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千古大运河 >

第3章

千古大运河-第3章

小说: 千古大运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定都长安(今西安市),再一次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隋。
  公元605年,杨广与朝廷大臣密谋,害死文帝,矫诏缢死太子杨勇,踏着血腥之路,坐上了隋朝皇帝的宝座,改年号“大业”,史称炀帝。
  登位之初,炀帝“发天下丁男,年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者”全部去筑河。“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鉴•;隋纪四》)。两项开凿运河的浩大工程自大业元年(605)3月动工,到8月就全部完成了,历时不足半年,工程规模之大,进度之快,堪称中外工程史上的奇迹!
  其中固然有黄淮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开挖,沿途又充分利用天然河道和历代开挖的人工河道,在工程量上大为减少的原因;其中固然有此时冶铁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开凿运河所需的工具制造有保障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隋炀帝不顾民生,滥用民力,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乃至苦难,整个社会为此付出了极其高昂的代价。
  无名氏在《开河记》中这样记载此时筑河的情景:“男丁不供,始役妇女”,以至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
  唐代文人韩偓描写过隋朝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
  隋炀帝派遣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
  主管修河的酷吏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
  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为此运河,多少家破,多少人亡!
  运河啊,你的堤岸是由民夫的白骨筑起,你汨汨流淌着的是河工的血和泪!
  公元618年5月,炀帝在江都被叛将令狐行达用巾带缢死的消息传到长安的当天,李渊立即废掉了杨侑,自己称帝,是为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一个新的王朝,在战乱与血泊中诞生。
  在全世界所有的大河中,惟有黄河的身躯里是“一石水,六斗沙”。在它冲出黄土高原一路东下时,每年挟带而来的泥沙高达16亿吨。有人计算过,倘若将黄河携带的泥沙堆成两米高一米宽的墙垣,它的长度可绕地球20多圈!辽阔的华北平原,就是它古老的得意篇章;而六千平方公里的“近代黄河三角洲”,则是黄河自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改道后百年中的即兴之作;直到今天,它仍然借着丰水季节的肆意横流,每年在入海口的地方信手捧出约三万余亩的“小品”!
  这样的黄河对汴渠的影响是巨大的。只要黄河稍一感冒,整条汴渠就会跟着打喷嚏:淤积壅塞,漕运中断。
  唐代初年,每年初春都要征发附近州县的男丁“塞长茭,决沮淤”,疏通堰口,修治渠道。
  开元十五年正月(727),面对汜水堵塞,漕运不畅的问题,洛阳人刘宗器曾上奏:请塞汜水归汴河口,于下流荥泽界开梁公堰,置斗门,以通淮汴。
  玄宗照准。
  工程自从2月上马,开挖至6月成渠。没有想到的是,“新渠填塞,行舟不通”。玄宗一听,急了:看来必须动大手术才行啊!他当即令将作大将范安及“发河南府、怀、郑、汴、滑、卫三万人疏决,开旧河口,旬日而毕”(《唐会要》)。
  自黄河入渭水的漕运路线,黄河三门峡是必经之地。黄河至壶口,一声短吟,撩起泻天瀑布;及抵龙门,换成一阕长吼,搅出的是动地狂飚!这里的砥柱之险,历代都视为畏途:
  自砥柱以下,五户以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十九滩,水露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船舟,自古所患。
  郦道元《水经注》
  西汉、魏晋对三门峡都曾经进行过修治,但虽世代加功,都以失败而告终。开皇元年隋大将郭衍、开皇四年隋杰出工程专家宇文恺修筑的广通渠曾抵达这里,为这一水流漰湃、涛波尚屯阻碍漕运的险流工程,付出了巨大代价,虽然得以通航,但商舟是次,踟蹰难济,险关重重。大业元年隋炀帝迁都洛阳以后,这段险流就再也没有修治过,漕路已经不通。
  无奈,唐初的漕运袭隋旧制,从洛阳至陕州一段以陆运为主:“江淮漕租米,至东都输含嘉仓,以车或驮陆运至陕。”(《旧唐书》)以陆运的方式,绕过黄河三门峡段的砥柱之险。
  唐初,对关东、河北及江南漕运依赖不是很大,一段陆运还能应付。然而,自唐高宗之后,官俸军需急增,西运关中的漕粮、物资,仅靠陆运至陕,再也无法能满足关中的需要了。而且,陆运至陕,虽然才三百里,可所付的佣金要比水运昂贵得多,如果变陆运为水运,能够节省很大的一笔运费:“若能兼河漕,变陆为水,则所支有余,动盈万计”。(《旧唐书》)(附:黄河三门峡砥柱之险图)
  形势所迫,形式所逼,唐王朝决心修治三门峡航路。
  决心是一回事,能不能筑成则是另一回事。显庆元年(656)10月,苑面西监禇朗上书请开砥柱三门,凿山架险,拟通路运。唐皇恩准,降旨:“发卒六千人凿之。”
  禇朗领着这三千人大干了一个月,工程完成了,“后水涨引舟,竟不能进。”(《唐会要•;漕运》)
  官员领导的开凿天险失败了。
  砥柱天险,阻挡着漕运,也激发出人们征服它的欲望和冲动。中宗神龙年间,将作大匠杨务廉上书请开砥柱三门。如果说禇朗只是官员请开天险,这次则是专家出马。作为将作大匠,我们相信杨务廉在上书之前一定早已深思熟虑:怎么开,有多大把握。是的,杨务廉想到的是以往谁都没有采用过的以险制险的招数,就是在砥柱的峭壁上开凿三门峡栈道,“以挽漕舟”。
  然而,使杨务廉始料不及的是,栈道凿成后,艰难地攀爬在这三门峡栈道上挽漕舟的挽夫很多人坠死在峡崖下和黄河里。开始时,漕运管理部门面对挽夫坠死多“以逃亡报,因系其父母妻子,人以为苦。(《新唐书》)”——瞒报事故真相,古已有之。
  面对这样的近于是死亡之路的“三门峡栈道”,设计、开凿者——将作大匠杨务廉羞愧难当。
  专家领导的开凿天险也失败了。
  历史进入了唐开元年间。
  此时,李齐物任陕郡太守。李齐物是个很有点责任感的官员,而且生性执着。面对在自己治所内的砥柱天险阻碍漕运,他食不甘味。数十次亲临实地考察,反复总结禇朗、杨务廉失败的原因,最后形成了自己的开凿方案。
  李齐物的开凿方案获批准后,唐代征服三门天险最大的一项工程于开元二十五年(737)11月拉开了序幕。
  李齐物破砥柱天险的方案就集禇朗、杨务廉方案于一体,就是既凿河,也凿挽道:在三门峡北岩石中凿河,开其山巅为挽路。凿山破石的方法,采用当时已被普遍应用的烧石沃醯的方法。
  到天宝元年(742)正月25日,渠成放流,历时5年,终于完工。
  这条“新河”是在人门北岩石中凿出,河身微西北东南倾斜,全长280余米,两壁陡立,上口比河床稍宽。新河的南端正当人门的入口,北端是人门的出口。《旧唐书》兴高采烈地记载道:开元二十九年(741),“陕郡太守李齐物,凿三门以通运,辟三门巅,逾岩险之地,俾负索引舰,升于安流,自齐物始也。”
  河成后无定名,《唐会要》、《旧唐书》称之为“渠”;《通典》称为“石渠”;《通鉴》称之为“三门运渠”;《新唐书》称之为“新河”;《开元传信录》称之为“天宝河”。
  《开元传信录》记载:“天宝中,上以三门河道险束,漕运艰难,乃旁北山凿石为月河,以避湍急,名曰天宝河,岁省运夫五十万,久无覆溺淹滞之患,天下称之。”
  天宝河就是开元新河,收到了“便于漕运”的效果,不仅可以避开激流,航运安全,并且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溯河西运的漕粮也大为增加。
  因为该河凿于唐开元年间,史称“开元新河”。
  乐土,总是在水一方。
  大河与沃野是一对情深意笃的情侣,沃野如少女一般用油菜花、苜蓿花和一望无际的稻麦粟菽……的斑斓七彩深情地装点起来,盛装迎候着它心中最英俊的运河王子;运河则是风流翩翩的少年,以它永恒的热情,以它无尽的关爱,缠绕着美仑美奂的沃野,不离不弃,相依相偎。倾慕地瞭望它们,我们看到的是一份清润迷人的田园水色。
  花香总离不开鸟语。花香和鸟语是水和土交媾的结晶。运河和沃野将这份结晶以无以伦比的精妙呈现给世界:运河两岸,百鸟来仪。杭州的柳枝上有黄鹂啼啭,苏州的莲池里有鸳鸯交颈,常州的新梁上有春燕垒窝,济宁的树桠上有喜鹊筑巢,临清的稼穑里有群鸟呷呷,德州的屋脊上有信鸽勾勾,运河沿岸的苇丛里有翠鸟翻飞,长空中有苍鹰翱翔;秋天的运河上群雁栖息,冬堤上有雪泥鸿爪……吉鸟亲吻着运河两岸花的芳唇,良禽拥抱着两岸的青枝绿叶,
  唐王朝对漕运重视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显现。
  从隋王朝那里全盘接受过来的发达的水网,经4次修筑而畅通的汴渠,加上划时代的开元新河,迎来了唐初百年以来的鼎盛时代,迎来了唐王朝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得到高度发展的黄金岁月。
  掩埋在运河边雷塘尘土里的炀帝作何感想呢?
  没有人知道。
  只有文学,只有文学家可以靠想象来回答:
  ……隋之疏淇汴,凿太行,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今自九河外,复有淇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不劳一夫之荷畚,一卒之凿险,而先功巍巍,得非天假暴隋,成我大利哉?!
  皮日休《汴河铭》
  天宝元年(742),陕州刺史、水陆转运使韦坚开凿广运潭,将中国运河“成我大利”的辉煌,推向了史无前例的高峰。
  韦坚在隋代广通渠的基础上,于渭水之南开凿出了一条与渭水平行的渠道。它西起禁苑之西,“截灞、浐水傍渭东注,至关西永丰仓下渭合。于长安城东九里长乐坡下、浐水之上架苑墙,东西有望春楼,楼下穿广运潭以通舟楫”(《旧唐书》)。
  天宝二年(743),广运潭修成。
  开成后广运潭,使唐都长安通过华阴、陕州、洛阳与大运河连成一线,唐玄宗采纳裴耀卿建起来的永丰仓所贮存的粮食,都可以用船运往长安,不必再用牛车陆运。粮食等物资的运输量大大增加,“岁漕山东粟四百万石。”
  为庆祝广运潭的开筑成功,竣工那天,韦坚在广运潭内举行盛大的庆典。他请来当朝皇上唐玄宗,安排在望春楼欣赏广运潭上的旷世庆典。
  韦坚预先从洛阳、汴州、宋州等地调集来了300只小斛底船,置于潭侧,每只船上都挂上写着各州郡名字的牌牌,船上除装上各州郡所产的稻米之外,再是装着该郡出产的最著名特产——
  广陵郡(今扬州市)船载广陵所产的锦、镜、铜器、海味;
  丹阳郡(今南京市)船载京口绫衫缎;
  晋 陵(今常州市)船载折造官缎绫绣;
  会稽郡(今绍兴市)船载铜器、罗、吴绫、绛纱;
  南海郡(今广州市)船载玳瑁、珍珠、象牙、沉香;
  豫章郡(今南昌市)船载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碗;
  宣城郡(今宣城市)船载空青石、纸笔、黄连;
  始安郡(今桂林市)船载蕉葛、蚺蛇胆、翡翠;
  吴 郡(今苏州市)船载三破糯米、方文绫;
  ……
  数十个州郡的船只排在潭内,一路伸延出去,绵延数里,煞是壮观。各州郡乐得借此机会大肆铺张,争奇斗胜。
  每只船上的驾船船夫都戴大斗笠,穿宽袖衫,着芒鞋,清一色的吴、楚风俗。
  为了庆祝这次盛会,陕县尉崔成甫借用民间颇流行的一种说唱歌词,改写成一首《得宝歌》: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
  《旧唐书》
  当朝的玄宗皇帝李隆基是睿宗的第三个儿子,崔成甫将民歌唱词中原有的“三郎”一句信手拈来,暗喻玄宗,以赞扬玄宗皇帝统治下的经济繁荣景象,乐得望春楼上的唐玄宗合不拢嘴。
  崔成甫除借用民间流行的唱词填得《得宝歌》外,又新创作出歌词10首,歌颂身处其中的开元、天宝社会繁荣昌盛。
  你看,运河给大唐帝国带来的岂止富饶的物产,更有瑰丽的文化。“传奇”就是大运河水浇灌出的一朵艺术奇葩。当千艘万艘漕船驶过家门前的时候,史官沈既济正蘸着大运河苏州段多情的水,写作着他的《枕中记》、《任氏传》,题材虽不离搜奇记逸,但终与志怪不同,叙述宛转,文辞华丽,使原来只是粗陈梗概的小说,体制变得阔大,情节变得曲折,人物性格变得更加鲜明复杂。从女性角度写人间爱情悲剧的名作《霍小玉传》,其作者蒋防也是运河沿岸江苏宜兴人。一波三折的情节,分明是运河浪花给了他艺术灵感;霍小玉的命运很像是运河的命运:受尽压迫凌辱而决不屈服。文笔引人入胜、生活气息浓郁的《李娃传》作者虽是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不是运河岸边人,然而,写的却是运河岸边的常州刺史郑某的公子与长安妓女的相恋的故事,一派水的气息。
  不惟传奇位学一路得益于运河水的滋养,各领风骚的唐代书法,其杰出大家也几乎全是喝运河水长大的,也是运河造化出的极品。是运河水给了虞世南(浙江余姚人)气秀色润、修眉自喜的意趣,给了禇遂良(浙江杭州人才出众)美人婵娟、不胜罗绮的气韵;给了徐浩(浙江绍兴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的精神,给了张旭(江苏苏州人)点画净媚、得齐古人风格,给了贺知章(浙江萧山人)酌而不竭、清秀俊拔的风采……
  广运潭前盛大的庆典开始了——
  “自衣缺胯绿衫,锦半臂,偏袒膊,红罗抹额,于第一船作号头唱之,和者妇人一百人,皆鲜服靓装,齐声接影,鼓笛胡部以应之。余船洽进,至楼下,连樯弥亘数里,观者山积。”(《旧唐书》)
  船上的人唱一句,岸上的妇女们和一句:“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皇上所在的望春楼前,轮番登场的则是宫廷舞女翩若惊鸿、色媲天仙的《霓裳羽衣舞》和《绿腰》。
  广运潭盛会,观者人山人海。
  看到这一盛况,唐玄宗内心无比欢悦,他感谢运河,是运河使天下珍奇集于潭内,是运河使海内“小邑犹藏万家宝”,使都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彛Ь惴崾怠!保ǘ鸥Α兑湮簟罚┩郝ド系奶菩诓煌5叵蚬阍颂赌诒硌莸娜巳夯邮郑蛩侵乱猓傩彰且蚕蛩堑氖ド匣逗簟
  庆典一直从中午持续到入夜。
  夜色渐浓,韦坚命兵士搬来百个一尺多高、碗口粗细的焰火炮,摆放在广运潭望春楼前的石阶上。
  以望春楼为中心的广运潭两岸明灯皓亮,火树银花,直将两岸耀得宛如白昼。京城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倾城而出,云集广运潭,观庆典,看焰火,以至这里人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