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政治经济学(穆勒) >

第68章

政治经济学(穆勒)-第68章

小说: 政治经济学(穆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明显,每种谷物都会被优先种植在最适宜的土地上;而如果需求只靠这些土地就能得到满足,则两种谷物的价值便互不关联。但是,如果对二者的需求不仅要使二者各在其特别适宜的土地上种植,而且要在对二者几乎同样适宜,而不是对二者之一特别适宜的中等土地上种植,则中等土地上的生产费用将决定这两种谷物的相对价值顺特别适宜于种植某种谷物的土地,其地租将由特别适宜于种植这种谷物的土地所具有的生产力决定。以上所述,熟悉一般价值原理的人都不难理解。
  然而,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对两种谷物中的一种、例如小麦的需求可能大大超过对另一种谷物(例如燕麦)的需求,因而小麦的种植不仅占据了特别适宜于小麦的土地,而且完全占用了同样适宜于两者的土地,甚至侵占了更为适宜于燕麦的土地。要诱使人们如此不均等地分配土地的耕种,小麦的价格必须相对地高于按照它在中等土地上的生产费用所定的价格,而燕麦的价格则相对地低于按照它在中等土地上的生产费用所定的价格。它们的相对价值必然与某一品质(不论是什么品质)的土地上的生产费用成比例,对这两种谷物的相对需求,要求人们必须在这种品质的土地上同时种植这两种谷物。如果需求状况使这两种谷物在这样一种土地上相遇,这种土地对一种谷物比对另一种谷物更为适宜,那么,同我们在前面假设的那种成比例的需求相比。在这两种谷物之间,或者相对于一般物品而言,前者就较便宜,后者就较贵。
  由此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例证,它以多少有点不同的方式说明了需求的作用,说明需求不是价值的偶然扰乱者,而是与生产费用一道或作为生产费用的补充,充当价值的永久管理者。
  轮作制的情况,同煤气和焦炭的情况一样,属于连带生产费用的事例,因此毋须单独分析。如果一切土地都隔年轮种谷物和蔬菜,如此轮作为一方所必需,也是为另一方所必需,则农民将由一年种谷物和另一年种蔬菜的收获取得两年开支的报酬,而二者的价格将自行调整,使谷物的需求和蔬菜的需求相等。
  要找出有关价值的另外一些例外情形并不困难,而且讨论它们也是一种有益的训练Z但是,在象本书这样的著作中,超过说明原理所必需的程度去作更为详细的叙述,既不合乎需要,也不可能。因此,现在我将开始论述一般交换理论中唯一尚未涉及的部分,即国际交换部分,更一般地说,也就是远地之间的交换部分。

  第十七章 论国际贸易
  第一节 生产费用不是国际价值的决定者
  为了便于消费,商品似乎应当在尽可能接近销售市场的地方生产,但是,有时它却是从远方运来的,对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人们通常的看法都是相当肤浅的。有些物品如果不是处于温度、土壤、水或空气的特殊环境,是自然不可能生产出来的。但是,有许多物品虽然在本国可以毫无困难地尽量生产,却仍由远方输入。对于这种情况的一般解释是,输入比生产便宜;这种解释确实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解释本身仍需要加以解释。在同一地点生产的两种物品,如果一种比另一种便宜,则其原因是,前者可以用较少的劳动和资本——简言之,用较少的费用——生产。在不同地点生产的物品之间,情况是否也是这样呢,物品是否只是从生产所需的劳动(或生产费用的另一要素,时间)较少的地方输入,永久性价值与生产费用成比例的法则是否象适用于邻近地方所生产的各种商品那样,也适用于远方所生产的各种商品,
  我们将看到,情况不是这样。售价最低的物品有肘并不是在能以最少的劳动和节欲生产的地方生产的。英格兰可以从波兰输入谷物,而以毛织品偿付,虽然英格兰在谷物和毛织品的生产上都比波兰具有大得多的优势。英格兰也可以将棉织品输往葡萄牙以换取葡萄酒,虽然葡萄牙能以少于英格兰的劳动和资本生产棉织品。
  这样的事情在毗连的地方是不会发生的。如果泰晤士河北岸在鞋的生产上拥有比南岸有利的条件,那就没有一双鞋会在南岸生产鞋铺老板们将携带资本迁往北岸,或者一开始就在北岸开业;因为,他们要在同一市场上同北岸的人竞争,不能靠牺牲消费者的利益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种损失得全部由他们的利润负担;因而,如果他们只要渡河经营就可以增加利润,他们就不会长期满足于较小的利润。但是,在远地之间,特别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利润仍会不同;因为如果没有非常强烈的动机,人们通常不会迁居远地,或者将他们的资本转移到那里。如果资本向远地移动,象它由同一城市的甲区向乙区移动一样容易,而且这种移动毋须有多大的诱因;如果人们能够节省百分之几的费用就随时可以将他们的工厂迁到美国或中国;则利润在全世界都会相同(或相等);而一切物品都会在同样的劳动和资本能够生产出数量最大、品质最优良的物品的地方生产。即使在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事情正在向这方面发展;资本愈益具有世界性;在各文明国家之间,风俗和制度的类似点比过去多得多,感情的隔膜比过去少得多,现在人口和资本只要受到比以前小得多的诱惑,就会从这些国家中的甲国向乙国移动。但是,在世界各地之间,工资和利润的差别仍然非常大。只需要有极小的诱因,资本甚或人口就会由沃里克郡移向约克郡;但是,资本和人口移向印度、殖民地或爱尔兰,却需要有大得多的诱因。资本向法国、德国或瑞士移动,则或许几乎同向殖民地移动一样容易;语言和政体的不同不会象气候和距离那样形成很大的障碍。如果不存在能获得极大的超额利润的诱因,资本就不会向依然处于野蛮状态的国家或刚刚开始开化的国家(例如俄国或土耳其)移动。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所有的远地之间,特别是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无论是否由同一个最高政府统治),劳动和资本的报酬可能存在极大的不均等,但这并不会使大量劳动和资本由一地向另一地移动从而消除这种不均等。属于一国的资本,大部分会长久地留在该国,即使在该国运用资本比不上在其他国家运用资本那么具有生产性。不过,一国即使处于这种情况之下,也很可能仍会继续同其他各国进行贸易。它甚至可以将某些物品输往能以少于它所花费的劳动和资本来生产这些物品的国完这是因为,虽然这些国家在一切生产上较之这一国家都居优势,但是它们生产某些物品可能比生产其他物品更为有利,它们将由此发现,输入在生产上优越性最小的物品,从而能以较多的劳动和资本来生产优越性最大的物品,是它们的利益所在。  第二节 远地之间的商品交换并非取决于商品绝对生产费用的不同,而是取决于商品
  比较生产费用的不同mpanel(1);
  我曾在别的地方,继李嘉图(在这个问题的说明上贡献最大的思想家)之后,说过这样的话:“决定交换的不是绝对生产费用的不同,而是比较生产费用的不同。虽然英格兰的矿山和棉纺厂较之瑞典都更具生产性。但是英格兰用棉织品交换瑞典的生铁,仍可获得利益;因为如果英格兰生产棉织品的利益大于瑞典一半,而生产生铁的利益只大于瑞典四分之一,而且,如果英格兰可以按照瑞典自行生产时所必须支付的价格将棉织品卖给瑞典,那么,英格兰换取瑞典的生铁,将同生产棉织品一样获得大于瑞典二分之一的利益。在同外国人做生意时,我们常常能以小于外国人自己生产时所需花费的劳动和资本来获得他们的商品。这种交易对外国人仍然是有利的,因为他在交换中得到的商品,虽然我们生产时所花费的较少,但是他自己生产却需较多的费用。”
  为了说明两国之间在什么情况下会交换商品,在什么情况下不会交换商品,詹姆斯·穆勒先生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曾经假设,波兰在毛织品和谷物的生产上都具有超过英格兰的有利条件。他首先假定,这两种商品的优势同样大;毛织品和谷物在波兰各需100天的劳动,在英格兰则各需150天的劳动。“由此产生的结果必然是,英格兰用150天劳动生产的毛织品如果运到波兰.将等于波兰用100天劳动生产的毛织品;因此,如果与谷物交换,只能换得用100天劳动生产的谷物。但是,前已假设,在波兰需要用1OO天劳动生产的谷物,在英格兰需要花费150天的劳动。因此,英格兰用150天劳动生产的毛织品,在波兰所能换得的谷物,只相当于它在国内用150天劳动所能生产的数量:而且它在输入时还要付运费。在这种情况下,两国是不会交换商品的。”在这一场合,这两种物品在英格兰和波兰的比较生产费用被假设为相等,虽然它们的绝对生产费用有差既根据这个假设,我们认为,两个国家限定各自的产业只生产两种产品中的一种,而从国外输入另外一种,并不能由此而节省劳动。
  如果两个国家的两种物品不仅绝对生产费用不同,而且比较生产费用也不同,情况就不是这样了。詹姆斯·穆勒先生继续说:“如果在波兰用100天劳动生产的毛织品,在英格兰需用150天劳动来生产,在波兰用100天劳动生产的谷物,在英格兰要用不少于200天的劳动才能生产,那就会产生交换的充分诱因。英格兰用150天劳动生产的毛织品,虽然只能在波兰购得用IOO天劳动生产的谷物,但是,波兰用100天劳动生产的数量,却同英格兰用200天劳动生产的数量一样大。”因此,英格兰由波兰输入谷物,而以毛织品偿付,就可以用150天劳动来换得需花费它200天劳动来生产的物品;这种交易每次进行都可以节省50天的劳动;而且,不仅对英格兰是节省,绝对地说也是节省。因为,这不是在损害波兰的情况下获得的,波兰以它花费100天劳动所生产的谷物,换得了如果在国内生产也要花费100天劳动的毛织品。因而,按照这个假设,波兰无所损失但是,它也没有从这种交易中得到利益,输入的毛织品如果在国内生产,也要花费同量的劳动。要使波兰能够从这种交易中获得一些利益,就必须对英格兰的所得作若干扣除;波兰以100天劳动所生产的谷物,在英格兰购得的毛织品,必须多干波兰以同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毛织品,因而必须多于英格兰以150天劳动所能生产的毛织品。这样,英格兰要换得需要它花费200天劳动来生产的谷物,就必须花费150天以上(虽然不到200天)的劳动。因此,英格兰不再独占两国因相互交易而共同节省的劳动总量。
  第三节 通商的直接利益在于增加世界上各种生产力的效率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国际交换的利益(易言之,对外贸易的利益)何在。将它可以使一些国家借此获得它们自己完全不能生产的商品这一点略去不计,它的好处在于能使世界上的各种生产力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如果相互交易的两国试图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为它们自己生产目前相互输入的物品,那么,两国的劳动和资本就不会具有现在这样大的生产性,两国也不会获得如果将劳动和资本用于生产(为本国,也为别国)劳动效率相对最高的物品而可能获得的那么多商品。因而,两国生产物的增加,便是从事贸易的利益所在。很可能存在如下的情况,即,两国之中有一国的各种生产能力可能全部不如另一国,它的劳动和资本如果全部移至他国,则可得到最有利的运用。为使荷兰适于居住而投入的劳动和资本如果移至美国或爱尔兰,就会产生大得多的收益。如果一切物品都在对生产具有最大的绝对的便利的地方生产,则整个世界的生产物将比现在更多,或者所花费的劳动比现在更少。但是,至少在现代,国民是不会大规模迁移的户因而,当一国的劳动和资本仍留在本国时,假如本国不拥有任何在生产上具有优势的物品,这些劳动和资本就应当最有利地用来为本国市场和外国市场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物品。
  第四节 通商的直接利益不在于输出品有销路或商人有利得
  在进一步讨论以前,让我们将上述有关国际贸易利益的见解,同有关这一问题的曾经很流行而且现今仍相当流行的其他各种理论比较一下。
  按照我们现在叙述的学说,对外贸易的唯一直接利益在于输入。一个国家或者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获得本国完全不能生产的某些物品,或者可以获得它必须用比生产供偿付用的输出品所花费者更多的劳动和资本才能生产的某些物品。因而,这一国家可由同一劳动和资本获得其所必需的商品的更充分的供给;或者以较少的劳动和资本换得同样的供给,而以剩余的劳动和资本生产其他物品。庸俗的理论无视这种利益,认为通商的利益在于输出2似乎一国对外贸易的利益不是由其所输入的物品构成,而是由其所输出的物品构成。人们在谈到同外国通商的益处和可取之处时总是说,它能扩大国内生产物的市场,增加本国货物的消费,为剩余产品找到销路。我们只要想到迄今就商业问题发表意见的作家和领袖人物总是属于销售阶级,就不难理解这种意见了。这实际上是重商主义理论的残余,按照这种理论,货币是唯一的财富,出售,或换句话说,以货物交换货币,(对国内没有矿山的国家来说)是致富的唯一方法,而输入货物,也就是说,失去货币,则是对利益的相应扣除。
  只有货币是财富这种观点早已过时,但它却留下了许多残余;甚至破除这种观点的亚当·斯密也持有不能不追溯到它的某些见解。亚当·斯密关于对外贸易的利益的学说是,对外贸易为一国的剩余生产物提供销路,使该国的一部分资本能自行补偿,并带来利润。这种说法所包含的观念同人们清楚地看到的与此有关的现象是不相容的。剩余生产物一词似乎含有这样的意思,即,一国生产其所输出的谷物或毛织品,是迫不得已的;因而,不由本国消费的那部分生产物,如果别国无需求,也不消费,则生产出来就毫无用处,或者如果不生产,则相应的那部分资本就会闲置不用,该国的总生产量就将相应减少。这两种推测都是完全错误的。一国生产超过本国需要的可输出物品,并不是出于什么内在的必然性,而是因为这是本国得到其他物品的最便宜的方法。如果这种剩余物品的输出受阻,该国就会停止生产这种物品,而由于不能提供等价物,它也不再输入任何物品;曾经用来生产输出品的劳动和资本,就会用来生产原先由国外输入的其所需要的物品;或者,如果其中有一些物品是本国不能生产的,就用来生产代用品。生产这些物品所需的费用,当然要大于先前生产用以从国外换取这些物品的输出品所需的费用。但是,这些物品的价值和价格将按比例提高;因而资本恰如用于为国外市场生产物品时一样,可以从收益中获得补偿,并获得普通的利润。唯一受到损失的(在带来暂时不便的转变实现以后)只是一向消费输入品的人们;他们将被迫停止使用这些物品,而消费他们不大愿意使用的某些代用品,或者为继续享用这些物品而支付高于过去的价格。
  关于通商对一国有什么利益,通常的看法含有许多错误。当通商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