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77章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77章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为长官服务,削了无数支鹅毛笔。他原以为长官具有崇高廉洁的品德,后
来却发现“一切最好的东西”都被这些“大人”霸占去了。他痛苦地质问“为
什么要分成许多等级”,终至发狂,宣布自己是西班牙皇帝,要向大人物报
仇。结果他被关禁起来,受到残酷迫害。最后他呼吁:“妈妈救救你可怜的
孩子吧!。。这世界没有他安身的地方!大家都迫害他。”这篇描写小人物
悲剧的作品,对穷困无援的下层人物倾注了深刻的同情,同时愤怒地谴责了
专制制度和统治阶级的无人性,促成了40 年代“自然派”即现实主义文学的
繁荣期。

(扈培杰)


《钦差大臣》作者果戈里,讽刺喜剧,发表于1836 年。在这出戏剧中,
作者揭露了俄国官僚权贵横行霸道、鱼肉人民、盗用公款、贪污受贿的黑暗
现实及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故事发生在俄国一个偏
僻的小城里,官僚们得悉钦差大臣要来私行察访的消息后,惊慌失措,把一
个偶然路过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可夫误认为钦差,争先恐后的巴结他,
向他行贿,市长甚至把女儿许配给他。赫列斯达可夫起初莫名其妙,后来就
乐得以假作真,捞了一大笔钱财,扬长而去。官吏们知道真相后,懊悔不及,
哭笑不得。接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
的农奴,准备过后把他们当作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
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往往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
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
构当被人揭穿、检查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死魂灵》
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端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
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揭露得淋漓尽致。从而以
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批判倾向和巨大的艺术力量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
义文学的奠定杰作。是俄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讽刺作品的典范。

(王祖荣)


赫尔岑(1812~1870)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思想家、作家。出身于莫
斯科一个豪富的贵族之家。少年时代起,就成了沙皇专制制度的反抗者,大
学毕业后曾遭流放,使他有机会目睹各地官场的丑恶、广大农民备受凌辱和
压制的辛酸境遇,从而大大加深了他对农奴制罪恶的认以,为以后的文学创
作积累了丰富的索材。四十年代初期,在《现代人》杂志上接连发表了三部
著名的小说:长篇《谁之罪》,中篇《克鲁波夫博士》、《偷东西的喜鹊》,
显示出他杰出的艺术才能。他的笔触变化多端,时而是轻松的谐趣、时而是
金刚怒目式的夸张,大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技巧上的成就,使他成为十九肚
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之一。列宁曾评价他是“在俄国革命的
准备时期起了伟大作用的作家。”

(王祖荣)


《谁之罪》长篇小说。俄国作家赫尔岑著,发表于1845 年。此时正值
俄国农奴制崩溃的前夕。小说着重描写了三个年青人的悲剧命运。女主人公
柳波尼加是个在屈辱和缺少温暖的生活中长大的将军的私生女,后来与羞
怯、正值、善良的家庭教师——贫寒的大学生克鲁采弗尔斯基相爱并结婚。
这时,富于才智和“伟大抱负”的贵族青年别尔托夫从国外回来,他渴望有
所作为,但因脱离实际而一事无成。由于他对农奴的同情,对社会的不满,
赢得了柳波尼加爱慕。克鲁采弗尔斯基得知后,整日借酒浇愁;别尔托夫因
此也十分懊悔,重又浪迹天涯;柳波尼加亦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作品成功
地塑造了三个不同类型的青年,通过他们生活的悲剧,引出了不幸的罪过在
谁的思考,揭示出俄国农奴制畸形、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是罪恶的根源。

(王祖荣)


《偷东西的喜鹊》中篇小说。俄国作家赫尔岑著。创作于1846 年,描
写了一位俄国女演员的悲惨命运。作者通过艺人之口,回答了三个青年人争
论的问题:俄国为什么没有好演员?艺人曾在某城公爵的剧院看过《偷东西
的喜鹊》一剧的演出,剧中讲到女佣阿尼达因被诬告偷了东西而入狱,好色
的法官要阿尼达出卖贞洁来赎取自由,阿尼达没有屈从而被处罚。后来人们
发现东西实为喜鹊衔走,阿尼达被簇拥着凯旋而归。然而,经受了强烈震惊
和摧残的阿尼达己无力面对这份欢乐了。剧中女奴嗓音中所流露的深沉、可
怕的痛苦,那撕人心肺的呼喊,使艺人当场失声痛哭,并冲破种忡阻拦,找
到了被软禁在公爵府中的阿尼达。原来她有着与剧中女主人相同的命运,在
奴隶般生活的折磨下,这位女演员的才华逐渐消退,不久便含恨死去。这时,
艺人终于明白了她为什么会有那摧人泪下的表演,也回答了俄国不是没有好
演员,而是罪恶的农奴制和黑暗的社会扼杀了伟大演员的诞生。作品构思巧
妙、意味深长。

(王祖荣)


冈察洛夫(1812~1891)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19 世纪俄国文坛
的语言大师之一。他所处的时代,是俄国社会急剧演变的时期,沙皇不得不
于1861 年下令废除农奴制,冈察洛夫的小说正是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社会的
写照。他一生主要的文学遗产是三部长篇小说《平凡的故事》、《奥勃洛摩
夫》、《悬崖》,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部曲。《平凡的故事》创作于1844
年,小说通过阿杜耶夫的人生道路及小阿杜耶夫和老阿杜耶夫的对照,批判
了停滞落后的俄国农奴制,宣告了贵族浪漫主义的失败,对生气勃勃、充满
活力的新兴资产阶级予以肯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庸
俗、唯利是图。《奥勃洛摩夫》是他的代表作。作品详尽地剖析了青年地主
奥勃洛摩夫懒惰、寄生的一生,对腐朽的俄国农奴制进行抨击。《悬崖》则
是他晚年思想日趋保守、表现出落后倾向的作品。

(王祖荣)


《奥勃洛摩夫》长篇小说。俄国冈察洛夫著。发表于1859 年。作品详
尽地剖析了主人公奥勃洛摩夫懒惰、寄生的一生。奥勃洛摩夫出生的奥勃洛
摩夫卡是个与世隔绝、封建落后的乡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重复地演
着出生、结婚、死亡的人生三幕剧。奥勃洛摩夫从童年时代起就深受这一单
调、闲散、愚昧的生活方式熏染,贵族少爷的地位更使他从小养成了不劳而
食的恶习。他善良、温和,受过一定的教育,也曾有过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但农奴制的经济基础和落后的封建意识束缚着他,终于使他渐渐形成了懒
惰、停滞、保守、寄生的性格,成为一个醉生梦死的寄生虫。他整天躺在床
上,萎靡不振,生活中任何微小的变动都会使他害怕。无论友谊还是爱情都
无法挽救这个死魂灵。作品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一个典
型的“多余人”的形象,深刻揭示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没落及其必然灭亡的
结局。

(王祖荣)


莱蒙托夫(1814~1841)俄国19 世纪上半叶的重要诗人,他的创作是
十二月革命党人情绪最后的也是极其深厚真挚的回声,渗透着对封建农奴制
俄国的不满与抗议。他生于莫斯科一位退伍军官家庭,三岁丧母,由外祖母
抚养,少年聪明,酷爱文学,会法、德、英几国外语。莱蒙托夫不仅是伟大
的诗人,也是伟大的散文家,作品混合着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气息,不过,
他是鲜明地从浪漫主义推移到写实主义的。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长叙
事诗《关于商人卡拉希尼科夫之歌》、《童僧》、《恶魔》;历史小说《瓦
季姆》和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菜蒙托夫从事文学活动的时间虽短,但
意义重大。他和果戈里一起继承普希金的传统,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
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曾评价他是“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

(李英堂)


《抒情诗集》诗歌集。是莱蒙托夫的第一册诗集,这册诗集的出版,大
大地提高了他的声誉。他的作品的主角是些孤独的、心情晦暗的、高傲的、
对周围一切抱蔑视态度的人物。他本人的情绪也是这样,在当时的沉默与死
寂中非常苦恼,非常不幸。不过他常常将此转变为愤怒的对社会自由遭压抑
的抗议。从《诗人之死》这一篇开始,他的抗议随着每一篇新作品而更为明
确与强烈。诗人愈来愈清楚地看出了自己的敌人——同时也是人民的敌人。
莱蒙托夫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以同情的态度注视着劳动人民,注视着农民
大众的生活与感受。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形象鲜明,或热情奔放,或悲
哀困惑。艺术形象生动鲜明,语言铿锵有力而优美,具有将俄国民歌和西欧
浪漫主义诗歌揉合在一起的特色。

(李英堂)


《童僧》长篇叙事诗。莱蒙托夫作于1839 年。其内容是写一个因战争
而落入寺院的少年山民,在不自由中受过长期折磨,挣扎出来奔向自由,但
在回家乡的途中,他误人密林,历经险阻,与野兽搏斗,最后因精疲力尽而
倒下,被带回寺院后死去。童僧的形象,隐藏着对上流社会的蔑视、被迫无
奈的忧郁和对自由不可遏制的渴望。诗人歌颂他充满勇气、充满力量、不畏
强暴的英雄气概和坚定顽强的叛逆精神。该诗的形式特点是构思上的象征性
和剪材上的集中性。童僧的激情就是作者和优秀同代人的激情。长诗以第一
人称的叙述方式,表现争取自由的美好主题,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积极浪漫主
义诗篇。

(李英堂)


《当代英雄》长篇小说。莱蒙托夫著。作于1840 年。全书由各个独立
的中篇小说构成,主角毕巧林的个性把这五个中篇联合成为一个整体。作者
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主角毕巧林的形象上,因为这“决不是某一个人的肖像,
这是一幅由我们整整一代人的充分发展的缺点构成的肖像”。《当代英雄》
可说是莱蒙托夫的自画像。主角毕巧林是一个贵族青年军官,聪明、勇敢,
能批判地看待上流社会,渴望不平凡的事业,可又不了解到底是为什么,因
而心灵空虚,厌烦生活,为摆托苦闷,便在无谓地猎奇和冒险中寻求刺激和
快慰。他抢劫少女贝拉,毁掉了这位王爷女儿的爱情和生命;他无情地对待
下级军官马克西姆;他毫无目的地扰乱私贩子宁静的家庭生活。。总之他是
“别人不幸的原因”,而他自己“也仍旧不幸福”。最后在决斗中,被自己
所鄙视的人打死。作者通过对毕巧林这位“多余的人”内心世界的展示,不
仅嘲讽、挖昔了他的精神空虚和极端个人主义,而且还批判了造成“多余的
人”的黑暗社会。《当代英雄》的主要艺术特点是深刻的心理分析,作者通
过各种艺术手段,多方展示了毕巧林的内心矛盾。是俄国现实主义心理小说
的开端。

(李英堂)


《恶魔》长诗。莱蒙托夫作。他开始写这首诗的时候,还是个15 岁的
少年,历时十余年才结束。别林斯基说,莱蒙托夫的一切诗歌所特有的那种
“广阔的想象、恶魔的力量、高傲地对上天的敌视”在这篇叙事诗中都得到
了完美的艺术表现。该诗的基础是古代一个傲漫天使反抗上帝的神话。《恶
魔》的主角是一个骄傲的“天国的仇敌”、“知识与自由的沙皇”。他反对
一切束缚人们自由、理性和意志的东西,他否定世界上的和谐,他轻视地望
着不幸的人类和美丽无比的自然景色。。“他鄙视和憎恨他看到的一切”。
由此,注定了他“孤独地生活着和孤独地痛苦着。”虽然他追求新生与和谐,
但由于他无限度地高傲,始终把自己放在宇宙中心的天性难改,他的追求是
无法实现的。诗人通过这个孤僻的个人主义形象,表现了对无限专制权力的
抗议和争取自由、解放的号召。该诗的故事是跃进展开的,没有中间环节,
作者只写最重要、最鲜明的事件。叙事和抒情相交织,语言含有浓重的感情,
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因而在进步社会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李英堂)


屠格涅夫(1818~1883)生于世袭贵族家庭。俄国作家。曾在莫斯科大
学语文系就读,并开始诗的创作。后到德国学习,长期侨居国外。1847~1852
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被放逐。在监
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旱期诗作有《帕拉莎》、
《地主》。其他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
《烟》、《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还有凤本
《村中一月》和散文诗等。他善于写景,擅长塑造少女形象,风格清新、细
腻,富于抒情,微含哀愁,被列宁誉为俄国的语言大师。是俄国杰出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

(张新莉)


《猎人笔记》散文特写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作于1847 至1852 年。作
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由25 篇特写组成。
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
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
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
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
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别林斯
基评价该作品“从一个前人所不曾有过的角度接近了人民”。是作者成名之
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张新莉)


《罗亭》长篇小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作于1856 年。19 世纪40 年代,
黑格尔的学说在俄国流行,青年们竟尚空谈,不善实际,作品描写的主人公
罗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人物。他出身破落贵族家庭,念过大学,又曾到国外
游历,热爱自由,能言善辩,向往理想的生活、事业、爱情。但他是“语言
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虽诸多追求,却一事无成。他赢得了美丽勇敢的娜
达雅的芳心,却为遵从娜达雅母亲的意志而放弃幸福。后来他曾创办农业、
水利、教育等20 多种事业,都以失败告终。之后,他一直过着痛苦的飘泊生
活,小说结尾处写道:“愿上帝帮助所有无家可归的流浪者!”1860 年作者
又给《罗亭》作了补充:后来他在1848 年的巴黎巷战中阵亡,临死时手里还
握着一面红旗。作品以罗亭与娜达雅的爱情为线索,情节单纯,以各种人物
的对话、观点、评价为依据,深刻展示主人公的人物特性,有其独到之处。

(张新莉)


《前夜》长篇小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作于1860 年。作品反映了俄国
19 世纪50 年代未社会运动的高涨及对新人物、新生活的社会需要的背景。
主人公叶琳娜是个正直、热情而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俄国姑娘。她出身豪门
贵族,身边有好几位热心的追求者,都不称心。后来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