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信息化战争-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论和外交政策的方针,这是大战略。按照这个战略构想,毛泽东针对超级大国提
出要搞一点原子弹,建造几艘核潜艇。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极端困难的,但是很
快就搞出来了。
mpanel(1);
现在回想起来,在美国、苏联等国拥有大量核武器的情况下,毛泽东为什么提
出要“搞一点核武器”而不是“搞一批”或者“搞一堆”核武器呢?这就是战略,
这就是谋略,花了很少的钱,搞了那么一点点,就把美国和苏联给吓回去了,战略
威慑发挥了奇特的效果。反观苏联,按照“你有我也有,你强我比你还强”的竞争
模式发展,搞了那么多的核武器、核潜艇、核导弹、核轰炸机,把国家经济拖垮了,
最终还得请美国人花钱,让美国的专家帮着来拆解。信息化战争准备,我们需要做
很多事情,比如要买飞机、买舰艇、买武器。未来战争对手是谁,战争将在何时爆
发,战争将可能持续多长时间?我们知道吗,没有人知道!那么,我们究竟要花多
少钱、买多少武器装备才能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呢?如果我们花了很多钱,买了
很多武器装备,这些东西放到哪里,如何维护保养,怎样组织训练,谁来管理保障?
这又牵涉到一个战场建设、教育训练和装备保障方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能事无巨细,逐一点到,只能从战略层面思考信息化战争准备的
问题,因为战略是对全局进行宏观指导的。在中国军队加速推进新军事变革的过程
中,美国的专家学者曾经预言:“不怕中国现代化,就怕中国毛泽东化。”他们认
为,中国只要是沿着美国推进军事变革的路子发展,将永远是因循守旧,永远不可
能超越美国,这样的现代化除去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武器装备之外,对于提高战斗力
和打赢未来战争几乎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用美国人的方法和武器来战胜美国是没
有用的,美国对付中国这一套早已是轻车熟路。
如果中国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军事谋略的奇特魅力,创新信息化作
战理论和军队建设理论,则会变幻无穷,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可能会
像当年的游击战、运动战那样难以对付。所以,在推进军事变革过程中,不能眼睛
光盯着美国进行赶超,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不用说赶不上美国,即便是赶上了又
有什么用?中美两国两军作战思想、作战指导、作战目标和军事战略不同,漫无目
的地赶超有何价值?中国要想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必须创新出适合中国特色的
军事理论。
中国古典军事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深深地影响着
中国的军事实践,如果把这些传统的经典军事思想与当代先进的军队建设思想相结
合,就会像精神原子弹那样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和震慑力。在推进军事变革过程中,
不能眼睛光盯着美国,不能把金钱都花在硬件上,也要特别关注理论创新问题。我
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军事理论,结合中国的军事斗争实际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创新出新的军事理论,指导军队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应重
点研究美国新军事变革的脉络和趋势,认真分析四场战争的规律和特点,结合中国
军队的实际,创新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新理论和新战法,实现军队建设的跨越式
发展。
紧紧把握战略机遇
当科学技术出现重大突破,社会变革出现重大动荡,战争频度和广度就会不断
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谁抓住战略机遇期谁就能有所发展,否则就跌入痛苦的深渊。
中国历史上痛失两次战略机遇期,都发生在战争出现大转型的重要时期:一次是冷
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转型时期,一次是热兵器时代向机械化时代转型时期。历史
不是简单的重复,但回溯历史总会找到一些规律性特征。中国历史上两次痛失战略
机遇,都发生在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军事领域产生重大变革的转型时期,这种
时期是一个产生突变的时期,是一个爬坡和上升的时期,抓住机遇冲上去就有到达
巅峰的希望,如果跌落下去就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纵观历史经验教训,强国之
所以从弱到强,关键是较好地把握了三个问题:一是抓住战略机遇,加速发展自己。
机遇对任何国家都是平等的,机遇从出现到消失是一个相对较短的历史时期,
如果不敏感、抓不住,就会痛失机遇期。机遇期一旦失去,将会逐渐产生裂痕甚至
鸿沟,日后再想积蓄力量赶超已不可能。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敏锐地提出,一个
新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出现,信息化时代正在到来,美国必须放弃核大战和机械化战
争的传统思路,在用信息化改造机械化的同时,加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信
息化军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21世纪抢占世界制高点,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
实践证明,美国的战略预见是明智的,决策是正确的。二是科技立国、科技强
军。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军队由弱变强的规律,几乎都是走了一条科技立国、科技
强军的道路。西方国家重视原创性发明,重视原理性概念性探索,重视一大批高技
术群的牵引作用,重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结合,所以武器装备发展起点高,带
动性强。三是不断调整军事战略,不断创新作战理论。中国痛失战略机遇期的最大
教训,就是不能与时俱进,过于封建保守、传统落后。晚清时期,北洋水师一度十
分红火,作战能力在亚洲属第一、世界排第九位,但理论指导和作战样式传统落后,
从而导致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的全军覆没。西方强国总能根据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
的变化,不断调整军事战略、创新作战理论、调整编制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
器装备的作战效能。英国利用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的时机走出欧洲,冲向世界,大
力拓展海外殖民地,显然是战略调整的结果。美国利用从热兵器向机械化转变的时
机,适时把大陆战略调整为海权战略,从而打赢战争、挤垮对手、称霸世界,也是
战略调整的结果。反观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成功,一度使日本成为世界大国。一
个强大起来的日本,1941年开始大搞侵略扩张。
天皇在决定对美作战之前,山本五十六曾上书天皇表达过反对意见,根据他长
期对美国国家战略能力实地考察和专项调研的分析,坚定地认为,如果日本坚持对
美作战,日本必败无疑。天皇不仅拒绝了山本的建议,反而让山本担任联合舰队司
令官,指挥偷袭珍珠港的对美首次战役。二战后期日本战败的结局最终证明了山本
早期战略判断的正确性,但为时已晚。
加速推进军事变革
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战争发展的这次战略机遇期,从时段上看仍将有20年的过渡
时间。如果抓住这个重要机遇期,积极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就能在较短的历
史时期内实现建设信息
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宏伟目标。根据强者更强的马泰效应原理,走在社
会变革前列的国家往往拥有最强的国家战略能力,他们占领和控制着社会发展的制
高点。
弱势国家如果不采取强力措施,不打破常规发展模式,则很难突破这一常规发
展原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大力发展自己,应该注意在这样几个方面
打破常规:在技术创新方面,要在强调原创的同时,提倡综合、借鉴和二次创新。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推动,这是军事变革的原动机
和助推器,不重视技术推动的作用,将没有发展潜力和后劲。但是,在信息时代和
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一方面要鼓励原始性创新,另外也要注重借鉴。科学无
国界。原创是创造,综合与借鉴也是创造,而且是更重要的创造,这符合系统集成、
技术融合的信息技术原理,也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特有的一条规律。对于弱
势国家而言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能,避免不必要的
摸索和尝试。日本后来居上,大致走了一条“光坐车、不花钱”的拿来主义道路。
中国要想发挥后发优势,综合借鉴人类先进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无
疑是加速发展和振兴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军队不能单打独
斗,必须依赖国家战略能力。军事变革以军事领域的改革为主,但不能仅仅局限于
军事领域,必须广泛动员和依赖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力量的支持,
在发展方向、重点、目标上与国家战略能力相协调、相同步,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
和力量的凝聚。比如,军队信息化建设必须依托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军队信息
技术体制也应与国家的信息技术体制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相互融合、相互
兼容和共同受益。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另辟蹊径。
工业化建设道路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了300 年,如果农业化国家照搬照套、按图索
骥,也要几百年才能实现工业化。
信息化道路美国已经摸索了半个世纪,如果尾随其后亦步亦趋,可能在50年后
也难以达到其现有水平。用别人的图纸来建设中国信息化军队的现代化大厦显然是
不适当的。国情不同,方向有别,目标各异,在发展道路和途径上不能千篇一律,
更不能因循守旧,一定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另辟蹊径。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
革的核心是“中国特色”,只要抓住这个龙头,军事变革就有希望、有发展。虽然
从国家战略能力的诸要素分析我们并不占优势,但只要方向正确、措施得当、结构
优化,可能就会取得最大的综合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战前分析和预测(1)
2003年2 月,伊拉克战争处在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状态。为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本文对战前 美、英联军的军事部署、军事动向、作战样式及战争结局做了分析和
预测。在伊拉克战争尘 埃落定以后,重新阅读这些早期的战前研究成果,会对那
场战争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当前的伊拉克危机如果升级为一场伊拉克战争,
从战争形态来看将是一场水平更高、更趋完 善的信息化战争,在作战理论上将重
点验证大规模联合作战理论,在作战样式上,除继续使 用三场战争中反复尝试过
的夺取信息优势、进行全纵深精确打击等作战样式之外,可能重点 验证三种作战
样式:一是两栖作战样式,侧重验证“超地平线登陆”理论;二是地面进攻作 战
样式,侧重验证一体化联合作战,以及非线式、非接触作战理论;三是大规模特种
作战样 式,侧重验证综合利用信息战、心理战、舆论战来解除一国武装、颠覆一
国政权的理论。
空中打击力量的部署
1 空军基地配置
从兵力部署情况来看,分三线基地部署:一线基地主要是伊拉克周边国家,部
署在这些国家 的飞机基本都在其作战半径范围之内。一线基地包括:科威特、沙
特、卡塔尔、巴林、约旦 和土耳其;二线基地主要是距离伊拉克战区较远的国家,
作战距离超出飞机的作战半径,需 要一次或两次空中加油能够抵达,主要包括:
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吉布提等;三线基 地主要是距离伊拉克战区更远的国
家,需要三次或四次空中加油才能够抵达,主要包括:英 国、德国、意大利、西
班牙和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部署在美国本土的B —2 战略轰 炸机,可
从本土起飞执行战略空袭任务。
此外,还有一些在战时可能允许美国飞机起降的盟国或友好国家的军事基地,
如:东欧多数 国家、北约多数国家,以及阿富汗战争中抢占的中亚各国军事基地,
有些国家可能允许美国 飞机飞越领空。目前配置在一、二、三线空军基地的飞机
只有500 架左右,预计3 月中旬之前 连同本土基地的飞机在内,最多可增加到800
—1000架。
2 海军舰载机配置
航空母舰是浮动的海上机场,主要是为舰载机提供海上起降基地。3 月中旬前
后,预计美国 将在海湾完成5 —6 个航母战斗群的部署。每个航母战斗群可携载
70架左右的固定翼飞机和10 —15架左右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的作战半径通常在
700 —1000公里左右,如果不进行空中 加油,只能部署在波斯湾;如果进行一次
或两次空中加油,可部署在东地中海、红海和阿拉 伯海。预计在波斯湾最多可部
署三个航母战斗群,在东地中海最多可部署两个航母战斗群, 其余将分散部署在
红海和阿拉伯海。以6 个航母战斗群计算,固定翼飞机总数不会超过400 架 。
3 海军陆战队飞机
海军陆战队飞机主要任务是对两栖作战部队进行空中遮断和近距支援,所以飞
机作战半径较 小,一般只有300 —400 公里左右。每艘两栖攻击舰一般携载6 架
AV—8B垂直/短距起降飞机 或V —22偏转翼飞机,以及20—30架直升机。预计战
前将在海湾集结6 —7 艘两栖攻击舰,舰 载飞机总数可达30—40架左右。预计战
前海军陆战队将会在沙特或科威特方向部署数十架F /A —18战斗/攻击机,以增
大对地作战支援的力度。
4 海基和空基巡航导弹
mpanel(1);
海基巡航导弹主要是战斧—III 型GPS 制导导弹,射程1600公里。这样的导弹
射程,决定了航 母战斗群和潜艇部队部署在东地中海、波斯湾或红海,都能对伊
拉克进行打击。目前各方面 对巡航导弹的使用数量估计偏大,一般认为每天保持
400 —500 枚的强度,连续保持一周,即 4000 —5000枚。一枚战斧巡航导弹成品
价100 多万美元,战斗部装药450 公斤,价格效能比相 对卫星制导炸弹而言非常
低。杰达姆(JDAM)卫星制导炸弹一枚18000 美元,可采用450 公斤 和900 公斤
两种装药,破坏威力比巡航导弹提高一倍,命中精度基本是一样的,而造价却低
得 多,买一枚巡航导弹的钱能买六七十枚杰达姆炸弹。巡航导弹主要是对高防卫
目标进行空袭 ,伊拉克的防空强度已经不再需要大量发射巡航导弹,所以估计巡
航导弹的使用量不会太大 。另外,战斧巡航导弹一般不进行海上再装填。按照美
国航母战斗群的一般配置,通常有12 00 —1400个导弹发射装置,这些发射装置要
配备防空、反舰、对地、反潜等多种类型的导弹 ,其中巡航导弹的配置数量一般
不会超过200 —250 枚。即便是6 个航母战斗群,总数也不会 超过1500枚。
空射巡航导弹只有AGM —86C;这种型号的导弹是用核弹头改装的常规弹头,数
量有限,价格 昂 贵,不会大批量使用。AGM —86C 巡航导弹只有英国和迪戈加
西亚岛的空军基地可以补给,只 有B —52G 可以发射,每架飞机可携载20枚,实
战中一般不超过10枚,而且故障率很高。预计 伊拉克战争中AGM —86C 的使用量
在100 —150 枚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