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大全-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此外,爱德是众德之首,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二十三题第六节︶。可是,理性是德行的主体。所以,爱德似乎是在理性里,而不是在意志里。
三、此外,爱德关涉到所有的人性行为,如同格林多前书第十六章十四节所说的:﹁你们的一切事,都应以爱而行。﹂可是,人的行为的根源是抉择或自由意志︵liberum arbitrium︶所以,爱德似乎主要是以自由意志为主体,而不是以意志为主体。
反之 爱德的对象是善,而善也是意志的对象。所以,爱德以意志为其主体。
正解 我解答如下:嗜欲共有两种,即:感觉的嗜欲,以及理智的嗜欲;理智的嗜欲也叫做意志,如同第一集︵第八十题第二节︶里所讲过的。每一种嗜欲的对象都是善,不过方式不同而已。感觉嗜欲的对象,是感官所感受到的善;而理智嗜欲或意志的对象,则是一般的善,即理智所能认识的善。可是,爱德的对象,不是一样感觉的善,而是祇有理智才能认识的天主的善。所以,爱德的主体,不是感觉的嗜欲,而是理智的嗜欲,亦即意志。
释疑 一、欲情是感觉嗜欲的一部份,而不是理智嗜欲的一部份,如同在第一集︵第八十一题第二节;第八十二题第五节︶里已经证明过的。为此,在欲情里的爱,是对感觉之善的爱。至于天主之善是可理解的善,欲情不能达到,祇有意志才能达到它。所以,欲情不可能是爱德的主体。
二、按照﹁哲学家﹂在﹁灵魂论﹂卷三︵第九章︶里的话,意志也在理性内。所以,爱德并不是因为是在意志里,而被排除在理性之外。可是,理性不是爱德的规则,犹如它是人性德行的规则一样;爱德是受天主的上智的规范,并超越人的理性的规则,如同厄弗所书第三章十九节所说的:﹁基督的爱远超人所能知的﹂。为此,爱德不是在理性里,好像智德那样,以理性为其主体;也不是好像义德和节德那样,以理性为其规范者;而祇是由于意志与理性有着某种亲密的关系而已。
三、抉择或自由意志并不是与意志不同的能力,如同在第一集里所讲过的︵第八十三题第四节︶。可是,爱德是在意志里,不是根据意志是有选择作用的抉择或自由意志,因为,按照﹁伦理学﹂卷三︵第二章︶里的话:﹁选择是属于那些被导向目的之物的,而意志却就是目的本身。﹂所以,爱德既以最后目的为对象,应该说它是在意志里,而不是在抉择或自由意志里。
第二节 爱德是不是藉灌输在我们内形成的
有关第二节,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爱德似乎不是藉灌输在我们内形成的。因为:
一、凡是一切的受造物所共有的,人自然也有。可是,狄奥尼修在﹁神名论﹂第四章里说:﹁一切受造物都喜爱或爱慕天主之善。﹂而天主之善,就是爱德的对象。所以,爱德是人自然有的,不是灌输的。
二、此外,一样东西越可爱,爱它也就越容易。可是,天主最可爱,因为祂是至高之善。所以,爱天主比爱其它的东西更容易。然而,为了爱其它的东西,我们并不需要某种灌输的习性。所以,为了爱天主,我们也没有这样的需要。
三、此外,︵保禄︶宗徒在弟茂德前书第一章五节里说:﹁这训令的目的就是爱︵德︶,即由纯洁的心,光明磊落的良心和真诚的信仰所发出的爱︵德︶。﹂可是,这三者都与人性行为有关。所以,爱德是由以前的行为,在我们内形成的,并不是藉灌输形成的。
反之 ︵保禄︶宗徒在罗马书第五章五节里说:﹁天主的爱︵德︶,借着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
正解 我解答如下:爱德是人对天主的一种友谊,以同享天福的共同关系为基础,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二十三题第一节︶。可是,这种共同关系,与自然的天赋无关,而是根据无偿的恩赐,如同在罗马书第六章二十三节里所说的:﹁天主的恩赐是永生。﹂所以,爱德本身就超越我们自然的能力。可是,凡是超越自然能力的,不可能是自然的,也不可能由自然的能力去得到的;因为一个自然的效果,不能超出它的原因。
所以,我们的爱德,不是我们自然就有的,也不是靠自然的能力所能得来的,而是靠圣神的赐与或灌输,圣神是天主父及子的爱,在我们分有祂,就是受造的爱德,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二十三题第二节释疑一︶。
释疑 一、狄奥尼修所讲的对天主的爱,以自然之善的共同关系为基础,所以是一切受造物自然都有的。相反的,爱德却以超自然的共同关系为基础。所以,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二、正如天主,为祂自己,原是最可认识的,却不是为我们,因为我们的认识能力,有这个系属于有形之物的缺点;同样,天主也原是最可喜爱的,因为祂是幸福的对象,可是祂却并不因此而为我们是最可喜爱的,因为我们的情感倾向于有形可见的善。由此可见,要我们这样去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必须在我们的心中,灌输这爱德。
三、说爱德在我们内来自﹁纯洁的心,光明磊落的良心和真诚的信仰﹂,这必然是指由上述这三者所激发的爱德行为。或者说,因为上述的那些行为,准备人去接受爱德的灌输。关于奥斯定在﹁若望壹书释义﹂︵第九讲论第六章十八节︶里所说的话:﹁敬畏导致爱德﹂,以及玛窦福音第一章二节的﹁批注﹂︵圣经夹注︶所说的:﹁信德产生望德,望德又产生爱德﹂,也可以作同样的解释。
第三节 爱德是否按照自然天赋的能力而灌输的
有关第三节,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爱德似乎是按照自然天赋的能力而灌输的。因为:
一、玛窦福音第二十五章十五节说:﹁祂给与每一个人,按照他们各自的德能。﹂可是,人除了自然的德能以外,没有一样德行是先于爱德的;因为没有爱德,就没有德行,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二十三题第七节︶。所以,天主给人灌输爱德,是按照各人所有的自然德能的度量。
二、此外,在那些依次排列的东西之间,前者与后者彼此相对;例如在自然界,我们发现形式与质料相对;至于在无偿的恩赐方面,则光荣与恩宠相对。可是,既然爱德是自然的一种成就,所以爱德之于自然的能力,犹如依次排列的后者之于前者。所以,爱德似乎是按照自然的能力而灌输的。
三、此外,人与天使,系以同样的方式分享爱德,因为二者分享天福的方式是相似的,如同玛窦福音第二十二章三十节,以及路加福音第二十章三十六节所说的。可是,爱德以及其它无偿的恩赐,是按照天使自然的能力,而赐与天使的,如同﹁大师﹂︵隆巴度斯︶在﹁语录﹂卷二第三题第二章里所说的。所以,关于人方面,似乎也有同样的情形。
反之 若望福音第三章八节说:﹁风随意向那里吹。﹂格林多前书第十二章十一节也说:﹁这一切都是这唯一而同一的圣神所行的,随祂的心愿,个别分配于人。﹂所以,爱德不是按照我们自然的能力赋与的,而是按照分配恩赐的圣神的旨意。
正解 我解答如下:一样东西的分量,系于它自己的原因;因为原因越普遍,产生的效果也越巨大。可是,爱德既然超越人本性,与它不成比例,如同前面所讲过的︵第二节︶,所以它不系于任何自然的德能,而祇系于那灌输爱德的圣神的恩宠。为此,爱德的大小,不看本性的情形如何,也不看自然德能的分量如何,却祇看那随心所愿,分配其恩赐的圣神的旨意如何而定。是故︵保禄︶宗徒在厄弗所书第四章七节里说:﹁但我们各人所领受的恩宠,却是按照基督赐恩的尺度。﹂
释疑 一、天主给每一个人赐恩时所按照的德能,是那个受恩者事先的配备或准备或努力。可是,就是这种配备或努力,也是圣神随心所愿,或多或少,激动人的心智,而先行预备的。为此,︵保禄︶宗徒在哥罗森书第一章十二节里说:﹁那使我们有资格,在光明中分享圣徒福份的。﹂
二、形式并非与质料不成比例,而是二者都属于同类。同样,恩宠与光荣也是属于同类;因为恩宠非他,就是在我们内光荣的开始而已。可是,爱德与自然却并不属于同类;所以,彼此不能相比。
三、天使的本性是属于理智的;所以,他无论从事什么,他就整个地或完完全全地从事;这是合乎他的实际情况的,如同在第一集︵第六十二题第六节︶里所讲过的。为此,越是高级的天使,努力也就越大,无论是那些固执于善的,或是堕落于恶的,为善为恶,都是如此。因而那些高级的天使,凡是坚定不移的,其实际情况,就比其它的天使的更好;而那些堕落的,其实际情况,也就更坏了。可是,人的本性,是属于一种有理性的本性,有时处于潜能,有时处于现实,这是合乎他的本性的。所以,如果他从事什么,并非一定整个地或完完全全地从事;何处有更多的自然的天赋,何处就有更少的努力;反之亦然。为此,天使与人不能相比。
第四节 爱德是否能增长
有关第四节,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爱德似乎不能增长。因为:
一、没有数量的,不能增长。可是,数量是两方面的:或是面积的,或是能力的。面积的数量不适于爱德,因为爱德是一种精神的成就;而能力的数量,却是关于对象那方面的,而在这方面爱德并不增长;因为即使是最小的爱德,凡是应该用爱德去爱的一切,也都已经爱了。所以,爱德不能增长。
二、此外,凡是至极的东西,就不能增长。可是,爱德是一样至极的东西,因为它是众德之首,对至大之善的至高之爱。所以,爱德不能增长。
三、此外,增长是一种动态。所以,那里有增长,那里就有变动;那在本质上增长的,就有本质上的变动。可是,除非有毁坏或产生等事发生,就没有本质上的变动。所以,爱德不能在本质上增长,除非它再生或毁坏;但这是不合理的。
反之 奥斯定在﹁若望福音释义﹂︵第七十四讲论第十四章十六节︶:﹁爱德应该获得增长,因着增长而应该成为完善的。﹂
正解 我解答如下:世途中的爱德是可以增长的。我们之所以称为世途旅人,因为我们正朝着我们幸福的最后目的∣天主前进。在这旅途中,我们越前进,就越接近天主;不过,天主不是用肉体的步伐可以去接近的,而是用灵魂的热情才能去接近的。接近天主是爱德的效果,因为爱德使人的心智与天主结合。为此,世途中的爱德,按其理是能增长的,否则在这旅途上,就不能再前进了。所以,︵保禄︶宗徒在格林多前书第十二章第三十一节里称爱德为道路,他说:﹁我现在把一条更高超的道路指给你们。﹂
释疑 一、爱德没有面积的数量,祇有能力的数量。而这能力的数量,不仅关涉到对象的数目,即爱的对象或多或少,而且也关涉到行为的强度,即更多或更少爱一样东西。爱德就是这样增长其能力的数量的。
二、爱德在其对象方面,是至极的,因为它的对象是至高之善;因此,爱德是德行之中最崇高的德行。可是,在爱德行为的强度方面,并不是每一种爱德都是至极的。
三、曾有人说,爱德不是在其本质上增长,祇是在其主体内的根加深,或者祇是它的热诚加强。可是,说这话的人,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因为,爱德就是一个依附体,它的存在就是在某内存在。为此,说爱德本质增长,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说,它更是在其主体内,也就是说,它在其主体内的根,更加深入。再者,爱德在本质上就是一样专为行动的德行。所以,爱德本质上的增长,等于它更有效地产生一个更热切的爱的行动。为此。爱德之在本质上的增长,并不是在其主体内开始存在或停止存在,好像质疑所推想的,而是开始日益深入在主体内。
第五节 爱德是否因加添而增长
有关第五节,我们讨论如下:
质疑 爱德似乎是因加添而增长的。因为:
一、正如增长可能是在形体的分量方面,同样也可能是在能力的分量方面。可是,形体的分量是由加添而增长的;因为﹁哲学家﹂在﹁生灭论﹂卷一︵第五章︶里说:﹁增长是以前的体积加大。﹂所以,爱德在能力分量方面的增长,也是因加添而增长的。
二、此外,爱德好比灵魂里的一种神光,如同若望壹书第二章十节里所说的:﹁凡爱自己弟兄的,就是存留在光中。﹂可是,在空气中的光,因加添而增强;例如在一间房子里,如果多燃一枝蜡烛,光就增强。所以,爱德也是因加添而在灵魂里增长的。
三、此外,爱德的增长是天主的工作,正如初创爱德也是天主的工作一样,如同格林多后书第九章十节所说的:﹁祂使你们仁义的出产增加。﹂可是,天主初次灌输爱德时,祂把灵魂本来所没有的一样东西,成就在灵魂里。所以,祂在增长爱德时,祂也把灵魂本来所没有的,成就在那里。为此,爱德是因加添而增长的。
反之 爱德是一种单纯的形式。可是,把一样单纯的东西,加在另一样单纯的东西上,并不会产生一样更大的东西,如同在﹁物理学﹂卷六︵第二章︶里已经证明过的。所以,爱德不是因加添而增长的。
正解 我解答如下:每一种加添,是一样东西加在另一样东西上。因此,对于每一种加添,我们至少必须先在理解上假定,那些加在一起的东西,在加添之前,是各自分开的。所以,如果要把爱德加在爱德上,必须先假定,那加添的爱德,是与那被加的爱德有区别的,不一定是由于在存在或事实上彼此有区别,可是至少是由于在思想或理解上彼此有区别。因为,天主能够加添一个起先不存在的,而是临时造成的分量,使形体的分量增长;这个︵新添的︶分量,在事实上,虽然并不预先存在,可是可以把祂与那被加的分量在理解上加以区别。所以,假如是爱德加在爱德之上的话,那么我们必须先假定,这个爱德与那个爱德,至少在理解上有区别。
可是形式彼此的区别,共有两种:一种是种类的,一种是数目的。习性在种类方面的区别,是由于对象不同;而在数目方面的区别,却是由于主体的不同。为此,一样习性,可能因为扩及以前那些未曾涉及过的那些对象而增长;例如一个人对于几何学的知识,由于他现在知道了一些以前他所不知道的几何学上的问题而增长了。可是,关于爱德,却不能这样说;因为即使是最小的爱德,也扩及我们所应该用爱德去爱的一切。所以,那使爱德增长的加添,不能这样去理解,好像那被加的爱德,先已假定它与那所加的爱德,有种类上的区别。
因此,假如要把爱德加在爱德之上的话,我们就必须先假定,它们之间,有着由于主体不同而产生的数目上的区别;例如把一样白色的东西,附加于另一样白色的东西,白色︵的面积︶就加大;不过,这样的增加,并不使一样东西更白。然而,这并不适合于我们现有的讨论。因为爱德的主体非他,就是那有理性的心智。所以,爱德的这样的增长,祇有在把一个有理性的心智,附加于另一个有理性的心智时,才会产生;然而这样的事是不可能的。再者,纵然这样的事可能,结果只会产生一个更大的爱者,而不是一个更爱的爱者。因此,爱德决不可能是把爱德加添在爱德上来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