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部落间战争不断,由于东西商路改道,社会经济日趋衰落,各部落要求改
变这种社会状况,实现政治统一。他受流行于半岛上的一神教运动的影响,
于40 岁时宣称自己是安拉的使者,是“最后的先知”,在麦加开始刨传以信
仰一神为中心的伊斯兰教,号召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反对多神崇拜,并提
出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主张。后因遭到当地信仰多神的古莱什部落贵族、富
商的反对和迫害,组织信徒分批迁往麦地那。后来他本人也秘密出走麦地那,
在当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继续传教,组织武装,在建立和巩固政教合一的
政权过程中,不断与麦地那犹太教徒和麦加吉莱什贵族争战,公元630 年占
领麦加,麦加贵族商人妥协,接受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权威,穆罕默
德亦承认麦加贵族在宗教和经济上的既得利益,消除了多神教徒敬神献祭的
古庙“克尔白”石殿中的偶像,将该殿定为伊斯兰教的朝拜中心。次年,阿
拉伯半岛各部落大多接受伊斯兰教,该教遂成为居住统治地位的宗教,整个
半岛大体归于统一。公元632 年,穆罕默德死于麦地那。他生前23 年的讲经
说教,由其门徒整理汇编成《古兰经》,成为阿拉伯最古老的散文作品。
(杨化菊)
《古兰经》伊斯兰教经典和法典,第一部阿拉伯文学著作集。穆罕默德
著,由其门人编成,651 年最后定稿。全书共30 卷,114 章,6200 余节。主
要内容是宣扬崇拜一神安拉,反对多神教徒、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阐述为
统一阿拉伯而提出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宗教主张、制度、律例及道德
伦理规范,其中包括不少生动的故事和寓言。语言流畅有致,在修辞、音韵
等方面成为后世散文的典范,对阿拉伯文学、东方文学都有很大影响。
(杨化菊)
《安格拉传奇》阿拉伯古代长篇故事。本书的编著者一般认为是9 世纪
阿拉伯说书人艾绥迈伊根据民间传说整理而成,至10 世纪时,由尤素
福·本·易司马仪加工增补成书。全书最后定型约在14 世纪。安塔拉是阿拉
伯半岛一个部落头人的儿子,为黑人女奴所生。自幼为父亲放牧骆驼和羊群。
长大后身躯魁伟,力大无比。他爱上了堂妹阿卜莱。但出于当时习俗,他父
亲不承认,亦遭到叔父拒绝。他愤然出走,决心以勇敢和武力为自己赢得幸
福和荣誉。他转战南北,仗义行侠,多次击败敌人的侵犯。终于同阿卜莱结
成良缘。故事反映了阿拉伯古代社会生活和道德凤尚,歌颂了勇敢、侠义、
冒险和纯真的爱情。作品气势宏伟,人物个性鲜明。对后世作家影响很大。
(杨化菊)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中国又译《天方夜谭》。约在8
至9 世纪已有手抄本流传,定型本约产生于16 世纪初。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
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因痛恨王后与人有私,将其杀死,此后每日
娶一少女,翌晨即杀掉。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
国王,用每夜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国王的兴趣,免遭杀害。她的故事一直讲
了一千零一夜,终使国王感化。她的故事内容广泛,有神话传说、寓言童话、
婚姻爱情故事、航海冒险故事、宫廷趣闻和名人轶事等;背景广阔,时在埃
及,时在巴格达,时在法兰西,时在中国;人物多样,有天仙精怪、国王大
臣、富商巨贾、庶民百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艺术性强,想象奇妙、惊
心动魄,描绘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晓畅。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织,组
成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是研究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
化、宗教、语言、艺术、民俗的珍贵资料。《一千零一夜》是世界各国人民
熟悉和喜爱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高尔基誉为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
座纪念碑”,对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申海附)
巴比伦
《吉尔伽美什》古代巴比伦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古代巴比伦文学,主要
是人民口头创作。《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史诗。
这部史诗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两千年前后,共有三千余行,是用楔形文字记载
在十二块泥板上的。史诗的中心是赞颂以吉尔伽美什为代表的英雄行为以及
英雄间的友谊,表现了为民众建立功勋的思想。吉尔伽美什是军事民主时期
一个智勇双全、武力超群的英雄。他开始出现时是乌鲁克城的城主。他的好
友恩启都去世后,他怀着探索生命奥秘的强烈愿望,历尽艰险,长途远游,
渴求找到关于人的生与死的答案。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他这种积极探索的
精神是有意义的。史诗通过吉尔伽美什英雄形象的展示,反映了从原始公社
制度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颂扬了为民众建立功勋的思想和行
为,表现了古代巴比伦人认识自然法则、探索生命奥秘的朴素愿望。对我们
了解古代巴比伦的社会历史和文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吉尔伽美什》在世
界古代文学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影响了西亚各民族的文学,也影响了
希腊罗马文学,并辗转地启示了欧洲文学的创作。
(张运智)
伊拉克
宰哈维(1863~1936)伊拉克诗人。出身于巴格达库尔德望族。父亲是
伊斯兰教的穆夫蒂。幼年在私塾读《古兰经》。曾先后在伊斯坦布尔、巴格
达教授伊斯兰哲学、阿拉伯文学和法律。曾任政府议员和其他职务。毕生致
力于社会改革。诗歌谴责官吏的残暴,同情人民的疾苦,抨击守旧的宗教人
士,号召妇女从旧的习俗中解放出来,保卫妇女的权利,并宣传现代科学知
识,介绍唯物论和进化论的观点。由于他的思想激迸而屡遭迫害,诗中常有
怨愤之声。他的诗富于哲理性,有“诗人哲学家”之称。曾参与阿拉伯诗歌
的革新运动,在伊拉克最早提倡写无韵诗。作品有《韵文》、《宰哈维四行
诗》、《宰哈维诗集》、《精华》、《泉水》和诗体科学著作《宇宙》、《引
力及其解释》等。
(申海田)
鲁萨菲(1875~1945)伊拉克诗人。生于巴格达。曾在伊斯坦布尔、巴
格达、耶路撒冷教授阿拉伯语言和文学。曾任政府议员,1941 年因参加反英
斗争,失败后隐居,直至去世。著有《鲁萨菲诗集》、《阿拉伯文学报告集》
及语言文学著作多种。他是伊拉克复兴时期的重要诗人,以抨击奥斯曼哈密
德二世残暴统治的诗篇成名。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反映了伊拉克知
识分子为社会进步而进行的斗争。有表达诗人追求真理和自由的诗,如《为
了思想的自由》;有劝导民众不要沉湎于过去的光荣,要努力建立新的业绩
的诗,如《我们和过去》、《唤醒沉睡者》。他提倡科学教育,宣传破除迷
信,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叙事诗《节日的孤儿》、《巴格达监狱》描写下
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对比手法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他期望国家繁荣
富强。政治讽刺诗《殖民者的政治自由》、《尾巴内阁》等揭露了殖民者高
唱“自由”的虚伪性,抨击国内反动派搞假独立、真叛卖的行经,号召人民
起来打倒傀儡政权,洗刷国耻。
(申海田)
叙利亚
格巴尼(1923~)叙利亚诗人。生于大马士革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受到
良好艺术教养。1945 年毕业于大马士革大学法律系,在外交部任职。先后在
驻埃及、英国、中国、西班牙使馆工作。曾游历欧洲,受欧洲诗歌影响。1966
年退职后定居贝鲁特。有诗集《姑娘对我说》、《奈赫德的童年》、《桑巴》、
《你属于我》等。内容多表现阿拉伯妇女的社会状况,抨击社会陋习,歌颂
纯真的爱情,被誉为“妇女的诗人”。另有爱国主义和民族解放斗争的诗歌,
是当代有代表性的阿拉伯新诗诗人。
(申海田)
米奈(1924~)叙利亚作家。生于拉塔基亚。家境贫寒,靠做佣工生活,
通过自学获得文化知识。后从事新闻和文学创作工作。是叙利亚现实主义文
学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蓝灯》以拉塔基亚为背景展示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叙利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以及他们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占领的斗
争。长篇小说《雪从窗外来》描写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在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
中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长篇小说《锚》描写一个青年渔民与一个牧羊姑娘
共同生活和斗争的故事。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帆与风暴》、《阴云天的太阳》、
《余影》等。他的作品以反映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为主,具有鲜明的地
方特色。
(申海田)
黎巴嫩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20 年代阿拉伯地区“叙美派”的代
表作家之一。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北部的一个山村,12 岁时,随着母亲、妹
妹移居美国,定居波士顿。两年后,他回到贝鲁特,在一所中学学习阿拉伯
文、法文和绘画。19 岁中学毕业,又回到波士顿。母亲、妹妹不幸相继去世,
使他处于困境之中。后来,纪伯伦又去法国学画,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
掖。1911 年他重返波士顿,后迁居纽约,一直从事文学创作,直到病逝。纪
伯伦青年时代写小说,定居美国后写散文等。他用阿拉伯语写成的作品有短
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1911),长篇小说《折
断了的翅膀》(1911),诗集《泪与笑》(1913)、《与灵魂私语》(1927)。
用英文写成的散文诗集有《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
(1926)等。纪伯伦的作品,大都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充满叛逆精神,富
于哲学色彩。
(刘欣)
《先知》散文诗集。纪伯伦著。发表于1923 年。由28 篇散文诗组成。
写一位名叫亚墨斯达法的先知,深受阿法利斯城人的爱戴。他在这个城市等
候20 年,以便搭乘回到故乡去的船只。当船儿到来时,全城的人把他拥到广
场,请他发表临别赠言。先知一共讲了26 个问题,以论爱开头,论死结束,
论述了罪与罚、善与恶、欢乐和痛苦、法律与自由、婚姻与孩子、宗教与施
舍、友谊与时光等一系列有关人生和社会的问题。这部散文诗集表达了作者
在宗教、婚姻、恋爱等有关问题上的反封建思想和为推动社会进步而斗争的
思想,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
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东方色彩,曾被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刘欣)
巴基斯坦
伊克巴尔(1877~1938)巴基斯坦文学家。乌尔都语诗人、哲学家。先
世原属婆罗门种姓,17 世纪皈依伊斯兰教,父亲是商人。1895 年进入拉合尔
公立学院就读,1899 年取得旁遮普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05 年赴欧洲,先后
在英国和德国学习哲学和法律,取得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8 年回国
后参加拉合尔律师公会。1911 年在拉合尔公立学院任哲学教授,不久即辞
职。1930 年12 月被选为“全印穆斯林联盟”阿拉哈巴德会议主席。巴基斯
坦立国后,将他的诞辰日定为“伊克巴比日”,每年举行纪念活动。他主要
文学成就是诗歌,共写有10 部诗集。主要有《驼队的铃声》、《秘密与奥秘》、
《杰怕列尔的羽翼》、《格里姆的一击》和《东方的信息》、《永生集》等。
(刘欣)
《秘密与奥秘》诗集。伊克巴尔作。包括上下两篇,上篇为《呼谛的秘
密》(意即“自我的秘密”,1915)。“呼谛”在波斯丈和乌尔都文中都是
“自我”的意思,作为宗教哲理概念,“呼谛”是人的灵魂,即个体中的神
性,修炼成为“完人”,按照伊斯兰教教义建立理想的社会。他的宗教哲理
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同时含有强调人的个性发展的资产阶级思想因素。下篇
是《贝呼谛的奥秘》(意即“非我的奥秘”1918),提倡个人为社会服务,
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贡献,反映了资产阶级民族意识的觉醒。在艺术上,伊
克巴尔善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用古典诗歌的形式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爱国
主义激情。是诗人的代表作。
(刘欣)
《圣经》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旧约》共39 卷,约成书于公元前5 至2 世纪,包括《摩西五经》5 卷、历
史书和先知书21 卷、杂著13 卷;《新约》共27 卷,包括四福音书、使徒行
传和书信、启示录等。它是古犹太人和其他民族不同时期不同人物所写的各
种文献和文学作品的汇集,包括历史传说、宗教律法、民间神话、英雄故事、
寓言、谚语、战歌、抒情诗、爱情诗等,反映了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些地
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情况。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译本繁多,对丰富一些民族的文学语言起了
积极作用,为中世纪、近代和现代欧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少素材。它的影
响及于今日。
(申海田)
土耳其
纳斯列丁·霍加(1208~1284)土耳其民间口头文学家,也是中近东、
中央亚细亚和中国新疆流传的民间口头文学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他讲过许多
笑话,这些笑话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16 世纪土耳其作家拉米伊
曾把其中一部分编入他编辑的笑话集中。18 世纪时,霍加的笑话和轶事被纂
成书。现在最流行的是土耳其学者维列达·伊兹希达克于1909 年编的本子,
收入霍加笑话392 则,前97 则被称为“基本的传统笑话”。霍加的故事反映
了土耳其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幽默乐观的性格,表达了他们的爱憎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揭露和嘲笑了愚蠢伪善的封建统治者。纳斯列丁·霍加的笑话和
轶事长期以来在土耳其、阿拉伯、巴尔干半岛、高加索、中央亚细亚和中国
新疆以及欧美等地广泛流传,因此,纳斯列丁·霍加(即阿凡提)也成为各
国民间文学中的一个“世界性的形象”。
(申海田)
内辛(1915~)土耳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早年曾入军事学校学习,
1944 年退伍经商。以写幽默故事闻名。曾因一些作品表现了进步观点而被监
禁和流放,后创办“思想”出版社,从事幽默小说和剧本创作。作品素材大
多取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报刊的新闻报道,针砭时弊,辛辣尖锐。著名作
品有《我是怎样自杀的》、《狗尾巴的故事》、《屋顶上有一个疯子》、《死
驴》、《沙发是怎样翻过来的》、《绿色的纯正的煤气》,长篇小说《假小
子萨巴哈特》、《居别克》、短篇小说集《里法特先生为什么痒痒》,剧本
《你能来一下吧?》、《麦特,你干点什么不好吗?》《亲爱的,快把我杀
了吧》、《亚沙尔不活也不死》等。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奖。
(申海田)
亚沙尔·凯马尔(1922~)土耳其小说家。农民家庭出身,家境贫寒,
少年辍学,靠自学成才。1939 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 年以第一部长篇小说《铁
盒》成名,同年出版另一部长篇小说《瘦子麦麦德》的第一卷。小说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