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正脉-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
【颂】【标05】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标06】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
【评】【颂】僧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
○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
【颂】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
○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此外别求。即同魔说。
○【标07】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标08】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标09】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
○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标10】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甚么时节。整理脚手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舆。光明显'烝…氶+叀А=源幼孕奶鞍帧R磺卸窬场=员涑墒馐ぶ场!颈�01】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总未定。
○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标02】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只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标03】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嗔等病。只如今念念若有贪嗔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只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标04】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只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标05】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成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尊重。
○【标06】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
○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布寰宇矣。
【标07】南泉普愿禅师
初习相部旧章。究毗尼篇聚。次游诸讲肆。历听楞伽。华严。入中百门观。精炼玄义。后扣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一日为众僧行粥次。马祖问。桶里是甚么。师曰。这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祖便休。自余同参之流。无敢诘问。
○上堂。然灯佛道了也。若心相所思出生诸法。虚假不实。何以故。心尚无有。云何出生诸法。犹如形影。分别虚空。如人取声。安置箧中。亦如吹网。欲令气满。故老宿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且教你兄弟行履。【标08】据说十地菩萨住首楞严三昧。得诸佛秘密法藏。自然得一切禅定解脱。神通妙用。至一切世界。普现色身。或示现成等正觉。转大法轮。入涅槃。使无量入毛孔。演一句经无量劫。其义不尽。教化无量亿千众生。证无生法忍。尚唤作所知愚。极微细所知愚。与道全乖。大难大难。珍重。
【颂】【标09】上堂曰。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王水草。拟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标10】师有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僧达书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曰。问一答百也无妨。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睹对声色。不是好手。僧又问长沙。沙瞪目视之。僧又进后语。沙乃闭目示之。僧又问赵州。州作吃饭势。僧又进后语。州以手作拭口势。后僧举似师。师曰。此三人不谬为吾弟子。
【颂】【标11】上堂。道个如如。早似变了也。今时师僧。须向异类中行。归宗曰。虽行畜生行。不得畜生报。师曰。孟八郎汉。又恁么去也。
【颂】上堂。文殊普贤。昨夜三更相打。每人与二十棒。趁出院去也。赵州曰。和尚棒教谁吃。师曰。且道王老师过在甚处。州礼拜而出。
【颂】师有时曰。江西马祖。说即心即佛。王老师不恁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还有过么。赵州礼拜而出。时有一僧。随问赵州曰。上座礼拜便出。意作么生。州曰。汝却问取和尚。僧乃问。适来谂上座。意作么生。师曰。他却领得老僧意旨。
【颂】师问黄檗。定慧等学。明见佛性。此理如何。檗曰。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师曰。莫是长老见处么。檗曰。不敢。师曰。浆水钱且置。草鞋钱教阿谁还。
【评】【颂】【标12】师因东西两堂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则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子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颂】有僧问讯。叉手而立。师曰。太俗生。其僧便合掌。师曰。太僧生。僧无对。
【评】【颂】【标13】师与归宗麻谷。同去参礼南阳国师。师于路上画一圆相。曰道得即去。宗便于圆相中坐。谷作女人拜。师曰。恁么则不去也。宗曰。是甚么心行。师乃相唤便回。更不去礼国师。
【颂】师在山上作务。僧问。南泉路向甚么处去。师拈起镰子曰。我这茆镰子。三十钱买得。曰不问茆镰子。南泉路向甚么处去。师曰。我使得正快。
○僧问。即心是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师意如何。师曰。大德且信即心是佛便了。更说甚么得与不得。只如大德吃饭了。从东廊上。西廊下。不可总问人得与不得也。
【颂】【标01】师住庵时。有一僧到庵。师向伊道。我上山去作务。待斋时作饭自吃了。送一分上来。少时其僧自作饭吃了。却一时打破家事。就床卧。师待不见来。便归庵见僧卧。师亦就伊边卧。僧便起去。师住后曰。我往前住庵时。有个灵利道者。直至如今不见。
【颂】【标02】陆亘大夫问。弟子家中有一片石。或时坐。或时卧。如今拟镌作佛。还得否。师曰得。陆曰。莫不得否。师曰不得。
【颂】师因至庄所。庄主预备迎奉。师曰。老僧居常出入。不与人知。何得排办如此。庄主曰。昨夜土地报道和尚今日来。师曰。王老师修行无力。被鬼神觑见。侍者便问。和尚既是善知识。为甚么被鬼神觑见。师曰。土地前更下一分饭。(玄觉云。甚么处是土地前。更下一分饭)。
【颂】【标03】第一座问。和尚百年后向甚么处去。师曰。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去。座曰。某甲随和尚去。还得也无。师曰。汝若随我。即须衘取一茎草来。
【颂】师与鲁祖杉山归宗四人离马祖处去。各住庵。于路分袂处。师插下拄杖曰。道得也被这个碍。道不得也被这个碍。归宗拽拄杖打师一下曰。只是这个。王老师说甚么碍与不碍。鲁祖曰。只此一句。大播天下。宗曰。还有不播者么。祖曰有。宗曰。作么生是不播者。祖作掌势【增收】。
【标04】盐官齐安国师
【颂】僧问。如何是本身卢舍那。师曰。与老僧过净瓶来。僧将净瓶至。师曰。却安旧处著。僧送至本处。复来诘问。师曰。古佛过去久矣。
○【标05】有讲僧来参。师问。座主蕴何事业。对曰。讲华严经。师曰。有几种法界。曰广说则重重无尽。略说有四种。师竖起拂子。曰。这个是第几种法界。主沉吟。师曰。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颂】僧问大梅。如何是西来意。大梅曰。西来无意。师闻乃曰。一个棺材两个死汉(玄沙云。盐官是作家)。
【评】【颂】【标06】师一日唤侍者曰。将犀牛扇子来。者曰破也。师曰。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者无对(投子代云。不辞将出。恐头角不全)。
【标07】归宗智常禅师
【标08】上堂。从上古德。不是无知解。他高尚之士。不同常流。今时不能自成自立。虚度时光。诸子莫错用心。无人替汝。亦无汝用心处。莫就他觅。从前只是依他解。发言皆滞。光不透脱。只为目前有物。
【颂】【标09】僧问。如何是玄旨。师曰。无人能会。曰向者如何。师曰。有向即乖。曰不向者如何。师曰。谁求玄旨。又曰。去。无汝用心处。曰岂无方便门。令学人得入。师曰。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曰如何是观音妙智力。师敲鼎盖三下曰。子还闻否。曰闻。师曰。我何不闻。僧无语。师以棒趁下。
○【标10】师尝与南泉同行。后忽一日相别。煎茶次。南泉问曰。从来与师兄商量语句。彼此已知。此后或有人问。毕竟事作么生。师曰。这一片地。大好卓庵。泉曰。卓庵且置。毕竟事作么生。师乃打翻茶铫便起。泉曰。师兄吃茶了。普愿未吃茶。师曰。作这个语话。滴水也难消。
【颂】【标11】师刬草次。有讲僧来参。忽有一蛇过。师以锄断之。僧曰。久向归宗。元来是个粗行沙门。师曰。你粗我粗。曰如何是粗。师竖起锄头。曰如何是细。师作斩蛇势。曰与么则依而行之。师曰。依而行之且置。你甚处见我斩蛇。僧无对。
【颂】【标12】僧辞。师问甚么处去。曰诸方学五味禅去。师曰。诸方有五味禅。我这里只有一味禅。曰如何是一味禅。师便打。僧曰。会也会也。师曰。道道。僧拟开口。师又打。僧后到黄檗。举前话。檗上堂曰。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著个个屙漉漉地。只有归宗较些子。
【颂】【标13】江州刺史李渤问。教中所言。须弥纳芥子。渤即不疑。芥子纳须弥。莫是妄谈否。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籍。还是否。曰然。师曰。摩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书向何处著。李俯首而已。
○李异日又问。一大藏教。明得个甚么边事。师举拳示之曰。还会么。曰不会。师曰。这个措大。拳头也不识。曰请师指示。师曰。遇人即途中授与。不遇即世谛流布。师以目有重瞳。遂将药手按摩。以致两目俱亦。世号赤眼归宗焉。
【标14】大梅法常禅师
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之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茆燕处。
【颂】【标01】大寂闻师住山。乃令僧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
○【标02】上堂。汝等诸人。各自回心达本。莫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若欲识本。唯了自心。此心原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根本。故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且不附一切善恶而生。万法本自如如。
【颂】夹山与定山同行。言话次。定山曰。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夹山曰。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互相不肯。同上山见师。夹山便举问。未审二人见处。那个较亲。师曰。一亲一疏。夹山复问那个亲。师曰。且去明日来。夹山明日再上问。师曰。亲者不问。问者不亲(夹山住后。自云。当时失一只眼)。
○忽一日谓其徒曰。来莫可抑。往莫。可追。从容间。闻鼯鼠声。乃曰。即此物非他物。汝等诸人善自护持。吾今逝矣。言讫示灭。
【标03】佛光如满禅师
【标04】唐顺宗问。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师答曰。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帝又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师答曰。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无佛出。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帝闻大悦。益重禅宗。
【标05】五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