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避难所”越来越像是奥梅克人家乡的名称——它涵盖的范围除了科泽科克斯城之外,还包括几个犹未被工业侵扰的城镇和村庄。
首先在科泽科克斯西边的崔斯萨波特城(Tres Zapotes),接着在南边和东边的圣罗伦佐城(San lorenzo)和拉文达城(ls,Venta),无数典型的奥梅克雕刻品相继出土。这些文物全都是用整块玄武岩或其他耐久石材雕凿而成。有些雕刻的是庞大的头颅,重达30吨;其他则是巨型石碑把握事物的本质。主要代表是法国的柏格森。②一种伦理学,上面镌刻着两个相貌截然不同的种族——都不是美洲印第安人——相会的
制作这些杰出艺术品的工匠,肯定是属于一个精致的、高度组织化的、繁荣富裕的、科技上相当先进的文明。学者们面临的问题是:除了艺术品之外,这个文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让后人探寻它的根源和性质。惟一能确定的是,“奥梅克人”(一般考古学家都乐于接受阿兹特克人对这个民族的称呼)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带着充分发展、高度精致的文化,突然出现在中美洲。
30余吨重的人头巨雕
我们在一个名叫艾瓦拉多(Alvarado)的渔港过夜,第二天继续行程,朝东行驶。公路蜿蜒穿梭在肥沃的丘陵和山谷间,偶尔豁然开朗,让我们一睹墨西哥湾的风光,然后又转进内陆。我们穿过长满凤凰木的青翠牧地,经过一座座隐匿在幽谷中的小村落,不时看到园子里一群体型硕大的肥猪,出没在垃圾堆中搜寻食物。接着,我们攀登上一座险峻的山丘,眼前出现一片辽阔的田野和森林。远山缥缈在晨雾中,朦朦胧胧耸立在森林边缘。
往前又行驶了好几英里,我们沿着下坡路驶进一座幽深的山谷。谷底蹲伏着一座城镇,那是当初西班牙人建立的殖民城市,名叫圣狄亚哥·图斯特拉(Santingo Tuxtla)。整个城镇充满缤纷灿烂的色彩:花哨的店面,艳红的屋顶,鲜黄的草帽,青翠的椰子树和香蕉树,穿着五颜六色衣裳的孩童。好几家店铺和咖啡馆通过扩音机,向全城播放聒噪的音乐。在市中心的左卡罗广场(Zocalo),空气十分潮湿闷热;成群热带鸟儿睁着明亮的大眼珠,不住扑打着翅膀,引吭高歌。一座枝叶扶疏的小公园坐落在广场中央。公园中心,有如符咒一般,矗立着一颗巨大的灰色鹅卵石,约莫10英尺高,上面雕刻着一个戴着铁盔的非洲男子的头像。他的嘴唇肥厚,鼻孔壮阔,眼睛安详地闭着,下巴紧贴地面,整个头像散发出一种阴郁、沉重的气息。
这就是奥梅克人留给我们的第一个奥秘:2000多年前制作的一座庞大的雕像,描绘一名面貌具有明显黑人特征的男子。当然,2000年前的美洲并没有非洲黑人,直到白种人征服美洲后,黑人才被抓来当奴隶。然而,考古学家发现的人类化石却显示,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移居美洲的许多种族中,其一是非洲黑人。这次大迁徙发生在公元前15000年左右②。
左卡罗广场的巨大雕像被命名为“科巴达”(C0bata),因为它是在科巴达庄园出土的。迄今,在墨西哥各地被挖掘出的这类奥梅克雕像,总共有16尊之多,而左卡罗广场雕像是其中最大的一尊。专家认为,它是在耶稣基督诞生之前不久雕制完成的,重达30余吨。
比玛雅文化更早的奥梅克文化
从圣狄亚哥·图斯特拉镇出发,我们朝向西南方行驶25公里,穿过苍翠的原野,来到崔斯萨波特。这座古城兴起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100年之间,是奥梅克文化晚期的一个中心。如今,原址只剩下几座土墩,散布在玉米田中。1939年到1940年间,美国考古学家马作·史特林(Matthew Stirling)在这里展开大规模挖掘。
正统历史学家坚决主张,玛雅文化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说,他们敢保证这种观点绝对正确,因为玛雅人用圆点和横线标示的历法(最近才被破解),使他们能够精确鉴定大量碑铭的制作年代。根据这样的鉴定,在玛雅文化遗址出土的碑铭,年代最早的应该是公元228年制作的③。因此,当史特林在崔斯萨波特古城挖掘出一块上面刻有更早日期的石碑时,整个学界为之震动。石碑上面用玛雅式点线符码记载的日期,换算成西方历法就是公元前32年9月3日④。
最令人震惊的是,崔斯萨波特古城根本就不是玛雅文化遗址。它完全属于奥梅克文化——这点毋庸置疑。史特林发现的石碑证明,创造历法的是奥梅克人,不是玛雅人,而奥梅克文化才是真正的中美洲“母文化”。以玛雅为尊的正统学界,刻意打压史特林在崔斯萨波特古城的重大发现,但真相是不会被永远封杀的。奥梅克文化确实比玛雅文化古老得多。奥梅克人是一个聪慧、文明、科技上相当先进的民族。他们发明用点线符号标出日期的历法,以一个神秘的日期——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为纪元的开始。
在日历石碑旁边,史特林也挖掘出一个巨大的人头像。这会儿,我正坐在这尊雕像前面。它是在公元前100年左右制作的⑤。高约莫6英尺,圆周18英尺,重量超过10吨。如同圣狄亚哥·图斯特拉城那尊雕像,它呈现的是一名非洲男子的头部——戴着紧密的头盔,绑着长长的颚带,耳朵穿洞,鼻梁两旁显露出一道道很深的沟纹,嘴唇肥厚下垂,两只大眼睛冷冷地睁着,宛如两颗杏仁。在那顶古怪的头盔底下,两道浓密的眉毛高高翘起,显出一脸怒气。
挖出这尊雕像,史特林大吃一惊。他说:
这是一尊人头像,用一整块巨大的玄武岩雕成,竖立在粗糙的石板叠成的基座上……清除周围的泥土后,它立刻展现出一股令人望而生畏的气概。尽管体积庞大,雕工却十分细致老练,五官的比例匀称完美。跟一般美洲土著雕刻品不同的是,它使用的是写实的雕法。五官的线条简洁有力,呈现出黑人独有的面貌特征……⑤
不久之后,这位美国考古学家又在崔斯萨波特古城挖掘出令人惊异的古物:装上轮子的小狗。这显然是当时儿童的玩具⑦。这些小巧可爱的工艺品,一举推翻考古学界一个普遍的观念——一般考古学家认为,直到西班牙人入侵后,中美洲土著才懂得使用轮子。史特林发现的“狗车子”至少证明,代表中美洲最古老文明的奥梅克人,理解车轮的“原理”。奥梅克人是非常聪慧的民族。他们既然懂得车轮的原理,自然会应用到儿童玩具以外的其他器物上。
注释:
①《白神与石睑》,139~140页。
②同上,125页。
③《墨西哥》,637页。亦见《墨西哥古代王国》,24页。
④同上。
⑤《墨西哥》,638页。
⑥马休·史特林《发现美洲最古老的艺术品》,《国家地理》杂志,第76卷,1939年8月号,183~218页。全篇各处都提到这尊雕像。Matthew W.Stirling,“Discovering the New World's Oldest Dated Work of Man,”Nationl。Geographic Magazine;Volume 76;Auglust 1939,pp.183-218psssim.
⑦马体·史特林《墨西哥丛林中的巨大石头脸孔》,《国家地理》杂志,第78卷,1940年9月,310、314页。Matthew W.Stirling,“Great Stone Faces of the Mexican Jungle”,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Volume 78,September 1940,pp.314,310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葛瑞姆·汉卡克 译者:李永平》上帝的指纹》第17章 奥梅克人之谜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17章 奥梅克人之谜
离开崔斯萨波特城之后,我们的下一站是位于科泽科克斯市西南方的圣罗伦佐。这里的奥梅克文化遗迹,正好坐落在“蛇神避难所”的中心。奎札科特尔的神话和传说经常提到这个地方。考古学家使用碳…14鉴定法测出的年代最古老的奥梅克遗址,就是坐落在圣罗伦佐地区。据鉴定,这处遗迹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①。然而,在那个时期之前,奥梅克似乎已经发展成熟,而且没有迹象显示,奥梅克文化的发展是在圣罗伦佐地区进行②。
此中一定有玄机。
毕竟,奥梅克人曾经建立相当辉煌的文明,进行过大规模的工程计划。他们发展出高超的技艺,有能力雕琢和处理巨大的石块(他们遗留下的人头像,有些用一整块巨石雕成,重达20吨以上;石材是在图斯特拉山中开采,沿着60英里长的山路运送过来)。如果不是在圣罗伦佐地区,那么,奥梅克人的先进科技知识和高度组织能力,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发源、演进和成熟的呢?
不可思议的是,尽管考古学家一再努力挖掘,在墨西哥,甚至在整个美洲,他们却始终找不到任何征象和证据,显示奥梅克文化曾经有过“发展阶段”。这个最擅长雕刻巨大黑人头像的民族,仿佛从石头蹦出来,突然出现在墨西哥。
精巧繁复的水闸设计
晌午时分,我们抵达圣罗伦佐。就在这里,历史初露曙光的中美洲,奥梅克人建造起一座高达100多英尺的假山,作为一个更庞大的建筑物(长40O0英尺、宽2000英尺)的一部分。我们攀登上那座如今已长满热带植物的主山,伫立峰顶,瞭望周围无边无际的田野。我们还看到许多比较矮小的土墩散布在原野上。附近有好几条深沟,是考古学家迈可·柯伊(MichaelCoe)1966年勘探这处遗址时挖掘的。
柯伊的考古队发现的古物,包括20多座贮水池;这些人工水库,由密如蛛网、用玄武岩砌成的槽沟串连成一个精密复杂的体系,其中一部分沿着山脊修建。柯伊发现,每逢下大雨,这些水闸依旧会喷涌出水来,一如3000多年前。排水设备的主要管线,从东边一直绵延到西边。三条支线流注入主线,设计十分先进。仔细勘查后,考古学家都承认,他们不懂这个精巧繁复的水闸系统到底有什么用途③。
这里的古迹还蕴藏另一个谜,让考古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五尊巨大的、显露黑人五官特征的人头雕像——即今天考古学界所称的“奥梅克头颅”——被刻意埋藏在地下,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排列。在这些奇异的、充满宗教色彩的坟墓里头,考古学家还发现60多件珍贵的文物,包括精美的玉器和小雕像。下葬之前,有些小雕像还被刻意切断手足。
圣罗伦佐雕像的埋葬方式,使我们很难精确鉴定它们的年代——尽管在同一个地层中,考古学家也找到一些木炭屑。跟雕刻品不同的是,木炭屑可经由碳…14,鉴定法测出它的年代。检测结果,专家认为这些木炭屑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产物④。然而,这并不表示,坟墓中的雕像一定是在公元前1200年制作的。当然有这个可能。但是,它们也可能是更早时期的作品。说不定,被埋葬在圣罗伦佐之前,这些具有艺术之美和神秘宗教力量的雕刻品,已经被许多民族保存和膜拜过。跟它们埋葬在一块的木炭屑只能证明,在公元前1200年,这些雕像就已经存在;至于它们到底有多古老,那就不得而知了。
拉文达金字塔
日落时分,我们离开圣罗伦佐,前往东边150多公里外,位于塔巴斯科省(Province of Tabasco)的维雅艾尔摩萨市(Villahermosa)。我们沿着从阿卡育康(Acayucan)通往维雅艾尔摩萨的高速公路行驶,绕过科泽科克斯港口。这一带地区,到处矗立着炼油厂、高压电线铁塔和极端现代化的吊桥。从安祥宁谧的乡下小镇圣罗伦佐,转眼间,我们来到厂科泽科克斯周围脏乱喧嚣的工业区。景观的骤然转变,着实让人震惊。我终于领悟:我们今天还能在圣罗伦佐看到饱经风霜的奥梅克文化遗迹,完全是因为那儿还没发现石油。
然而,拉文达一带已经发现了石油,结果好多古迹都永远丧失了……
我们现在经过拉文达。
朝北望去,只见高速公路旁一条岔路尽头,钠光灯照耀下的石油城耸立在黑夜中,阴森森的有如一座遭受核能灾变的城市。自从1940年以来,这一带地区被石油公司有系统地“开发”;一条飞机跑道贯穿当初金字塔矗立的地方;烟囱吐出浓浓黑烟,遮蔽了古时奥梅克天文家仰望星球升起的天空。可悲的是,在考古学家赶到之前,石油公司的推土机就已经把古迹几乎全部夷为平地;许多古建筑物从此消失,没有机会接受考古学家勘查。我们再也无法通过这些建筑物,认识建造和使用它们的民族。
挖掘崔斯萨波特遗址的美国考古学家马作·史特林,赶在石油公司大量开采之前,在拉文达积极展开考古工作。碳…14。鉴定的结果显示,公元前1500年到1100年之间,奥梅克人定居在这里,持续占有这块土地,包括托纳拉河(Tonala River)东岸沼泽中的一座岛屿,直到公元前40O年左右才突然消失⑤。就在那个时候,建筑工程骤然中止,已有的建筑物全都被刻意破坏或摧毁,好几尊巨大的人头雕像和其他较小的雕刻品,被隆重地埋葬在奇特的坟墓,一如他们在圣罗伦佐所做的那样。拉文达的坟墓建造得十分精致,墓室用成千上万的蓝色细砖砌成,墓顶铺着一层又一层五颜六色的黏土。在其中一个地点,奥梅克人从地上挖掉约莫15000立方英尺的泥土,制造一个深坑,然后在坑洞底部铺上蜿蜒曲折的石块,再把泥土填回去。考古学家还发现埋藏在数层泥砖和数层黏主底下的三处镶嵌拼花图案⑥。
拉文达的主要金字塔矗立在遗址南端,底部略呈圆形。整座塔模样看起来像一个有凹槽的圆锥,塔身有十道垂直隆起的脊骨,中间有沟槽。这座金字塔高100英尺,直径几乎200英尺,总体积大约在3O万立方英尺左右——无论从哪一种标准来衡量,它都称得上建筑史上一大巨构。整个遗址中间有一条轴道,几乎达半公里长,指向正北偏西8度的位置。轴道两旁井井有条地配置着好几座小金字塔、广场、平台和土墩,总面积超过3平方英里。
拉文达遗址弥漫着一种诡谲、冷漠的气氛;没有人真正晓得它当初的作用。考古学家管它叫“礼仪中心”——也许这就是它当初的功能吧。然而,仔细观察,我们不免怀疑它还具备其他功用。说穿了,我们对奥梅克人的社会组织、礼仪和信仰体系几乎一无所知。我们不晓得他们操哪一种语言,也不知道他们遗留给子孙的是怎样一种传统。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到底属于哪一个种族。墨西哥湾地区的气候闷热而潮湿,使奥梅克人的骨骸难以保存到今天。尽管我们赋予奥梅克人各种名称,对他们有各种特定的看法,事实上,这个民族对我们来说仍旧是一大谜团。
甚至有这么一种可能:“他们”遗留下的谜样雕刻品——我们假设那是他们的自画像——根本就不是“他们”制作的,而是出自另一个更古老的、已经被遗忘的民族之手。长久以来,我一直在想:被学者们视为奥梅克人作品的那些巨大人头像和其他工艺品,其中一部分会不会是某个古老民族的创作,然后被当作传家宝,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也许经过好几千年,最后落入那些在圣罗伦佐和拉文达兴建金字塔的民族手里。
果真如此,那么,当我们使用“奥梅克人”这个称谓时,我们指的到底是谁呢?是指金字塔的兴建者?抑或是指那些体格健壮、相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