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全集(卷七)-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特性的社会主义戏剧与电影奋斗”。均载《戏剧与电影》1986 年第六期。
秋读陈若曦的《尹县长》,作散文《天然生出的花枝》,载《收获》1986
年第1 期。
11 月为英年早逝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董行佶题写墓碑。载《戏剧电影报》
第47 期。
12 月16 日出席祝贺“夏衍同志从事革命工作五十五周年纪念大会”,
并讲话:《在夏衍的目光里》,载《戏剧报》1986 年第1 期。
12 月应邀到广州参加中南五省戏剧家座谈会,并到深圳参观。其间为《羊
城晚报》题词:“大道未无我,青春常与君。”为深圳特区文联题词:“为
人民百无一个孬种,强祖国万有世界争英雄。”
1986 年
1 月15 日出席胡风追悼大会。
1 月作《危机里蕴育着生机》,载《剧本》第1 期。
2 月7 日出席中国剧协召开的主席、副主席会议,就戏剧工作者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等问题发表了具体意见。
2 月18 日出席中国剧协举办的春节联欢会,并讲话:《劲可鼓,不可泄》,
载《剧本》第4 期。
3 月8 日作《人的悲剧——看〈上帝的宠儿〉》,载《文艺报》。
4 月7 日出席在京召开的中国剧协工作会议,并致开幕词。
4 月8 日出席第三届“梅花奖”授奖大会。
4 月11 日出席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并作《为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
而作》,载《人民日报》。
5 月5 日作《振奋精神,繁荣戏剧》,载《人民日报》。
6 月出席首届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闭幕式,并致闭幕词:《莎士比亚属
于我们》,载《戏剧报》第6 期。
6 月担任中国剧协举办的1984—1985 年全国戏曲、话剧、歌剧评选委员
会顾问。
7 月与女儿万方共同改编的电影剧本《日出》获第六届“金鸡奖”最佳
编剧奖。
7 月9 日中央戏剧学院召开纪念李伯钊同志座谈会,作书面发言。
10 月5 日出席《戏剧电影报》召开的粉碎“四人帮”十周年座谈会,作
题为《应该记住》的发言,载《戏剧电影报》。
11 月11 日主持在京召开的中国剧协主席、副主席工作会议。讨论戏剧
界如何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问题。
11 月出席纪念黄佐临从事戏剧活动五十周年大会,作《贺佐临》,载《戏
剧报》1987 年第1 期。
1987 年
1 月作《我希望。。》 (我和电视),载《大众电视》第1 期。
2 月出席在京举行的奥尼尔学术讨论会开幕式。
2 月出席“张庚戏剧理论研讨会”,发言载《戏剧评论》第2 期。
5 月8、9 日出席中国剧协、美国尤金·奥尼尔剧作中心联合举办,由中
央歌剧院演出的美国音乐剧《乐器推销员》和《异想天开》的首演式。
5 月22 日出席首都文艺界人士举行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发表四十五周年座谈会。
6 月为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创刊三十周年题词:“播佳种在田”,
载《戏剧》第2 期。
6 月为祝贺《收获》创刊三十周年,作《三十年前的稿纸》,载《收获》
第6 期。
7 月出席《戏剧评论》召开的“曹禺剧作研讨会”,并发言,感谢大家
的厚爱。发言载《戏剧评论》第4 期。
11 月作《阳光下的孩子》,载《剧本》第11 期。
11 月17 日观看黄石市京剧团在首都中和戏院演出的《闹龙宫》,对“小
猴王”桂汉庆的表演极为赞赏,并与之合影留念题词:“黄石儿女十六七,
鳌头占尽世无匹。”
12 月5 日作《一部电激雷鸣的史剧——看话剧 (决战淮海)随想》,载
《人民日报》。
12 月为纪念《剧本》创刊三十五周年,作《骏马·雄鹰》,载《剧本》
第2 期。
12 月初出席《黑色的石头》、《欲望的里程》座谈会,发言说:“我要
说这部戏 (《黑色的石头》)很叫我感动!”“作者写得好,导演导得好,
演员演得好。”“我代表中国剧协向各位同志致敬!”发言载《剧作家》1988
年第1 期。
1988 年
1 月在厦门赴胡里山炮台眺望金门岛,并呼吁海峡两岸文艺界能早日进
行交流。
年初参加祝贺张庚、阿甲从事戏剧活动五十五周年、五十周年纪念大会。
作《张庚的道德文章》,载《戏剧报》第2 期。
3 月出席“徐晓钟导演艺术研讨会”,并发言。称赞徐晓钟是一位有成
就的导演艺术家。
4 月作《我的感受——话剧 (黑色的石头)观后》,载《剧作家》第2
期。
4 月评川剧《田姐与庄周》,载《剧本》第4 期。
5 月17 日作《我看 (火神与秋女)》,载《人民日报》。
5 月出席第五届“梅花奖”颁奖大会。
6 月出席西安“梨园学研究会”成立大会,题写“唐代梨园遗址”碑,
并为揭幕剪彩。于会上作了讲话,被聘为名誉会长。
6 月担任第4 届全国优秀剧本评奖委员会主任。
7 月出席在湖南岳阳市举行的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奖授奖大会,并讲
话:《为心爱的事业奋斗》,载《剧本》第7 期。
7 月26 日在家接见由台湾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剧人曾霓侠、易洁。
8 月因肾病等住进北京医院。此后,处于病院生活之中。
11 月27 日在北京戏剧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名誉主席。
11 月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委会执行主
席。
下半年于住院期间,作有《如果》、《花》、《病中噩梦》、《二人》、
《别》、《病中偶记》等诗篇。
12 月田本相主编的《曹禺文集》第一卷,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共出
四卷。
1989 年
2 月在北京第五次文代会上当选为名誉主席。
11 月5 日湖北省潜江县举行“曹禺著作陈列馆”落成典礼和曹禺塑像揭
幕仪式。夫人李玉茹代表参加并宣读答谢讲话:《我是潜江人》。
本年作《一片绿叶》、《无题》等诗篇。
1990 年
6 月29 日为湖北省兴山县昭君纪念馆题词:“昭君千秋经月明,白雪黄
沙塚色青。”
9 月担任中国剧协第五届优秀剧本奖评奖委员会顾问。
10 月25 日文化部艺委会、中国文联、中国协、湖北省文化厅等单位,
联合举办庆祝曹禺从事戏剧活动六十五周年纪念活动: (1)召开曹禺学术研
讨会; (2)由北京人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湖北潜江花鼓剧
团等演出《雷雨》、《原野》、《日出》等剧; (3)由北京图书馆、北京人
艺等单位联合举办曹禺生平、著作展览; (4)召开纪念大会,林默涵、贺敬
之作了讲话。胡乔木、屈武等出席,邓颖超、宋任穷、巴金、黄佐临致贺信,
日本友人影山三郎等也赶来祝贺。夫人李玉茹代致答词,带来曹禺两句话:
“祖国和人民给予我的太多了,我对祖国和人民奉献的太少太少了!”
1991 年
3 月8 日在全国青年业余文艺创作者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我的希望》,
载《光明日报》。
8 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南开大学、天津剧协联合召开的“曹禺国际学
术研讨会”于天津南开大学举行。夫人李玉茹出席开幕式并代表曹禺向母校
献上题词:“春风化雨,辈出英才。”
9 月28 日于病中作散文《雪松》,载《收获》第6 期。
12 月力纪念田汉诞辰九十四周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六十周年题词:
“发扬田汉和左翼剧联革命精神,为繁荣社会主义戏剧而努力奋斗!”
12 月田本相、胡叔和主编的《曹禺研究资料》,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本年作《玻璃翠》小诗一首。
1992 年
2 月2 日为《戏剧电影报》题词:“猴年大吉。”
3 月为《国立剧专十四年》作序,载《戏剧与电影》第3 期。
8 月带病出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四十周年纪念大会。
8 月观看北京人艺演出的《茶馆》。
8 月出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北京人艺联合
召开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希望
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的讲话。
8 月担任中国剧协第六届全国优秀剧本奖评奖委员会顾问。
11 月为《剧本》创刊四十周年题词:“繁荣创作,培养作家。”载《剧
本》第11 期。
1993 年
7 月在缅怀阳翰笙的座谈会上,作书面发言,并题词:“翰老寿终人未
去,永在征途最高峰”,载《剧本》第7 期。
7 月和戏剧家们联名呼吁振兴昆剧。
11 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武汉大学等单位联合于武汉大学召开第二次“曹
禺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4 年
秋原由中国剧协举办的全国优秀剧本评奖,正式命名为“曹禺戏剧文学
奖”,并于天津举行评奖活动。
12 月18 日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在京成立,被推选为名誉会长。
1995 年
2 月18 日于病中作《老了》诗一首。
春节前夕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等前来北京医学院看望。为《论北京人艺
演剧学派》一书作序。
编后记
受曹禺先生之托,编辑《曹禺全集》,这对我们来说,既深感荣幸,又
觉得责任重大。
尽管终于把它编完,即将付梓;但仍忐忑不安。我们编辑的时间,总计
不到四个月,其间还赶上春节,显得十分仓忙急迫。之所以如此急促,全然
出自花山文艺出版社的一片真情。今年是曹禺先生从事戏剧活动七十周年,
又恰逢八十五岁寿诞。为了纪念和祝贺,他们誓以最大的决心、最高的质量、
最快的速度,于今年将全集七卷一次推出,此也诚乃当前中国出版界的壮举。
这同我们的心情是一致的。故不敢稍怠。虽然困难较多,但也愿全力以赴。
在编辑中,我们的目标是:编排力求精当,篇目力争齐全,校勘力达准
确。但愿望与实现之间总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各种难免的限制,是
需要作出说明的:一是遵照曹禺先生所嘱,有些不宜或不便再发表的文章未
能收入。主要是一些时文和批判文章。二是书信,确因时间太紧,来不及搜
集。另外,当前征集名人亲笔信函,也许并不那么容易。只有巴金先生将曹
禺信件寄来,这是颇为珍贵的。三是有目录但因记载有误查不到的,也有的
是目录记载准确,但却遍访各图书馆而不见的。如《中国戏剧之历史与现状
(赴美讲学搞)》,索引数种都记明载于《上海文化》一九四六年第四期,托
朋友在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处查找,该期均无此文。后给上海藏书楼写信
查询,经他们翻查《上海文化》十四期,均不见此文。又如曹禺的处女作《今
宵酒醒何处》,刊登于天津《庸报》副刊《玄背》,一九七八年我们即查出,
但缺一期,那时就托朋友在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图书馆查找,都未能找到。
这次又在天津一些图书馆查找《庸报》,仍一无所获,最后,也只能十分抱
憾地收入一篇不全的小说。类似情况还有。四是个别作品作了“存目”处理。
如曹禺同其导师张彭春合作改编并曾演出过的《新村正》、《财狂》等,前
此,一些研究者和我们都曾费心找过;看来,现在是难以找到了。但愿这些
“存目”,能够引起更多朋友的关注,或许会收到征集的效果。
虽有上述情况,但这部全集是尽了锐意穷搜之力的,从曹禺于一九二六
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到今年截止编辑,大约七十年来的作品,是把凡能搜集到
的均收其中了。可以说明的:一是曹禺早期的小说、诗歌、杂感、改译小说
和剧本等都收齐了;二是过去从未发表过的诗文、书信也收入全集。如曹禺
从一九八八年秋住进北京医院直到今年年初所写的诗作,可以说是他这一段
病院生活中难得的心灵记录,也收录进来。还有如《水木清华》、《我是南
开人》等,都属于第一次正式发表的文字。三是虽非他本人写作,但却是一
些专家、记者等采访记录整理的他的谈话、访问记等,其内容相当丰富,谈
戏、谈电影、谈电视剧、谈创作倾向、谈创作经验、谈文化现象等,也作为
附录收入。
最后,我们必须说明的,能够在这样紧迫的时间内,完成全集编辑,是
因为前此已有许多专家作了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和研究,这为编辑奠定了基
础,提供了方便。这是必须向这些朋友、这些专家致谢的。它再一次说明,
学术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学术研究,永远是一种包蕴着前人和同代人心血的工
作。
中国戏剧出版社的编审杨景辉同志,我们曾一起收集整理校勘过曹禺的
剧作。北京师范大学的邹红同志曾为我们查找并复印了曹禺八十年代中期之
后的一些文章。而这次编辑全集又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宋宝珍、胡晓燕同志,
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所的倪似丹同志,南开大学中文系焦尚志副教授,南京大
学戏剧研究所副教授胡星亮,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王文英教授,西南师范
大学中文系的胡润森教授,话剧所的杨秀琴副研究员,或协助查找文章,或
协助复印,给我们以倾力的协助,在这里向他们致以深挚的谢忱。
我们还要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料馆期刊室、戏曲所资料室、中央戏剧
学院图书馆的支持,感谢上海市藏书楼的帮助。
花山文艺出版社的领导,特别是本全集的责任编辑贾启森副编审,往来
于北京和石家庄之间奔忙,尽心竭力,兢兢业业,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他们
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协助,这里也一并表示我们的谢意。
我们期望,如果可能的话,再过几年,将此全集再重新补证,搞得更缜
密更完备更准确些。
我们期待着专家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编者
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五日
于中国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