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农药植保基础知识txt >

第13章

农药植保基础知识txt-第13章

小说: 农药植保基础知识txt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栽培条件  深翻可将表土层的菌核深埋土中,阻止萌芽菌核形成子囊盘。埋入土表3厘米以下的菌核一般不能形成子囊盘。中耕培土也能破坏和阻止子囊盘的形成,耕种方式影响土中菌核的的垂直分布(见表)。连作地垄沟播种扣种,菌核大多在土表下11~15厘米深土层中,能萌发形成子囊盘的比例很小。迎茬扣种和原垄台耕种台铲趟的地,大部分菌核在0~5厘米的土层中,其中的大多数在气候适宜时可萌发引起侵染。
重、迎茬对土中菌核垂直分布的影响

          重茬口种 迎茬口种 耕种
0~5 0。52 55。56 75。03
6~10 2。56 26。27 18。44
11~15 96。92 18。17 6。54
  排水良好的发病轻,积水和低洼地病重。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好,相对湿度低的地块病轻。偏施过量氮肥、植株徒长或田间郁闭早的地块发病重。

(五)防治措施
此病主要由初侵染引起危害,再次侵染蔓延影响不大。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以消除初侵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耕作制度  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与向日葵、油菜轮作。大豆与向日葵邻作或前作都能引起严重发病。控制向日葵面积可有效地减轻大豆菌核病,轮作三年以上效果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也有明显的效果。
(2)栽培管理  病害常发区病田收获后应深翻,清除或烧毁残茬。大豆封垄前及时中耕培土,防止菌核萌芽出土或形成子囊盘。注意排淤治涝,平整土地,开沟排水,防止积水和流水传播。
(3)选用无病种子  从无病田留种或用过筛清除菌核的种子播种。
(4)药剂防治  可于菌核萌发出土后至子囊盘形成盛期,于土表喷洒速克灵、多菌灵、纹枯利等药剂。发病后植株表面喷药效果较差。
(5)抗病品种  大豆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有并异,但至今未发现高抗和免疫品种。


二  甜菜褐斑病
甜菜褐斑病是甜菜的重要病害,我国各甜菜产区发病普遍,危害严重。主产区黑龙江省(中部、南部)、吉林、内蒙古、辽宁省区一般可使块根产量降低10%~20%,含糖降低1~2度,茎叶损失40%~70%。山东、江苏、河北因气温、雨量适宜发病,危害尤其严重。春甜菜可减产30%~50%,含糖降低2~4度,是发展甜菜生产的主要威胁。

(一)症状
植株的叶、茎及种株的花序都能被害,但以叶片为主,叶片上病斑最初为紫红色小点,逐渐扩大为直径为2~4mm的圆形病斑,有褐色或深紫红色边缘,中央褪为灰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状物。病重时,数个病斑连成片,致使叶片枯死。叶柄上病斑呈卵圆形或棱形。
自然条件下,病害先在外层老叶上发生,以后渐次侵染中层叶片,受害老叶陆续枯死脱落,再发新叶,由于叶片不继续受害又连续抽出,所以根头不断向上延伸,青头肿大,呈长而尖削粗糙的菠萝状。
采种株除叶片外,花序也常受侵染而使种球带菌。

(二)病原
甜菜褐斑病病原为甜菜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菌丝暗色,在寄主表皮下集成垫状的菌丝团,上面丛生褐色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一般不分枝,呈屈膝状。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梗前端。孢子无色,鞭状,顶端尖狭,基部较粗,有6~11个分隔。
此菌发育适温为27~30℃,37℃以上或5℃以下时停止发育。分生孢子在低温低湿条件下存活8个月到1年,而在温度潮湿时很快萌发死亡。附着在种球表面和在堆肥中的分生孢子只能生存1~2个月。由于分生孢子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弱,所以不是越冬的主要形式。而菌丝团的生活力强,在自然条件可在病组织中存活2年之久,但在堆肥中或深翻入土中20厘米以下,菌丝团4~5个月后即死亡。
本菌除侵害糖甜菜、食用甜菜、饲料甜菜外可以侵染酸模、蒲公英、车前草、龙葵、滨藜等12科26种植物。

(三)侵染循环
甜菜褐斑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带有菌丝团的病残体、母根根头和种球,以及带菌的野生寄主。翌年春,当温度达到10℃以上,并连续降雨湿度大时,越冬的菌丝团便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在寄主上,在水滴中萌发产生芽管。芽管从气孔侵入寄主组织,发展成为菌丝。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扩展蔓延,经过几天的潜伏期后,寄主病部产生病斑,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又借风雨传播,进行在侵染,使病害得以扩展蔓延以致流行。在东北中南部,再侵染一年可达7~9次,而在黄河发病严重地区则次数更多。
一般采种株比原料甜菜早10~15天,采种田的病原为原料甜菜发病提供了菌源,所以距采种田近的原料生产田褐斑病重。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甜菜褐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寄主的抗病性、菌源数量和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所制约,其中气象条件是影响褐斑病流行的主要因素,而以温度和降雨量这两个因子特别重要。
1。 温湿度和降雨量
温度主要影响潜育期的长短,而降雨往往是甜菜繁茂期发生褐斑病必要和不可缺少的前导。因为降雨量增加了田间相对湿度,所形成的雨滴有助于孢子的形成和侵入。据研究,春播甜菜褐斑病发生迟早和流行取决于6~8日的降雨量和气温,当旬平均气温在19~25℃,最低平均气温在13℃以上,每旬至少降雨1~2次,每次降雨在20mm左右的情况下,病势进展迅速,因此具有这种条件的日数愈多则发病愈严重。
2。 耕作栽培条件
耕作栽培条件与本病的发生也有较密切的关系。重茬、迎茬地因土壤中已遗留大量病菌,或靠去年的甜菜地或当年的采种地,病菌来源多,发病较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土质粘重的地块,或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或灌水过频,以及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较重。在同一地区,一般春播甜菜发病重。
3。 品种抗病性
不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

(五)防治
甜菜褐斑病在防治上必须贯彻以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大面积轮作为基础辅之以喷药保护的综合措施。
1。 合理轮作消除侵染源
因为甜菜褐斑病的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来年侵染甜菜,所以要避免甜菜连作和迎茬,一般应实行四年以上轮作。此外,原料甜菜要离采种区或去年甜菜500~1000米。甜菜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田间植株残余物,然后进行秋季深翻,以减少侵染来源。
2。 加强栽培管理
在不影响甜菜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晚播可推迟发病时期和减轻损失。合理密植、及时中耕松土、多施厩肥,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3。 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根本措施。目前各地已选育出的较抗病品种有:甜研三号、四号,双丰8号,范育一号、二号等。较耐病的品种有新田一号、二号、天山28等。
4。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我国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有效杀菌剂多为并咪唑类型。
(1)药剂拌种  褐斑病可借种子带菌,药剂拌种能杀死种球表面的菌,又能抑制土壤残存的菌,同时又能防治立枯病。目前生产中采用的拌种剂有福美双、敌克松、拌种灵、拌种双等,其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7%~0。8%。
(2)叶面喷药  目前广泛应用的药剂种类及配置浓度如下:
①70%甲基托布津375g/ha,兑水450~600kg;
②40%灭病威975g/ha,兑水450~600kg;
③20%多菌灵1500g/ha,或1875g/ha,兑水450~600kg;
④40%醋苯锡975g/ha,或1500g/ha,兑水450~600kg;
⑤17%毒菌锡975g/ha,或1500g/ha,兑水450~600kg;
采取早治,连续治,雨前喷药防,特别是大雨过后立即喷药效果明显。重病区或地块,可喷三次,轻病区或地块可喷二次。喷药时间一般在7月中下旬开始(南方要早些)。为避免连续单一使用一种药剂对褐斑病菌产生抗药性(特别是苯并咪唑类),可与其它药剂交替转换使用,延长药剂使用寿命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三  烟草赤星病
赤星病在世界各烟草区普遍发生,主要是大田后期危害。60年代以来在亚洲逐渐严重起来,1963年突然在我国河南省烟区大流行。1964年在山东烟区大流行,其他烟区此病也日益严重,对烟草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一)症状
此病主要在 叶片成熟时发生,特别是打顶后更易感病。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在叶脉、花梗、蒴果上引起深褐色或黑色斑点。近收获时,茎部可产生圆形或深褐色凹陷病斑。
病斑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扩大后变成褐色,但在薄叶上颜色较淡。病斑直径为1~2。5cm,有明显的同心轮纹,边缘明显,外围有窄的淡黄色晕环。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深褐色或黑色的霉层(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天旱时病斑易破裂。病害严重时,病斑常驻相互连接并合,叶片枯焦脱落。
(二)病原
此病的病原为链格孢子菌(Alternaria  alternata),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菌丝无色透明,有分隔。分生孢子梗顶端屈曲,不规则,褐色,有1~7个隔膜,聚集成堆。褐色的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梗上成链状,接近分生孢子梗的孢子较大,倒棒锤形或长圆筒形,有3~7横隔,1~3纵隔,有时弯曲,嘴胞长短不一。在孢子链末端分生孢子较小,椭圆形或豆形,只有1分隔。
此病菌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初为白色,后渐变褐色至暗绿色。培养适温为25~30℃,最低5℃,最高38℃,最适pH5。5,最低pH10。2。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在5℃、15℃、25℃的干燥条件下可保持生活力370天。幼菌丝的致死温度在湿度条件下为53℃、5min,在干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及在烟株残佘、玉米皮和杂草茎中的菌丝体均可存活两年。在叶片表面水膜中的分生孢子,如温度适宜,1h内即可萌发,产生睛至数根芽管侵入。最容易侵入的部位是叶毛基部细胞、叶缘和虫伤口,也可通过气孔侵入。一般在18℃下8h就可完成侵入。在适宜温度下通常经过48h后即出现症状,如遇低温,则需5~8天才出现明显症状。
(三)侵染循环
此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株残体遗落在土壤及肥料中越冬,次年春季当温湿度适宜时,即产生分生孢子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首先侵染烟株下部叶片,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又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引起芽、叶、茎及蒴果等发病,并侵染周围的烟株。据日本报导,烟株为此病主要的越冬场所,在屋檐下可存活3年,但埋在土中第二年春季即死亡。
(四) 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烟草赤星病发生的先决条件的烟株叶片是否进入感病阶段(即叶片生长中后期)。幼苗期抗病性强,随着叶片的成长搞病性逐渐下降。其次温湿度也有很大影响。
在东北地区,赤星病发生与七八月份的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8℃,潜育期3~4天。20℃以下很少发病。温度太高也不易发病。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受害。如果在此阶段温度偏高,则潜育期缩短,可增加再侵染的次数,导致病害加重。而此病的流行强度常决定于感病阶段的雨量,即降雨次数多,雨量大,田间湿度大,叶面的水膜保持时间长,有利于孢子的产生和侵染,导致病害加重。
在栽培条件中,移栽期和适时采收是重要时期。凡是薄膜育苗提早移栽的,虽种植感病品种,发病也轻。及时采收,5天或7天采收一次,可使初生病斑在田间不能产生孢子,就是正在产生孢子的病斑,也不能将全部孢子释放到烟田中,因此,及时采收,可较大幅度地减少田间再侵染来源,从而有效地控制烟田后期病情的发展。土壤中缺钾磷肥常导致烟株感病。此外,凡是能造成烟叶晚熟的因素,如追肥过晚,氮肥过多或移栽后缺乏管理等,都能使赤星病加重。打顶的烟株比不打顶的烟株感病。
(五) 防治
应以种植耐病品种和栽培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
1、种植抗耐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赤星病的抗病力差异很大,而且不同烟区都有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抗耐病品种,要注意合理使用。
2、轮作及田间卫生
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处理病残体,避免用烟秸做园田板障、搭架、沤粪,更不宜做苗床风障;烤房距离苗床、烟田不要太近,以减少初侵染菌源,减轻危害。
3、改进栽培技术
实行合理密植,适当扩大行距,保证通风透光,隐藏低田间湿度,对防病有显著效果,壁免施氮肥过多、过晚,增施磷钾肥,促使烟叶及时落黄,提早成熟。移栽后加强管理,大雨后及时中耕松土,促进烟株生长发育,增强抗病力。此外,及时采收,可有效地控制烟田后期病情的发展。
4、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应抓住烟株下部叶片零星发病时(即底脚叶成熟时)这一有效时期,及时喷药。
速保利、速成克灵2000倍液,每公顷750~1125克,喷一次即可。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每毫升200单位的多抗霉素(1496)也有卫定效果。

四  苹果黑星病
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在我国分布并不普遍,主要发生在东北三省,可南、新疆、四川、去南等省区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在黑龙江省一般果园的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的果园几乎达100%。

(一)症状
黑星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也能危害新梢、芽和花。叶片上的病斑初为淡黄绿色,圆形或放射状,逐渐呈黑色。在湿度较大时,病斑产生黑色的霉状物。幼果爱受病后,往往不能长大而落果;较大果实受害时,因病部木质化停止而形成畸形果;较大的果实发病后,初期也形成长圆形病斑,后期病部裂时呈星状,并在上面产生黑色的霉状物。新梢发病后,初期也形成长圆形病斑,后期病部皮层裂开而呈粗皮状的疮痂。花序受害后,花萼和梗基部都可呈现黑色霉斑,接着叶簇基部也可发病,致使花序和叶簇萎蔫枯死。

(二)病原
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属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子囊壳生于枯落的病叶上,生于基质内,近球形,孔口稍突起呈乳头状,周缘长有刚毛。子囊无色,长棍棒状。具有短柄,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圆形双细胞。无性时期为半知菌亚门的仁果环黑星霉(Spiocaea  pimi)。分生孢子梗丛生,短而不分枝,深褐色,屈膝状。分生孢子梭形或卵形,基部较平,深褐色,深褐色,一般为单胞,少数为双胞。病菌具有生理分化现象。
(三)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在落叶上形成子囊壳越冬。子囊孢子一般在5月初开始成熟和放射,以5月下旬和6月上旬放射最多。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而引起初侵染。在生长季节,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一般在6~7月份最多,靠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在侵染。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1。 品种
苹果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抗病品种有大秋、铃铛果、扁海棠,山荆子、黄魁、金红、双秋、祝红、龙光等。感病品种有五香果、黄太平、黄海棠、花红、曙光、红海棠等。
2。 气候条件
一般早春冷凉多湿,有利于孢子的传播和侵染。雨后是子囊孢子散步的高峰,也是孢子萌发的良好时机。所以,在苹果花蕾开放与花瓣脱落期间,连续阴雨有利于病菌的侵染。黑龙江省苹果黑星病的发生程度可以根据5、6月份的降雨量进行预测(见表)。
降雨量与黑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