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形式上,长于乐府,尤工七言,感情强烈奔放,音节激昂顿挫,富于浪漫
色彩,诗风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岑叁等影响颇大,在七言歌行发展上占
有重要地位。
(徐功瑾)
《代出自蓟北门行》诗歌。鲍照的五言乐府诗的传诵名作之一。写出
征军人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北方发生边警,朝廷派军队抵御敌人,保卫边
疆。战士们一路行军,风雪交加,沙砾飞扬,艰苦异常,表现了战土为保卫
祖国视死如归的决心。构思奇险,格调悲壮,节奏急促,笔力苍劲,描写生
动,对唐代边塞诗派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徐功瑾)
《拟行路难》诗歌。鲍照的一组代表作,共18 首。拟是摹拟、模仿的
意思。鲍照的18 首《拟行路难》不是一时一地所作,主要是写他对门阀士族
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现象感到愤慨不平的感情,思想内容广泛而深刻,情调悲
愤,词气慷慨,句法长短错落,变句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能自由换韵,变
化有致,诗句奇特瑰丽,是一组非常杰出的乐府诗,为七言歌行体的形成和
发展奠定了基础。
(徐功瑾)
江淹(444~505)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梁文学
家。历仕宋、齐、梁三代。梁时位至金紫光禄大夫。少孤贫好学,以文辞闻
名。晚年才思衰退,时谓“江郎才尽”。其诗善于模拟,颇重雕饰,缺乏艺
术独创性。作品有《杂体三十首》、《别赋》、《遂古篇》等。后人辑有《江
文通集》,注本以明代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较详备。
(徐功瑾)
《恨赋》辞赋。江淹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和题材很新颖别致。写历史
上著名的帝王将相、英雄烈士、美人高士“饮恨吞声”而死的情状,取材和
汉魏以来咏史诗传统非常接近,在构思上和他拟古的《杂体诗》有接近之处。
笔调精美,寄托深沉。
(徐功瑾)
《别赋》辞赋。江淹的代表作之一。写从军边塞的壮士、感恩报主的剑
客、服食求仙的道士、桑中陌上的情人等不同身份的人们“黯然消魂”的离
别。取村构思与乐府的代言体相似。艺术技巧颇高。这篇骈赋文辞富丽高华,
熔铸《诗经》、《楚辞》、乐府古诗的词语句法,能做到浑成无迹,言约意
丰,音韵既铿锵优美,句法又错综变化。本文还善于在篇中插入富有诗意的
白描,使全文映照生姿。
(徐功瑾)
孔稚珪(447~501)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朝齐文学
家。官至太子詹事,加散骑常侍。博学善文,不喜世务,性喜山水。其骈文
佳作《北山移文》,文辞工丽诙奇,尖刻泼辣,嘻笑调侃,为后世广为传诵,
其诗成就不高。明人辑有《孔詹事集》。
(徐功瑾)
《北山移文》骈文。孔稚珪作。文章假托北山神灵责备周子。讽刺了当
时社会上的先隐后官的人物,他们贪图禄位,言行不一,隐居时道貌岸然,
得到征召时丑态百出,深刻揭露了假隐士的虚伪情态。文章构思巧妙,成功
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表现手法。语言精炼华美,形象生动,讽刺辛辣有力,
同时富有抒情意味。
(徐功瑾)
陶弘景(456—536)南朝梁文学家,医学家,道教学者。字通明,自号
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宋末为诸王侍读,入齐为奉朝请。梁时
隐居句曲山,礼聘不出,朝中每遇大事,武帝无不去咨询,时人称“山中宰
相”。卒年八十一,谥为“贞白先生”。好道,爱山水,长于骈文,存诗5
首,以《诏向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寒夜怨》较有名。另有《真诰》、
《本草经集注》、《合丹法式》等著作。明人辑有《陶隐居集》。
(徐功瑾)
《答谢中书书》书信。陶弘景的传育写景名作。是回答谢征的信。信中
描绘了他隐居的句曲山一带的山水之美。这篇骈体文用直叙白描的散行句子
较多。风格简淡清新,没有浮艳气息,富有诗意。可与二谢山水诗比美。
(徐功瑾)
谢脁(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齐著名诗
人。与谢灵运同族,时谓“小谢”。“竟陵八友”之一。曾任宣城太守,故
世称“谢宣城”。后为人构陷,下狱而死。曾与沈约共创“水明体”,是永
明新体诗的重要作家之一。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长于五言诗,其
诗平仄协调,对仗工整,开唐律诗绝句之先河。常为李白、杜甫所称道。现
存诗200 余首,颇受谢灵运、陶渊明的影响,多写山水景色,是著名的山水
诗人。明人辑有《谢宣城集》,近人郝立权《谢宣城诗注》较完备。
(徐功瑾)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歌。谢月兆一首山水诗名作。诗中抒发诗人
登山眺远时的思乡之情,描绘春光明媚,花开满甸,暄鸟争飞,静江如练的
美景,一洗六朝绮靡之风。谢脁的山水诗和谢灵运虽然风格近似,但较谢灵
运的山水诗更明丽而无迷离弊病。其中“余霞散成绩,澄江静如练”二句是
历来人们传诵的佳句。
(徐功瑾)
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南朝梁文学家。
少有才名。南齐时为太学博士、大司马行参军等。梁时任中书侍郎、永嘉太
守、司空从事中郎等职。其骈文佳作《与陈伯之书》,流传甚广。其诗辞采
华丽,对仗整齐,存诗10 余首。明人辑有《丘司空集》。
(徐功瑾)
《与陈伯之书》书信。丘迟作。广为传诵的骈体书信。齐、梁时曾先后
任江州刺史的陈伯之在公元502 年起兵反梁失败后投降北魏,官持节散骑常
侍、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公元505 年,中军临川王萧宏率军北伐,
陈伯之领兵抗拒。萧宏命记室丘迟写信给陈伯之,劝他投降。“伯之得书,
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信中不仅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既义正辞严,
又娓娓动听,是六朝时期一篇比较优秀的骈体文。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
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历来人们传诵的名句。
(徐功瑾)
何逊(约480~520)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梁诗人。
少小聪颖,据说8 岁能赋侍。20 岁左右举为秀才,天监中始为奉朝请。他出
身贫寒,曾任尚书水部郎,后又曾为庐陵王肖续的记室,世称“何水部”、
“何记室”。其诗在当时与刘孝绰齐名,称为“何刘”。今存诗约100 余首,
多为即景抒情、离情别绪之作,情意真切,文辞隽秀,对后世颇有影响。明
人辑有《何水部集》。
(徐功瑾)
《与胡兴安夜别》诗歌。何逊作。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通过对客观事
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用自然清新的诗句描绘了眼前之景:“露
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抒发了惜别之情:“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在写景中体现出惜别和惆怅的心情,情景交融。看似寻常事物,随手拈来,
毫不费力,但情真意切,读后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广原)
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史学家。出身贫寒,好学而颇有才学。曾任奉朝请。精通史学。其文工于写
景,以小品书札见氏。如《与朱元思书》。时人仿效其文体,称“吴均体”。
其诗多为赠别,酬答之作。格调清丽、音韵和协、语言明畅,有民歌气息;
用典恰切,无堆砌之感。今存诗140 余首。其中《赠王桂阳》、《咏慈姥矶
石上松》、《行路难》、《咏宝剑》等较著名。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
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
(徐功瑾)
《与宋元思书》书信。吴均的骈体文书信的名篇。是写给他的朋友宋元
思的一封书信。吴均善写山水。此文工于写景,清新俊逸,艺术成就较高。
作者在信中描绘了浙江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的景色,水之清急,山之高
寒,鸟鸣嘤嘤,猿叫无绝。形象生动,亲切感人。是六朝时书信体山水小品
中的杰作。
(徐功瑾)
刘勰(约465~520 前后)南北朝梁代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原籍山东东
莞莒县(今山东莒县),世居京口。刘勰幼年丧父,笃志好学,因家贫,无
力婚娶,依靠沙门僧祐,住在佛寺。经历十多年后,他精通佛教经论,并深
入钻研了儒家经典,对孔子学说异常佩服。30 多岁时,写成37000 多字的《文
心雕龙》,在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成为一部杰作,为我国的文学批评树立
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刘申敬)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批评和讨论创作的第一部专著,刘勰作。《文
心雕龙》分上下两编,每编25 篇,共50 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
批评论和总序五个部分。其中总论5 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
础;文体论20 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主要文体都做到“原始以
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创作论19 篇,分论创作过
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类的问题;批评论5
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及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
了探讨,也是全书的精彩部分;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总序,说明了自
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这部书内容广泛,各部分之间互相照应,
首尾一贯,体大思精,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对后世文学批
评理论有很大影响。
(刘申敬)
钟嵘(?~518)字伟长,颍川长社(今河南省许昌县)人,是南北朝
梁代著名文学理论评论家。齐时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后,曾上书言事,对
当时官僚互相勾结,贿赂公行,予以有力抨击。于梁武帝天监十五年(516)
写成文学批评专著《诗品》,向专讲声病、用典用事等贵族化文坛的歪风,
展开了尖锐斗争,对诗歌发展走向正确道路,起了直接推动作用。标志着我
国古典文艺理论批评发展的高峰,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
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刘申敬)
《诗品》文学批评专著,钟嵘作。品评了从汉到梁122 名作家的五言诗。
根据122 名作家的不同成就,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11 人,中品39 人,
下品72 人。每品之中,又略依时代先后排列,并对每一位作家作了简要评价。
《诗品》的卓越文学理论最重要的有四点:第一,它指出诗的产生是由于客
观的感召和刺激,着重阐述了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关系;第二,
它认为文学遗产的继承,在于精神面貌,不在于形式模拟;第三,它批判了
当时用事用典、繁密巧似和官商声病的现象,提出了使用词语要“自然”,
语言运用要“口吻调和”的正确目标;第四,它提倡“建安风力”,批判“平
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提出了诗的“滋味说”。《诗品》是我国第一
部论诗的著作,唐代的司空图、宋代的严羽、清代的王士祯等人都在观点上、
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它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刘申敬)
郦道元(466 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南北
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少年时就有“访
读搜渠”的兴趣,好学不倦,“历览群书”,有关古代地理的书,如《山海
经》、《禹贡》等都仔细阅读,著有《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以
及《七聘》等。但流传下来的只有《水经注》一书。为给水经作注,共引古
书达400 多种,他还亲自实地调查,寻访古迹,追源溯流。充分反映了他治
学态度的谨严。
(刘申敬)
《水经注·江水》散文。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中专门记叙长江的
篇章(见《水经注》第三十三卷至三十五卷)。《江水》从长江上游的岷江
写起,以长江主流为线索,依次介绍了长江流经的地域、沿途汇入的支流、
各地的自然风光和许多与长江有关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神话传说、民俗、
谣谚、物产等。其中尤以三峡风光描写得最为生动出色:群山的高插云霄,
江流的回湍危险,三峡的四时异景,行旅的惊心动魄等,都写得绘声绘色历
历在目,给人以很高的审美感受。作者深寓爱国思想,并赋予地理志以浓厚
的文学意味,形象生动,语言精练,用词恰切,是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山之作。
(刘申敬)
阴铿(生卒年不详)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人,南朝陈
著名诗人。阴铿在梁朝做过湘东王法曹参军,在陈朝做过始兴王中录事参军,
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史书上说他博览史书,尤其擅长写五言诗。
他的诗以描写山水见长,文辞清丽,炼字造句,颇具巧思。作品有《阴常侍
集》。其中名篇有《江津送别刘光禄不及》和《晚出新亭》等。诗与何逊齐
名,世称“阴何”。对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都有影响。
(刘申敬)
《晚出新亭》五言诗,阴铿作。是一首纪行诗,全诗共八句四十言。作
者触景生情,抒发了一种离愁情绪,有感于行踪的不定,有游途疲倦和回归
之意。诗中描绘了出行途中所见大江浩荡、潮落云昏、寒山古松、戍鼓频传
的景色。诗人工于描绘,善于体物,格调俊逸高亮,有唐人五律的体韵。
(刘申敬)
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朝梁代文学家。
萧统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天监元年(502 年)立为太子,死谥昭明,世称
昭明太子。他崇信佛教,提倡文学,主张文质并重,认为文章应该“丽而不
浮,典而不野”。曾为陶渊明作传和编集。著有《文集》20 卷,《正序》10
卷、《文章英华》20 卷,都已失传。他在东宫时曾招集文学之上编集《文选》
30 卷,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辑有《昭明太子集》。
(刘申敬)
《文选》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招聚文人共同
编订,世称《昭明文选》,30 卷。收录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130 个知名
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700 余篇,各种文体的主要代表大致具备。书中
选骈文特多,不选六经诸子,史书也只选论赞,并严格区分“文”、“笔”,
反映了当时的文学倾向。《文选》原30 卷,唐显庆年间,李善为之注释,并
重分为60 卷,注文中搜集资料颇多,极为精详。开元年间,又有吕延济、刘
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为之合注,称“五臣注”,不及李善注的精细。
后人合两本为一,称“文选六臣注”。李善注以清代胡克家刊本为最佳,附
有《考异》10 卷。
(刘申敬)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北朝著名
诗人和辞赋家。出身贵族,梁时任御史中丞、右卫将军。幼聪敏,博览群书,
15 岁作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讲读,19 岁作萧纲的东宫抄撰学士。后奉命出使
西魏,被留在长安,后又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官位虽
高,心里却非常痛苦,常常怀念故国,但北周惜才,不肯放还,终于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