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 >

第26章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26章

小说: 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诊治疗的要点是:(1)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排除严重躯体病的可能,消除患者的顾虑;(2)指导患者接受症状,而不要试图排斥它;(3)嘱咐患者不向亲友谈症状,也嘱咐亲友们不听、不答复他们的病诉;(4)恐怖症患者不应回避人,要带着症状去参加各种活动。我国学者曾采用门诊治疗方法,对16例神经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具体做法为初诊30至60分钟,复诊为15至30分钟,第一个月的治疗每周一次,以后为1至2周1次。

    治疗的主要方法为言语指导和日记批注。首先引导患者领悟其症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告之形成症状的有关因素,要求患者将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写在每天的日记上,要求患者使用两个日记本,施治者在复诊时针对患者上次日记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批注,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言语指导,提出下一次的要求,与此同时,要求患者阅读森田学说的有关材料。专家们认为,由于门诊治疗中,施治者不能亲自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因此,让患者记日记,通过对日记的批注来对患者进行指导,是治疗的中心环节。

    施治者在治疗指导中特别要注意:第一,治疗始终要针对患者的人格问题,不能被其症状所纠缠,对症状应置之不理,让其自然淡漠;第二,在患者对治疗要点理解的条件下,着重要求其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去体验。

    下面是一门诊治疗的病例:求治者:男性,27岁,末婚,大学生,自幼胆小,不敢和大孩子在一起玩耍,怕他们打他,怕高,在五层楼阳台上向下看,即感到心惊肉跳。6岁入小学,功课成绩尚好,对语言课不感兴趣,上课时怕老师提问,一紧张就感觉头痛。17岁高中毕业,到农场“插队”。有的同学和农民吵架、打架,他很害怕,怕农民错打了他。20岁参加工作,在一个科研单位做化工实验员。工作中常接触有毒的化工原料,担心有一天会中毒死去。21岁时有了一个女朋友,相处挺好。女友长得美,有些男青年追求她。病人时常担心她被坏人“纠缠”而发生意外,经常提心吊胆。24岁考入业余大学。在考试前几天即心情紧张,担心考不不,常头疼,考上以后才安下心来。读二年级时,即来看病的前两年,因故耽误了课程,怕赶不上,考试不及格会丢“面子”,同时和女友之间也有些矛盾,经常睡不好,头晕。服药可暂时减轻症状,有一天早上起床后,即感到没精神、身体疲倦乏力、头脑沉重,像有什么东西扣住一样。很害怕得了重病,怕脑子里长了瘤子。便休学到医院看病,两年来,先后到过几个大城市里的许多大医院或直接访求有名的医生,做过各种检查,服过许多中、西药。开始时,各种疗法都曾使症状减轻。继续治疗,不久就无效。整日精神紧张,坐卧不宁。读书、看电视、写字、不论做什么,不到5分钟就已不能坚持。时常头昏、心慌、胸闷、睡不好、做恶梦、遗精。又担心自己会患精神病,想到自幼体弱,也许永远治不好了,很悲观。最后经朋友介绍,由外地来京求助于心理咨询医生。

    在第一次门诊检查后,诊断为神经衰弱并有疑病现象。医生告诉他,根据多次检查结果,可以完全排除脑子里长瘤子的可能性,也没有任何严重到可以致命的疾病,完全不必为“病”担忧。同时解答了病人的一些问题。因为他远离父母住在亲友家,医生在他带着症状和别人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比如帮助亲友做家务活,帮助弟、妹学习等,不要再强迫自己和病去斗争。有症状,“随它去!”,尽可能做到听其自然。过了一周,第二次会见时,病人说他的病好了一些,但仍然感到心里紧张,怕好不了,放心不下。自称他从小时候起,遇到什么事情都好“嘀咕”。医生再一次向他讲解,他的身体没有什么病,都是自己忧虑的结果,这样会使症状更加重,不要把身上一丁点儿不舒服都看成“敌人”,非要除去不可。例如有的人生来一只手有六个指头,拿东西有些不方便,不理它,习惯了,便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好。如果天天想着它,为此发愁,反而会使自己心绪不宁。任何人在心情紧张时,都会出现他那些症状,不管它,也就感觉不到了。对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求。

    会见三次以后,病人的顾虑虽然少了一些,但仍然放心不下,怕晚上病加重了会死去。有一天晚上,又感到胸闷、头昏,很害怕,好像马上就要死去。想立即去医院,但又怕惊动亲戚家里的人。心里想:“这么晚了找医生也救不了命,干脆死了算啦!”于是躺在床上等死。不多久,自然睡去。一觉醒来,症状大大减轻,最害怕的那些症状几乎消失了。回忆起医生有好几次告诉他“不管症状,听其自然”真有道理。不知为什么,对病能治好产生了信心。第二天,在第四次和医生会见时,讲了前一天晚上的经历和体会,决定不再治了,要回家去。约5个月后,医生接到病人来信,信中说:“……现在思想放松,已不再有什么精神负担,每天该干什么。这样,身体却慢慢地好起来,症状都消失了,我非常高兴。我现在对病不再像过去那样注意了,愉快地开始了新生活。我现在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顺其自然……。”

    与此同时,医生还接到病人父母的信。说病人两年来到处治病,花了不少钱,跑了不少路,都没有好。没想到这一次只和医生谈了几句话,病就好了,人也变了,像换了一个人。

    两年后随访,病人早已复学。现已结婚。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第五章 心理治疗法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方法(17)

    十七、咨客中心疗法

    咨客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其指导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个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

    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咨客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卡尔•;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以后又学习了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弗洛依德学派的心理分析训练,他作为心理治疗专家曾在一个儿童行为指导中心工作了12年。早在1939年,他就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设想:“假如我不去考虑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觉得依靠来访者来完成这个治疗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应向什么方向努力,了解什么问题最重要,了解自己隐藏着什么体验。”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提出了自己新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他又出版了《咨客中心治疗》一书,为患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数十年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同那些有各种烦恼的人直接接触中,得到了许多知识并积累了许多经验。简言之,有以下几点:

    (1)他发现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长时间装假。譬如:当自己生病时,不能装成正常人。

    (2)在他承认自己不完善,接受别人的真实感情时,他才能有所改变,和别人相处也会更有效些。

    (3)对别人理解越深,自己和被理解人的关系越会有所改变。罗杰斯说,他从了解患者的各种体验中学到了改善自己的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责任心的人。

    (4)用他的态度创造一种安全的关系和自由的氛围,能减少和别人之间的隔阂,才能互相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5)能接受别人的感情、态度,包括愤怒的感情和仇视的态度,才能助人成长,因为这才是他真实的、要害的部分。

    (6)他不急于叫别人照他的意愿去做。即不去塑造别人,越是如此,就越发现自己和别人都在成长变化。

    (7)应当相信自己的经验。别人评价好的对自己不一定有用,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例如:罗杰斯不是医生却在做心理治疗,批评和鼓励的人都有,可以不去管它。

    (8)经验是最高权威。罗杰斯认为,不论是圣经或预言,不论是弗洛依德学说或其他理论,不论是上帝启示或人的指教,都不能胜过自己的直接经验。

    (9)同样,应认识到事实才是真正的朋友。

    (10)经验证明:人们都有一个基本的、指向成熟的、建设性的、自我实现和社会化的潜在趋势。如果能理解别人的感情,能承认他们作为独立的人拥有自己的权力,理解越充分,他们就越能放弃以前对付生活的假面具,向前迈进。

    (11)生命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其中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包括信仰),应当允许别人发展自己内在的自由,对他的生活经验做出自己有意义的解释。罗杰斯把这些生活经历和实践经验,都渗透到了他的咨客中心疗法的理论和实践中。罗杰斯认为,有机体都有一种天生的基本趋势,要以各种方式去发挥他的潜在能力,来推动有机体的生长、前进、成熟。比如幼儿学步,在正常情况下,小孩不论跌倒多少次,最后总是可以学会独自走路的,心理的成长也是如此。

    在合理、良好的环境中,一个人总是能靠这种天生的力量由小到大发育成熟,成为一个健全的、机能完善的人,在人的成长中,不利的环境条件,使人的这种趋势受到歪曲和阻碍,形成冲突,人就会感到适应困难,表现为各种乖僻古怪的行为。罗杰斯认为,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感受到许多经验并赋予正性或负性的价值,才形成了自身。自身能感知哪些经验是自己的,哪些是环境的、别人的。

    照罗杰斯的看法,一个人的自身结构包括三个部分:(1)自己的态度和感情,即直接经验到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经验;(2)符合别人的价值观但已全部内化为自己的经验;(3)符合别人的价值观,但并未被完全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自己的经验受到歪曲,包含在自身结构中。

    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这第三部分的经验,会使他感到别人的评价和自身的经验发生矛盾的冲突。例如:一个小孩打了他的弟弟感到很快活,但不符合父母的价值观而受到了惩罚,因而得出经验是“这种行为不是令人满意的”。这个经验便使他自己的经验受到歪曲。如果不被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他就可能在得到快活和避免痛苦这两个欲望之间陷入冲突。在解决这些冲突时,他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相应的价值观。这样,他的真实经验就被扭曲了,这个扭曲的经验虽然不一定能清楚地被意识到,但它仍以不同方式在影响着人的行为。由于自己的真实经验被否认而接受符合别人价值的经验,照罗杰斯的话说,人们的自身结构中就加进了虚假的成分,这些成分并不基于他的本来面目。在虚假的可意识到的价值和真实的意识不到的价值之间,就存在着冲突,然而,自身应当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如果一个人的真实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从别人借来的价值所取代,而本人又感觉好像是自己的价值。

    这样,自身内说就出现了分裂,这个人就会感到紧张、不舒适。为了阻止这些使自己感到威胁的经验形成意识,就在建立防御机制,来维持自身造成的假象,好象戴着假面具生活。这时,人就越来越不能与环境适应,并出现烦恼、焦虑和各种异常行为。这就是咨客中心疗法的心理病理学。

    下面用一个病例来说明上述心理病理机制。求治者:女性,22岁,大学生,因数年来整日精神紧张,怕见人,要求心理医生帮助,病人是独生女,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自幼性格好静、“老实”,母亲性格胆小,谨以理服人。自病人上小学起,母亲便时常叮嘱她要努力学习,少和男孩子交往,以防受骗上当,病人当时认为母亲说得对,自己很同意。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下课后即回家,只和几个女同学要好。这些都受到母亲的称赞与夸奖。到初中以后,母亲叮嘱更多。甚至说男人都“不安好心”,要警惕受骗,时常举某家女孩被奸污的例子来教育她。病人初中一年级(14岁)时月经初潮,朦胧地对班上一个长得英俊、学习成绩好的男同学产生好感,想接近他,但怕他不怀好意,她一面认为母亲讲得有道理,一面又觉得那个男同学很好而愿意接近他,心里非常矛盾,不久,即出现失眠、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敢正面看人的现象,尤其怕看男青年,内心痛苦不堪。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当医生解释大多数男青年是好的,接近他们做个朋友不一定就会受骗时,病人反驳说:“谁知他怎么想?如果在电梯里只有我和另一个男人,怎么能保证他不会对我做出流氓行为?”她还告诉医生说,有一次夏日傍晚,在学校里一个建筑工地上,迎面走来一个男青年,招呼她一声,当时旁边没有别人,她非常恐惧,转身急跑并大喊救命,怕对方会强奸她。

    这些显然是她可以意识到的、虚假的想法,但她坚持说这是她自己的想法。实际上,这种想法代表她母亲的价值观,并未完全被内化为她自己的价值观。她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是愿意接近男性,男性并非全环,这才是她直接体验到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经验,但她却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冲突的结果,便出现了恐人症状而不情愿地避开别人。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防御机制。罗杰斯认为,这一心理病理学观点可以适用于精神病人、神经症病人和一些有烦恼体验的正常人,他们都是咨客中心疗法的对象。所以,罗杰斯不把他所治疗的对象叫做病人、而叫做咨询客人。

    咨客中心疗法可分为若干步骤,罗杰斯强调,这些步骤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1)咨客前来求助。这对治疗来说是一重要的前提,如果咨客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不是在很大的压力之下希望有某种改变,咨询或治疗是很难成功的。

    (2)施治者向咨客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施治者要向对方说明,对于他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确定的答案,咨询或治疗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咨客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施治者要使对方了解,咨询或治疗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施治者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咨客自我成长的气氛。

    (3)鼓励咨客情感的自由表现。施治者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方的态度,促使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咨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