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文学家 >

第1章

文学家-第1章

小说: 文学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光临txt小说之家
900txt
所有小说解压密码为900txt
上万部txt格式小说免费下。
++++++++++++++++++++++++++++++++幽默大全之外国卷 
文学家



伊 索 欧里庇得斯 萨维奇 约翰逊 切斯特顿 吉卜林 史蒂文森 
斯威夫特 斯克尔顿 柯南道尔 毛 姆 狄更斯 萨克雷 德纳姆 
沃 勒 英 瑞 克里斯蒂 萧伯纳 王尔德 谢里登 拉伯雷 
科 佩 拉封丹 凡尔纳 巴尔扎克 斯塔尔夫人 雨 果 科克特 
大仲马 小仲马 库特林 贝尔纳 费 多 埃 梅 歌 德 
冯达诺 拉斯维茨 海 涅 霍夫曼 克雷洛夫 赫尔岑 托尔斯泰 
谢甫琴科 普希金 契诃夫 盖达尔 马雅可夫斯基 但 丁 斯特林堡 
安徒生 莫尔纳尔 奥尼尔 马克·吐温 海明威 艾略特 杰克·伦敦 
欧文·肖 兰德斯 卡尔顿 考夫曼 欧尼尔 康奈利 斯克尔顿 

    

趣答问路人    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在世),一天遇见一个行人向他问路。
    行人:“我到城里需走多长时间?”
    伊索:“你走哇。”
    行人:“我是得走,我是问走到城里需多长时间。”
    伊索:“你走哇!你走哇!!”
    行人想这人真可恶,于是就气愤地走了。
    片刻,伊索向他喊:“2小时——”
    行人问:“为何刚才不告诉我呢?”
    伊索:“不知你走得快慢,怎知需多长时间呢!”

心和舌头    伊索曾当过奴隶。
    一次主人吩咐伊索宰一头羊,然后,用羊身上最可口的部位给他炒一盘菜。过不多久,
伊索给他端上一盘炒心和舌头。
    第二天,主人又吩咐伊索,叫他用羊身上最不爽口的部位炒一盘菜。过不多时,伊索端
来的还是炒心和舌头。
    “这是怎么回事啊?”主人不解地问道。
    “主人啊,”伊索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心地正直、语言公道,这便是世上最美好的东
西。但,若是用心险恶、语言龌龊,这却是所有的人都讨厌的。”

真的不知道    有一次,主人派伊索进城。半路上,他遇见一位法官。
    法官严厉地盘问他:“你要去哪儿?”
    “不知道。”伊索回答说。法官起了疑心,派人先把伊索关进了监狱。
    法官办完事,又到监狱来审问伊索。
    “法官先生,要知道,我讲的全是实话。”伊索说,“我确实不知道会进监狱。”
    法官无可奈何,只好把他放了。
    

低产和高产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前406年)曾承认写三句诗有时要花三天时
间。一位跟他谈话的低能诗人惊讶地叫了起来:“那么长时间我可写出一百句诗呢!”“这
我完全相信,”欧里庇得斯答道,“可它们只会有三天的生命力。”
    

以一生报答    英国诗人、讽刺作家理查德·萨维奇(1697—1743年)在伦敦曾一度过着贫困潦倒的
生活。由于缺乏食物,他病得很厉害。幸亏医生医术高明,才得以康复。
    医生一次次送来催索诊费的帐单,萨维奇都无法偿付。最后,医生急了,亲自来到他的
家里,对他说:“你知道,你欠了我一条命。我希望你有所报答。”
    “是的,”萨维奇说,“我欠你一条命。为了证明我对你的诊治不是无所报答,我将把
我的一生奉献给你。”说着,萨维奇递给医生两卷书:《理查德·萨维奇的一生》。

勃朗宁    向不知趣的人“道歉”
    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1812—1889年)作起诗来没完没了,从不知厌倦,可他十
分憎恶任何无聊的应酬和闲扯。
    在一次社交聚会上,一位先生很不知趣地就勃朗宁的作品向他提了许多问题,勃朗宁既
看不出问题的价值,也不知道他到底用意何在,便觉得十分地不耐烦,决定一走了之。于
是,他便很有礼貌地对那人说:“请原谅,亲爱的先生,我独占了你那么多时间。”
    

让女士红了脸    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年)是英国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语言家、新闻记者。
    1755年塞缪尔编的《英语语言词典》出版了,这在当时影响很大。一次,两位女士对
约翰逊高度赞美了词典之后,特别称赞他在词典中省略了好些猥亵词语。“哦!亲爱的,那
么你们都已经找过这些词了?”约翰逊惊讶地说道。两位女士立刻红了脸,改换了话题。

站着去死的人    约翰逊生前曾在西敏寺选了一块坟地,作为自己死后的最后归宿。但在他临死前,人们
才发现那块墓地早就有人占据了。不过,在两个坟墓之间还有一小块间隙,可以立着放进一
个人。家里的人把这个事实告诉了垂危的约翰逊。
    约翰逊说:“既然可以站着生,那么也可以站着死,让我站着去死吧!”于是,他死
后,人们就把他站着埋进了地下。
    

旋风和微风    英国作家、评论家G·K·切斯特顿(1874—1936年)身材高大,穿着讲究,可谓仪表
堂堂,然而却天生一副柔和的假嗓子。不过他并未被难倒,相反,有时候,他还能因此创造
特殊的效果。
    有一回,在他去美国作旅行前,举行了一次演讲。演讲开始前,主持人用华丽的辞藻,
喋喋不休地将切斯特顿介绍给听众。
    切斯特顿觉察到主持人的介绍太多太乱,听众似有厌倦之色。于是等介绍完后,他站起
身对听众说:“在一场旋风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平静而柔和的微风。”

灯光广告新论    有一次,切斯特顿在美国演讲。某日晚上,他和同伴们一起步上街头欣赏城市夜景。当
他看到色彩斑斓的百老汇大街的两旁灯光广告闪现出各色商品介绍时,他感到很兴奋。沉思
了一会儿,他感叹道:“对于那些不识字的人来说,这些广告是多么漂亮啊!”

闯进饭店的犀牛    一天,亚历山大·伍尔科特在伦敦一家饭店吃饭时遇到了切斯特顿。能言善辩的切斯特
顿向他讲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命题。其中包括能量和权威的关系。为了使自己的论述形象、
生动,他举例说:“要是现在有一头犀牛闯进这家饭店,不可否认,它在这里有很大的能
量。但是我会第一个站起来向它郑重宣告:它丝毫没有一点权威。”

上吊的绳子    著名的剧作家萧伯纳个子长得很高,可瘦削得似一片芦苇叶,而切斯特顿既高大又壮
实。他们两人站在一起对比特别鲜明。
    有一次,萧伯纳想拿切斯特顿的肥胖开玩笑,便对他说:
    “要是我有你那么胖,我就会去上吊。”
    切斯特顿笑了笑说:“要是我想去上吊,准用你做上吊的绳子。”
    

把“死者”除名    英国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1865—1936年)是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订阅
的一家报纸错误地报道了他逝世的消息。不久,编辑收到一封吉卜林的亲笔信:“我刚获悉
我去世的消息,请别忘记把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名字从你们的订户名册上划掉。”
    

遗赠生日    罗伯特·路易丝·史蒂文森(1850—1894年),英国小说家,《金银岛》、《绑架》
是他的著名代表作。
    史蒂文森有一位年轻的崇拜者和朋友。这位朋友的生日恰好与圣诞节同日。她抱怨说,
她每年的这两个重大日子却只能收到一次礼物,太吃亏了。
    史蒂文森记住她的抱怨,在他去世前起草遗嘱时,将自己的生日遗赠给她。然后又加上
了这样一句:“假如她不会好好利用这份遗产,那它的所有权将转给美国总统。”
    

喜鹊肉馅饼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年)是英国的讽刺作家。一次,他出外旅游,途经一
家客店歇脚。认出他来的女主人一心想取悦这位名人,便上前热情地询问他晚饭想吃点什
么:“想来点苹果肉馅饼吗?或者醋栗馅饼?或是李子馅饼、葡萄馅饼、樱桃馅饼、鸽子肉
馅饼……”
    “除了叫喳喳的喜鹊肉馅饼外,什么都行,太太。”斯威夫特打断了她的话。

为空气征税    斯威夫特有很多朋友,其中一个是英格兰驻爱尔兰总督的妻子卡特莱特夫人。
    一天,他们在一起聊天,无意间,这位夫人赞叹起爱尔兰的一切来,尤其说:“爱尔兰
大地上的空气可真好。”一听此话,斯威夫特马上作手势恳求道:“夫人,看在上帝份上,
请您千万别在英格兰讲这句话。不然他们一定会为这空气征税的。”
    

解 渴    斯克尔顿是位著名诗人。一次,他去赴宴,酒喝多了回不了寓所。于是,他住进了一家
小客店。半夜,他渴得厉害,大喊伙计要水。但没人应他,他又喊自己的马夫,马夫也不
在。“怎么办呢?这样下去可不行!”他灵机一动,大喊道:“救火啊!救火啊!”顿时,
全店乱成一团,所有的人都起来了。他继续喊叫,不一会儿马夫和伙计便拿着蜡烛冲了进来:
    “火在哪里,怎么看不到呢?”
    “在这,”斯克尔顿指着自己的喉咙,“火在这里面,快给我端水来,浇灭它!”
    

变味的鸡蛋    《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年),曾当过杂志编辑,每
天要处理大量退稿。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上说:“您退回我的小说,但我知道您并没有
把小说读完,因为我故意把几页稿纸粘在一起,您并没有把它们拆开,您这样做是很不好
的。”
    柯南道尔回信说:“如果您用早餐时盘子里放着一只坏鸡蛋,您大可不必把它吃完才能
证明这只鸡蛋变味了。”

和福尔摩斯不相上下    有一次,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在巴黎叫了一辆出租马车。他先把旅行包扔进了车里,然后
爬了上去。但还没有等他开口,赶车人就说:“柯南道尔先生,您上哪儿去?”
    “你认识我?”作家有点诧异地问。
    “不,从来没有见过。”
    “那么你怎么知道我是柯南道尔呢?”
    “这个,”赶车人说,“我在报纸上看到你在法国南部度假的消息,看到你是从马赛开
来的一列火车上下来;我注意到你的皮肤黝黑,这说明你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至少呆了一个多
星期;我从你右手指上的墨水渍来推断,你肯定是一个作家;另外你还具有外科医生那种敏
锐的目光并穿着英国式样的服装。我认为你肯定就是柯南道尔!”
    柯南道尔大吃一惊:“既然你能从所有这些细微的观察中认出我来,那么你自己和福尔
摩斯也不相上下了。”
    “还有,”赶车人说,“还有一个小小的事实。”
    “什么事实?”
    “旅行包上写有你的名字。”

柯南道尔的威力    有一次,柯南道尔收到一封从巴西寄来的信,信中说:
    “有可能的话,我很希望得到一张您亲笔签名的您的照片,我将把它放在我的房内。这
样,不仅仅我能每天看见您,我坚信,若有贼进来,一看到您的照片,肯定会吓得跑掉。”
    

别出心裁的广告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1874—1965年)成名之前,生活非常贫困。虽然写了一部很有
价值的书稿,但出版后无人问津。
    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毛姆别出心裁地在各大报刊上登了如下的征婚启事: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
    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
    几天之后,全伦敦的书店,都再也买不到毛姆的书了。
    

虚构的钓鱼故事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年)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
他:“怎么,您在钓鱼?”“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糟,这时候了,还不
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钓了15条呢!”“是这样吗?”那人说,“可是您知
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管这段江面的,这儿禁止钓鱼!”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发票本,要
记名罚款。
    狄更斯连忙反问:“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专门负责虚构故事的,虚构故事是作家的事
业,所以,不能罚我的款!”
    

“医 嘱”    写《名利场》的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1811—1863年)一生助人为乐,做好事从来不
留名。
    当他知道朋友有困难时,便常常用别名、假名甚至不具名汇款,给人以接济。寄钱时,
他把钱装在用过的药品盒里,并附有一份“医嘱”,上面写明“服法”:
    “每次服一粒,急时‘服用’!”
    

请求赦免的理由    约翰·德纳姆(1615—1669年)和清教徒乔治·威瑟是英国17世纪文坛上的诗友。威
瑟后来因为反对君主制被监禁在马绍尔海,并被判以死刑。约翰·德纳姆虽然是拥护国王
的,但还是成功地为他的朋友向查理一世求了情,使他免遭杀戮。他的理由是:“如果陛下
杀死乔治·威瑟,那我就要成为英国最糟糕的诗人了。”
    

虚构能力和写实能力    英国抒情诗人埃德蒙·沃勒(1606—1687年)写过一首诗,赞美奥利弗·克伦威,被
许多人认为是一首以政治为题材的杰作。沃勒后来又写了一首颂扬查理二世的诗,可这首诗
被公认是下乘之作。查理二世对此大为不快。诗人对他解释说:“陛下,诗人的虚构能力远
大于写实能力。”
    

木匠和绅士    英国诗人乔治·英瑞出身于一个木匠的家庭。他在上流社会中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
    有个贵族子弟嫉妒他的才华,在众人面前想出出他的洋相,就高声地问道:“对不起,
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不错,您说得很对。”诗人回答。
    “那他为什么没把你培养成木匠?”
    乔治微笑着,很有礼貌地反问:“对不起,那阁下的父亲想必是绅士了?”
    “那当然!”这位贵族子弟傲气十足地回答。
    “那他怎么没把你培养成绅士呢?”
    

喜旧厌新的丈夫    侦探小说《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的作者——英国侦探小说家阿
加莎·克里斯蒂(1891—1976年),两度结婚。第二任丈夫马克斯·马洛温是一位著名的
考古学家,因在美索不达米亚发掘古物出名。一次,克里斯蒂同丈夫从中东返回英国时,有
人问她,和一位对古董有浓厚兴趣的男人结婚,感受如何?
    她回答说:“一位考古学家是任何一个女人所能拥有的最好的丈夫。因为她的年纪越
大,他对她的兴趣也越浓厚,绝不会喜新厌旧。”
    

妙退英王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1856—1950年)成名之后,门庭若市,使他苦于应付。
    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去访问这位文豪。寒暄之后,由于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悬殊,
两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
    萧伯纳看英王迟迟没有离去的举动,便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然后一个劲地盯着表
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辞。
    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饶有风趣地微微一笑,答道:“当然,在他
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无一不晓    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面前滔滔不绝地吹
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起初,萧伯纳缄口不言,洗耳恭听。后来,愈听愈觉得不是滋味。最后,他终于忍不住
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