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五章 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
《同心协力》有几个很优美的场面,例如,巴黎人对酒店前那片沐浴在阳光中的灌木林的欣赏,合作的伙伴卧在瓦片上以免他们的屋顶被大风刮走,失业的工人在他们的电源被切断后的愤怒表情,他们站在一张写着〃为了健康去做冬季运动吧!〃的招贴画下面所说的辛酸的对白等。《同心协力》正象《朗基先生的犯罪》一样,可以说是一部要求工人权利的影片。而更有意义的是杜维威尔当时在布拉格拍摄的那部平凡的影片《泥人哥连》,和威格纳过去所拍的同名影片完全不同,它不是把机器描写为反抗发明者的怪物,而是把它描写为解放被压迫人民的一种力量。
雷诺阿的作品一般比杜维威尔的作品更具有统一的风格。在他的影片中,他用一种设计周密而很类似左拉在《卢贡·马加尔家族史》这套小说中的描写方法,来展示出一幅现代法国的图画。他在导演了共产党竞选的宣传片《生活是我们的》之后,于1936年摄制的《底层》,却不属于上一范畴,而是一部不出色的作品。但《大梦幻》却是一部极伟大的作品。这部影片的编剧查尔·斯派克是比利时一位政治家的兄弟,曾参与第二次大战前法国许多成功的影片的摄制工作,对这些影片的导演有很大的影响。他在编写这部影片的剧本时,曾尽量利用了让·雷诺阿1916…1918年间在奥弗拉格被德军俘虏时的回忆。
影片《大梦幻》一方面表现了作战士兵们的幻想,他们曾相信这次战争是最后一次战争,并且以为不管社会阶层如何不同,军队中的那种友爱精神在和平时期是可以保持下去的。另一方面,影片还表现了这样一个主题:尽管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冲突,但同阶级的人是会互相谅解的。例如,片中法国鲍华尔迪侯爵(由皮埃尔·弗莱内饰演)对德国容克贵族冯·劳芬斯坦(由埃立克·冯·斯特劳亨饰演)的感情,远比他对机枪手马雷夏尔(由让·迦本饰演)的感情要密切。反之,平民阶级出身的马雷夏尔对一个言语隔膜的德国农妇(由狄泰·帕尔洛饰演)的好感,则超过了他对那位和他一起逃走的银行家(由达里奥饰演)的感情。1946年,当这部影片重新发行的时候,它那种类似《同志之谊》中所表现的和平主义,似乎已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和非本愿的)〃大梦幻〃,即同德国容克贵族友好的可能性的梦幻。无论如何这部影片当时决没有宣传与敌人〃合作〃。戈培尔并没有被片中情节所迷惑,他禁止这部影片在第三帝国、意大利以及后来由纳粹占领的法国上映。
雷诺阿在这部影片里再次采用了《托尼》一片中用过的近似纪录片的朴素风格,可是却未使这部影片缺乏造型感。他没有忘记对形式的注意,但他总把这种注意置于服从主题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反映人物在他们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他把人物和自然结合在一起,这种自然背景从影片《包法利夫人》到《游戏规则》,都常用长焦距镜头来拍摄,使近景和远景都同样清楚。……
这种回到旧技术的作法当时曾不公允地被人谴责过为以后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雷诺阿后来又在他的《衣冠禽兽》中系统地加以发展,在时间上比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要早得多。
但是,雷诺阿与其说关心远景的清晰,毋宁说更关心于社会典型人物的确切。而人们今天谈到1940年以前的法国电影学派时,他们着重点也是它的影片的主题而不是它的技术。这种和过去德国电影学派完全相反的对主题的重视,使《大梦幻》一片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部影片真实地刻画出了机枪手、银行家和贵族的性格,特别是那个德国容克贵族的性格。影片把他用手枪打死一个爱讽刺的吹笛者那种残忍冷酷,和他对一朵折断的天竺葵花的那种伤感结合在一起。这种对人物社会性格的着意渲染一部分是从苏联电影中学来的,一部分则从斯特劳亨过去的作品中,和从更早的自然主义的文学作品和印象派的绘画中得来的。
印象派的表现方法在影片《乡村一角》中特别显著。这部根据莫泊桑小说摄制的辛酸而短暂的田园情史,直到1945年才开始上映。其间雷诺阿为要摄制他那部巨片《马赛曲》,曾放弃了这部影片摄制工作。
影片《马赛曲》所以受人攻击,与其说是由于艺术上的原因,毋宁说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这部影片并不是一个完全成功的作品,虽然片中有几个很优美的片断,如凡尔赛宫中的卫士在华丽的国王接见室的厚地毯上来回踱步的那种森严景象;路易十六未做国王时那种聪明甚至神经过敏的形象;对亡命科布伦士的贵族们那种斯特劳亨式的尖刻描写;马赛人民逃往〃游击区〃的情景;以及那个朴素而感人的平民妇女在革命俱乐部集会上的讲话。……最后,土伊勒里宫的攻陷更是片中最精彩的段落。影片最失败的地方是在剧情的结构方面。8月10日原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外国干涉军和亡命贵族所组成的军队在华尔梅一战中被彻底击溃。正是这一战役给予《马赛曲》以重要的意义。但是影片对这一神圣的战役却表现为几个士兵在浓雾中杂乱地前进。……这是否是因为作者在1937年已预见到另一个华尔梅即将来临呢?
然而,此时法国电影学派本身也起了重大的变化。西班牙内战的扩大使某些文化人深感不安,他们从原来对西班牙所寄托的很大希望一变而为消极失望,甚至抱着怀疑的态度。悲观和失望成了1937年以后大部分法国电影的特征。但这种悲观和失望情绪却和费戴尔战前在法国最后摄制的影片《英雄的狂欢节》所表现的那种苦涩,不能混为一谈。
这部影片的剧本是费戴尔和贝尔纳·齐茂根据1929年查尔·斯派克所写的一本小说改编的,当时的情况和1937年开始的新的战前时期的情况根本不同。费戴尔对过去那些佛兰德派的大画家如勃吕盖尔、约尔坦斯、弗兰兹·哈尔斯等人的杰出造型手法,特别感到兴趣,他把这种造型手法,极力用在《英雄的狂欢节》中。这部粗犷生动的喜剧描写佛兰德被西班牙占领时期,一队占领军开到一个小镇,镇上的绅士害怕士兵们的暴行,躲着不敢出来。但他们的妻子却很沉着,她们安排了一个盛大的宴会来款待占领者,结果这队士兵秋毫无犯地离去,使全镇得以免去一场灾难。
这部影片在巴黎或柏林上演都没有发生什么纠纷。但是在佛兰德上演时,一些民族主义者却对这部影片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指责这部由〃托比斯〃公司摄制的影片是在替德国作宣传。实际上这种指责是和导演摄制这部影片的意图完全不符的。费戴尔的意图是想表现一种旧式的和平主义,并没有宣传与敌人合作,而那些反对《英雄的狂欢节》的佛兰德人在五年以后却反而投身于这种合作……戈培尔在1939年曾禁止这部影片在德国上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禁止它在德国和德国占领下的欧洲放映。
这部影片主要是一部场面豪华的娱乐性影片。拉扎尔·梅尔孙惊人的布景技巧,亨利·斯特拉德林的优美摄影,本达的华丽的服装设计,弗朗索瓦丝·罗珊、阿莱尔姆和路易·叙卫完美的演技,使这部影片成了一部杰出的作品。费戴尔通过这部影片革新了历史片的样式,但这种样式虽到处受到人们的赞扬,却没有人加以模仿,原因是在法国摄制这种影片的财力非常缺乏,而在美国则没有摄制这种影片的传统。
费戴尔在摄制这部影片以后,受亚力山大·柯尔达之聘,到英国去导演了一部很糟的影片,名叫《无甲的骑士》。他以后在德国导演的《旅行的人们》是一部很生动地描写马戏团生活的影片,但由于角色搭配不当,并且因为剧本具有过多的闹剧色彩,结果使这部作品大为减色。费戴尔在法国学派即将胜利的时候,已从法国电影界引退。他的门徒中有些人把他那种明白易解的痛苦描写变成了一种本能的绝望的悲观主义。
属于这种悲观主义的影片有:杜维威尔的优秀作品《逃犯贝贝》、《舞会手册》、《穷途末路》以及标志着马赛尔·卡尔内的辉煌的开端的《珍妮》、《雾码头》、《北方旅馆》和《天色破晓》等。在这些影片里,费戴尔的影响和〃室内剧〃、表现主义派、茂瑙、冯·斯登堡等等影响结合在一起。法国电影中的这种悲观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美国电影模仿来的。
《逃犯贝贝》这部在杜维威尔的作品中最激动人的影片,忠实地沿用了霍克斯那部著名的影片《疤脸大盗》中的某些手法。贝贝是一个法国的强盗,他和茂尼在《疤脸大盗》中扮演的主人公可以说是同胞兄弟,甚至他的同谋犯的姿态动作都和霍克斯的《疤脸大盗》中的配角人物一模一样。但这种直接从美国电影借用某些手法,并未妨碍杜维威尔的独创性。他革新了故事和人物,把他们从纽约的下层社会搬到一个阿尔及尔城郊的美丽环境中。因此,这两部影片主人公只是表面上相似,实际上并不相同。
疤脸大盗快活地拨弄他那挺机关枪,他所代表的是一种野蛮的征服的力量。而逃犯贝贝则从开始就是一个失败的人物。他的失败并不是由于他在郊区的巢穴遭到警察的包围,而是由于他自己的过失,即由于他不能忘怀于巴黎的繁华区,由于他沉溺于恋爱,由于他的忧郁厌倦,由于他糜烂的生活,一句话,是由于注定的命运使他遭到了失败。……
影片结束时表现贝贝在铁栅栏门前被命运击败,使他不能和他的情人会合,一同搭上那艘富于象征意义的轮船,逃往〃另一个世界〃。在20年代里,法国某些影片和一部分文学作品,特别喜欢表现逃亡和分离。例如,帕尼奥尔的《马利尤斯》一部把起源于阿瑟·兰波的传统思想加以通俗化的影片就是以分离来结束剧情的。贝贝则不能坐船逃脱,结果只好以自杀作为解决的方法和剧情的收场。
1937年摄制的《舞会手册》,在商业上获得比《逃犯贝贝》更大的成功。这是一部插曲式的影片,描写一个寡妇根据二十年前一本舞会手册上记录的人名去找过去向她求过婚的人,她找到七八个这样的人。这些人已经变得庸俗腐化,忘记了过去的爱情和理想。他们有的变成了江湖医生(皮埃尔·布朗夏尔饰)、有的变成粗俗的小市民(雷姆饰)、愚蠢的理发匠(费南台尔饰)、骗子手(路易·叙卫饰)和阿尔卑斯山的向导(皮埃尔·理查·威尔姆饰),如果片中那位僧侣(哈莱·包尔饰)的说教能更生动些,更具有说服力的话,那么,宗教也许可以为这部影片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部质量好坏不齐的影片中,最坏的地方是包尔和威尔姆大谈自己理想的片断,而最好的地方则是对影片主人公江湖医生这个最堕落的人的描写。
1936年摄制的《风云人物》,1939年摄制的《鬼车魅影》,以及1938年在好莱坞导演的那部豪华的娱乐性影片《翠堤春晓》,在杜维威尔的作品中都不占重要的地位。但是,1939年摄制的《穷途末路》却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在斯派克和杜维威尔共同编写的剧本中,用逃亡来结束剧情已经办不到,因为影片的主人公们都是一些年老退休的演员,不断受死亡和病魔的威胁。这些老年人疯狂的挣扎宛如中毒的老鼠。……整部作品突出地给人一种沉重忧郁的不舒服的感觉。
马赛尔·卡尔内所导演的一系列影片,除极少的例外,其对白几乎全部都是由雅克·普莱卫写作的,这些影片和杜维威尔的影片在思想上有很多不同。卡尔内曾当过影评记者和纪录片制作者,还做过克莱尔和费戴尔的副导演。1936年,他第一次独立导演了一部名叫《珍妮》的影片。弗朗索瓦丝·罗珊在该片里饰演一个同自己的女儿争风吃醋的母亲一个现代的菲德尔,颇象《米摩莎公寓》里的女主人公。这部阴郁的自然主义的悲剧,情节非常平凡,但有优美的对白、真实的人物和卡尔内这位年轻导演的艺术这些优点。罗珊还在另一部影片《怪事》(1937年摄制)中担任主角,这是一部冷冰冰的巧妙而费解的幻想片,片中那种所谓诗意的镜头使人看了禁不住发笑。继这部半失败的影片之后,卡尔内又拍了一部很获成功的影片《雾码头》(1938年摄制)。
这部影片的剧本是由普莱卫根据皮埃尔·麦克奥伦的小说改编的,和原著很有出入。原来小说的情节是以1910年巴黎蒙马特区一家名叫〃逸兔〃的酒吧间为背景,在一些歹徒和蹩脚的画家中间展开的,而影片却模仿了冯·斯登堡的影片《纽约的码头》,把剧情搬到现在,地点改为法国的大海港勒阿弗尔。影片的主人公包括一个逃犯、一个酒店的老板、一个误入歧途的姑娘和一个百货店的老板。他们在这部影片里仍保留着巴黎蒙马特区流浪文人的那种说话口气,或者更正确地说,仍保留着圣日耳曼…普雷区知识分子的说话口气。
影片描写一个偶然犯了罪的逃犯逃到勒阿弗尔港,想乘船离开法国。他在码头上遇到一位姑娘,便爱上了她。他们的恋爱遭到一群歹徒的阻挠。他杀死其中一个歹徒,当他将要搭上那只象征到〃另一个世界〃去的轮船时,却被另一个歹徒开枪打死了。
杜维威尔的主人公们是一些命运的牺牲者,或者是命运的工具。而在《雾码头》这部影片里,卡尔内和普莱卫则把人们分为好坏两种。好人即使成为罪犯也是由于反抗或恋爱而偶然犯罪的人;至于坏人和他们最早的模型即美国的盗匪不同则是具有一切邪恶品质首先是卑鄙、欺诈和贪婪的歹徒。在生活中,歹徒经常占着优势,而失败的却总是那些正直的人们。在《雾码头》中,命运有时以人的形态出现,如那个饶舌的画家,尤其是那个流浪汉,他们的形象就是为引导影片主人公走向恋爱和死亡而创造的。
普莱卫写的华美而富于诗意的对白,莫里斯·约倍特的配乐,特罗内设计的布景,肖弗坦的摄影技术,让·迦本和米契尔·摩根这对情人角色以及演员米歇尔·西蒙、皮埃尔·伯拉塞尔的优秀演技,使《雾码头》这部影片成为法国电影中登峰造极的作品之一。卡尔内以后在摄制《北方旅馆》一片时,曾企图使它和《雾码头》获得同样的成功,但由于演员搭配不当,尤其是普莱卫没有参加制片工作,亨利·让逊写的对白又非常随便,很象戏剧里的台词,结果使他的希望未能实现。虽然如此,影片里某些场面却充满使卡尔内深为触动的巴黎郊区的悲惨气氛。
1939年摄制的《天色破晓》比《雾码头》更为高超,在这部影片里,卡尔内从第一个镜头起就明确地展示出影片的意义。影片主人公因为犯了罪被警察重重包围,他无法逃脱他的命运,困守在一间狭小的阁楼上,只能借回忆来逃避现实,最后以自杀来表示他对社会的反抗。这种被追缉的反抗者的自杀结局显然使人想起了冯·斯登堡的《下层社会》。但卡尔内和普莱卫比斯登堡更高出一筹,他们在这部影片中采用了〃室内剧〃的表现方法,例如表现主人公所在的那间小阁楼里各种带有象征意义的物件,如铁铲、绒布做的狗熊、墙上的累累弹痕等等。同样,影片结尾时的闹钟声也好象讽刺地告诉倒在地上的主人公尸体说:〃太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