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科学探索-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意味着精神力量干涉或扰乱或破坏脑的生理学或化学,而
只是超越。这里并不涉及生理学定律的中断或破坏。从脑的
次原子元素向上经过分子、细胞、神经回路直至具有意识特
性的脑过程等,是一个由下向上的连续层次,存在着上向因
果性和决定性,反之,高层次的意识现象又对低层次的神经
生理以至神经细胞等行施下向性控制。“上向”和“下向”
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相互作用,所谓“相互作用”,就是含有
因果性影响之意。
、意识的统一和分离。斯佩里认为,在正常情况下,
胼胝体将两侧半球的意识功能联结成为一个单一的统一过
程。因此,胼胝体的活动成了意识事件的一部分。大脑两半
球被分离时,意识经验也随之被分离,结果形成了两个独立
的意识领域。大脑两半球各有自己专门化的高级功能,右半
球在音乐鉴别、图象识别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优势于左半
球。大脑两半球在功能方面既有独立性又有互补性。在正常
状态下,大脑两半球紧密地结合得如同一个单位在进行工
作,而不是一个开放着另一个闲置着。两侧的意识可作为更
高的突现实体,因为“它不仅超过左脑和右脑的意识之和,
而且对于思想和行动具有直接的超越的力。”
至此,斯佩里的心理脑相互作用论的框架已展现在
脑相互作用论目的
脑
何在,那么,引录斯佩里下列原话便一 二楚了: “我们提出
精神模式是通过对意识经验的解释,将精神纳入有机
能活动的脑中且使两者息息相关,进而摧毁二元论的根基。还
了合理的解释。”并试图描绘一幅
对精神来自物质的进化也来自脑进化过程中物质的突现提供
“把精神归回客观科学的
第 147 页
论的和机械论的倾向盛行起来,针对
年开始,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汲取
脑相互作用论及其科学意
脑中并居于主导地位的图式。”归根到底是直接反对六十年
代前各种“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机械论的和还原论的倾向,
至于如何评价斯佩里的心理
义,笔者不准备在此一一细论了。
应当指出,从科学发现到理论创立,一般来说,总有一
个反复酝酿,周密思考的过程,甚至有的要在长期的实践中
检验假说,最后才形成理论。斯佩里提出心理一脑相互作用
理论也有一个过程。五十年代初期,斯佩里还没有全面展开
分离脑研究,因而只是把意识作为一种脑的活动性操作的衍
生物,是一种神经回路及其有关的生理特性。经过分离脑动
物、特别是分离脑人的实验研究,为解释意识和脑的关系提
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而正是在这个时期,各种所谓“科学
的唯物主义”的、还
这种状况,斯佩里从
脑相互作用的模型,第一次用科
系统论思想从修改意识概念着手,把意识现象插入脑功能的
因果链中去,建立的精神
果性控制。斯佩里在脑
学语言解释了脑过程中精神事件如何对脑、躯体事件实行因
意识研究方面的发现和论证,对行
为主义者的假说作了有力驳斥,对机械的、还原论的学说
也作了抨击,使得七十年代对精神和脑关系问题从原先的非
因果关系的、心身平行论的观点转变到一种新的因果关系的
的“相互作用论”的解释,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用斯佩里
的话来说:“发生了心理学的革命”。由此可见,科学理论的
创立需要有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它随科学研究的深入而发
展。一旦科学理论形成,它对科学的发展又起着重大推动作
用。
~
第 148 页
顾斯佩里从神经科学、脑科学研究的科学发现到心理
脑相互作用论的创立的过程,我们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
首先,发扬探索精神。科学研究中是否能获得新发现,
既有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又有研究者本人的因素。对于科
学工作者来说,是否具有探索精神往往是决定他是否获得科
学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探索精神往
往体现在对传统思想能否提出挑战。哥白尼怀疑托勒密的
“地心说”,由此向占统治地位长达一千多年的“地心说
仅
提出了挑战,从而科学地创立了“日心说”。同样,斯佩里年
岁,刚踏上科学研究征途时,就敢于怀疑著名神经学家
假说,使
威斯的“共振学说”,由此向自己的老师提出挑战,通过实
验证伪这一假说,从而大胆地提出“化学亲和力
他初露头角于科学界。探索精神必须特久、深入。斯佩里为
了研究脑功能的专门化,探索时间长达二十多年,终于“为
当代神经科学提供了一个杰出的图景。”
毫无疑问, 斯佩里属于后
其次,运用科学方法。在探索未知的科学道路上,由于
没有很好地应用科学方法,以致丧失科学发现机会的人,在
科学史上何止几个!相反,许多科学工作者由于注意运用科
学方法,终于发现了科学奥秘
他能够在科学的前沿
者。在分离脑研究中,正是由于科学地运用实验方法,才使
脑科学研究中获得重大发现。正如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所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
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 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
消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
第 149 页
两半球的功能是否存在互补性
华。”科学史表明,科学技术中的重大突破往往借助于科学
研究方法的重大改革。一些自然科学家所以能做出贡献,一
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他们运用了正确的研究方法。
由此深入研究下去,终于获得了科学
再次,学会辩证思维。在科学研究中,许多著名科学家
或多产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发现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除
了其他原因以外,在很大程度就上在于他们能够自觉地或不
自觉地辩证地思考问题。例如,法拉第从电流能产生磁,想
到磁能不能产生电流
新发现。同样,斯佩里从分离脑动物研究中发现两半球各有
独立的意识领域,由此想到在人脑两半球中是否也存在这种
状况,人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有独特性被证明后,又想到人脑
由于他能够辩证地思考问
题,并一步步以实验来验证,终于初步揭开了大脑的奥秘。
可见,能否学会辩证地思维,也是关系到创造才能是否能够
充分发挥,科学研究是否能够突破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科学方法是科学发现的钥匙,那么,我们能否从
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中,找出科学方法这把“万能钥匙”,
在各个领域中打开通向四个现代化的大门呢?回答当然是肯
定的
第 150 页
思维与信息
查 有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什么叫思维武德沃斯认为,问题
题解决的模式归结为:刺激反应,简
皮亚杰把这个公式修改为:
解决的重要条件,即当且仅当有问题解决时才发生思维。
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的模式归结为:条件
。称为产生式。解决问题
动作。简
单地表为: 需要一系列产生
式,形成产生式系统,不仅条件决定动作,而且动作又要改
变条件,条件与动作应当是交互作用的。所以,上述公式应
当修改为:
维纳等人认为可以把“目的”这个概念赋予机器。图灵
等人认为可以把“思维”这个概念赋予机器。我们认为,把
“目的”这个概念赋予机器,就意味着可以把“思维
机器。
这个
概念赋予机器;把“思维”这个概念赋予机器,就意味着可
以把“智能”这个概念赋
决即思维。他把问
单地表为:
鲁利亚把思维视为问题
第 151 页
应用感知的信息和储存在
如果我们承认机器能够思维,都么,关于思维的一般定
义,应当有所修改。什么叫思维
大脑(或电脑)内的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思维。解
决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知识、形成概念、发现规律、
作出决策、创作文艺,等等。
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接收、储存、加工的过
程。信息是生命系统、机器系统等,适应外部世界,同外部
世界进行交换的过程中,所特有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的传
递,用消除不确定性的量度来表征。信息的储存,用系统有
序化的量度来表征。
信息的传递和储存都是可以量度的,而思维的过程、信
息的传递和信息的储存密切相关,因而,从信息论的观点去
研究思维,可以得到一些定量的规律。
讯;也有人脑(或电脑)与外界环境交换
思维的过程既有人脑(或电脑)里交换信息的微观过
程,且称为脑内
信息的宏观过程,且称为脑外通讯。思维尽管是一种很复杂
的过程,但总是以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
思维的规律可以从感知水平与认知水平两个水平上进行探
讨。当然感知水平与认知水平是密切联系的。
感知水平,是研究外界各种信息传递到人(或机器人)
的感官后引起各种反应的规律。主要公式是信息的
单位是比特。这是通过形成条件反射,用以解决简单问题。
认知水平,是研究通过感知得到的信息,如何以组块形
式储存在人脑(或电脑)里,以及如何以产生式系统的方式
去解决问题。主要公式是。信息的单位是组块。它解
决的问题往往比感知水平能解决的问题复杂得多。
第 152 页
韦伯
刺激
得到
不明确
分贝与比特
感知水平上的定量规律,是实验心理学上著名的韦伯
费希纳定律,表为:
表示为人的感觉的大小, 表示信号刺激强度, 表
示最小阈限(下阈限)的刺激强度,
的试验次数中能引起
为一常数。当外界刺
激(声波、光波等等)的强度小于最小阈限,人不能感知外界信
息。同理,存在一个最大阈限(上阈限)的刺激强度。当外界
激刺的强度大于最大阈限时,人的感官不能忍受这一强度,
也不能感知外界信息。阈限都是反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而得到的。通常把最小阈限定义为
)时,常取
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对于声信号和电讯号,在应用公式
的单位是分贝。
对于人脑和电脑内的通讯,也能应用公式。但
是,我们根据量纲分析和对韦伯
的分析,发现应当而且能够应用信息论中著名的香农
费希纳定律的几何解释
维
纳公式来修改韦伯费希纳定律。
时,得出负感觉;其二,当
费希纳定律,有以下几点困难:其一,当外界
小于最小阈值时,
,这与实际不合其三,比例常数的物理意义
其四,只考虑到最小阈值, 忽视了总是存在“噪
声”背景。
我们建议将韦伯费希纳定律的公式修改为:
第 153 页
为传递信号的平均功率,
可得传
为传递信号的频带宽, 的单位比特/秒。
公式)告诉了我们,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取
决于传递信号的频带宽和信噪比。频带宽愈大,信噪比愈
高,则单位时间传递的信息量愈多。
考虑到吸收和传递信息的时,由公式(
递最大理想信息量的公式为:
为刺激信号
时,
时,把
为比特/秒。公式(
致。香农
其中
的单位应
当
( )
小时,由公式( 可得:
小是吸收信息需要的最小反应时间的平均值,当
息不可能连续(在数学意义上进入人脑( 或电脑) 。设
人脑(或电脑)在接收信息时,总是存在反应时间,信
时间的单位为秒,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
为噪声的平均功率,
维纳公式,给出了传递最大理想信息率为:
改为噪声的平均功率,则与香农维纳公式一
给出了的物理意义。当考虑“噪声”
中,当时,得不出负感觉
声、光等)的频带宽。这时
第 154 页
组块与产生式系统
在感知水平上,应用香农维纳公式,测得息量的
单位是比特。但是,心理学的实验得知,比特并不是测量人
的记忆的基本单位。米勒在年,通过实验发现,
显然,如果在小于△ 小的时间间隔内不断向人传递信
息。反应跟不上,人的感官和大脑是不能分辨和吸收信息
的。
从韦伯费希纳定律到香农维纳公式。可以作为
、
测量感觉所吸收的信息量的公式。知觉是各类感觉的相互联
系和综合的结果。应用公式可表为:
? ?
感知水平上的定量规律在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研究,二
十世纪信息论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进一步的探索,但仍有许
多问题有待解决。
测量人的短时记忆的最小单位是组块( 。组块是
信息量的一个新的单位,米勒测量出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个组块,人记忆的信息量,不能仅用比特数来说明,更
。一个索引项可
重要的是要看信息如何编码的,如何组合的。信息不仅可以
传递和储存,而且也可以扩展和压缩,这因为信息是以组块
形式储存在记忆中。西蒙指出:能够迅速接通长时记忆中的
信息的索引项通常称之为组块
年,西蒙测得短时记忆为
以展开许多内容。多大是一个组块,这不是固定的不变的。
个组块,并测出需要
秒,一个组块才能从短时记忆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
他提出两个基本假设:其一,人的短时记忆,其组块数是一
~
第 155 页
生式系统
新的产生式系统才能使问题获得解决。
以牛顿、莱布尼兹发明的微积分为例,他们两人各自分
别理解了许多数学、力学问题解决的程序和方法:阿几米德
计算面积、体积的穷竭法;牛顿的老师巴罗的求曲线的切线
的方法;开普勒对一些极值问题的解法;费尔马、笛卡尔创
立的解析几何方法;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抛体运动中,求
速度、求路程、求极值等的方法。上述问题的求解,包括了
许多组块和产生式系统。牛顿、莱布尼兹经过长期思维,作
出的新贡献是:提出微分、积分的概念认识到微分和积分
是互为逆运算;用一般化、普遍化的方法,统一地解决了上
述各类问题。得到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提出了新的产
微积分方法。
由此可见,解决复杂问题,必须在认知水平上,应用组
块和产生式系统。专家解决问题之所以迅速、准确,是因为
专家储存有足够多的有关专业的组块和产生式系统,遇到专
业问题时,能通过直觉,迅速找出所需组块和产生式系统,
因而解决问题比生手、新手快得多。
根据大量的统计,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大约要掌握
~
定的其二,总的学习时间与组块集合的总数成正比
要在认知水平上进行思维,仅仅在大脑里储存有一定数
量的组块(信息)是不够的,要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必
须用组块在大脑里建立若干产生式系统,即要有把组块组织
起来的若干程序。产生式系统提供了控制思维顺序的灵活方
法。
要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储存许多组块和产生式系
统,要在认识水平上进行长期艰苦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组
块、
第 156 页
有效学习小
万一万个组块, 万个产生式,需要十年的努力。如果以
年工作学习个月, 月工作学习日,
时,则可求得,要成为一个专家,平均每小时要掌握
个组块, 个产生式。这些数据,对于在认知水平上研究学习
理论是有启发性的。
在人工智能这门新兴科学中,正是把若干组块和产生式
系统储存在电脑里,电脑即可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称为专家
系统。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