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故事-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西方哲学史书。作者讲述了自古希腊时期至19 世纪中叶西方经典哲学家的人生道路,对他们影响世界的哲学体系及最重要的思想成就做了通俗而清晰的描述与解析,从而勾勒出西方思想的发展脉络,展示出西方智慧的精髓所在。
故事? 思想? 问题
张志扬
文聘元博士是我们外国哲学学科组暨社会伦理思想研究所最年轻的成员。1998 年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博士学位毕业调到海南大学时,有两点给我很深的印象:一是博士论文做《 维也纳学派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同时又写了一本《 直面人性― 弗洛伊德传》 ;一是博闻强记,有说不完的故事与数字。我心中暗想,这两样东西他是怎么都喜欢的,或许他感兴趣的是“黑箱”,但要说得像白天一样的明白?
虽然我们学科组的人不多,但专业或兴趣的分布还比较合理,自从有了文聘元的“分析哲学”之后。所以我常叮嘱他提出分析哲学的课题来。当得知文聘元在写《 西方哲学的故事》 时,我也并不奇怪。除了每人的专业定位,自己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历来是我们研究所或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自由传统。
待读了《 西方哲学的故事》 后,很有感于他自由研究、自由写作的个性优势。果然,聘元不仅读了很多书,而且读得非常仔细,尤其能把所读的东西说得清晰明白。
1
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今天,经历了许多阶段,而且转折剧烈,出现了众多能开拓不同取向、不同风格的哲学大家、哲学流派及其代表著作。这些无疑是西方智慧的精髓所在,也融入了人类的文化遗产之中。
如何吸取它,对于青年学子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每一个哲学家都有他的“哲学故事”。之所以叫做“哲学故事”,一般总包含着他的“哲学问题”是因何提出的、如何变成“哲学思想”的,“哲学著作”不过是它们交互触发、转变、成型的生成体现。我说“交互”是想把前人的“哲学思想”对我如何变成“哲学问题”的“现实故事”也包括进来。所以这是一条一波九折的思想河流,绝非一马平川的道路。
大概为着选定的读者之故,作者以尽可能通俗明白的话语讲述西方的“哲学故事”,至于“哲学思想”,或者在“故事”中体现出来,或者“故事”作为“问题”的引出,再描述成型的“思想”,而且主要以“故事”与“思想”关联为书旨。看得出来,作者尽力了。做得好坏如何,应该是读者评价的权力。
作者写作的目的不是哲学教材,但又不完全是哲学趣味读物,因为作者在西方哲学经典的解读上花的工夫并不少,或不如把它叫做“哲学思想索引”,使那些有兴趣深入追究的读者愿意再去找原著来读。
下面,我愿意提供一个有兴趣的读者如何深入追究的例证。比如,我读了古希腊哲学部分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与“死”、柏拉图的“理想国”等,如果我不满足作者描述的“故事”与“思想”,而是从中引发出了我更感兴趣的“问题”,我就会找原著再读,并且对“故事”中解决“问题”的“思想”如今又激起了“新的问题”而兴奋不已,仿佛是“火”的传递。
2
什么“问题”呢?
苏格拉底是讲“知识即美德”的道德家,雅典是宽容言论自由的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的民主政体的典范,为何雅典要判苏格拉底的死刑?正是这个奇怪的问题使“苏格拉底之死”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的“心病”。据我所知,对它的解释决不少于六种。(一)苏格拉底代表“真理”,而“真理”抵档不住“真实”,毒药是“真实”,所以苏格拉底式的“真理被毒药毒死了”。这一问题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由舍斯托夫演绎得极为出色:当人类的苦难比海底的沙子还重时,什么是思维正确的真理?什么是知识正确的德行?另有人如托瓦尔则惊叹:竺苏格拉底的死亡中最可怕的是雅典继续走它的路,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我们今天不是常说:“地球照样转!〃
(二)尽管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民主法制的内容,但仍然遵守雅典民主法制的形式,甘愿服从判决饮鸡酒而死。因为守法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法的内容是可以修改或改变的,但法的形式改变等于取消法本身。而城邦无法无以立城邦,公民无法无以立公民。苏格拉底的行为既表明他是法的批判者同时又是法的维护者,从而显示了公民最高的德行。伯内特、泰勒特别强调了这种看法。
(三)苏格拉底之死是人类会死、能死、赴死的典范。他为自己承诺的神义、真理、原则而死,也为自己承诺的公民职责与义务而死,即为思想言论自由,包括承担这种自由所招致的一切横逆并在此横逆中挺身为一自由人。黑格尔这样说。尼采也如是说:“苏格拉底在我们看来是第一个不仅知道生,而且知道依照那种知识的本能去死的人。”罗素最后还是忍不住椰榆了一句:“如果他不是相信灵魂不朽,不是相信死后与神同享福社,我会3
对他的死表示更多的尊敬。”
(四)不少人将苏格拉底的死同基督耶稣的死比较,认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是“因死称义”。我们的孔夫子是知道“杀身成仁”的,可惜天道没有给予他如此悲壮的命运。不同点如让? 布伦所说:“耶稣真正地被死亡所占有,他‘经历’了死亡,苏格拉底则是思考死亡。”但需要解释的是,耶稣是在万能上帝的背景上,他要在死的苦弱与无辜中显示“信”、“望”、“爱”,所以他无须思考死亡,只需经历死亡。苏格拉底则不同,他整个是人的背景,他只能用人的智慧和理智超越死亡的恐惧,从而提醒人们注意,他的命运就是赋予存在以可理解的意义,并最终赋予它一个辩护。(五)美国老报人斯东的看法特别值得一提,他既爱雅典多数人民主制,也爱苏格拉底的自由言论与自由承担的德行,为什么偏偏一个所爱要判另一个所爱的死刑呢?为此苦恼而耗费了他最后十年的时问,写了《 苏格拉底的审判》 。结论,雅典仍然是多数人民主制,它毕竟长时间地容忍了苏格拉底反民主的言论,而苏格拉底向来以精神贵族的姿态鄙视雅典的多数人民主,把它们叫做像狗、驴一样的“畜类民主”,而且在法庭上,决不给雅典民主表示宽恕自己言论的机会,使他们赢得道义上的胜利,宁可用激怒他们判处自己死刑的方法,既显示自己的贵族自由精神,又给雅典民主留下永不磨灭的罪行。
(六)最令人震惊的要算尼采的“评价重估”。古希腊语言学家尼采对“古希腊国家”早有一番特殊的研究。他发现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对一切都在消逝的现象“为何不是无而仍有存在”的惊异,到柏拉图已转变为哲学家与民众关系的思考,提出“哲学是药物”、“哲人是国家医生”的思想。这一点启发了尼采,他才认为哲学与人民的关系是第一性的,哲学首先而且本质上是政治的。4
“这个世界没有真理,只有解释”,但只能由少数哲学家来解释,像柏拉图《 理想国》 中的“洞喻”。苏格拉底的悲剧是一方面主张“知识即德行”只属于少数贵族,一方面又向民众演示传授民主与智慧,结果是导致民众信仰秩序大乱,反使自己落得人民公审而判处死刑的下场。所以,在尼采的眼里,苏格拉底之死,成为坚持等级制、反对民主制、智慧不能下移的“反证”。尼采的看法,尤其成为当今政治保守主义者的思想资源,如列奥? 施特劳斯、斯坦尼,罗森等。
请看,仅以上述六点,大概可以说明,同样一个“苏格拉底之死”的故事,后人读起来,问题的取向立意是何等的丰富。的确,“这个世界没有真理,只有解释”。问题是看你,有无切中时弊的解释能力。
读书,不仅仅是读“故事”,也不仅仅是了解前人的“问题”与〃 ,巴想”,更重要的,你是否能引出或发现“属于你的”问题与思想。
这本《 西方哲学的故事))或许不能如此深地激发你的问题意,但愿它能引起你思考的兴趣,倘能如此,此书之幸,作者之幸
识矣
2000 年7 月24 日海甸岛
第一章智慧之爱
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 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
这一章,我想,是要写的。但您若性急,就跳过去,也许您会认为下一章才是我这本书的开始。
大家都听说过“哲学”这个字眼,但未必有人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说实话,我虽然学习过十年哲学,从本科一直念到博士,对于哲学这个东西的各方各面都可以大说一通,但您要是间我:“你聊了这么久哲学,那哲学是什么呢?请你先回答我,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嘛!' '
您这样一棒可打中了我的七寸。不过我是不会脸红的。不错,我学了十年哲学,按理也应该明了我学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了。但我要告诉您,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 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呢!所以,我也用不着脸红。
是的,这里提示了不但是哲学,也是好多学科,甚至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可悲的现象:对于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我们反而最一I ― 一--了
无所知,对于一些最简单的间题,不提则已,一提就令人目瞪口呆。我举个例子吧!
称是人,我也是人,大家都是人。那么请问:什么是人?对这个问题有许多的回答,各式各样。柏拉图,这个古希腊最出色的哲学家― 就哲学而言,我认为他比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还要出色― 曾经对学生们说:人,就是两足无毛的动物。他的学生们第二天就拎了只拔光了毛的公鸡过来,在课堂上喊道:看啦,哥们儿,这就是人!
我想大家最清楚的一个定义是:“人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如果你认为这是对的,人就是这么回事。那么我这里也要先问两个问题:一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二是不能制造工具的动物就不是人吗?然后我要去做两件像柏拉图的学生做过的事儿。一是去公园里抓只猩猩过来,对大家说:“看啦,这就是您说的人。”二是去妇产科医院找个天生无脑儿来,对大家说:“这不是人。”
为什么我要干这么可笑的事呢?头一件是因为猩猩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尤其是非洲的黑猩猩,它们的嗜好是吃又大又肥的黑蚂蚁,就像我们爱吃又大又肥的虾米一样。当它们找到一个蚂蚁洞,就会先吃完外面的蚂蚁,再从树上折下根树枝,把它的叶子扒下来,然后将棍子伸进蚂蚁洞里去,把蚂蚁钓上来吃。怎么样?很像我们钓鱼吧!这根棍子不是猩猩制造的工具吗?用它的难度至少也同把个石头砸几下,再用它扔野兽一样的难。第二件我要去妇产科找天生无脑儿。这是因为这种天生无脑儿生下来就没有大脑,不用讲听和说,甚至于没有任何意识。那么他是不是人呢?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我想您的答案是:前者不是人,而2
后者是人。那么,既然能够制造工具的不是人,而不能制造工具的反而是人,怎能把“能够制造工具”当做人之为人的条件呢?所以咱们人到这个世界几十万上百万年了,所谓的文明与智慧也出现上万年了,但直到如今,对于什么是人这个间题却并没有全世界都认账的定义。何况只有两三千年历史的哲学呢1 虽然不晓得哲学是什么,但我们仍然知晓哲学的许多东西,首先是“哲学”这个词的起源。
“哲学”这个词是由日本人译成汉语的,这个词的英文名是〃 phifosophy 〃 ,来源于希腊语。(下面我们将要说,希腊不但是“哲学”这个词的起源地,也是整个西方哲学的祖国。)它是由两个希腊语单词“philein ; ,和“sophia ; ,组合而成的,〃 philein ; ,的意思是“爱”或者“友爱”,而、叩hia ”的意思是“智慧”。因此,哲学活动就是“爱智”或“爱真理”,古希腊人大概是这样理解哲学的。但现代人如何理解哲学呢?那就很难说了。不过,我觉得哲学对于现在的研究者们主要是一种吃饭的家伙,就像做律师同做小吃店的伙计一样。不过律师们主要凭嘴挣饭吃,小吃店伙计主要用手脚挣饭吃,而哲学家们主要靠脑袋挣饭吃罢了。
所以,我这里想说一说早就憋在心里的话:
哲学不是高深莫测的,更不是高不可攀,相反,它实际上离我们是最近的,想的也是一些距我们最近,也可以说是最简单的问题。
也许正因为这些问题的简单,所以它们常显得是最难回答的,就像泰戈尔所言:“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这个难也不是一般的难,它就像练武当功夫时的内力,或少林功夫时的外力一祥,最基本又最难:说它基本,因为每个练武3
或者不练武之人都多少会点儿,就像我们人人多少有些力气,能举个十多斤乃至上百斤一样,娇怯怯的林妹妹也不例外;说它最难,因为它是没有止境的,只要练得好便能无敌于天下,犹如《 倚天屠龙记》 里的觉远大师,不知不觉之间就练就了独步天下的武功,他其实对武功招数一窍不通,成为一等一高手凭的只是他深厚无比的内功。
搞哲学也是这样,只要我们能对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做出回答,那么我们不但能在哲学上武功大进,而且在其它方面也能横行天下。
我凭什么这样说?因为哲学练的是什么?是智力1 这就是一切学习中最基本的真功夫,其它一切学习,无论物理、化学、数学,还是文学、历史与心理学,其实练的都只是招式,只是武功中的罗汉十八掌或者三十六路伏虎断魂刀法,但哲学,就像练内功的心法,乃是练就上乘武功的必由之路。熟读金庸大作的人都知道,一旦练成了上乘内功,学招式那简直是小菜一碟,练成上乘武功易如反掌。掌握知识也是这样,倘若练好了哲学这门内功,那么学习其它学科也会易如反掌。
― 但我这里要警告大家,千万不要听了这句话就去轻易地搞哲学,须知哲学不是人人能弄的,就像内家心法不是人人能练一样,搞不好会走火入魔,搞哲学弄不好也会令人走火入魔― 成为神经病患者。不要笑,在过去有过许多,现在还有,将来也会有不少人因为搞哲学而得了神经病,最后发疯甚至命丧黄泉,就像伟大的哲学家尼采一样。
当然,如果只是把哲学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或者少男把它作为玩儿深沉的武器,好在可心的女孩面前玩儿一下,令她的芳心蠢蠢欲动,这样就不妨了,谁都可以练,绝对没有走火入魔之4
劫,甚至可能由此成为哲学高手。就像《 天龙八部》 所记,少林寺一个半呆和尚,一天不知哪里捡到一本《 易筋经》 ,就嘻嘻哈哈练了起来,结果成为一代武林高手。这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所以我主张,如果有谁想搞哲学,就要像只想用哲学去哄哄女孩子的少男们一样,千万不要一心只想着发现那些关乎宇宙万物本质的最高真理,这样弄下去,不疯也得傻。
哲学中有太多的东西像何谓哲学之类
的问题一样令我们迷惑,然而我们对哲学并不是全无所知的,例如,我们对于哲学的起源和它的发展就颇知一二。
在人类的知识之树中,哲学实在是很晚才产生的,因此属于上面的几条枝’r 之一。比它更先产生的是艺术。依据我们对于古代和现代的原始人的考察,叨肠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