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故事-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柏拉图的这番高论要是给现在的孩子们听到了,他们会高喊:“柏爷爷万岁!' '
与体育运动相配合的是食谱,在柏拉图眼中没有比烤鱼烤65 臼.一一’一一一丁
肉更好的食品了,所以公民们俩只准吃这些东西,而且烤时绝不许加任何佐料,像五香面之类。柏拉图发誓说吃这样原汁原味鱼肉的人绝不会生病。
一个公民是否像牛一样强壮了就行了呢?当然不行,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公民绝不是一个理想国的好公民。柏拉图要求理想国的公民们不但有野蛮的体魄,还要有文明的精神,他认为培养公民文明的精神的最佳方法就是音乐教育。
柏拉图的音乐与我们现在所讲的音乐就更不是一回事了,它包括一切非体育的教育,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切“文化课”都位于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之列。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有两个特征:
一是反对强制性教育,强调要把最难学的课程也变得轻松活泼,课本则要编得“像诗歌一样优美”。他在《 理想国》 中这样说:
在儿童时期就应该进行基础教育,不过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因为一个自由人在获取知识时也应该是个自由人… … 在强制的情况下获得的知识是不稳固的,因此不要使用强制手段,而应该让早期教育成为一种娱乐活动,这样才会使你更好地发现孩子的天赋。
二是对教育的内容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绝不许自由放任。柏拉图是如何检查什么可讲什么不可讲的呢?
首先一条总规矩就是:凡属官方说准讲的东西才可以讲,其它一概不准,包括母亲给孩子讲的童话,给孩子听的音乐。例如在古希腊几乎人人都会背诵的荷马史诗是不准讲的。66
为什么呢?
我们在一开始就讲过,古希腊的神们与中国的玉皇大帝不一样,什么事都敢干而且也干了的,包括坏事,柏拉图认为神,既然是神,就应当是完美的,是凡人的道德准则,所以任何说神有错的东西都是不准讲的,否则孩子们也学起神们的坏榜样来可不得了,做了坏事还会振振有辞地说:“这是神教我干的。”还有,柏拉图认为放声大笑是不文雅的,而《 伊利亚特》 里面的神们曾经“幸福地大笑不止”,这还得了!
因此,柏拉图认为荷马史诗是绝不许讲给孩子们听的。还有,柏拉图认为必须将所有戏剧家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因为戏剧里大都有好人与坏人,坏人也要好人来演,而他是坚决反对好人模仿坏人的,所以干脆将戏剧从他的理想国中赶出去得了。
最后,做父亲和老师的也绝不准讲好人不幸而坏人反而幸福的故事,因为这可能让孩子们觉得:“做个坏人也不错啊,那咱长大后也做个坏人得了。”
就具体的音乐来说,吕底亚和伊奥尼亚的乐曲是不准奏的。因为吕底亚的音乐老像是愁眉苦脸,叫人丧气,孩子们听了弄不好也要多哭几声,没一点教育意义,不准听!伊奥尼亚位于今天的小亚细亚半岛,现在叫土耳其,那地方的什么东西都像土耳其浴一样,软绵绵的,叫人浑身舒坦,也叫人浑身没劲,那地方的音乐当然不准奏也不许听,凡准奏准听的音乐必须是节奏简单明快,像进行曲一样听起来叫人浑身热血沸腾,不由想操起钢枪上战场的那种。
这第二步的音乐教育要花上足足十多年时间,到孩子们20 岁为止。
67
在第二步结束之后,就要来一场期末考试了,目的是要将所有的孩子区分成两部分人:通过考试的就继续学下去,通不过的就被淘汰,去做第一类公民― 普通人。
这场考试是彻底的、公正的,对任何人都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绝对公平,不管你的老爸是农民还是国王,做不做普通人完全凭能力而定。
第三步:顺利通过淘汰赛的人将再次开始他们的学习,他们的体质、思想甚至性格要受到更全面的、更严酷的训练。这一过程长达十年,十年之后就进入第二轮考试了,同样的严厉而且公正。没有通过这一轮考试的人就去做第二类公民― 士兵,而通过了第二轮考试的人就可能进入最高的等级― 护国者了。第四步:通过第二次考试的人仅仅有了成为护国者的可能。他们接下来又要开始学习,这轮学习的乃是柏拉图的治国之道:哲学。这时他们已经整整30 岁了。为什么要等到这么晚才让他们学习哲学?因为在柏拉图看来,学习哲学是一种极大的快乐,而让这些年轻人“过早地品尝哲学那种难得的快乐不是明智之举… … 因为年轻人在初次尝到哲学的滋味时,常常为了取乐而争辩不休,并且老想顶撞和驳倒对方… … 就像小狗怠儿对凡是走近它的人都喜欢扯一扯、拽一拽那样。”
学习哲学的过程也有五年,目的是要在哲学的训练中培养处理复杂事物并且随时能保持清醒头脑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柏拉图是对的,要是诸位有谁能在学了五年哲学之后还保持头脑清醒,那绝对是个人物。
五年之后,这些身强体壮,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还懂哲学的“完人”就可以做护国者― 哲学王了吗?
不,早着哩J
68
第五步:这也是最后一步,但也许是最难的一步。这些理想国的精英将遭受更严厉无情的锤炼― 生活之锤炼。
他们将被抛入生活的熔炉,成为一个普通人,成为商人、匠人或者农人。他们要学会在市场上同最狡猾的商人们讨价还价,要在铁匠铺里抡动沉重的大铁锤,要头顶炎炎烈日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为了一日三餐流尽汗水。
但即使在饿得头昏眼花,累得走不动路,也要想着自己是未来的护国者,在最困苦的环境下也要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去理解做一个哲学王所要具备的一切品质与技能。
也许他们中有的人会忍受不住生活的锤炼,被生活锤得稀烂,但那些经受住了这最后考验的人们,将是真正的、完美的护国者― 哲学王。
这就是柏拉图的教育程序,在这些程序完成之后,全体公民将各得其所,成为匠人、士兵,或者护国者。
金属人柏拉图认为,为了保持理想国的安定团结,为了使那些被划为普通人或者士兵的人不致起来造反,妄图成为更高等级的人,就必须将这一切说成是神意― 并不是他柏拉图将公民分成三个等级,而是神将他们分开,所以他们每个人成为什么等级的人乃是神的意旨,他们必须谨遵神命,不得胡思乱想。前面说过,柏拉图认为神应当是完美的,而传统的古希腊的神们是不完美的,甚至干坏事,所以不能成为理想国的神,他便扯出了一个完美的神,说是这个神创造了人。并且他在造人时用了几种金属:金、银、铜和铁,其中护国者是用金子做的,所以是最上等的公民,士兵是用银子做的,而普通人只是用铜和铁做的,所以地位最低。他说:
; 69
他们虽然是一母所生、亲如手足的兄弟,但是神在塑造他们时,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宝贵岭,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身土加入了白银。在农民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呈所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二,' ’? 须知,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怎么样?有趣吧?柏拉图就是这样创立了一种宗教,连哄带吓地叫理想国的公民们俯首帖耳。
但我想,即使柏拉图的理想国搞成了,他的这套理论又哄得了谁呢?古希腊聪明人多得很,谁比谁傻多少?乌托邦的创造者们都有这个毛病:认为别人是傻瓜,会按他们造出来的模子去生活。
哲学王对于理想国三类公民,柏拉图实际上只对最高的一级― 护国者,也称哲学王― 做过详细的分析,从前面的教育程序中也可以看到,他在理想国中实际上阐述的主要只是一个问题:如何为国家培养哲学王。
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说过了,现在来说说那哲学王被培养出来后,他们将过着怎样一种“王”的生活。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说:经济生活、家庭生活与婚姻生活。
7 口~
在这里我首先要指出一点:理想国里的哲学王并不是一个,而是若干个,到底多少,柏拉图并没有加以说明,但在三类公民中他们的人数肯定是最少的。关于哲学王们的生活,柏拉图是这样说的:
首先,除了仅够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之外,他们绝对不能拥有财产,也不能拥有装着门门和插销、让找上门来的人吃闭门羹的私人住宅。他们得到的给养应该仅够满足一批训练有素、吃苦耐劳的武士们之需要。他们愿意从全体公民那里领取固定的报酬,这笔钱足够他们一年的花销,但绝无积余。他们要像军营中的士兵那样,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铺。… … 在所有的公民中,惟独他们不能去接触或处理跟金银有关的事情,不能跟金银待在同一个屋顶下,不能佩带金银制作的饰物,也不能用金银器皿来饮一点儿酒。他们就这样来拯救他们自己,拯救他们的国家。
所有哲学王必须住在一起,住的是小房子,吃最简单的食物,就是前面说过的没有任何佐料的烤鱼烤肉,而且还不能多吃,不饿就得了。
一句话,他们什么都不多,但也不少,柏拉图认为富有与贫穷一样有害。
哲学王们的家庭生活也是共产主义的。所有哲学王,如果是男的话,他的妻子是全体男哲学王共有的,如果是女的话,她的丈夫也是全体女哲学王共有的。
大家也许会大吃一惊:难道理想国里还有女哲学王吗?不错!女士们应当感谢柏拉图,他可以说是第一个彻底的女71
权主义者,第一个主张男女完全平等的人。
在理想国里男女完全平等,一切事情,凡男的可以做,女的同样可以,包括做战士。在甄别全体公民的考试中,以及在平常的训练中,男女是完全不分的,男孩与女孩有同样的机会成为普通人、战士或者哲学王。他曾说过:“造就一个男子成为一个优良的护国者的教育,也同样会造就一个女子成为一个优良的护国者;因为他们的本性是一样的。”
大家可以看出来,柏拉图之所以主张男女平等,并不是出于对弱者的怜悯,而是打心眼儿里认为“他们的本性是一样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比我们现代社会里的男女平等还要彻底的平等。
家庭生活如此,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生活又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上看这间题:一是性生活,二是婚姻。下面所说的不单是哲学王们的,也是普通人和士兵的婚姻生活。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婚姻的年龄是有限制的,女子在20 岁到40 岁之间,男子在25 岁到50 岁之间。在这个年龄段的男女谁嫁谁、谁娶谁既不讲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也不讲自由恋爱,而是像雅典人选将军一样,用抽签来决定,哪位男士抽上哪位小姐就要她做老婆,小姐也是一样。
至于在这年龄段之外的男士女士,性生活完全自由,惟一不准的就是生小孩,怀上了也要打掉,万一生下来了就杀掉。但柏拉图又有另一个主意,这些婚姻表面上是由抽签决定的,但实际上却是内定了的,也就是说,要由最健壮聪明的男人与最漂亮动人的女人婚配,而且要让这些人生的孩子最多。这就是柏拉图的优生原则,柏拉图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计划生72
育”的人,认为应该依据粮食来决定人口数量,否则人太多,粮食太少,国家就会乱。所以不但要优生,还要少生。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矛盾:既然要共产共妻,那么怎能还去抽签决定谁配谁,搞优生学呢?我想理想国的婚姻实际上是这样的:
哲学王们是共产共妻的,他们用不着抽什么签来婚配。普通人和士兵则要经过抽签来婚配,在婚配的年龄段中间也不能随便与妻子丈夫之外的女人男人乱来。
那孩子怎么办呢?
一句话:决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孩子生下来后,要马上将他们秘密地送到某个地方去,由国家统一抚养,像上面说过的一样进行教育,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俗话说,千里搭长棚― 没有不散的筵席,
我们讲柏拉图的理想国也是如此,虽然理想国是柏拉图最有名的理论,但总得有个结束,我们现在就要开讲他的另一个有名的理论― 理念论。
我们先来讲个笑话。
据说柏拉图的一个学生,在阿卡得米学习了几年后,回家去看老爸,顺便要点钱。他老爸看到独生子挺高兴,杀了只鸡款待儿子。
席间,老爸问:“孩子啊,你跟伟大的柏拉图学习哲学也有几年了,你能告诉我学哲学有什么用吗?' '
儿子愉快地回答说:“成啊,爸。”
他顺手指着桌上的鸡,问:“爸,你看这桌上有几只鸡?〃 73
“一只呀,儿子。”他爸不假思索地回答。
儿子笑了,颇有点得意地说:“爸,在你看来只有一只,在我看来却有两只哩!一只是你用眼睛看到的个体的鸡,还有一只是老师告诉我的理念的鸡。”
他爸听了,一下子将盘子端到了自己面前,说:“儿啊,你的哲学真有用,好,现在你就吃你的理念的鸡吧,我来吃个体的鸡。”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真的显明了柏拉图理念说的几个要点:一是理念是与个体的物不同的东西;二是理念与个体的物有某些相似之处,如理念的鸡也是只鸡― 不但是,而且柏拉图认为比我们看见的鸡还要“鸡”哩!
等一下我们会详细地说这些,但先得将理念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不真实的个体十多年前,当我初次步入哲学的大门,初次阅读哲学著作,尤其是那些西方哲学教科书时,我有一个深切的感受:这些人都是在自说自话,东拉西扯,缺乏系统,弄得我常丈八金刚― 摸不着头脑。这样不但没能理解哲学,而且对哲学心生畏惧与厌恶。
这样的原因并不在于哲学本身,而在于我们表达哲学的方式。正因如此,我将以一种清楚的、符合逻辑的方式来表达哲学。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要么不说,要么说清楚。
也就是说,我将努力把本书的一切,包括下面的理念论,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具体地说,一是在结构上我将把哲学理论逻辑化,看看哲学家们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地推出一个个理论来的,最好是从一些大家都会同意的常识入手;二是文字上尽量将每句话都说得74
明明白白、清晰如画。
题外话说得够多了,我们现在开始谈理念。
柏拉图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认为:个体事物,也就是我们用肉眼看到的万事万物是不真实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呢?因为柏拉图认为:
凡真实的事物,必须是不自相矛盾的,也就是说,它必须要么是美的,要么是不美的,要么是正义的,要么是不正义的,否则就不是真实的。
这句话就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前提,柏拉图正是由此而步步推进地提出了理念论的其它思想。
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具体事物具有什么特点呢?
柏拉图认为它们具有如下特点:有时,它们看来是美的,但有时,它们又好像不美;有时,它们看来是正义的,但有时,它们好像不正义。真善美都是如此,在此时此地此个角度看是真的善的美的,但换了彼时彼地彼角度看就不真不善不美了。总之,具体事物永远是矛盾的,具有自相矛盾的恃性。我想大家对于柏拉图的这个观点是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