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 >

第1章

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第1章

小说: 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出版的时候,编者曾经说过:
“在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读书成为人们议论热点的今天,《中
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的出版,我想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是一个有着藏书和读书优良传统的国
家,为什么在经济逐步走向繁荣的时候,不读书的风气会滋生、蔓延开
来呢?为什么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之家,会独独没有一架书柜呢?这是我
这几年来常常思考和读书看报时留意的问题。我将这几年见到的,自以
为是重要的篇什,搜集拢来,汇编成册,参与社会的议论。”
《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8000 册很
快就销售一空,这是十分可喜的。出版社在再版书的同时,嘱余再编一
册《外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与之合,我是乐于接受这一任务的。
自从16、17 世纪之交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量”的口号以后,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惊人的。正如马克思所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
产阶级在100 年间创造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人类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
中国人学习西方科技文化,已经努力了一个半世纪,经过了五四新文化
运动,新型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中国诞生了。人们认识了知识和科
学的价值。特别是经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讨论,尊重知识、尊重
科学、尊重人才已成为社会的口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全社
会的共识。
而另一方面,社会现实的发展,似乎仍令人忧虑。从表面看,社会
到处充斥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
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公园文化、广告文化、书文化、酒文化、茶
文化、性文化、鬼文化??文化已弥漫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但是,
我们又不能不指出,在众多的文化名目下,有些人却干着没有文化乃至
糟塌文化、毁灭文化的勾当。188888 元一桌的宴席上有多少食文化的因
子自不待说。近年来,推背图、预测学、观人术、星相学、看手相一类
图书的走红,成为出版业的热点,我想也不是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如果
迷信也是一种文化,但无论如何,我想总不是一种科学。怪不得有人担
心大有“众人说文化而文化亡”的危险;也怪不得有人担心,除了赚钱,
我们这个时代正在轻蔑地抛弃别的有价值的一切。但是我想,市场和金
钱,并不等于社会的一切。
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
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如果造原子弹的收益不如卖茶叶蛋的,拿
手术刀的还不如拿剃头刀的局面不改变,想在社会总体上扭转读书无用
的论调是决无可能的。编者这项工作当然不是武器的批判,作用仍然是
微乎其微的。但编者相信,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读
书无用论”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养成全社会好读书、读好书的风气,
恐怕还需社会各界的继续努力。但愿这本书的出版能有助于社会正气的
发扬。
编者见识不广,读书有限,加上中文翻译资料的缺乏,遗漏是在所
难免的。特别是一些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名家没有文章入选,这是十分遗
憾的。所选文章也不尽恰当。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待有机会重版时
再补充修正,这是编者的愿望。
最后,对众多的译者,致以深深的谢意,没有他们辛勤的笔耕,这
本书是无法跟大家见面的。
编者
1995。6。
外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
第一编 书
蒙田(1533—1592)
法国思想家、散文家。父亲是富商,曾任波尔多市市长。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在图卢兹大学攻读法律,曾在波尔多
法院任职13 年。父亲去世后继承爵位,两年后回乡从事写作,
但常为巴黎法院办事,并涉足政界,曾当过国王亨利三世的侍
从,在军队中服役多年,参加过拉费尔包围战。蒙田喜欢游览,
曾游历瑞士、意大利、德国、奥地利。1581 年起当选并连任两
届波尔多市长。蒙田的主要贡献是他用毕生精力写作的《随笔
集》。这些随笔形式自由,旁征博引,富有生活情趣,对近代
西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读者已遍及世界,是公认的
随笔巨匠。
论 书
毋庸讳言,我经常言及那些领域中精明的并拥有更多真理的大师们
所论及的事物。我这样做,不是受我所获得的知识的驱使,而是我天赋
能力使然。如果某人说我无知,他不会有什么胜于我的优势,因为对于
我的推理几乎是很难回答的。当我对他们来讲是难以解答的时候,我就
决不可能使他们感到满意。这其中的原委还是让那些追求知识的人去探
究吧。对我而言,无物能为我之禁区。我所热衷的不是向他人转达关于
事物的知识,而仅仅是关于我自身的见解。或许,有那么一天,我能具
备某些客观的知识,或许在过去,我曾经占有了某些客观的知识,那也
只是对某物予以阐释时偶然附带的。它们早已从我的记忆中消逝了。诚
然,我也读过一些书籍,但我不曾将它们窃为己有。
为此,我所谈及的仅仅是我当下的知识,而不能提供任何业已确定
的知识。人们不必执著于物本身,只消悉心于我所赋予的意义就是了。
至于我所选择的方式是否正确,能否阐明我所借来的这一题目,还是让
别人来评判好了。我倒希望有人能够说出我自己所未能说出的东西,这
样可以补救时而因我语言贫乏,时而因我缺乏了解所造成的不足。我并
不重视我所借鉴的东西的数量,我要衡量的是它们的价值。倘若我希望
它们可以因增加数量而变得珍贵,我本可以再加上两倍。不过,它们确
已够了。单就名字而论,它们就颇为闻名且又古老。况且,这些东西的
作者已经自己阐明了他们的见解,无需我来代劳。需要说明的是,凡涉
及论据和移入本文的概念的地方,我有时不得不有意回避材料来源,为
的是制止那些鲁莽的评论家草率行事。正是那些评论家,习惯于抓住每
一部作品,特别是抓住那些尚生存于世的作家的新作。他们的评论,用
语粗俗,摆出一副凡人皆可评论的架式;似乎唯其如是,方能证明他们
的想象和构思也是通俗的。倘若可能的话,我倒愿意改头换面,借助普
鲁塔克①和塞内加②来乔装打份。为掩饰我自身的缺欠,我需要利用这些
伟人的美德。但我由衷地欢迎有人能够剥下我的“羽毛”;只是,他们
应当根据明确的判断,即是说,应当从甄别古代语言所具有的豪放和婉
约的意义上,除去我的伪装。我的记忆诚然不佳,经常分辨不清材料的
出处;但凭籍我自身的能力,我自信,在我的土壤上,生长出的只能是
我所种下的花朵,就其价值而言,也无法同别人的果实相提并论。
倘若我使自身陷入困境,或者说,我的推论中存在着某种空洞而荒
谬的东西,却不曾为我所觉察抑或为我视而不见,那么我必须要对此作
一说明。我们经常忽略错误,如有人已给我们指出而我们仍熟视无睹,
这就是判断力低下的证明。没有判断,我们可以占有知识和真理;没有
知识和真理,我们也可以作出判断。认识人的无知,的确是我所知道的
最好的、最可靠的判断的一种表现。我在创作中,从不挖空心思,只是
顺其自然。某些想法一闯入我的脑海,我就使其累积起来。它们时而如
潮水般涌来,时而如涓涓细流缓缓而至。即使我已经偏离了轨道,我也
仍要他人看到我自身的发展过程。我只走我自己的路。顺便说一下,这
些当然不是关于无知抑或关于随意漫谈之间孰是孰非的问题。
诚然,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完美地领悟事物;但我不希望为此付出
过高的代价。我的目的是愉快地安度余生,而不是疲于奔命。没有什么
东西能令我煞费心思,即使它是最可宝贵的知识。
读书,我只寻求那些能够令人愉快且又朴实无华的篇章;学习,我
只学习这样的知识:它能够告诉我,我当如何认识我自身;我当如何对
待生和死。
这正是我的马竭力趋向之鹄①。
当我在读书中遇到某些费解的地方时,我从不一味冥思苦想;倘我
尝试一二次后仍不得要领,我就把它甩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死啃
它们,无异于浪费我的精力和时间。我的思维机器只在初始时才敏捷活
跃,而那些不能令我当下观注到的东西,不能靠持久来解决。没有灵感,
我的思维就会枯竭。过分地执著于某物,只会使大脑疲惫不堪、陷入混
乱,我的眼睛也会变得模糊不清。我必须把注意力暂时移开,而后再回
过头来不断地看看。一如我们在看一件耀眼的红色衣服时,总是先把视
觉稍稍移开,然后再不断地瞥上几眼。倘若某书使我感到厌倦,我就丢
开它去读另一本,只是在我无所事事时,我才再去问津那本曾使我厌倦
的书。我很少拜读现代作品,对我说来,古典作品更富有魅力和活力。
我并不是指读希腊文作品,因为我的理性对我所具备的这门语言知识是
不满意的。
在某些纯粹的娱乐性作品中(这类作品都很时髦),诸如卜伽丘的
《十日谈》、拉伯雷的作品,还有约翰那斯?塞库达斯的《吻》(假如
① 普鲁塔克(公元46—119):希腊史学家,传记作家。著有《希腊罗马名人传》。——译者注
② 塞内加(约公元前4— 公元65):古罗马雄辩家,悲剧作家,哲学家,政治家。公元1 世纪中叶罗马学
术界的领袖人物。——译者注
① 普洛佩提乌斯Ⅳ,i,70。
它们都能置于同一名下的话),我发现,闲暇时读一读还是值得的。而
像《阿马迪斯》①以及诸如此类作品,从不曾引起我的兴趣,即使是在我
的孩提时代。甚至,容我冒昧而 言,就是亚里士多德或杰出的奥维德②
的作品,也无法唤起我这颗衰老的心了。奥维德的写作技巧和创新精神
曾使我感慨不已,可现在却不能引起我的兴趣了。
我无所顾忌地直言我对万物诸事的见解,这或许已经超出了我的能
力。不过,我并不想使自己充当一名审判官。我之言及它们,仅仅是表
明我的看法,而不是为这些事物来立法。当我对柏拉图的Axiocbus③感到
厌烦时,我就陷入了困惑:如此孱弱无力的作品竟会出自这样的巨匠之
手?我不能不怀疑我自身所作出的判断。因为我尚未蠢到反对如此众多
的先知们的权威,我把他们一直敬为先生和大师。我倒希望,只是我的
判断错了。我的判断应当指摘和谴责它自身。因为它仅仅停留在事物的
表层。而不深入其内部洞悉它的奥秘;因为它以虚假的观点来曲解事物。
倘它能在混乱和迷茫中保护自身,它就应当知足了。我的判断对自己的
虚弱供认不讳。它承认,它正在做的就像是对摆在它面前的一幅画进行
诠释,其结果往往是牵强而不完善的。伊索的大多数寓言都有多种寓意
和解释,那些试图对它的象征意义详加阐释的人,往往只选择了与这个
寓言相一致的方面。但一般来讲,这一方面恰恰是最肤浅、最表层的一
面;更为基本的深层方面,是他们无力企及的。这种说法也同样适用于
我。
但是,追溯我的道路,我始终认为,维吉尔①、卢克莱修②、卡图卢
斯③、贺拉斯④的诗歌是第一流的;我尤为欣赏维吉尔的《农事诗》⑤,这
部作品堪称所有诗歌中最完美的。若是以它和《埃涅阿斯纪》⑥相比,人
们就不难发现,倘若维吉尔还有时间的话,他还可以对《埃涅阿斯纪》
的某些段落做进一步的润色。我认为,这部作品的第五卷是最完美的。
卢卡⑦也使我着迷,他的作品总是令人愉快。这倒不在于他的那种写作风
格,而是因为他的作品中蕴藏的内在价值,以及他的看法和判断的真实
性。至于那个善良的老泰伦提乌斯⑧,正是他使得优美典雅的拉丁语人格
化了。他对精神活动方式和事物状态的描述,业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常常使我惊叹不已。对我们来说,至今仍有极高的价值。在我行进的每
① 阿马迪斯,是一部骑士散文传奇中的英雄。该作品从13 世纪后期就开始广为流传。——译者注
② 奥维德(公元前43— 公元18):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译者注
③ 这是出于他人之手的伪作。在蒙田所处的时代,这部作品的真伪已得到甄别。蒙田可能了解这一情况。
① 维吉尔(公元前70— 前19):古罗马诗人。——译者注
② 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3— 约前50):_________古罗马哲学家,诗人。——译者注
③ 卡图卢斯(公元前87— 前45):古罗马诗人。——译者注
④ 贺拉斯(公元前65——前8):古罗马名诗人。——译者注
⑤ 《农事诗》是维吉尔于公元前36— 前29 年在坎帕尼亚创作的六韵步说教诗,共2188 行,分4 卷。——
译者注
⑥ 《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最后一部杰作。这部长诗在作者逝世后才发表,因此作者未来得及整理和修改。
——译者注
⑦ 卢卡(39—65):西班牙诗人,老塞内加之孙,著有《内战记》。——译者注
⑧ 泰伦提乌斯(公元前186/185— 前161):古罗马著名喜剧作家。——一译者注
一转折关头,我都要向他请教。我愈是迷恋于他的著作,愈是能更多地
发现他所具有的新的魅力。
倘若把维吉尔比作卢克莱修,那些与维吉尔同时代的人就会抗议。
我也认为,这种比较实际上有欠公允。但当我为卢克莱修的优美作品所
吸引时,我的这一信念又动摇了。倘罗马人厌恶这种比较,那么他们对
今天那些把亚里士多德同维吉尔摆在同等位置上的愚蠢作法,又该做如
是观?而亚里士多德本人又会做出何种表示呢?
呵!多么乏味而又无知的年代。我认为,较之那些反对把卢克莱修
和维吉尔相提并论的人来说,古人有更充分的理由反对那些把普劳图斯②
同泰伦提乌斯相提并论的人。泰伦提乌斯更为时人所敬重。在罗马,他
受到高度评价,他的话经常为西塞罗③——罗马雄辩家之父所引证。他所
获得的殊荣是无与伦比的。他还是被罗马诗人中的首席评论家所认可的
戏剧家。
时下那些打算从事喜剧创作的人(包括意大利人,在这方面,他们
一直相当成功),往往剽窃泰伦提乌斯或普劳图斯的作品。这使我深感
震惊。在他们的一部作品中,或者有从泰伦提乌斯和普劳图斯那里抽出
的三四个情节,或者有从卜伽丘那里觅得的五六个故事。他们为什么要
借助他人的材料来增加自身的份量呢?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对天赋能力
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缺乏魅力,不能抓住我们的注意力。他们需要一
个靠山来支撑自身,把希望寄托在移入的这个情节上来博得我们的青
睐。对泰伦提乌斯来说,问题恰恰相反:他以其典雅而优美的风格吸引
了我们:无论在哪儿,他都令人愉悦,我们已无暇顾及他的情节了:
恰似清泉流水①。
正是他自身的魅力征服了我们,我们如痴如醉,忘却了那些情节。
循着同样的思绪,我还可以飘向更远的地方。据我的观察,某些优
秀的古代诗歌,不但没有那种傲岸而怪异的西班牙式和彼特拉克②式的做
作,也没有那种充塞于后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