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城市的机遇-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是十朝故都;又处在富庶的江南;历史上的繁华十分辉煌。早在1700年前;左思那篇使得洛阳纸贵的《三都赋》;曾经对南京有过精彩的描述:朱阙双主;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人们通常用六朝金粉来形容南京的繁华。有关历史上的南京如何繁华的材料很多;《资治通鉴》曾记载着“梁都之时;户二十八万”;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数字;若以每户5口计算;即有140万人。梁距今约1500年;在六朝中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王朝。1937年4月29日;南京户口统计处历时3个多月;才计算出南京人口的精密统计数字;为94。5544万人。当时的南京是民国的首都;是国内最大的城市;若拿它去和梁朝时的南京相比;竟然还相差一大截。由此可见;1500年前的南京;已经如何了不起。建都给南京带来了一个极好的建设机遇。历史上;南京城的三次大机遇应该是东吴、明朝、民国。东吴的孙权奠定了南京城的初步规模;从此南京便在这本钱上做文章;没有东吴就不会有六朝繁华。明朝朱元璋用高高的城墙;把这座城市固定了下来;使南京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砖城。民国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现代化的活力;因为民国离今天最近;因此对于南京的影响也最大。今天南京的许多东西;都是民国时期奠定的基础。我在我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中;写到南京时有这么一段文字:国民政府正式定都南京;给了南京这座名城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好机会源于已故总理孙中山的在天之灵。早在1912年;辛亥革命后第二年的4月1日;也就是在袁世凯的压迫下辞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在紫金山一带打猎;触景生情;第一次流露出希望自己死后能葬身此地的念头。到了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一病不起;他更坚定地表示自己死后要葬在南京。孙中山为何如此钟情南京这块风水宝地;曾有过种种猜测和演义;然而孙中山的遗愿;毕竟得到了已经完成统一大计的国民党的忠实执行;1929年6月1日的奉安大典;成了当时南京最热闹的大事。为了将孙中山的棺木从下关火车站;穿过拥挤嘈杂的城区;隆重庄严地运往中山陵墓;市政当局果断地抓住了这次彻底改造城市交通的机遇。成片的旧房子被拆去了;长长的为迎棕专门设计的中山大道;工程浩大、气派非凡;完全改变了古城的面貌。南京顿时有了大都市的威势;几十年过去了;中山大道仍然是南京最重要的街道。一个城市被选为首都;这样的机遇对它来说;实在太重要。南京城的看家班底;可以卖弄的货色;不外乎是一些旧都文化。“金陵王气”好歹是帮了它的忙。南京昔日的繁华;所以能在富裕的东南各省名列前茅;处于领袖的地位;和它曾经是国都分不开明成祖迁都以后;给了南京一个特殊地位;这就是尽管事实上南京已不是国都了;但是由于明太祖在这定都的缘故;由于他老人家还埋在这;南京的“京”字招牌还在;大树下面好乘凉;因此成为东南的重镇也就不足为怪。南京的许多机遇;仿佛是天生的。
2
这些年来;“抓住机遇”开始成为一句流行的口号。机遇的确重要;如果不是十朝古都;南京的今天就不存在。南京沾足了历史的光。机遇也可以从相反的方面来看。南京有过一次次建都的兴旺;同样难免一次次亡国的悲凉。对于后人来说;六朝繁华只是纸上的记载;城池苑囿;亭台楼阁;虽然一度都曾达到奢侈豪华的顶点;可惜当隋朝的大军席卷南京的时候;这一切便不复存在。隋文帝像传说中的楚威王和秦始皇一样;对金陵的王气突然感到恐惧;他担心这里还会有人扛着金陵王气的旗帜兴风作浪;于是下了一道荒唐的命令;把南京的城邑和宫殿统统毁掉;改作耕地。六朝繁华从此化为灰烬;南京的城池几乎完全消失了;它的地位一落千丈。蔚为壮观的南京;只留下一个小小的难以烧毁的石头城;作为“蒋州”的州城。我不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个城市遭受过这样的厄运。沧海可以变良田;隋文帝的做法;则是让一个城市在转眼之间变成了良田。隋朝很快就完了蛋;紧接后面的唐朝继承着前朝的作风;仍然对南京保持应有的警惕。唐初;设在石头城的“扬州”大都督府迁往江都;从此;扬州再也不是南京专利;而成了江都也就是今天扬州市的特称。历史上的扬州是个大扬州;有点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大军区;它是中国称之为九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城市地位的升降;带来了一系列理解上的麻烦;难怪后人读到唐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时;为此处的扬州是在南京还是在江都;屡屡引起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不相让。每一次亡国对南京来说;都是一场灾难;都是一场痛苦的经历。亡国使得这个繁荣城市大大地向后退了一步。由于南京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六朝时期300多年所奠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基础;并不能指望短期内的行政命令所能取消。没有办法阻止后人在思想上的怀旧。正是在如此惨重的背景下;唐诗人的笔下;才会出现那么多金陵怀古的诗句。到了宋元时期;今日我们能见到的碧波荡漾的玄武湖;也看不到了;它成了王安石改革过了头的牺牲品。作为南京行政长官的王安石;觉得玄武湖不过是“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结果便把玄武湖的水给排空了;形成两万多亩的湖田。事实证明这样做并不妥。在此后的几百年中;南京城北的供水和排水一直是个大问题;最后不得不恢复。值得指出的是;我们今日所见到的玄武湖;只有当年的三分之一。想不到王安石这样杰出的人物;也会做糊涂事。南京这座城市;反正已经不是首都了;怎么糟蹋都可以。落水凤凰不如鸡;很难找到一个像南京这样历经磨难的城市。南京的繁华和破败;一直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会兴;一会亡;像打摆子似的折腾得老百姓不能安生。远的不说;就说太平天国吧;太平军进南京;老百姓遭一茬罪;太平军亡;老百姓又遭一茬罪。屠城不仅仅是夸张;胜利者冲进南京;三日不封刀已成惯例。今天的南京人提起60多年前;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的那场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3
历史上南京的发展;总是有非常被动的一面。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南京人听天由命的懒惰性格。天意不可违;于是怨天尤人便成了一个借口。南京人希望自己的城市像别的发展快的城市那样;然而又不知道怎么做。机遇好像总是离南京人很远。抓住机遇实在是太重要了。当年修建中山大道;因为要从市中心穿过;许多老百姓的住房和店铺要被拆除;有很多人反对。反对者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认为孙中山先生如果活着;绝不会赞成仅仅为了让他的棺材通过;修这么一条劳民伤财的迎榇大道。但是市政当局坚决顶住了方方面面的压力;不管三七二十一;拆除了成片的破房子;一改古城的面貌。当年南京的第一任市长刘纪文;手头仅仅只有三千大洋的开办费;他非常果断地抓住了机遇。在大修道路的时候;不仅经费窘迫;还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譬如开辟中山南路;总司令部正好设在三元巷口;这可是一个惹不起的主。为了顺利地修路;刘纪文决定首先拿总司令部开刀;总司令部一让路;其他障碍自然不在话下。南京的路后来终于修好了;刘纪文也因为他的魄力;赢得了南京人民的尊重。
1995年的城运会;同样也是一次机遇;在此前后的南京城;城市建设尤其是交通状况;大大地改变了模样。在城运会开幕前;南京人忍受着这种变化的阵痛;道路被挖开了;树木被无情地砍去。抓住机遇就意味着付出代价。多少年来;南京似乎一直在沉默中;苦苦地等待着发展的机会。不是在沉默中爆发;便是在沉默中死去。南京等待发展已经太久太久。机遇说来就会来;机遇来之不易;如果不抓住;转眼就会逝去。南京不应该老是在旧都上做文章;更不应该仅仅是以一个颓败的城市形象活着。改革开放以后;深圳抓住了第一个机遇。这些年;抓住机遇的又是上海。毫无疑问;发展快的城市都是善于抓住机遇;譬如苏南的一些小城市;像张家港和江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