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81章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81章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新莉)


富里诺夫(1891~1926)前苏联作家,生于科斯特罗省谢列达村的一个
农民家庭。1912~1914 年在莫斯科大学历史语言学系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投笔从戎。1918 年入党,不久便担任省委书记。曾任《红色军人报》
主编,同时从事创作活动。著有小说、诗歌、特写、政论和文艺评论等,反
映革命前的生活或描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红色陆
战队》,长篇小说《恰巴耶夫》和《叛乱》。《恰巴耶夫》被誉为20 年代反
映国内战争的三部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他主要的艺术成就在于从现实
生活中撷取典型材料,并把它铸成生动艺术形象。

(吴根成)


《恰巴耶夫》(一译《夏伯阳》),长篇小说,共12 章。前苏联作家
富曼诺夫作于1923 年,它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成,主要反映国内战争时期
传奇式的英雄,红军第25 师师长恰巴耶夫的成长过程和光辉业绩,带有传记
性质。小说中的另一主人公克雷奇科夫政委就是作家本人。作品以国内战争
时期的真实史料为基础,反映一支由农民组成的、自由散漫、游击习气严重
的部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政治思想工作,成长为一支有觉悟、有铁
的纪律的红军部队。恰巴耶夫朴实、真挚、胆略过人,使敌人闻风丧胆,但
常常容易作出冒失的决定,缺乏政治修养。克雷奇科夫受党的委派,担任恰
巴耶夫师的政委,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他不辞辛劳地帮助恰巴耶夫正确分析
所发生的事件,启发他的政治觉悟,并处处以身作则,加强部队的组织纪律
性,克服小生产者的私有心理和游击习气,使恰巴耶夫很快克服了自身的弱
点,成长为一名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杰出指挥才能的无产阶级将领。作品突
破了一般传记小说的局限,运用典型化的手法把众名英雄人物的特点集中在
恰巴耶夫这一个典型人物身上,深刻而多方面地剖析人物的心理特征,把冷
静周密的客观叙述同奋发激昂的革命激情融为一体,从而使小说的整个艺术
描写既真切自然,又富有诗意,成为早期苏联小说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品。

(吴根成)


爱伦堡(1891~1967)前苏联作家,曾任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副主席。
他生于基辅一个犹太工程师家庭。1910 年开始文学创作,次年出版诗集《我
活着》。1915~1917 年,任《俄国晨报》驻法、德战线记者,后以《战争的
外貌》为书名出版通讯特写集。1922 年发表第一部讽刺长篇小说《胡里奥·胡
伦尼多及其门徒奇遇记》和短篇小说集《十三个烟斗》等。1931 年后创作了
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新人成长的长篇小说《第二天》和中篇小说《一气干到
底》等。1936 年~1939 年,他作为《消息报》的记者赴西班牙采访,写有长
篇小说《人需要什么》。以后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获1942
年斯大林奖金)三卷政论文集《战争》,长篇巨著《暴风雨》(获1948 年斯
大林奖金)和长篇小说《九级浪》。中篇小说《解冻》的问世,在西方引起
巨大反响,被称为“解冻文学”的先声。6 卷回忆录《人·岁月·生活》出
版后引起激烈的争论。

(吴根成)


《暴风雨》长篇小说,共6 部。爱伦堡作于1946~1947 年。它描绘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广阔图景—从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直至第三帝国覆灭的全
过程。作家试图以此说明苏联人民经过战争考验取得最后胜利的世界意义。
小说中场面众多,涉及战争暴风雨所席卷的苏、法、德三国。作者以抒情的
笔触讴歌了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并从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从支配着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根源上阐明了苏联人民胜利的
必然规律。作者还以极大的热情描写了法国人民,赞颂法共领导下的抵抗战
士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无情地揭露了法国贝当政府和朗西安之流害
怕人民、不惜出卖民族利益的可耻行径。小说对法西斯主义的本质进行深入
的剖析,从而说明第三帝国的必然灭亡。小说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场面,而
是通过许多人物在战争期间的感受和活动,来揭示民主力量同法西斯势力的
搏斗,情节变化迅速。作者善于通过较多人物的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的思想
感情,具有史诗的性质。小说荣获1948 年斯大林奖金。

(吴根成)


费定(1892~1977)前苏联作家,生于萨拉托夫的一个商人家庭。1914
年毕业于莫斯科商学院经济系,后赴德深造。1913 年起开始文学创作。短篇
小说《基谢尔叔叔》和《果园》曾获征文奖。1923 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荒原》。长篇小说《城与年》属苏联最早描写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国内战争
中该走什么道路的作品,成为早期苏联文学的经典著作之一。长篇小说《兄
弟们》提出为新的艺术而奋斗的思想。30 年代初,两次出访欧洲,出版了两
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道德观念的长篇小说《盗窃欧洲》(两卷)和《“阿
尔克图尔”疗养院》。卫国战争期间著有剧本《感情的考验》等。战后发表
特写集《纽伦堡的审判》等。代表作是三部曲:《初欢》、《不平凡的夏天》
和《篝火》(两卷)。三部曲生动地再现了从1910 到卫国战争止30 余年间
的俄国社会,从艺术上阐明了俄国革命的必然爆发和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
前两部获1949 年斯大林奖金。他的创作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
把宏伟的史诗结构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深刻的哲理,以及抒情、讽刺性的插
笔和谐地结合在一起。1958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从1959 年起,担任
苏联作协领导人,1967 年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吴根成)


《初欧》《一译《早年的欢乐》)长篇小说。共38 章。费定战后三部
曲的第一部,第二部为《不平凡的夏天》,第三部为《篝火》(两卷)。这
三部作品各自部是一部独立、完整的长篇小说。同时,故事情节都发生在萨
拉托夫市,前呼后应,相互间有密切联系,而且都由一些共同的人物贯穿始
终。所以作家本人和苏联评论界都称之为根据“统一构思”创作的“三部曲”。
《初欢》反映的全部事件都发生在1910 年萨拉托夫市。作者十分详尽地描写
了这个外省城市的生活和风俗习惯,真实地反映了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的地下
革命工作和优秀的俄罗斯人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出色地显示了十月革
命前共产党员的成长。由于参加革命活动,腊高静被迫逃往外地,基利尔被
捕入狱。小说充满了历史乐观主义精神。获1949 年斯大林奖金。三部曲画面
广阔,色彩斑斓,情节曲折而自然,描写细腻,语言精确而后雅,被公认为
当代苏联文学中优秀的长篇小说。

(吴根成)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前苏联卓越的革命诗人。生于格鲁吉亚巴
格达产村的一个林务官家庭。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08 年入党,
先后三次被捕。1912 年开始诗歌创作。十月革命前的主要作品有长诗《穿裤
子的云》。十月革命后,他的创作进入新阶段。诗歌《向左进行曲》、《一
亿五千万》和剧本《宗教滑稽剧》,讴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国内战争时
期,参加“罗斯塔之窗”的工作,以诗画的形式,号召人民支援前线,同国
内外反动派作斗争。其中讽刺官僚主义的政治讽刺诗《开会迷》,受到列宁
的称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他创作的成熟期。代表作长诗《列宁》和《好!》
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此外,他还写了抒发爱国主义激情
的短诗《苏联护照》,歌颂工人阶级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
诗歌《库兹涅茨克的建设、库兹涅茨克的人们的故事》。剧作有讽刺小市民
的《臭虫》和抨击官僚主义的《澡堂》等,对苏联戏剧的创新与发展起了推
动作用。长诗《放开喉咙歌唱》是诗人的最后一部巨著,总结自己所走过的
道路,表达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他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以《滚出中国》
和《最好的诗》声援我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他的革命诗歌对中国读者起着巨
大的鼓舞作用,他的阶梯式的诗行对我国一些诗人也有一定的影响。

(吴根成)


《穿裤子的云》长诗。马雅可夫斯基作。(一译《穿男装的云》)四部
乐章。十月革命前的创作中带有纲领性的长诗。原名《第13 使徒》。作于
1915 年。基督只有12 个使徒,这额外的使徒暗指异端。沙俄检查官不准使
用这个“谋叛性”的标题,于是作者就改用现标题。这标题来自序诗中的一
句诗:“我可以温柔得让你挑不出毛病,不是男人,而是一朵穿裤子的云”。
标题带有明显的挑衅性。长诗情节的基础是失恋,然而失恋的原因却是“爱
情多、钞票少”。爱情被金钱异化了。诗人通过对人类真挚的爱情同虚伪的
社会关系的冲突以及对个人痛苦和世界不平等的描写,提出“打倒你们的爱
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打倒你们的宗教”,反映千百万人
民群众在认清自己斗争道路后日益增长的力量,自觉起来反对资本主义。

(吴根成)


《开会迷》讽刺诗。马雅可夫斯基抨击官僚主义的著名政治讽刺诗。它
刊载于1922 年3 月5 日的《消息报》上,讽刺官僚主义者整天热中于开会的
社会现象。其表现形式是“文山”、“会海”。一个人要同时出席两个以上
的会议,“一天要赶20 个会”,不得已,只得采取分身术,上半身参加这个
会,下半身参加那个会,目睹此情此景,诗人痛心得彻夜难眠。第三天黎明
就满怀希望地呼吁:“噢,假使能再召开一次会,来讨论根绝一切会议,那
该多好。”《开会迷》无情地嘲笑了当时各机关内由于缺乏专人负责制而盛
行起来的无休无止的会议风。抨击了那些热中于整天发文件、开长会的官僚
主义者。列宁对这首诗给予高度评价:“我不知道诗写的怎样,至于政治方
面,那我保证,这是完全正确的。”

(吴根成)


《列宁》长诗。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1924 年1 月列宁逝世,同年秋,
诗人挥泪写成这首关于导师和领袖的颂歌。全诗由序曲和三章正诗组成。序
曲开宗明义,点明作者的意图:要把对领袖逝世的悲痛化为力量。第一章描
绘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以及作为普通人的品质特征,叙述列宁出生前
两百年的历史,从而显示列宁活动的全世界历史意义;第二章集中描述了列
宁一生光辉的革命实践及其丰功伟绩;第三章描写列宁逝世后,全国人民无
比悲恸、深切悼念,替将列宁主义事业进行到底的决心。从而突出列宁的伟
大人格和不朽事业,说明列宁虽然死了,但他的事业永存。全诗以红旗象征
列宁的不朽结束:“列宁现在比一切活着的人更有生气。他是我们的知识、
力量和武器”。诗人以宏伟的气魄,充沛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列宁的光辉
形象,讴歌了列宁的不朽业绩。全诗的构思新颖独特,它把列宁毕生的革命
实践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贯
穿全诗的一条红线。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前后一气呵成,使长
诗具有无产阶级英雄史诗的规模和特点,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
代表作。

(吴根成)


《好!》长诗。马雅可夫断基为庆祝十月革命10 周年而创作的长篇英
雄史诗。作于1927 年。诗人以时代的最强音放声歌唱伟大的十月革命,讴歌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年来所经历的战斗里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
苏维埃人民的爱国之情。全诗共19 章。诗人从“几千吨语言”的矿藏中提炼
出一个“好”(即社会主义好)字,作为标题,真是画龙点睛,一字千钧,
突出了诗章的主旋律。“好”的赞叹,回环在复,激起高亢,振奋人心。总
之,《好!》既是一部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个十年的艺术编年史,又是一曲歌
颂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赞歌。卢纳察尔斯基赞美《好!》是“最
雄壮的进行曲”,是“十月革命的青铜塑像。”诗人自己也把它称做是“我
们时代纲领性的东西”。

(吴根成)


潘菲洛夫(1896~1960)前苏联作家,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农民家庭。
十月革命后曾在肃反委员会工作,后任《农业杂志》编辑。1926 年入党,曾
任苏联作协书记,并两度出任《十月》杂志主编,著有特写、短篇小说、剧
本等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代表作《磨刀石农庄》(共4 部),是
苏联文学中第一部从多方面描写农业集体化的大型作品,塑造了新农村建设
者的鲜明形象。卫国战争时期,写有特写《亲眼看见》,中篇小说《手已不
能动弹》筹。战后发表三部曲《为和平而斗争》(获1948 斯大林奖金)、《在
受难者的国家里》(获1949 年斯大林奖金)、《伟大的艺术》。三部曲反映
了苏联人民在战时和战后最初年代的生活。自50 年代起直至逝世,写成以战
后农村的矛盾和斗争为题材的三部曲《伏尔加河——母亲》,由长篇小说《打
击》、《沉思》、《以青年人的名义》组成。这些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苏联战
后的经济生活,其中《沉思》集中反映了苏共20 大后农业方面的尖锐矛盾和
变化。

(吴根成)


《磨刀石农庄》长篇小说,共4 部。潘菲洛夫作于1928~1937 年。它
描绘了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情景,显示了小土地私有者的心
理和习惯,说明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作者在叙述个体农
民如何走向集体化的同时,还特别详尽地描写了农村中新人的诞生。基里尔
回乡后由单于到领导集体农庄,最后成为农村新生活的组织者和创造者的历
史,是苏联先进农民的典型史。他的形象揭示了农村中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过程。小说首次全方位地展示农业集体化的全过程,及时提出按劳分配的工
资制问题,强调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因而在苏联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吴根成)


卡达耶夫(1897~1986)前苏联作家,生于敖德萨一个教师家庭。参加
过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1919 年复员后,为《南方罗斯塔》撰稿。1922 年迁
居莫斯科,从事专业创作。作品有:短篇小说:《在彼围困的日子里》、《国
内战争札记》等,情节扣人心弦,笔调幽默。另有抨击市侩习气的中篇小说
《盗用公款的人》、喜剧《无法解决的问题》等。代表作有《时间啊,前进!》。
四部曲《黑海波涛》中的第一部《白色的孤帆》、第二部:《草原上的村庄》。
第三部:《冬天的风》。第四部:《为了苏维埃政权》,1956 年改编成同名
电影,成功地描写了1905 年革命时期敖德萨工人的斗争,给作者带来了广泛
的声誉。四部曲从1905 年革命一直写到卫国战争结束,时间跨度长达40 年,
具有史侍性质。他的另一部优秀中篇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