨贵妃。白居易《长恨歌》写及此事。此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
情故事为题材,但不落前人一贯咏叹的窠臼,认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离死
别并不值得同情,人世间还有更令人心酸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对劳动
人民的同情。运用典故和传说是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全诗只有四句话,二
十八字,却用了“长恨歌”、“银河”、“石壕村”、“长生殿”四个典故
和传说。用典虽多却不显穿凿,别具一种清新灵巧的风格,增强了诗歌的感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