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诡计(1)-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zq。I
、,一、 博彝论的嶷H
皇后与皇上一起出来审议开渠一事。
他们的奏章被呈送给宰相文彦博.文彦博看后藏在怀中,召来两个司天
官说:“日月星辰、风云气色的变异,才是你们可以说的事,因为这是你们的
职责。为什么胡言乱语干预国家大事7你们所犯的罪应当灭旗。”两个司天官
吓坏了。文彦博叉说:“你们两个真是愚昧之极,你们先下去吧,如果再犯,
一定要从重处置你们。”两个人走了后,文彦博把他们的奏章拿给同僚们看。
富弼等人说:“他们胆敢如此胡作非为.为什么不斩了他们?”文彦博说:“斩
了他们,事情就公开化了,宫中会阉得不安宁。”
过了不久,朝廷决定派遣司天官测定六漂槊的方位,文彦博还是耀那两个
人去。这二人怕治他们的前罪,就改称六漯渠在京城东北,而不在正北。
在博弈中,假如你打算通过威胁或许诺影响对方的行动,那么他的行动
也应该可以让你看到。否则你不可能知道他是不是选择顺从,而他也明白这
一点。
在你做出一个许诺的时候,不应让自己的许诺超过必要的范围。很如这
个许诺成功地影响了对方的行为,就要准备实践自己的诺言。因此,代价越
小越好。意味着许诺只要达到必要的最低限度就行了。
适度原则其实同样适用于威胁.不要让自己的威胁超过必要的范围。一
个大小恰当的威胁,应该是大到足以奏效,而又小到足以令人信服。如果威
胁大而不当.对方难以置信,而自己又不能说到做到,那就会打击确立自己
的信誉。
博弈的参与者发出威胁的时候,首先可能认为威胁必须足够大.大到足
以阻吓或者强迫对方的地步。接下来才考虑可信度,即让对方相信,假如他
不肯从命, 定逃脱不了已经明说的下场;若是在理想状况下,没有别的需
要考虑的相关因素了。假如对方知道反抗的下场.并且感到害怕,他就会乖
乖就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担心若实践这个威胁,会有多么可怕的情况
发生呢’
但问题在于.我们永远不会遇到理想状况。首先,发出威胁的行动本身
就可能代价不菲。国家、企业乃至个人都在许多不同的博弈交织之中.在一
个博弈中的行动会对所有其他博弈产生影响。其次.一个大而不当的威胁即
I。92
承诺与成胁:胡萝p加大棒的艺术
便当真实践了,也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最后.所谓一个成功的威胁完全不
必实践的理论,只在我们绝对有把握不会发生不可预见的错误的前提下成立。
我们来看一看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是如何威胁那些私闯
园林的旅行者的。
这位女高音歌唱家有一个很大的私人园林。每逢周末.总是会有人到她
的园林里采花、拾蘑菇,更有甚者还在那里搭起了帐篷露营野餐。虽然管理
员多次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还竖起了“私人园林,禁止人内”的木牌,可
所有这些努力都无济于事。
迪梅普莱知道了这种情况后,就吩咐管理员制作了很多醒目的大牌子,上
面写着“如果有人在园林中被毒蛇咬伤后,最近的医院在距此15公里处”的宇
样.并把它们立在园林四周。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私自闯人她的园林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也可以理解.威胁的首要选择是能奏效的最小而叉最恰
当的那一种,不能使其过大而失去可信度,而务必要使惩罚与过错相适应。
无条件的回应规则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水渠.水渠叉
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早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
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还把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
一多,渠水上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槊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
水。一条辛苦挖成的水渠,被弄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因决口而经常发生
水灾,水利变为水害了。
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驶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
时.便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堵塞漏洞,可说是个老大难问题。到宋代李若
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说:“今后凡是水槊
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调沿渠的百姓,让他们把决口的堤坝修好。”
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在博奔中.一个策略行动的设计目的,就在于改变对方的看法和行动,
使其行动变得对自己有利。而宣布一种无条件的回应规则,刻意限制自己
29。I
的行动自由,可以成功达到这个目的。不派军队修堤坝看似可能造成所有
代价都由农民支付的后果,但是李若谷想要的就是这种后果对农民的阻吓
作用。
也许会有人觉得,保留选择余地总归是有好处的。而且中国人的处世文
化中,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很重要的一条。但是.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一
点却不成立。休虽然少了行动自由.却在策略上得了益.因为这么做改变了
对方对你以后可能反应的预期,而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自己谋利。所
有人知道,只要你有行动的自由,你就有让步的自由。
一个乍看上去可能束缚自己的策略行动.可以扭转整个局面,并使你获
得策略上的优势.抢占先机。
回应规则必须在对方采取你打算加以影响的行动之前生效。一旦被人占了
先机,不管威胁还是许诺都将无济于事。也就是说,第一招一定要让对手观察
到或者推断到,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策略效果。
即便你对一个无条件的行动并未真的先行,仍然可以通过一个圊应规则.
获得类似的策略优势。回应规则把你的行为限定为对其他人行动的一种回应。
虽然你是跟在别人后面行动,但这个回应规则必须在别人开始行动之前就
宣布。
父母对孩子说:“除非你吃掉这份蔬菜,否则不许看电视。”实际上就是
在确立一个回应规则。毫无疑问.这个规则必须在这个孩子把自己那份菠菜
喂了小狗之前就开始实施,并且明确宣布出来。
无条件的行动是你先行且一成不变的回应规则;威胁与许诺则在你第二
个出招时实施,但两者都是有条件的行动.因为这个回应取决于对方怎样做。
一种策略行动总是要抢占先机。回应规则必须在对方行动之前出现.这
意味着无论策略行动是什么,整个博弈都必须当做相继出招的博弈进行分析。
如果你永不妥协,那么其他人就会针对这一点做出回应。借助威胁与许诺,
你首先设立了一个回应规则,然后其他人出招,而你按照自己的回应规则采
取相应的行动。
这样的话原本同时出招的博弈变成相继出招的博弈。同一个博弈若是按
照同时出招或者相继出招方式进行,有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I 29‘
承诺与威胁:胡萝h加大棒的艺术
项羽于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是一种断绝归路的无条件行动,这样一个
承诺使项羽获得两个好处:首先,他使自己的士兵团结起来了,每一个人都
知道他们全体都会战斗到底,因为已经没有可能中途放弃,甚至连进跑的机
会都没有了。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这对敌人产生了影响。他们知道项
羽要么取胜.要么灭亡,而他们自己则有撤退到后方的选择。他们选择了撤
退,而不是跟这么一支已经横下一条心的军队拼个你死我活。
要使这类威胁产生预期效果,光有自己一方达成一致还不够,必须让对
手对这些都有透彻的了解。因此,这个例子当中特别应该注意的是项羽的个
人威望,烧掉船只虽然是他的命令,但将士不仅知道他的目标.而且表示支
持.因为他们要推翻暴秦。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项羽之前.破釜沉舟对于任何一位将军来说都是疯
狂的,不可思议的。可是项羽恰恰是通过这种断绝自己后路的做法,达到了
自己的目标。一个看起来疯狂的人可能恰恰是一个超级策略家,为什么要这
么说呢?因为恰恰是这种表现.使他的威胁总是更容易使别人相信。
博弈参与者不是使自己的支付或效用最大,而是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
效用)”最大。当失败的主观概率加大时.就会想办法避免。而左右判断的是
经验,一种并不太科学的“归纳法”。
当种种迹象表明你心里最想采取的实际并不是你的最优策略时。铤而走
险的对手就会出现,当他们猜对了的时候,这种赌徒精神就会富于传奇色彩。
成功的概率无疑会比较低,所以大多数人撞过一两次南墙后就老实了。那种
一条道走到黑的二杆子精神毕竟只属于少数疯子。电影《东邪西毒》里面,
欧阳锋说“要让别人不拒绝你,你就要先拒绝别人”,欧阳锋不是疯子.但是
他被看做疯子这一点,却可以使他在博弈中更好地达到目标。
因为同样一个威胁,如果由以疯狂闻名的人发出,就可以成功奏效.可
是如果换了一个头脑正常的人.人们就会觉得难以置信。从这个意义上讲,
明显的不合理性可以变成良好的策略上的合理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
可以有意培育某种名声。
。钻I
V,一 博彝论的
诡冲
保护好自己的武器
2005年9月,印度海军参谋长阿龙·普拉卡什上将表示,印度不仅要有
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而且还要确保其二次核打击具有“不可抵抗的毁灭
性”。这句话似乎说明,印度正将二次核打击视为核威慑的重中之重。他说:
“核威慑必须要根植于对手的心中。为了阻止某人,你必须让他确信,使用
核武器的后果是极其可怕和毁灭性的.以使他永远不会考虑动用核武器。”
2006年4月13日,俄罗斯热力工程研究所负责人尤里·所罗门诺夫对美
联社记者说,俄军年内将部署首套移动型“白杨一M”导弹.潜射型“圆锤”
也将于2008年服役海军。有意思的是,所罗门诺夫专门强调俄罗斯未来的核
力量不是建立在核平衡的原则上,而是基于合理的最低限度原则。而这种所
谓的最低限度指的其实就是“二次打击能力”。
因此,所罗门诺夫特意强调这些导弹的抗打击能力,以及它能够轻而易
举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的攻击力:“这将使俄罗斯在2040年前高枕无忧。
‘白杨一M’和‘圆锤’ 肯定能穿透导弹防御系统.这些新型导弹将能经受
住附近核爆炸和激光的影响,世界上没有其他导弹具有这种能力。”
印度与俄罗斯的战略思路,与博弈论学者谢林的基本逻辑有惊人的相似
之处,尽管谢林的研究对象是冷战时期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按照谢林的理
论,拥有核武器的目的并不是用来先发制人,而是用来实施报复。就像在幼
儿园,一个弟弟为了避免受其他小朋友的欺负,并不会让能打架的哥哥首先
去教训所有的小朋友,哥哥的价值在于:如果遇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负,他就
可以让哥哥出面反过来实施惩罚。因为首先教训所有小朋友的一个可能,是
可能会遇到更具报复力,比如有两个哥哥的小朋友.那就麻烦了。
正是基于这种观点,谢林认为,核武器的作用来自于巨大的戚慑力,而
不是其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一国防范核战争的最好措施是保护自己的武器,
而不是自己的人民。一个国家如果认为自己能够经受住一场核战争,就比较
可能会挑起核战争。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向你的敌人显示你能够在一场打击
后还击.而不是向他表明你能在打击后幸存。
1296
承诺与威胁:胡萝h加大棒的艺术
也就是说,和平的希望不能寄托在裁军或躲避核辐射的庇护所上,而是
寄托于二次打击能力,例如把导弹安装在潜艇上。
本节开头的两则消息清晰地表明。二次打击的核威慑概念经过谢林的推
广.目前已经成为一些核大国的基本共识。在影片《奇爱博士》中也用戏剧
化的手法,反映了谢林的这一观点。影片中的那台“末日毁灭机”是由埋藏
在地下的巨大的原子弹组成的,一旦引爆就会释放巨量辐射,足以毁灭全人
类。一旦苏联遭到入侵,这台机器就会自动引爆。当美国总统米尔顿·莫弗
利询问这么一个自动引爆装置究竟有投有可能制造出来时.奇爱博士答道:
“不仅有可能,而且不可缺少。”
这台机器是一个绝妙的阻吓手段.它会使一切入侵变成自杀。本来,假
如苏联遇到美国人侵.银有可能犹豫,不愿意实施报复或者冒同归于尽的风
险。只要苏联还有不做反应的自由,美国就有可能冒险发动进攻。现在有了
这台“末日毁灭机”,苏联的反应将由这台机器自动做出.其阻吓的威胁也就
变得可信了。
这种保护自己的二次打击能力的逻辑,其实也可以视为一种可以做出报
复的可信威胁。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运用。作家李唯有一篇小说《腐
败分子潘长水》,里面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情节,就反映了这一策略。
老潘和小商合谋收取巨额贿赂17万元,检察院立案审查事实清楚后,送
交法院等候判决。老刘代表单位党委依照程序来将这一决定通知老潘.并跟
老潘做了最后一次个人之间的谈话。
老刘说:“你还记得好多年以前,‘文革’以前,有一本特别流行的小说
叫《平原枪声》,你还记不记得?”
老潘说:“我不知道.我不看小说。”
老刘说:“休真是不看书不看报.要不你怎么就能犯事进去了哩!那小说
里有个人物叫肖飞,是个侦察员.后来还改成快板书,叫‘肖飞买药’’”
老刘叉说:“肖飞有两把枪.一把是明的,平时掂在手里的,是20响的
驳壳检,一把是暗的,平时藏在裤兜里不轻易掏出来的,是马牌槽子。你知
道肖飞为什么要有两把枪吗?”
老刘接着说:“那马牌槽子是为了保护那驳壳枪的。如果肖飞的驳壳枪让
29’I
减篁鲨型型
人缴了,他马上就把暗藏的马牌槽子掏出来对准缴他枪的人,这样就能把驳
壳枪又夺回来。有马牌橹子的保护,肖飞才敢胆壮地掂着驳壳棺到处走。休
想.枪是杀人的,本身就已经够厉害的了,可枪还要用枪来保护.你想想这
里面对你有什么启发吗々”
老刘说:“这就说到你这次搞钱,你事先有没有想过:你搞到钱后拿什么
来保护这个钱?你有什么奉事不让这个钱又被人收走还把你关进去々你有什
么能耐保证这个钱搞到手后就安安稳稳是你自己的,钱是好东西,可不是什
么人都有资格去搞的!老潘,我告诉你,现在抓出来的,都是叉想搞钱叉没
有本事去保护钱的人!真正有本事的都是抓不出来的。你没那个资格去搞钱
你搞的什么钱’抓的就是你们这些人!你可不就活该坐牢嘛!老潘,咱俩共
事这么长时间,关系不错,我才跟你这么说的,你好好想想吧。”
然后.老刘严肃起来,正式代表单位党委通知老潘开除他的党籍。
在竞争时,一方只要在遭受对手第一次袭击后有还手的能力,而且这种
二次打击能力足够致先进攻的一方于死地,那冲突就不会发生。因此,博弈
者通过威慑战略保护自己的耍诀,是隐藏和保护自己的武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