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成熟人格的实用通书心理医生-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春期焦虑症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还会诱发神经衰弱症,因此必须及时予以合理治疗。一般是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此处介绍几种自我疗法。
1.暗示疗法。自信是治疗青春期焦虑症的必要前提。焦虑症患者应暗示自己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有处理突发事件和完成各种工作的能力,坚信通过治疗可以完全消除焦虑疾患。通过暗示,患者每多一点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些,同时又反过来使自己变得更自信,这个良性循环将帮助你摆脱焦虑症的纠缠。
2.深度松弛疗法。如果患者能够学会自我深度松驰,就会出现与焦虑中所见相反的反应,这时其身体过程是静止的而不是为某些朦胧意识所控制。自我深度松弛对焦虑症有显著疗效,如患者在深度松弛的情况下去想象紧张情境。首先出现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患者慢慢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情境或整个事件过程中,都不再体验到焦虑。
3.分析疗法。有些焦虑是由于患者将经过的情绪体验和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去的结果。因为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体验并未在头脑中消失,仍潜伏在无意识中导致病症。患者成天忧心忡忡、惶惶如大难将至,痛苦焦虑,不知其所以然。此时,患者应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或通过心理医生的协助,把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病根”挖掘出来,必要时可进行发泄,这样症状一般可消失。
4.刺激疗法。焦虑症患者发病时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痛苦不堪,此时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转移注意力。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自己喜爱的娱乐活动,或进行紧张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忘却其苦。
5.催眠疗法。大多数患者有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梦中惊醒,此时病人可进行自我催眠,如闭上双眼,进行催眠:“我现在躺在床上,非常舒服……我似乎很难入睡……不过没有问题……我现在开始做腹式呼吸……呼吸很轻松……我的杂念开始消失了……我的心情平静了……眼皮已不能睁开了……手臂也很重,不想抬了,也抬不起来了……我的心情十分平静……我困了……我该睡了,我能愉快地睡着……明早醒来,我心中会非常舒畅。”
第十六章 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青少年期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9)
九、歇斯底里症
精神医学把容易导致歇斯底里反应的人格称做歇斯底里人格。具有歇斯底里人格的人种精神刺激下,容易发生歇斯底里症。有关研究指出歇斯底里人格的特点有:人格发展幼稚,不成熟;情绪不稳,容易感情用事;有过份的幻想,容易把幻想当成现实;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照顾,以过份做作或夸张行为引人注意,等等。
歇斯底里多由于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而引起感觉与运动机能障碍,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失调与精神异常。青少年由于学习或工作压力,家庭或社会生活的不良因素影响,加上自身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患发歇斯底里症。歇斯底里症的人格特征具体表现有:
(1)高度的情绪强度与易变性患者的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常常带有夸张的色彩,并且情绪很不稳定,容易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患者常常感情用事,判断是非的标准常从感情出发。
(2)高度的受暗示性患者暗示感受性很高,他的行为很容易受到他尊敬的人或有好感的人的言行的影响。这种病人的自我暗示感受性也很高,甚至可引起躯体的各种不适症状。
(3)高度的自我显示感患者喜欢显示自己,夸耀自己,愿意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歇斯底里症发病急剧,但根据情况进行恰当的心理调适和治疗,可以迅速恢复。
其治疗和调适的方法有:
1.分析疗法这是一种基本治疗方法。关键在于正确运用,寻找某种致病的精神刺激因素,这个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可收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如果使用不得当,疾病就是“好了”,也会再次复发。分析疗法的目的在于分析和根除患者的潜在冲突。
2.暗示疗法采用古人吐“虫”、泻“蛆”、刺“虫”式疗法,可消除患者疑虑,使病渐转愈。
3.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的目的不是把患者变态行为的病因连根拔掉,而只是清除个别失去能力的行为。为消除歇斯底里的外在症状提供正确的学习经验。症状的消除表示实际的治愈。
4.集体疗法由于歇斯底里在一定场合下可以出现集体发病,因此将几个患者和几个已治愈的人集中在一起讨论病情、病因的治疗,可以起到正性暗示疗效作用。
十、神经衰弱症
神经衰弱症是由于大脑长期过度紧张而造成大脑的兴奋与抑制机能的失调。负性情绪,如恐惧、悲伤、抑郁等,是本症常见的原因。不少青少年由于对工作与学习负担过重,亲人死亡,生活挫折,人事矛盾等不能正确对待、认识,长期的心理冲突、压抑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脑机体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神经疾病,多发生在青少年求学与就业时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发病率远比其他神经病高。患者常常情绪不稳、失眠、乏力、抑郁寡欢。有时发现知觉错乱现象,对极重要的事物会茫然无所知觉,对声音极度敏感,即使轻微的声音也会使其惊恐得心跳、冒汗。这类患者往往忧虑过多,学业、职业、前途、名誉、地位、婚恋等问题总盘旋于他们的脑际。尤其容易背上“病”的包袱,总爱陈述自己的的病痛之苦。当医生劝其摆脱精神压力时,他觉得别人不理解他,不同情他,内心很委屈,进而责怪医生不负责任,医术太差。患者极易疲劳,因此感到一天到晚精力疲乏,学习与工作效率很低。注意力难以集中,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容易激怒,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发生强烈情绪反应。
对神经衰弱症的心理调适与治疗,要以预防为主,改变不良习惯,加强锻炼,生活宁静而有规律。对于睡眼习惯不好的,要协助父母或老师给予纠正或指导,进行自我纠正。首先施以心理治疗法,克服紧张焦虑情绪,正确认识这种疾病的本质和发病原因,树立起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把消极情绪转变为积极情绪,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对于真正的失眠性神经衰弱,可适当辅以药物治疗。
第十六章 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青少年期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10)
十一、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期,男女都可能出现。青少年渴望友谊,希望广交朋友,但有些青少年一到具体交往时,如找人交谈,或者别人与自己打交道,就出现了恐惧反应。表现在不敢见人,遇生人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这就是社交恐怖症。它往往会泛化,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把自己孤立起来,对日常工作学习造成极大妨碍。
社交恐怖症的特点是强迫性的恐怖情绪,想象出恐怖对象自己吓唬自己。例如,某大学有一女生性格内向,自尊心特强,处事谨小慎微。他总以为别人时刻在注意她、评价她,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让人瞧不起。后来,她暗暗爱上某男生,但又不敢表露,还怕别人知道这个秘密。一次,有同学开玩笑说:“我知道你爱上他了,你别藏在心里啦!”她一听就心里发慌,担心别人对她评头论足。此后,她见人就躲闪,有人与她聊天,她就面红耳赤、心慌意乱、语无伦次,最后,以致见人就害怕。这是社交恐怖症的一个典型例子。社交恐怖症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制约)反应,是经过学习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经验”。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屡遭挫折、失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打击或“威胁”,在情绪上产生种种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定型下来,形成固定心理结构,于是他在以后遇到新的类似刺激情境时,便会旧病发作,心生恐惧感。二是“间接经验”,即“社会学习”。如看到别人或听到别人在某种交往情境中遭受挫折,陷入窘境,或受到难堪的讥笑、拒绝,自己就会感到痛苦、羞耻、害怕。甚至通过电影、电视、小说、广播、报刊等途径也可以学到这种经验。他们会不自觉地依据间接经验,来预测自己会在特定社交场合遭受令人难堪的对待,于是紧张不安,焦虑恐惧。这种情绪状态的泛化,导致了社交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是一种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心因性疾病,只要积极治疗,可以治愈的。
1.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对自己应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事事处处得体,求全责备也是没有必要的,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盯住我,注意我一个人的,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要记住: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也不过如此,以此来增强自信。
2.改善自己的性格。害怕社交的人多半比较内向,应注意锻炼自己的性格。多参加体育、文艺等集体活动,尝试主动与同伴和陌生人交往,在交往的实际过程中,逐渐去掉羞怯、恐惧感,使自己成为开朗、乐观、豁达的人。
3.转移刺激。即暂时转移引起社交恐怖症的外界刺激。由于外界刺激有一段时间内消失,其条件反射在头脑中的痕迹就会逐渐淡漠,有时还可消除。
4.满罐疗法,屡现刺激。即让人反复接触引起恐怖的刺激,使其逐步适应,进而消除恐惧感。
5.掌握知识。尽管都懂得开展社交的主要意义,但是有关社交的知识、技巧和艺术,以及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知识却掌握得不够。所以应全面地掌握有关知识,真正明白道理,这对消除心病是大有裨益的。
6.系统脱敏疗法。其一般做法是: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使行为失常的患者没有焦虑不安反应、逐渐适应,最后达到矫正失常行为的目的。引导青少年患者先与家人接触、再与亲朋好友接触,然后再与一般熟人接触,最后与陌生人接触,一步步地引导脱敏,并通过奖励、表扬使其巩固。
第十六章 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保健 第二节 青少年期主要心理问题及调治(11)
十二、吸烟饮酒心理
吸烟饮酒现象,已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中较严重的行为问题。据上海市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上海市目前20~29岁的青年吸烟率为45%以上;《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指出,目前我国在校的男大学生中吸烟率已在27%以上。多种迹象表明,初、高中生的吸烟、饮酒率有大幅度上升。吸烟饮酒,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危害很大,而且因酒后滋事的青年犯罪率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许多专家认为,青少年烟酒瘾君子不是天生的,其主要成因还在于生活环境。青少年产生吸烟饮酒的心理原因一般表现为:
1.从众模仿:随着身心的逐渐发育成熟,青少年处处要求以成人自居,看到许多长辈吸烟饮酒,便认为“只有吸烟饮酒才是大人样”,于是就模仿起来。
2.出于好奇:青少年好奇心强,看到别人吞云吐雾、怡然自得,便想亲自体验一回“活神仙”的滋味。
3.社交需要:社交场合中,递一支烟可融洽气氛,碰碰怀可缩短心理距离,于是朋友见面未曾开口便先递上一支烟,或坐下来角逐酒量。
4.他人影响:青少年重友情,讲“义气”,朋友都抽烟,若自己不应酬,便觉得“掉价”,于是在你来我往中就吸上了。
5.逆反心理:有些青少年对正面宣传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是劝阻,他越是跃跃欲试。
6.侥幸心理:尽管知道吸烟饮酒有害健康,但一些人心存“不吸烟照常得肺癌”、“吸烟的未必个个都得癌”的侥幸心理而照吸不误。
7.寻求解脱:一些青少年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受到挫折,如失恋、考试落榜、待业无助、人际关系紧张等,就借用饮酒吸烟来寻求解脱,以此消愁解忧,逃避逃避现实。
8.作为“工具”:有些青少年常在无聊时喝酒或“抽支烟解解闷”;上厕所时抽支烟“熏熏臭气”;看书、写作时,尤其是开夜车时借抽烟来“提提神”;或满足一时乐趣、刺激,以获得充实感等。久之则成为陋习。因此说青少年吸烟、饮酒习惯,是一种习得的不适应的行为模式。以后为了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依赖,这种陋习就被维持下来。家庭和社会中年长者的行为模式,对青少年影响尤为深刻。吸烟饮酒日久则上瘾,而且过度沉溺其中,还会形成中毒症状,以至形成长期依赖。
这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带来一系列危害。从生理上说,青少年仍处于发育完善期,尼古丁和酒精对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会产生有害影响。由于饮食不良,常会患维他命和营养缺乏症。不断地摄取尼古丁和酒精易导致肝硬化、内分泌腺损伤、心力衰竭、高血压、胃内粘膜萎缩、炎症以及毛细血管溢血,肺部器质性病变,造成对疾病的整体抵抗力降低,甚至缩短寿命。不少青少年瘾君子还可能发展成为自杀或犯罪,或由于传染病并发,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造成肝脏和心脏功能的衰竭而死亡。从心理上讲,青少年吸烟饮酒可导致一系列神经症和精神障碍。从行为上讲,青少年烟酒成瘾,可以引起思维过程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严重损伤,严重者会出现思维中断、记忆检索障碍等症状。由于运动机能失调,人际交往、言语感觉和理解能力方面的退化,青少年在运动行为、人际交往、求学就业方面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做出不负责任的甚至反社会的行为。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青少年个人,都应对此有正确认识。一般吸烟饮酒,虽然不被视为病态,但对青少年的健康影响却是极大的。
对于吸烟饮酒成瘾并导致中毒症状的青少年,则应采取系统治疗措施。除了采用药物治疗,如用戒烟、酒药丸,戒烟茶、糖外,还可采用心理治疗方法。
1.厌恶反射疗法以重复惩罚性的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而革除不良弊习。如患者可以服戒酒丸、柠檬酸之类药物。如果病人喝酒,这类药就会引起紧张症的发作,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再如在烟酒里抹上或掺上可以使其产生恶心和呕吐的物质,从而培养患者对烟酒的厌恶情绪,重复强化对烟酒产生条件反射性反感。
2.认知领悟疗法当患者已停止吸烟喝酒时,医生就开始对患者进行个别或集体心理治疗,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发展更有效的调整方法,认识其行为可能导致的恶果,使患者认识或明白不吸烟不喝酒生活将比完全沉溺其中的生活更舒适,这也会取得很好的疗效。
3.社会支持性治疗这种治疗涉及到环境的改变,态度的变化和提供健康的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