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串一样,串联起一户户的人家。电话双绞线的窄带和同轴电缆(coaxia1cab1e)的宽带
自然而然地造就了不同的星状和环状网络。在第一个例子里,每个家庭都接入一条专用
的窄带电话线(dedicaied1ow…bandwidthline)。在第二个例子里,许多户人家共享一
种宽带服务。
星状和环状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也会受信息内容的性质的影响。在电
话网络中,每次的对话内容都不一样,传给一户人家的比特和其他人毫不相于;本质上,
这是个多点对多点(vast…point…tovast…poini)的作业系统。电视则不同,你和邻居收
看的是相同的节目内容,因此采用圣诞树彩灯串的通信方式——一点对多点(poini一t
omultipoint)的方式,再合理不过了。有线电视经营者传统上一直都照搬我们都熟悉的
无线电视传播的做法,只不过把电视信号传输从空中转入地下罢了。
但是,传统智慧毕竟非常传统。未来,电视节目的传送方式将发生剧烈的变革,你
将不再满足于和邻居收看同样的电视节目,或是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内,看你想看的节目。
因此,有线电视公司的想法将越来越接近电话公司,需要有很多的交换机和“基地”。
事实上,25年后,不仅电话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不再有任何差别,电话和有线电视的网
络体系结构也将趋于一致。
结果,大多数的网络都将是星状网络,只有地区性的或无线广播网络才会采用环状,
以便能在同一时间把信息传给所有家庭。通用汽车的休斯电子公司(GMHughesE1eciron
ics)喜欢把它的卫星电视直播系统(DirectTVsystem)称为“弯曲的管线”,而且还会
告诉你,直播卫星电视系统就等于可以传送信息到每个家庭的有线电视系统。的确,假
如你人在美国,正读到这一页时,除非撑起一把铅伞,否则休斯公司的卫星会在:秒钟
内把10亿比特一股脑泼到你的身上,躲也没处躲。水管和滑雪缆车
许多刚刚跨入数字世界的人往往把带宽理解成管子工的活计。假如你把比特想象为
原子,脑海中就会浮现大大小小的管子、水龙头和给水栓的形象。最常见的一个比喻是,
使用光纤就好像使用水管饮水一样。这个比喻很有建设性,但是也很容易引起误解。水
不是流动就是不流动,你可以依靠拧紧水嘴来控制花园中水管的水流量。但是,即使水
管中的水流减慢到只剩下涓涓细流,水原子仍然是作为一个群体在移动。
比特就不同了。或许用运载滑雪游客的缆车来比喻更恰当。缆车以稳定的速度移动,
途中或多或少的乘客上上下下。同样地,你用一组比特构成一个信息包(packei),然
后把这个信息包放进能以每秒百万比特的速率传输信息的管道中。现在,假如我把一包
速率为10比特/秒的信息丢进一个快速流动的管道中,则我的有效带宽是每秒10比特,
而不是这个管道的速度。
听起来好像很浪费,但事实上这是个聪明的想法。因为其他人也把信息包丢进同样
的管线中棗这种管线构成了互联网络和异步传输模式系统的基础(在不久的将来,所有
的电话网络都会以ATM模式工作)八你将不会再像现在传送声音一样,把整条电话线占满,
而是把一个个标好了名字和地址的信息包送入管线中循序前进,它们知道什么时候在什
么地方走下缆车。你为每个信息包付费,而不是按分钟付费。
这种分封带宽的方式,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达到10亿比特/秒的速率的
最好办法,就是在百万分之一秒中,传送1000比特;在于分之一秒中,传送100万比特,
以此类推。拿电视来说,可以把这一过程想象为在几秒钟内接收整整一个小时的影像,
而不是那种用水龙头控制水流的情况。
与其把1000个电视节目传送给每个人,还不如在:灿的实时瞬间,把某个节目传送
给某个人。这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看法。传播比特的速度和人类消费比特
的速度,将变得毫不相干。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 3、比特电视横空出世/媒介再革命高清晰度电视是个笑话
看电视的时候,你会抱怨影像的分辨率、屏幕的形状或是活动画面的质量吗?大概
不会吧。如果你有什么抱怨,一定是对节目不满意。或是抱怨像布鲁斯。斯普林斯汀所说
的:“空有57个频道,却毫无内容”。然而,几乎所有关于电视升级换代的研究,都把
目标瞄准影像显示的精致化,而不是节目的艺术性。
1972年,有几位富于前瞻性的日本人自问,电视的下一步应该朝哪一个方向走。他
们的结论是:更高的分辨率。他们假定,电视由黑白转为彩色之后,紧接着的是拥有如
电影般精致的画质,或叫“高清晰度电视”。在模拟世界里,让电视朝这个方向升级,
是很合乎逻辑的想法。因此,在接下来的14年中,日本人孜孜不倦地研究他们眼中的
“高品质电视”(Hi一Vision)。
1986年,欧洲警觉到日本人可能会独霸新一代的电视市场。更糟的是,美国人也接
受了“高品质电视”的想法,和日本人一起极力鼓吹,想要把它变成世界性的标准。今
天,美国许多高清晰度电视的支持者和新民族主义者都轻易地把当初的错误判断——支
持日本式的模拟系统——抛在脑后。欧洲纯粹从贸易保护的角度出发,否决了日式系统,
尽管是出于错误的理由,却给我们所有人帮了大忙。欧洲人紧接着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
模拟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叫做HD一MAC——在我看来它比日本的“高品质电视”略胜一
筹。
就目前的水准而言,所谓的高清晰度电视是个笑话。数字电视才代表未来
1990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种可能情况是,日本、欧洲和美国,会各自沿着完全
不同的方向发展新一代电视。当时,日本已投入了18年的金钱和精力发展高清晰度电视。
在这段时间内,欧洲人眼见自己错失了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契机,下走决心不能再在电视
上重蹈覆辙。而在几乎没有任何电视工业的美国,高清晰度电视被视作重振消费电子业
的大好机会。(西屋电气、RCA和Ampex等短视的美国公司早就把电视机市场拱手让人了。)
当美国准备迎接改进电视技术所带来的挑战时,数据压缩技术才刚刚萌芽,还不足
以形成明显的行动步骤。而且,身为主角的电视设备制造商也不适应这个战场。和苹果
及太阳微系统(SunMicrosystems)这样的年轻数字科技公司不同的是,电视技术公司是
模拟思想的陈旧温床,对它们来说,电视只与画面有关,与比特毫无关系。
但在美国觉醒之后不久,1991年,几乎一夜之间,每个人都追随通用仪器公司(Ge
neralinstrumentCorporation),成为数字电视的鼓吹者。不到6个月,美国所有关于高
清晰度电视的提议都改弦易辙,从使用模拟技术转为使用数字技术。有充分的证据显示,
数字信号的处理更合乎成本效益,而欧洲则直到1993年2月才承认这一点。
1991年9月,我在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coisMitterrand)举行的午餐会
上,向他的许多官员发表了一次演讲。或许因为法语不是我的母语,我没能说服他们相
信,我不是在试图让他们放弃自己所称的“领先地位”,而是要他们摆脱我所谓的“缠
绕在脖子上的锚”。
我在1992年和日本首相宫泽喜一见面的时候向他指出,“高品质电视”没有前途,
他对这一说法感到震惊。倒是撒切尔夫人(MargaretThatcher)听进了我的建言。最后,
英国首相约翰。梅杰(JohnMajor)的一次大胆行动使局面得以扭转:1992年末,他否决
了关于给高清晰度电视节目补贴6亿欧洲货币单位(合8亿美元)的提案。欧洲联盟(那
时还叫欧洲共同体)终于在1993年初决定,放弃模拟的高清晰度电视计划,迎接数字化
的未来。
其实,日本人非常清楚数字电视才代表着未来。1994年2月,当倒霉的日本邮政省放
送行政局局长江山晃正提议日本跨入数字世界时,日本的产业领袖第二天便群起而攻之,
逼着他硬生生地把话吞了回去。日本在高清晰度电视上投的钱实在大多了、他们绝不会
公开表示要另起炉灶。
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电视座谈会上,日本消费电子产业的巨子们一个个信誓旦旦地
表示,他们全力支持模拟的“高品质电视”,并且暗示江山晃正简直是疯了。我得咬住
我的数字化舌头。恐怕他们为了是保住颜面。一个个变成了双面人。技术对,问题却槁
错了
好消息是,针对电视的未来,美国采取了正确的技术——数字技术。坏消息是,我
们仍然在漫不经心地讨论错误的问题,即那些关于画面质量的问题,例如分辨率啦,帧
频(framerate)啦,以及屏幕高宽比(aspectratio)啦,等等。更糟的是,我们还试
图一举决走所有这些具体标准,并且通过立法把变数化为常数。数字世界给我们的最好
礼物就是,你根本不必做这些事情。
即使模拟世界都不再冥顽不化。曾经到过欧洲旅游的人,都记得可怕的变压器问题,
必须把220伏的电压转换成110伏才能供美国电器使用,据说曾创造出IBM个人计算机的唐。
埃斯特里奇,有一天在IBM位于佛罗里达州波卡雷登(BocaRaion)的工厂的停车场里,
下令让个人计算机从此不必担心电压到底是110伏还是220伏。这个古怪的命令很快得到
执行。今天,几乎所有的个人计算机都可以和各种不同的电源相接。这个故事的涵义是,
执行埃斯特里奇的命令时;人们赋予了机器以智慧(把过去人们担心的问题换成由插头来
担心)。这对电视机制造商而言,是一大启示。
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系统不仅有能力适应110伏或220伏,60赫兹和50赫兹,而且
还能配合不同数量的扫描线(scan1ine)、帧频和屏幕高宽比。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在
调制解调器身上,它们大量进行相互切磋以达成最好的通信协议,电子邮递(E一mail)
也出现了同样的状况,系统采用各种不同的通信协议,在不同的机器之间传递讯息,有
时极为成功,有时效果稍差——但几乎从来不会一片空白。
数字化是迈向成长的通行证。发初之初,你不必给每一个都加上点,给每一个都加
上小横线。你可以为未来的发展预先建立连线设施,制订出比特之间彼此沟通的协议,
研究数字电视的学者一直忽略了这项资产。他们不仅把时间花在错误的问题(高清晰度)
上,而且把其他所有的变数都通通考虑在内,并把它们看作像吹风机的110伏电压一样的
问题。
关于交错扫描(interlace)的争论就是一个好例子。电视每秒可呈现30帧画面。每
帧画面都由两个所谓“扫描场”(field)组成,每个场则包含了半数的扫描线(奇数线
或偶数线)。因此,每帧画面所包含的是恰好偏移了一条扫描线的两个场,而且移位填
补的动作会在1/60秒中及时完成。当你看电视的时候,你在每秒钟内看到的是“交错”
在一起的60个场,因此画面上的动作显得十分平顺,但每个场其实只包含了一半的影像。
结果,你觉得画面的动感甚佳,并且只用一半的带宽,就能够呈现出清晰的静态物体。
当电视广播处在模拟阶段,而且带宽仍然奇货可居时,这是个伟大的构想。
但是,当我们谈到电脑显示(display)时,问题就来了。这时交错技术不仅毫无意
义,而且对移动的影像反商有害。电脑显i同。不提别的,单就电脑发展而言,交错扫描
技术毫无前途,电脑工程师避之唯恐不及,倒也是正当之举。
但是,交错技术的死亡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通过法律来禁止使用它,会和殖民地
时期颁布的清教徒法规一样愚不可及。数字世界比模拟领域更有弹性,数字信号可以携
带各种各样关于自身的额外信息。计算机可以即时处理或事后处理各种信号,增加或减
少交错,改变帧频,并且修改屏幕高宽比,让某个特殊信号的长方形形式要素能够恰好
适合某个特殊显示屏幕。因此,我们最好不要任意制定任何一种固定的标准,因为今天
听起来很合逻辑的做法,明天可能就会变成荒谬之举。电视也升级
数字世界从本质上说可以不断升级。与过去的模拟系统相比,数字系统可以不断地、
有机地发展和改变。你去购买新电视机的时候,会把旧电视扔掉,好给新的腾地方。但
是,如果你有了一部电脑,你却很习惯给旧电脑增加各种新的性能以及硬件和软件,而
不会为了一点点升级改进,就换掉所有的部件。事实上,“升级”(upgrade)这个词本
身就带有数字化味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让计算机系统升级,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内
置更完美的声音,并期待软件有更上乘的表现,而不是原地踏步。为什么电视不能如法
炮制呢?
电视终会如此。今天我们被困在3种模拟电视标准中:美国和日本用的是NTSC,它是
NationalTelev…isionSystemsmittee(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的缩写,欧洲人会告诉
你,NTSC代表NeverTheSameColor(颜色永远变来变去);PAL(PhaseAlternatingLine,
逐行倒相制)标准独霸欧洲,而法国则采用SECAM(SEqueniiaICouleurAvecMemoire)标
准,意为“顺序与存储彩色电视系统”,美国人喜欢戏称为“和美国相反的东西”(So
methingEssential1yContrarytoAmerica)。其他国家则犹豫不决,用选择第二通用语的
逻辑,从中选择一种电视标准。选择数字化,也就是要超然独立于种种标准的限制之外。
如果你的电视不会说某一特定的方言,你也许将不得不到本地的电脑商店中,购买一台
数字解码器,就好像你今天力电脑购买软件一样。
假如分辨率是个重要的变数,那么无疑地,解决办法是建立一个可升级的系统,而
不是只盯牢今天可以轻易在屏幕上显示的特定扫描线数目。当你听到人们谈论1125条或
是1250条扫描线时,这些数目一点也不神奇)只不过刚好很接近今天阴极射线管(CRT,
cathoderaytube)的最高显像极限。事实上,过去电视工程人员思考扫描线的方式,在
今天已经行不通了。
过去,随着电视机变得越来越大,观看者离得也越来越远,直到退入墙边的长沙发
为止。平均起来,进入观看者瞳孔的每毫米扫描线数目几乎是固定的。
接着,在1980年,事情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把人们从长沙发里带到了桌前,体验观
看18英寸屏幕的感受。这一变化使人们对扫描线的看法刚好倒了个个儿,因为我们无法
再去想每个画面的扫描线数目(像过去对待电视机一样),而是开始考虑每英寸的扫描
线数目,我们在看打印件或现代的电脑显示器时就是这样做的。施乐公司(XeroxCorpo
ration)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PaloAltoResearchCenter)首先开始从每英寸
扫描线的角度来思考扫描线的问题。显示器越大,需要的扫描线就越多。最后,当我们
可以制造出平面显示器(f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