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赋税史-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盐钱。因盐的赊销期和育蚕期一致,故称蚕盐。官府在按户等配售食盐征税以后,允许商人自由贩运,后晋出帝时(公元943—947年),实行过、住两课法,重征盐商。即在关津要路征课过税,每一斤七文;在城乡店铺征课住税,每斤十文;而人民按户等交纳的盐税依旧照征,于是人民受一盐二税之苦。政府每年可得盐税一千余万贯。在重税之下,盐商不再贩卖食盐,又实行食盐官卖。对私盐贩,规定处以严刑,贩盐十斤以上者处以死刑,刮碱煎盐者处以死列。后汉乾 中,规定青盐一石,抽税一千文,还要另征食盐税,一盐二税,百姓怨声载道。后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矛盾,重新制定盐法。一方面减低盐税,另一方面对因私盐坐罪者,按其数量多少,制定不同的刑法。太祖广顺时(公元951—963年),令青盐一石,纳税由八百八十五文减为八百文;白盐每石纳税由五百八十文减为五百文。世宗显德时(公元955—959年),城镇实行专卖,乡村仍许商角。因北方有辽盐倾销,于是将盐税钱均摊于田赋之中,叫做两税盐钱。
2铁专卖
五代时期,官府对铁的专卖限制很严,全部由政府实行专卖,严禁人民铸造铁器。直至后唐明宗长兴二年十二月,诏开铁禁,许百姓自铸农器、什器。于夏秋田亩之上,每亩输农器钱一钱五分,随夏秋两税送纳。后晋时也曾诏许百姓自铸农具。后汉时,国家财政困难,对铁的禁令更严,规定贩私铁罪者一律处死。直到后周,又重开铁禁。
3酒专卖
五代十国时期,对酒有时实行专卖;有时实行征税。后梁时,未执行酒榷,听民自造,官府不加禁止。后唐时禁酒曲,国家实行酒专卖。对私造酒曲五斤以上的人,处以死刑。据记载: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孔循留守东都,民有犯曲者,循族灭其家。明宗诏驰曲禁,许民间自造,诸州道府乡村人口,于夏秋田苗上,每亩纳曲线五文。对于卖酒户,也允许自造曲酒货卖,于销售收入中,交纳十分之二的酒税。长兴元年(公元930年),明宗改元大赦,每秋苗一亩上,将原征曲钱五文,减少二文。长兴二年又恢复酒禁,由官府实行酒专卖。这样,田亩上均摊的酒税钱仍要继续交纳,而官府以高价重新实行酒专卖。清泰二年正月,增曲价,酒曲由原来每斤八十文增加到一百五十文。后汉乾佑时,严禁人民私自造曲,违者论斤两皆处死。
(三)商杂税
五代十国时期,除了对农民征收苛重的赋役之外,对商人也予以重课。当时的商杂税名目繁多,主要包括关税、市税、茶税、商旅通行税、油税、、蔬果税、桑税、桥道钱、牛租等等多,主要包括关税、市税、茶税、商旅通行税、油税、、蔬果税、桑税、桥道钱、牛租等等
1关税
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各地广设关卡,对来往商人课税。据《续通典》记载:后唐明宗天成元年,诏省司及诸州,置税茶场院,自湖南至京,六七处纳税,以至商旅不通。商人为了逃避关税,多由僻路行进,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二月,租庸使孔谦上奏:“诸道纲运商旅,多于私路,苟免商税,宜令所在关防严加捉溺,山谷私路仍须障塞,以 行人。”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时,才敕诸州杂税,宜定合税物色名目,不得邀难商旅。可见当时关税苛扰之重。
2市税
五代时期,自后梁开始,各地设有场院,专门对商品的买卖征税,所征称为市税。当时市税税法很乱,几乎是逢物必税,影响到人民的生活,也阻碍了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工商业的发展。后唐明宗时,曾下诏令整顿说法,确定征税商品的名目。五代时期,市税的税率约为百分之二。据《五代会要》记载:“显德三年六月敕,诸道州府应有商贾兴贩牛畜,不计黄水牛,凡经过处,并不得抽税。如果货卖处,祗仰据卖价,每一千抽税钱二十,不得别有邀难。”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五代时期,各地市场都由牙人所垄断,任何买卖都要经过牙人才能交易。所以商人不但要向官府交纳商税,还要受市场牙人的盘剥。
3茶税
五代时期,设置茶税场院,对茶叶征税。据《册府元龟》记载:“梁末帝龙德初,盐铁转运使敬翔奏请于雍州、河阳、徐州三处重要场院税茶”。当时体税率已无从考据。南方十国中的楚国,以茶税和茶专卖为国家的主要税源。楚王马殷积极提倡种茶,民间采茶后,政府收购,一方面运茶到黄河以北换取战马,一方面招引各地来楚茶商,政府征收茶税,茶税茶利,岁百万计。
4商旅通行税
五代后汉时,除向商人征收关市税之外,还对商旅征收通行税。据记载:“天下行旅皆过行,然后得行。旬月之间,人情大扰,……”与此同时,江南十国中的南唐,也曾征收过能行税。“升元中,舟行有力胜”。
5其它杂税
五代时,为了国家财政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征收多种苛杂。后梁太祖,曾征收过油税。“茂贞居岐,……以地狭赋薄,下令榷油”。有人讥笑他“请并禁月明”。
为了增加赋税收入,蔬菜瓜果也列入到征课范围。“思恭为仆射, 国事,增山泽,垄亩之税。鱼盐蔬果皆倍其算,道路侧目”。此外,还有桥道钱。如河阳管界内,曾对每亩田苗征收五文的桥道钱,直至后唐明宗在赦时,才得以赦免。甚至连抢来的牛也可放债取息。史载“梁太祖击淮南,掠得牛以千万计,给东南诸州农民,使岁输租。自是历数十年,牛死而租不除,民甚苦之”。后周太祖“悉除租牛课”,牛租才得以免除。
第五章 宋辽金时期的赋税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检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恭帝,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公元1127年,金兵破北宋都城,掠走徽、钦二宗,北宋遂亡。宋钦宗之弟赵构南渡,建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又迁都杭州,史称南宋。1276年元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即杭州),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了中国。两宋建国凡三百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
辽国是居住在辽河上游的契丹人耶律阿阿保机于916年建立的奴隶制国家,随后进行四方讨伐,947年阿保机的继承者耶律德光(辽太宗)改国号大辽。契丹在四方征讨的过程中,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兵所俘,辽遂亡,其统治计二百零九年。辽皇族在金兵追击下西逃,并建西辽国,存在九十余年,1218年为蒙古所灭。
金国是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国。阿骨打的继承者于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金朝在灭辽、灭北宋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至1234年为南宋和蒙古的联军所灭,其统治的一百二十年。第一节 概 论论
一、两宋的经济、政治概况及赋税特点
北宋虽然先后统一了中国和江南诸国,但北方有辽和西夏,南方有大理、吐蕃等国并立;南宋偏安江左,北有金、西夏,南大大理、吐蕃。所以两宋之际,中国始终呈现着多国对峙的局面,各国的经济政治情况及其赋税制度、征收、管理等等,也各有特色。
(一)两宋的经济概况
北宋统一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使中国统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这为北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两宋初期都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措施,如北宋大力鼓励垦植,“有能广植桑枣,垦壁荒田者,止输旧租。”太宗时,还在农村设农师,指导农业生产,推广先进经验;与此同时,积极兴修水利,据不完全统计,两宋共修治水利工程一千零四十六项,仅神宗熙宁三年至九年,就整修水利田一万余处,灌溉农田三十六万余顷。此外,对归业的农民,贷给耕牛、种子,免耕牛税,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至神宗元丰元年9公元(1078年),天下垦田较宋初增加一倍以上。南宋初期,统治者也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特别是水利事业有了更大发展,因而南宋统治能得以自保。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官营手工业仅少府监文思院所辖,即在三院(绫织院、内染院、文绣院)四十二作(其中额外十作。一些手工业产品,如瓷器、印刷术等较唐代有较大的进步。
宋朝的水陆交通,特别是水路运输,有较大发展。“汴水横亘中国”,“漕引江、湖,利尽南海”,成为北宋交通的大动脉。海上交通也有发展。海上航线,北宋时,已由交、广、闽、浙、江淮,发展到今山东境内的密州。北宋中朝,磁针应用于航海事业,为对外贸易的开展提供了方便。
在农业、手工业和水陆交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进入兴盛阶段。在交通枢纽地区,商贩云集,商货品目众多;在鼓励进口的政策下,外国商货也在市场上出现;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如南京、杭州、北京等,较前代繁荣,许多原来的集镇,也发展为小城市;而广州、泉州、温州、明州、 浦、秀州之华亭、青龙镇、上海以及江阴、密州之板桥,则是海商聚集之地温州、明州、 浦、秀州之华亭、青龙镇、上海以及江阴、密州之板桥,则是海商聚集之地
总之,农工商业的发展,为国家组织收入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两宋的政治概况
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吸取唐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将军、政、财三权直接控制在皇帝手中,同时剥夺节度使的兵权,并经常调换将帅,致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以致军备废弛,国势不振。
宋统治者为博取地主阶级的支持,不辨愚贤,将大批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吸收到朝庭中来,以至奸臣懦将充斥其间,赃官蠹吏横行州郡。各级官吏大肆掠夺百姓的结果,使得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屡有爆发。
宋朝不仅内忧重重,而且外患不断。两宋时,先后有辽、西夏、金、元的入侵,造成大量的军费开支和贡献支出,这一切都使宋朝的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三)宋朝的赋税特点
宋朝的赋税是以其经济为基础的,又受当时政治的制约。有其明显的特点。
第一,税制混乱。宋朝赋税不仅正税税种纷杂,税率不一,征收办法各异,而且苛杂百出。元人曾说“江南在宋时,差徭为名七十有余。”既使是一种税,其税率也因地、因时而异,而且时有变动。同一地区的池州青阳县亩税三升,贵阳县四升,东流县则为六知。每种税征收方法也时有变更,如盐课有计口授盐,课归地丁,盐钞法,常平法,入粟中盐法等等。至于各种苛杂,更是弊端丛生,为前代所未见。其名目有月桩钱、板帐钱、经总制钱、折帛钱等等,不胜枚举。
第二,税收总额呈急剧增长趋势,征收品类庞杂。宋朝税额随着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需要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如宋初岁入一千六百余万缗,天禧末年(公元1021年)增至二千六百五十余万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3—1085年)更增至六千余万缗。南宋时最高收入也达六千五百三十余万缗。虽然岁入不完全是赋税之入,但赋税收入在岁入中占绝大部分则是无疑的,岁入的逐年递增,反映赋税增加的趋势。
在赋税征收上,宋朝以实物缴纳为主,以货币缴纳为辅。缴纳的实物中包括有谷、帛、金铁、物产四类,每一类中,又有若干品种,缴纳品种之繁多,亦属古所未有。
第三,商税税制日渐完备。宋之商税按征收环节区分,有住税、过税之分;按征收的物品区分,有布帛、什器、香药、宝货等。而且税则也较前代繁细。
宋朝赋税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当然与宋朝统治者挥霍无度、军费和岁币支出负担繁重等政治因素有密切关系,但主是宋朝经济和赋税征收制度本身的发展决定的。宋朝人民的负税能力也较前代有所提高。
二、辽、金的经济政治概况及赋税特点
(一)辽国的经济、政治概况及赋税的特点
阿保机建立辽国之初,实行的是奴隶统治,在经济上还未摆脱“马逐水草,人仰 酪”的渔猎畜牧结合的状况。随着向南开拓,特别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公元927年)后,又侵占了燕云十六州,经济上受汉族先进经济的影响,这时,辽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建立州县,设官分职(略采唐制),愈到后期,中央集权的趋势愈加强化,原来按奴隶制统治的地方,如投下军州等,也逐渐收归中央管辖了。
在经济上,畜牧业发展很快,道宗时,“牧马蕃息多至百万。”辽在各地设有群牧使司、马群司、牛群司等官牧机构。农业在社会经济中,不加牧业重要。从事农业的主要是汉人,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居住区,是辽国农业的基础。辽国的手工业主要是冶铁业,其次有金银冶炼及马具制造、纺织、制瓷等。冶铁质量较高,马具制造精美,二者都是当时的名产。辽国的商业,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活跃起来。南京(幽州)、东京(辽阳)、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上京(临 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五京是辽国商业交通的中心。在与宋互市中,辽国深受其益。
在辽国这种经济、政治情况下,其赋税具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税制简单。辽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奴隶的剩余劳动和邻国的贡纳,税收不占主要地位,因而赋税制度简单。第二,投下军州的赋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赋税属于朝廷,一部分赋税属于投下军州的领有者。如工商税中,市井之赋归投下,酒税归朝廷。由此出现输租于官,纳课于主的“二税户”。(二)金国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赋税特点
金朝统治的一百二十年间,经历了奴隶制建立、奴隶制发展、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封建制确立等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国家政治制度也在急剧变化,太宗时,三种政治制度并存,即女真之地(称为内地)实行奴隶制统治,军事上实行猛安谋克制;原辽国统治地区(燕云十六州及以北地区)实行辽国的封建统治,按汉地规制设官;原北宋统治的淮河以北地区实行汉人的封建统治,降吏、降将官封原职。海陵王取得皇位后,曾推行封建化的改革。改革的重要之点是统一全国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海陵王的政治改革加速了金朝向封建制的转化,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世宗继位之后,继续实行海陵王的国策,确立了以女真贵族为主,联合汉、契丹、渤海等族统治阶级的多民族的统治核心,全国面采取汉人封建制的政治制度,从而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使金朝进入全盛时期。
全国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过程中,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有些部门甚至超过了辽、宋的发展水平。金国主要生产部门有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在世宗时,由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随着嫩江和松花江地区的广大土地垦辟为耕地,山区的开发,农具的显著进步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全国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畜牧业,曾一度因战争而遭破坏,在世宗时,也逐渐得到恢复。特别是进入封建社会后,解放了大批奴隶,为农业和手工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