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
对于心理异常的患者来说,“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十分重要的,各种心理疾病早期治疗不但疗效好,还可以消除一些不安全的危险因素,防患于未发生严重疾病。
心理异常早期主要有以几个症状表现:
1.个性有强大的变化。比如说,原来性格上的某些缺点如孤僻、多疑、胆小害羞、性情暴躁或者多愁善感等更加严重突出。另有一些原来活泼开朗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原来彬彬有礼的人变得粗暴,原来言词坦然的人变得疑虑重重等。
2.学习或工作效率急剧下降。如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学习兴趣消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千方百计躲避上学和考试。工作一向认真的人骤然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对工作无故地拖拉或产生抵触情绪,没有想要工作的兴趣。
3.生活习惯、规律明变大变。最明显突出的就是睡眠不好,往往深夜伴孤灯而坐,或者做一些白天可以去做的事情,或者半夜醒来辗转难眠;也有的恰恰相反,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床上度过,整天没精打采,饭量锐减,不是吃饭的时候自己弄东西吃,有时一连数餐不吃东西,间或又暴饮暴食,不加选择地乱吃东西。在人际交往上和过去的习惯完全不同,前后判若两人。其他方面如业余时间的安排以及个人嗜好等方面也显出突然的变化。
4.短时出现说错话或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由于这类事情短时出现,而且一出现就得到周围人的帮助和纠正,往往容易忽略。一个人如果多次出现类似的错误言行,就应该提高警惕,主动地去向心理医生求治了。
缓解心理异常
虽然已经明白了心理异常的症状和原因,但也要及时地控制和调节病情,这样,才有助消除心理异常。以下是几种缓解心理异常的方式:
1.找出患病的根源,然后对症施治,如因经常遭受屈辱而产生自卑心理应寻找其闪光点,扬其所长,鼓励和督促他以勤补拙,设法经过努力,提高成绩。
2.宣泄和疏导出心中不满的情绪,不要压仰、堵截,要学会宣泄,疏导。可以直接对产生情绪的刺激表达情感和行为,如痛哭一场或重整旗鼓,再次拼博,也可以找人倾诉等等。要注意合情合理,不能不分对象、场合、时间,更不要违反道德和法制的行为。
3.当烦躁情绪不断地上升时,不妨有意识地将目标转移,分散注意力,这样心中的怒火就会逐渐地消失。如转而阅读文艺小说,打球和散步或闲聊等,待情绪平伏,再继续解题。不仅如此,还要正确地评价自己,并主动调整主观需求和客观现实的差距,消除内心的失望和苦闷。
11.如何判断心理异常?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定环境中成长,他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同周围事物发生密切联系,他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同时又发生与之相应的反应,这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人们就是靠这种心理活动来认识和改造时间,也是靠这种心理活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地依存下来,这种心理活动就叫做正常心理或常态心理。如果人的机体受到遗传、代谢、感染、脑外伤等致病因素的影响,或周围的不良精神刺激的作用,使大脑功能发生了絮乱,心理活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自我调节,就会使认识、感知、情感、思维、行为和意志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但使自己的内心活动不协调而且和周围环境不相适应,这种表现出的心理活动可称为心理异常。严重者可能会各种精神疾病的症状。
应该怎么判断心理异常呢?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起个参考的作用,一个人心理是否正常,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从个人经验出发。
一方面是心理异常者本人的判断。心理异常会使人产生许多不适,如情绪紧张、焦虑、恐惧、行为上过分消极被动,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受诸多不适的困扰,心理异常者会自认为有病,需要寻求帮助。但并不是每个心理异常者都有主观不适。像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能力,不认为自己有病,有的也没有感到有何不适,所以单凭个人经验还是不够,应结合其它标准来判断。另一方面是医生的主观判断,医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心理异常知识和经验来判断病人心理是否正常,经过良好医学训练的医生一般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病人的心理是否正常。
2.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就必须要遵从一些社会准则或规范,如风俗、习惯、社会潮流、道德标准等都左右着个人的言行。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符合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那这个人就有健康的心理,否则就患有心理异常了。从这个标准来看,一个人是否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顺利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都是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患有心理异常的人往往脱离社会,行为怪异,难以被人理解,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
3.观察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一致。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愁肠瞌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都可以说明这种一致性。如一个人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此外,健康心理与异常有着鲜明的对比,一般心理异常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不稳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时,常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绝望,不能自拔。
2.以幻想代替现实,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固执己见,不听别人的意见,不讲道理。
3.面对种种矛盾不能正确处理,感情上不能与别人沟通、相互交流,听不进规劝和解释,固执己见,比较孤僻,甚至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构成危害。
4.无明确奋斗目标,精力不集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5.行动不考虑后果,缺乏责任感,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是再重要也撒手不干。
6.不能宽容和谅解他人,发怒时不能自控,不能把握分寸,常常失去理智。
7.从不理会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说话、做事不考虑后果和影响,不考虑环境、条件,旁若无人,无是非标准,做事缺乏持久性。
8.知觉上可以产生误差而导致行为失常或无效的行为方式,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觉得可耻和不安。
12.现代社会九大心理异常因素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在社会整体节奏迅速加快的同时,许多人都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于是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神经抑郁等症状,重则引发心理障碍和神经疾病。在现实生活中,造成心理异常主要有以下九大因素:
1.感情变故与家庭变故
因为感情受挫和婚姻变故产生心理障碍者较为普遍,此类人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做出不理性的过激行为,给双方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2.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
从事投机如买彩、炒股的人群,如果长期投资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报,或资本受损,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和心理不平衡。这些投资人士心理长期焦虑不安,波动起伏不定或处于失衡状态中,就很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3.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有不少却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看不惯,为自己的报酬偏低而愤愤不平。这样,就很容易使人们产生“心病”。
4.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由于生活贫困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诱发心理疾病的人群,主要为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由于下岗,尤其是夫妻双双下岗,对他们来讲,其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并且由于一些下岗职工思想观念一时难以转换,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更加剧了下岗职工的心理压力。一边是生活一天天贫困下去,一边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双重的压力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敏感的话题,对于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的压力;一方面是因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贫困生得不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关怀,诱发心理疾病的概率是极高的。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贫困生约占15%—20%,而这其中有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又占65%。
5.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大多数人在追求事业时都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拼命的工作,不断自我加压,结果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导致失败,并因此而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6.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虽然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方便,但它负面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有可能诱发上网人群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交友、网恋,极有可能导致上网者因思想长期处于虚拟状态中,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的会导致上网者在网上和现实中产生人格分裂。
而长期上黄色网站,会进一步加剧青少年对性的渴望,要么使其性压抑而导致心理问题;要么可能导致青少年积极寻找性发泄的途径,有的因此而犯罪。现代人一旦染上网瘾,其后果不堪设想,如美国心理学博士金伯力在《上网综合征》一书中所说:“网瘾就如鸦片瘾、烟瘾一样,其危害性极大,一旦染上是难以根治的。”可见,染上网瘾不但对人的心理有极大的危害,而且对人的身体也有极大的危害。
7.过份溺爱独身子女
当今社会中,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生活更呵护备至,因此,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的坏习惯。而学习上往往过高要求,使孩子无所适从。常常表现为逆反或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
8.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带有这类病灶的人群主要是考生。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自身一举成名的梦想和自我加压,使广大考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疾病。湖北省就39个城市的初、高中的调查发现,考生中有各种各样的中轻度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高达72%。考试重压这一病灶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主要有反应迟钝或过激、焦虑不安、恐怖症、臆想症、抑郁症等等,人们把它称为“考试后遗症”。
9.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
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进程的加剧,对老年人晚年的精神关爱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实际上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尤重于物质帮助。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疾病患者中50%—80%是源自于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而约70%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老年人缺少精神关怀所引起的,如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空巢现象”。
这九大因素看似简单,但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工作、学习以及社会关系影响较大,使身陷其中的当事人往往内心几经挣扎,倍感痛苦、无助。
13.性心理异常
在当今社会中,性心理异常一种较常见的心理疾病,但由于涉及到“性”,使许多人都难以启齿,其实完全没必要。
古人曾经说过:“食色,性也。”性活动是动物最基本、最简单的生存需要和生理本能。通过性行为的生殖功能,动物的种族得以繁衍,物质社会得以绵延和发展。人类性行为受社会化过程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它的特征已与其它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个体的生殖行为,而是在人类繁衍本能所驱动下的一种复杂的、带有强烈心理色彩的、具有多种社会效应和功能的基本行为。
所以,凡是符合个体所处之社会环境中所公认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规定的,在那些已经成熟的、非直系血亲间两个异性个体间所自愿发生的、合理而且适度的性行为,都被认为是正常的。相反,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可以称为违法和异常的。
一个性心理发育成熟的人应该具备性心理,例如求偶欲望等,这是正常的。性变态,又称为性倒错,是指性心理方面的变态与性行为方面的反常。即性欲对象与满足性欲活动方式的异常,正如同心脏病、肝病、胃病一样,只不过它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它常表现为以下几种:
1.恋物癖。这种人喜欢收藏、抚弄、嗅、咬女性的头发、衣物,甚至使用女性的卧具从而得到性满足。他们用某些物品代替正常的性正常对象。又不把它们做为性的目的。恋物癖患者只是性渲泄方式的变态、性兴趣的异化,不过很少对女人施加暴力。
2.裸阴癖。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变态性行为,患者大多是成年男性。他们往往躲在阴暗的角落,对不提防的妇女突然暴露外生殖器,甚至伴以各种下流手势。从心理学讲,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了引诱异性,而是为了显示男人魅力,以此来消除自己的性压抑。
3.虐淫狂与受虐狂。虐淫狂是通过对性伙伴的肉体折磨来得到性满足的,而受虐狂则是从他人对自己的拷打、折磨中获得性满足。程度较轻时不一定属于行为偏离。当发展到严重程度时则表现为危害性很大的暴力行为,例如撕咬或割毁受害者的乳房、生殖器等。
4观阴癖。有些男性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望,通过窥视妇女的脱衣、裸体或外阴,有些还偷看他人的性生活。它可分为两大种即主动与被动。所谓被动类型者,实际上就是裸阴癖者。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大多数是因为缺乏正常的性能力,也很少对异性产生暴力。
5.同性恋。这是指同性个体之间肉体亲昵的性行为。同性恋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单一的同性恋,指同性之间长时期地发生性关系。
(2)同性恋、异性恋并存,指同时存在同性恋和异性恋。
(3)代偿性同性恋,指长时间生活在同性世界环境中,而发生的暂时性同性恋。
(4)精神性同性恋,指只有性爱欲望而无具体性行为者。
(5)乱伦,是指兄弟姐妹之间或父女之间发生性行为。这类的行动十分隐蔽,要比实际发生率高得多。大多数有乱伦行为的男性并无明显的性心理异常表现,可能的原因是没有正常的与异性交往的环境和条件或与妻子不能建立正常的性关系等等。乱伦者大多都缺乏良好教育,缺乏应有的道德正确认识。
除此之外,性心理异常的表现如异装癖、兽恋、童恋等。
性心理异常是怎样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