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罗素-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基础因人而异,因为对每个人来讲,出发点是他自己的存在,不是其他个人的存在,
也不是社会的存在。他强调清晰、判然的观念可靠,这也异曲同工,因为通过内省我们
才以为发现自己的观念是否清晰、判然。笛卡尔以来的哲学,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有这种
思想上的个人主义一面。
不过这个总的立场也有各种式样,在实际上有很不同的结果。典型的科学发现者的
思考方式带有的个人主义,分量或许算最少了。他如果得出一个新的理论,那完全因为
这理论在他看来是正确的;他不向权威低头,因为假使如此,他会继续承认前人的理论。
同时,他依据的是一般公认的真理标准;他希望不仗自己的威望而凭在旁人个人觉得可
信的道理,让旁人信服。在科学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任何冲突按本质讲都是暂时的冲
突,因为笼统地说,科学家们全承认同样的知识标准,所以讨论和研究到末了通常能达
成意见一致。
不过这是近代的事态发展;在伽利略时代,亚里士多德与教会的威信依然被认为和
感觉提供的证据至少一样有力。这说明科学方法中的个人主义成分尽管不显著,仍旧是
固有的。
初期自由主义在有关知识的问题上是个人主义的,在经济上也是个人主义的,但是
在情感或伦理方面却不带自我主张的气味。这一种自由主义支配了十八世纪的英国,支
配了美国宪法的创制者和法国百科全书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它的代表者是比较稳健
的各党派,包括吉伦特党;但是随这些党派的覆灭,它在法国政治中绝迹了一代之久。
在英国,拿破仑战争后,它随边沁派及曼彻斯特学派的兴起再度得势。自由主义在美国
一向成功最大,在美国因为没有封建制度和国家教会的阻碍,从1776年到现在,或者至
少到1933年,这一种自由主义一直占优势。
有一个新的运动逐渐发展成了自由主义的对立面,它由卢梭开端,又从浪漫主义运
动和国家主义获得力量。在这个运动中,个人主义从知识的领域扩张到了炽情的领域,
个人主义里的无政府主义的各个方面明显化了。卡莱尔和尼采所发扬的英雄崇拜是这流
哲学的典型。有各色各样的成分聚结其中。有对初期工业制社会的厌恶,对它所产生的
丑象的憎恨和对它的残酷暴行的强烈反感。有对中世纪的乡愁式的怀恋,由于憎恶近代,
把中世纪理想化了。又有一种成分,就是企图把维护教会与贵族的日渐衰落的特权,和
保卫工资收入者反抗工厂主的压榨这两样事结合起来。还有这种成分:在国家主义的名
义下,在保卫“自由”的战争之光荣显赫这个旗号下,激烈维护反叛权。拜伦是这个运
动的诗人;费希特、卡莱尔、尼采是它的哲学家。
但是,由于我们不能人人过英雄领袖的生涯,我们不能人人让我们的个人意志伸张,
所以这种哲学也像其它各种的无政府主义一样,一经采用,不可避免地要造成那最成功
的“英雄”的独裁统治。而等他的暴政一确立起来,他对旁人就要压制他赖以取得权力
的那种自我主张伦理观。因此,这种人生论全部是自我反驳的,就是说采纳它付诸实践,
结果要实现迥然不同的局面:个人受到苛酷镇压的独夫专制国家。
还有另外一派哲学大体上讲是自由主义的一个旁支,那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我在后
文里要讨论马克思,目前只须把他记住就是了。
关于自由主义哲学的最早的详彻论述,见于洛克的著作;
洛克在近代哲学家当中固然决不算顶深刻的人,却是影响最大的人。在英国,洛克
的见解与大多数智力发达的常人的见解十分谐调,因此除开在理论哲学中,很难追寻它
的影响;反之在法国,洛克的见解在实践方面引起了反抗现存政体,在理论方面造成了
与风靡的笛卡尔主义的对立,因此它明显地对形成事态过程起了不小的作用。这是下述
普遍原理的一个实例:政治、经济先进的国家里发展起来的哲学,在它的出生地无非是
流行意见的一个澄清和系统化,到别的地方可能成为革命热血的源泉,最后会成为现实
革命的源泉。调节先进国政策的一些原则传扬到比较落后的国家,主要是通过理论家。
在先进的国家,实践启发理论;在落后的国家,理论鼓起实践。移植来的思想所以很少
像在旧土一样成功,这点差别也是其中一个理由。
未讲论洛克的哲学以前,我们先来回顾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对形成他的见解有影响的
一些景况。
内战时期国王与国会的争斗,使英国人从此永远爱好折衷和稳健,害怕把任何理论
推到它的逻辑结论,这种根性支配英国人一直到现代。长期国会力争的方针大计,最初
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国会方面希图废止国王核准贸易独占的权限,并且让他承认国
会的课税专权。国会希求在英国国教会内部,给受到大主教劳德迫害的一些意见和宗教
仪式以自由;主张国会应当按一定期间开会,不可只在国王感到它的协助缺少不得的偶
而时机才召开。国会反对肆意逮捕,反对法官一味迎奉国王的意愿。但是有不少的人虽
然愿意为这些目标进行鼓动,却不肯对国王兴兵动武,这在他们看来是叛逆和渎神的行
为。等到实际上战争一爆发,势力的分划就比较接近相等了。
从内战爆发到克伦威尔立为护国主为止的政治发展,所经历的过程现在已经尽人皆
知,但在当时却是史无前例的。国会一党包括长老会派和独立教会派两派;长老会派希
求保留国家教会,但是把主教取消;独立教会派在主教问题上和长老会派意见一致,但
是主张各圣会应当不受任何中央教会统治机关的干涉,有自由选择各自的神学。长老会
派人士大体说比独立教会派人士属于较上层的社会阶级,他们的政治见解比较温和。他
们希望一旦国王因为遭受挫败有了和解心,便与国王谅解和好。不过由于两点情况,他
们的政策根本行不通:第一,国王在大主教问题上发挥出一种殉教者的顽强精神;第二,
事实证明国王难以击败,还是仗着克伦威尔的“新型军”才做成这件事,而新型军是由
独立教会派人组成的。
结果,国王的军事抵抗被粉碎时,仍旧不能使他同意缔结条约,可是长老会派在国
会军里丧失了兵力优势。保卫民主以致把大权送进了少数人的掌握,而这少数人运用起
他们的权力来,可完全不理会什么民主和议会政治。查理一世先前企图逮捕五议员的时
候,曾引起全国大哗,他的失败使他落得尴尬出丑。但是克伦威尔没有这种困难。通过
“普来德大清洗”,他革掉大约百十个长老会派议员,一时获得唯命是听的多数。最后,
等他决定索性把国会取消,那时“狗也没叫一声”——战争已经让人觉得好像只有武力
要紧,产生了对宪政形式的藐视。此后在克伦威尔的生前期间,英国的政治是军事独裁,
为国民中日益增加的多数人所憎恨,但是在唯独他的党羽才有武装的时期,不可能摆脱
开。
查理二世自从在橡树里隐避和在荷兰流亡后,王政复辟时下定决心再也不踏上旅途
了。这迫使他接受了某种缓和。
他不要求有权征收未经国会认可的赋税。他同意了“人身保护条例”,这法令剥夺
掉国君任意逮捕的权限。偶而他也能凭仗路易十四的财政援助,鄙薄国会的课税权,不
过大体上讲他总是个立宪君主。查理一世的敌派原来所希求的对王权的种种限制,在王
政复辟时大部分得到承认,为查理二世所遵守,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作国王的会在臣民
手里吃苦头。
詹姆士二世和他的哥哥不同,完全缺乏阴险巧诈的手腕。尽管他打算无视国会,给
予非国教会派宽容,以便和他们取得和解,但由于他的顽迷的旧教信仰,倒让自己成了
国教会派和非国教会派的共同敌人。外交政策也起了作用。斯图亚特王室的国王为避免
在战时必要有的征税(这会使王室依赖国会),先对西班牙、后对法国奉行媚外政策。
法兰西日益增强的国力,惹起英国人对大陆上这个主导国家的牢固不变的仇视,而“南
特敕令”的撤回,又使新教徒的感情激烈地反对路易十四。最后,在英国几乎人人想除
掉詹姆士。但是几乎人人也同样决心避免再回到内战和克伦威尔专政的年月。既然没有
合宪法的方法除掉詹姆士,必须来一次革命,但是这革命必须很快地结束,不让破坏势
力有一点机会得逞。国会的权利必须一举而永久确保下来。詹姆士王必须退位,但是君
主政体必须保全;不过这种君主制应该不是王权神授说的君主制;而是一种依赖立法裁
可、因而依赖国会的君主制。
由于贵族阶级和大企业联合一致,所有这些瞬息间都做到了,没有必要发一枪一炮。
各样非妥协态度经过人们的尝试而失败以后,折衷与稳健得到了成功。
新王是荷兰人,带来了他本国著称的商业上和神学上的英明睿智。英格兰银行创立
起来了;国债成了牢固的投资,不再会有君主一时性起拒绝兑付的危险。“信教自由令”
虽然让旧教徒和非国教会派仍旧要受种种资格限制,却结束了实际的迫害。外交政策变
得坚定地反法兰西,除开一些短暂的中断期之外,一直维持到拿破仑覆败时为止。
第十三章 洛克的认识论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是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1688年英
国革命的倡导者。这个革命的目的虽然有限,可是目的都完全达到了,以后在英国至今
也不感觉有任何革命的必要。洛克忠实地表达出这个革命的精神,他的著作大部分就是
在1688年后几年以内问世的。他的理论哲学要著《人类理智论》(Essay Concerning H
uman Un derstanding)1687年完稿,1690年出版。他的《论宽容的第一书简》(Fir
st Letter on Toleration)最初是1689年在荷兰用拉丁文发表的,早在1683年洛克就为
慎重计退避到那个国家了。《论宽容》的后续二书简发表在1690年和1692年。他的两篇
《政治论》(Treatises on Government)在1689年获得了印行许可,随后立即出版。他
的《论教育》一书是1693年刊行的。洛克虽然长寿,但他的有影响的作品的写成和出版
全部限于1687年到1693年这少数几年。成功的革命对它的信仰者是鼓舞的。
洛克的父亲是个清教徒,参加国会一方作过战。在克伦威尔时代,洛克正上牛津大
学,这大学在哲学主张方面仍旧是经院派本色;洛克既憎恶经院哲学,又憎恶独立教会
派的狂热。他受到笛卡尔很深的影响。洛克作了医生,他的恩主就是德莱顿笔下的“阿
契托弗”——沙夫次伯利勋爵。1683年沙夫次伯利倒败时,洛克随同他逃亡荷兰,在那
里居留到光荣革命的时候。革命之后,除有几年他是在商业部供职不算,他献身于著述
事业和因为他的书而起的无数场论争。
在1688年革命前的年月里,洛克如不冒重大危险,不管在理论方面或在实际事情上
都不能参与英国政治,他撰作《人类理智论》度过了那些年头。这是洛克的最重要的一
部书,而且就是他的名声稳稳倚靠着的那本书;但是他对政治哲学的影响十分重大、十
分长远,所以必须把他看成不但是认识论中经验主义的奠基者,同样也是哲学上的自由
主义的始祖。
洛克是哲学家里面最幸运的人。他本国的政权落入了和他抱同样政见的人的掌握,
恰在这时候他完成了自己的理论哲学著作。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他主张的意见这以后
许多年间是最有魄力威望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们所奉从的。他的政治学说,加上孟德斯鸠
的发展,深深地留在美国宪法中,每逢总统和国会之间发生争论,就看得见这学说在起
作用。英国宪法直到大约五十年前为止,拿他的学说作基础;1871年法国人所采订的那
部宪法也如此。
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洛克的感召力其大无比,从根本上说是伏尔泰带来的;因为伏
尔泰青年时代在英国度过一些时候,他在《哲学书简》(Lettres philosophigues)中
向自己的同胞解说了英国思想。当时philosophes(哲人们)及稳健派改革家信奉洛克,
过激派革命者信奉卢梭。洛克的法国信徒是否正确不谈,总相信洛克的认识论同他的政
治学说是有密切关连的。
在英国,这种关连倒不那么明显。他的两个最著名的信徒:贝克莱在政治上不重要,
休谟是一个在他的《英国史》(History of England)中发表反动见解的托利党员。但
是康德时代以后,德国的唯心论开始影响英国思想,哲学和政治之间又有了一种关连:
大致讲,追随德国人的哲学家们为保守党,而边沁派是急进派,则属于洛克的传统。不
过这种相互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T.H.格林是自由党人,却是个唯心论者。
不但洛克的正确意见在实际事情上有用,而且连他的种种错误在实际事情上也有用
处。比如,我们来看他的主性质与次性质之说。主性质照他定义就是和物体不可分离的
那些性质,依他列举,有充实性、广延性、形状、运动或静止、及数目。次性质即其它
各种性质:颜色、声音、气味等。他主张,主性质实际就在物体里;反之,次性质仅只
在知觉者中。
假使没眼睛,就无所谓颜色;没有耳朵,就谈不到声音,诸如此类。洛克的次性质
看法是有充分理由的——黄疸病、蓝色眼镜,等等。但是,贝克莱指出,这套道理对主
性质也适用。自从贝克莱以来,关于这一点洛克的二元论在哲学上已经过时了。尽管如
此,一直到现代有量子论兴起时为止,它支配着实际的物理学。不但物理学家们或明说
或默认,总拿它当假定,而且它到底成为许多极重大的发现的一个根源,有了丰硕的结
果。主张物理世界仅是由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这种理论,是一般承认的声学、热学、光
学、电学理论的基础。
这个理论不管在理论上错误到何等地步,按实效讲是有用的。
这一点正是洛克学说的特点。
《人类理智论》中所表现的洛克哲学,通体上有某种优点,也有某种劣点。优点和
劣点同样都有用:那种劣点从·理·论·上·的观点来看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