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漫画三国人物-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子明白衣渡江,尽俘关羽放的江边的观察哨,然后顺江而下突然出现在公安南郡,傅士仁、糜方投降。吕蒙又是兵不血刃地取得了南郡,“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吕蒙的汝南老乡取了老百姓一个斗笠,用以盖铠甲,也被吕蒙“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慄,道不拾遗”。在关羽派使者来询问的时候,“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将瓦解敌军的计策是用到了家。于是“羽吏士无斗心”。
吕蒙的计谋让樊城的援军徐晃先捡了便宜,面对家属落于东吴之手的关羽军,徐晃果断地进行攻坚战,“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敌围”。自以为是的关羽连营寨都没有了,手下的将士又因为家属在吕蒙手里,纷纷投降东吴。这时候如果西保麦城的关羽据险固守待援,或许还有些全身而退的希望。而偏偏他又犯了一个袁绍式的错误,弃军逃走,被东吴潘璋、朱然的伏兵所杀。
至此,吕蒙为东吴夺取了大半个荆州,襄阳还在曹军的吕常手里。但是吕蒙已经不能再为东吴效力了,他真的病倒了。孙权对这位功臣的病确是关心备至,看到医生为吕蒙针灸,“权为之惨戚”;想看吕蒙的病情,又怕惊动他,“穿壁而瞻之”;知道吕蒙能够多吃些饭就“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最后虽然孙权为吕蒙大赦,命道士请命,但是天妒英才吕蒙还是英年早逝。吕蒙遗令将孙权平时赐给他的金宝在死后上还,丧事减办,金帛是不能动吕蒙这样的国士的,吕蒙为的就是孙权的知遇。
第八 钝兵破西蜀
诸葛亮的驴脸哥哥诸葛瑾在刘备准备兵发东吴的时候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信上让刘备比较和关羽的的亲情何如与汉室的亲情,让刘备看荆州的大小何如天下的大小,其实是错看了刘备。大耳朵就算知道自己是冒称皇亲,和关羽的关系要好于与汉室的关系,也不至于不知道荆州只是天下的一部分。刘备为了报仇讨伐东吴不过就是一个借口,这点诸葛亮是看出来了,根本就没有劝,说不定还怂恿了一番。因为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兵败被杀,第二年刘备没有兴兵报仇,到了第三年也就是黄初二年的秋七月才准备动手,第四年也就是黄初四年才正式从秭归动手。刘备如果真是仇恨满胸膛,哪里要等这么长时间才动手?
不过是他在黄初元年听说曹孟德死了,认为北方将大乱,到时候就有机可乘。可曹操的大权平稳地过度到了曹丕手里,令刘备很是失望。相反,刘备的手下孟达在这年的七月投了曹丕,引着徐晃一干人打败了刘备的干儿子刘封。上庸、西城、房陵就此便宜了曹丕。跑回成都的刘封被诸葛亮撺掇刘备给赐死了,理由就是“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驭”,可见诸葛亮用人水平之高超。
而黄初二年,刘备又忙着学曹丕称帝,全不管汉献帝刘协作为山阳公活得好好的,就说他死了。以为了自己能够当皇帝就给活人大出殡的行为来推测,刘备要是得便也是不惜把活人真变成死人的。对此刘协应该庆幸当年他和刘备的奸谋没有得逞,不然他连保全首领得终天年的机会都没有。
刘备伐东吴的根本原因不过是欺软怕硬,对魏国他自认实力不足。而且此时伐魏不但因为孟达的投诚失去了地利,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在此刻对魏国进攻会使魏国能够同仇敌忾,一时攻打不下反而会使他这个新任皇帝掩面扫地。而顺流而下讨伐死了吕蒙的东吴,大耳朵自认还是有把握的,要是周瑜在世,他就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吕蒙虽死,但是在死前推荐了陆逊作为继任,说陆逊“意思深长,才堪重负,观其规虑,终可大任”。陆逊是孙权的秘书出身,孙权又把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算是孙家的女婿,乍看似乎是标准的裙带官。但是陆逊所以能成为孙家的女婿,并非是因为和孙家是通家至好,而是因为他的才学,要知道他的叔父陆康当年还曾经给过孙策钉子碰,得罪过孙家的。权贵要拉拢看中的后进,招其当女婿或者认其为义子都是常用的手段。要当权贵的女婿或者干儿子要么是有确实的无耻,要么是有确实的才干,总之是要有异于常人的地方。陆逊属于特别有才干的那种,可为裙带官的翘楚。
在取荆州上陆逊也是很出了一把力气的,当时代替吕蒙屯住陆口的时候写了一封谦逊的信给关羽,送了大大的高帽给关羽戴。关羽接到信以后很是得意,以为东吴无人,彻底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事实上陆逊早就撺掇吕蒙取荆州,出其不意的点子就是他和吕蒙共同谋划的。陆逊因为取荆州的功劳被孙权封为宜都太守,抚边将军,华亭侯。
到了荆州的陆逊并没有闲着,他对荆州的“蛮夷君长”封官许愿,对荆州的士人广开仕进之门。这招是罗贯中之类的通俗小说家没有的注意到的,但是是对东吴非常重要的步骤。这个步骤使东吴在荆州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使荆州的士族集团为东吴所用,在刘备反攻荆州的时候至少二者能够不为其所用。刚愎自用的关羽是想不到这招的,卖鞋出身的刘备想是想到了,可是在其进军荆州的时候对少数民族的酋长采取的是用金钱收买的政策。对于少数民族的酋长来说,陆逊的任命书和印绶比黄金要重要得多,因为少数民族缺的不是钱而是尊重。到了陆逊和刘备长期对峙的时候,荆州本地的少数民族没有能够为刘备所用,胡王沙摩柯应该是刘备从西蜀骗来的土特产,而荆州当地的士人也没有如刘备当初盘算的那样来欢迎他。刘备指望荆州变乱于内的图谋在建安二十四年就已经被陆逊所化解了。
陆逊以他的沉稳将钝兵之学发挥到了极至。从黄初四年初开始,陆逊在夷陵据险而守七、八个月,刘备多次求战,陆逊就是不出兵。东吴当时的兵力并不比西蜀少。东吴兵总共五万,西蜀兵总共四万。虽然两者都有分兵,但是从刘备一次试图引诱陆逊上钩的伏兵才八千人来看,西蜀在夷陵的兵力并不是很多,应该就在两、三万之间。陆逊之所以不在开始决战,目的就在于不给处于攻势的西蜀军以主动权,利用夷陵的地势消耗西蜀军的锐气,等待蜀军犯错误,正应了《孙子兵法》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毕竟刘备手下都是百战之将,而且是在东吴的根据地作战,速战对刘备有利。
沉不住气的刘备果然犯了严重的错误,误认为陆逊的钝兵是惧战,因此大大方方地从巫峡到夷陵连营数百里,摆出和东吴拼消耗的架式,正证明了刘备的无奈和愚蠢。其实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刘备完全可以后撤,以一部兵力据险而守等待战机,一部兵力向东南进行大迂回绕过夷陵或者顺流而下,胜负恐怕一时难分。“连营数百里”的行动连无耻的曹丕听说了都知道是蠢招何况于陆逊,陆逊用火攻,连破刘备四十余营,把刘备赶上了马鞍山。马鞍山一战,陆逊一改钝兵时的持重,率众围攻,西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刘备侥幸逃到了白帝城。西蜀损失惨重,不仅仅是兵员,益州多年因为免于战乱而积聚的财富也在此役中丧失殆尽。
第九 良将少善果
按照徐盛、潘璋诸将的意见,是准备打到白帝城活捉大耳贼的,但是陆逊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却是看清楚了曹丕的不怀好意。
在东吴向魏国求救的时候,刘晔给曹丕出主意,让曹丕趁火打劫,和刘备夹攻东吴,然后再吞并刘备。曹丕可不是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妇人之仁,轻信了孙权的投降而没有听刘晔的话。自私成性的曹丕才不会那么相信别人。曹丕当时的考虑有三,一个是他才代汉自立,还有自己的兄弟要对付,应该以稳固自己的统治为主,不宜马上兴师;一个是考虑到如果那样的话,东吴是灭了,大耳贼率领的胜利之师士气高涨、地盘扩大一倍不止,而他得半个东吴实力上的增长率远不如西蜀,未必就能够取胜老兵油子刘备;最后一个是不知道受两面夹攻的孙权会不会一赌气真地降了刘备,而且在一起讨伐东吴的时候和蜀军的关系也实在不好确定。因此曹丕是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获胜,都免不了损失兵力,也都免不了在追击的过程中补给线拉长,他就可以拦腰一刀,先收拾胜利方,然后再捡失败方的便宜,就很有可能一统天下。所以他在襄阳和新城都有大军,在濡须口也没有忘了派上一哨人马。东吴获胜的消息传到曹丕的耳朵里,曹丕肯定是乐得手舞足蹈,就等着东吴和西蜀在白帝城火并,他好渔翁得利。
可惜,陆逊早已经看出了魏国的疑点。因为魏国要是真想救东吴,应该在夷陵对峙的时候派遣襄阳和新城的部队对蜀军抄后路,就刘备放在江北的黄权的那点人根本就不是魏国的对手。魏国如果仅仅是想坐山观虎斗,又根本没有必要“大合士众”,劳民伤财。因此陆逊选择了果断退兵。吴国部队刚退到江陵,就“三方受敌”。不识时务的刘备写信给陆逊求和时候还虚言恫吓道:“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不是黄口孺子了)谓其能然不?”意思是他也要做“贼”。陆逊回信道:“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后,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刘备得到书信后,羞惭交加,最终气得一命呜呼。
夷陵之战使陆逊在东吴的地位和蜀国的诸葛亮也差不了许多了,孙权假陆逊黄钺,亲自执鞭相迎。东吴和西蜀联合后,孙权甚至专门刻了自己的图章放在陆逊那里,让陆逊全权代表他和西蜀谈判。被封为大将军的陆逊骨子里却是书生,不是武将,虽然后来有奉命在夹石破曹休、随同孙权进攻襄阳等武事,但是夷陵之战后的陆逊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文治上的。
陆逊认为:“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而国弱,民瘠而国强者,未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是以《诗》叹‘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乞垂圣恩,宁济百姓,数年之间,国用少丰,然后更图。”陆逊和诸葛亮不同,主张对内发展经济,轻税薄赋,蓄养民力,对魏国则采取守势,等到综合国力提高了再和魏国争锋,“则河渭可平,九有一统矣”。因此,陆逊对孙权派遣偏师去夷洲和朱崖的远征,以及对辽东公孙渊的拉拢公然反对,认为东吴之急不在开疆拓土,而在于经营好现有的土地。应该说陆逊的战略是正确的,因为东吴在实际疆域上并不比魏国小,之所以比魏国弱就在于人烟稀少,开发不够,而且境内政权的控制力远不如魏国,概括起来就是国家化程度不够。
中国江南国家化程度弱于北方的问题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除了朱元璋覆灭元朝之外,都是在逐鹿中原以后,以北制南的原因。就是朱元璋也不能够算例外,因为当时的元朝政治混乱,北方民军四起,老百姓和士大夫阶层很多就根本不把元朝作为正朔。国家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开发的程度,政权对国家的控制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标准。这也就是为什么历朝经济不发达的少数民族总能够侵略政治不清明的富裕地区的原因,宋所以败于辽、金,清之所以败给倭寇,都不是综合国力的问题,而是一盘散沙对一块小石头的问题。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甲午战争,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国都没有能够真正做到用倾国之力来进行决战,所以失败也不足为奇。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后来抗美援朝的时候,中国的综合国力还要远远弱于清朝和民国,但是成败异变,正是政权对国家控制程度的体现。陆逊隐隐知道这个真理,但是和中国绝大多数统治者一样,孙权脑子里觉得民心和民富是摆设而已,攻城略地才是主业。因此陆逊以休生养息为主的方针说多了,反而引起了孙权对他的猜疑。至少是怀疑陆逊在抢占魏国地盘的时候是出工不出力。所以直到东吴的赤乌七年才让陆逊代替顾雍出任丞相,这年底又因为陆逊劝孙权不要让鲁王孙霸逾越了太子孙和的位置,而被孙权“遣中使责让之”。连太子太辅吾粲都被以和陆逊交书的罪名“下狱死”,足见孙权对陆逊的猜忌之深。陆逊忠而被谤,在第二年二月,“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余财”。陆逊死后,“夏,雷霆犯宫门柱,又击南津大桥楹”,可谓天怒人怨,孙权因而后悔,也就没有再为难陆逊的儿子陆抗。吴国之所以能够后亡于蜀国十六年,陆氏父子是功不可没的,尤其是陆逊的慎战,要优于蜀国诸葛亮的穷兵黩武,毕竟西蜀的险要是要强过江东的。如果诸葛亮采取的是派遣魏延等良将以少许兵力据险而守,在国内休生养息,谋定后动的话,西蜀应该至少不会先亡。
陆抗的儿子陆晏、陆景在西晋破吴的时候以身殉国。《世说新语》里的大名士陆机、陆云都是陆抗的儿子,但是才能是大大不及乃祖了,仅仅是以文名著称于世。二陆和他们的幼弟陆耽在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死于成都王司马颖之手。
江东四杰卷终
第一 人中吕布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不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杜撰,是魏晋时代人写的《曹瞒传》里记载的“时人语”。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西北边地好汉吕布的骁勇。赤兔马是借着吕布的威名,须知曹孟德胯下马号称“绝影”,这等望尘莫及的速度都没有能够排个马中魁首,只能怪其主人没有吕布那样英勇。
吕布这人是个名人,有名就有名在他有一般人没有的武勇,但是他也是个一般人,一般就一般在他的思想境界也就是一个一般人的思想境界。他也明白一些社会规则,也有一般人的是非观,但是不代表他能够坚守这些社会规则,他的遵守不过是一种惯性,并不是孟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要是没有诱惑,吕布也能够很够朋友,面对诱惑说不定还能够犹豫那么一下,可是只要再诱惑一下,他就不够朋友了。吕布就是可善可恶的一个人。但是偏偏因为他有常人所没有的武勇,所以对他的诱惑就比常人多,也比常人大,他犯的错误也就比常人多,可以说吕布所犯的错误常人处于他的环境可能都会犯。所以因为他以反复无常而著称,加上又是一个三国时期的名人就把他和刘备放到一起,对于他还真有点冤。毕竟吕布的反复无常是不自觉的,是抵不住诱惑;而刘备的反复无常是主动的,是本质就不好。笔者就把他排在自称是皇亲的刘备前面了。
吕布原先是并州刺史丁原的手下,何进和袁绍兄弟密谋杀宦官的时候不但招了董卓,也招了驻军河内的丁原。这丁原也是一个以武勇著称的人,出身寒门,对吕布不错,让吕布当他的主簿。丁原一到洛阳就被封为执金吾,就是汉光武刘秀说的:“为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里的那个好职位。没有野心的丁原当时没有想到给自己的亲信吕布也讨个封赏,也就因此种下了祸根。有野心的董卓进洛阳后发现有兵的丁原对他独揽朝政是个威胁,就派人诱惑吕布。董卓派去的说客对吕布说董卓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