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

第12章

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第12章

小说: 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否认,出外旅行是一件既怡情又时髦的两得之事。但长途跋涉,难免车马劳顿,有不少老人或许会因此质疑:如此颠簸折腾,我们的身体又如何能够承受?
在交通极为不发达的时代,古人以双腿踏遍神州大地,连70老妪,亦能日行30里。而今日,海、陆、空交通工具样样俱全,我们置身其上,只需美美睡一大觉,便能享受美景,不知胜之古人多少。毕竟,人是在不断进化的,我们的身体不会比古时那70老妪更差。事实上,只要我们稍加注意,便会得到一个安心又美好的旅程。
其一,不宜过远,路线合理便好。老年人外出旅行,选择自己适合的路线非常重要。路途太远,大半的时间都耗在车马劳顿上,难免身体劳累,得不偿失。我们可以综合自己的身体状况,先将离我们最近的景点筛选一遍,找出适合自己的先行之,习惯之后,便可以选择再远一些的地方游玩。毕竟,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远,合理便行。
其二,将心理压力放下。我们走出家门,就是为了解闷、散心,如若心有挂念,风景再美,我们恐怕也无福观赏;旅友再热心,我们也会视若不见。因此,外出游玩时,只有放下一颗烦恼心,方能玩得畅快、玩得精彩。
“风可以平心,景可以怡情”,走得远一点,我们的心便会更广阔一点,行得广一些,我们眼中包容的事物,也会更多一些。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老年人不妨搭上现代交通工具,走得远一些。要知道,家门小巷虽值得眷恋,外面的世界却更加精彩。
“走出家门”有窍门
◆将要去的地方事先了解透彻。我们出行远门,如若只是停车拍照、走马观花,难免沦于俗套,不是聪明老人所为。出门前,我们不妨事先将要去的地方了解清楚,分析透彻,带着知识去游玩,带着思考去探索。如此一来,玩中有学,学中有玩,不但眼界开阔了,还能将所习得的知识永远牢记心中。
◆宜结伴而行。一人独行,虽然潇洒,但鉴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难免不太适合。老年人出游,最宜邀约众人齐行,途中热热闹闹,说说话、唠唠嗑,既好打发时间,又能相互有个照应。
◆避开旅游高峰期。一年之中,总有两、三个时节,是人头攒动的旅游高峰期。我们如在这个时候出行,遇上汹涌的人流,恐怕再好的景色也无缘欣赏。老年人有着丰富的业余时间,只要我们愿意,随时都能提上行囊,在闲情逸致中细细游赏。
人生体悟
只有站得高,方能看得远,只有行得广,方能知得众。纵观历代文豪墨客,哪一个不是游历甚广,方能吟诗数斗,写出诸多富含哲理的千古名句。如今,我们比起古人,所知之事何止数倍。老年人如能走出家门,让行迹踏遍他乡,虽无法叙文数斗,但想必我们心中的感慨豪情,也绝不会输于那些文思潮涌的古人了。
《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行;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位置”二字不过是名、利的载体,我们既已得到过,到了晚年,弃之又有何可惜?
从前有一位老大臣,从极高之位退下以后,回到家乡,竟然掩面而泣。家人以为他伤心失去官位,便极力劝慰。老大臣却解释道:“我哪里是因为不能做官而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辛辛苦苦,每天起早贪黑,工作上不敢出现半点差池,睡觉也不能安稳。如今终于功德圆满,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我是太高兴了啊。”
在过去,明智的官员都将平安告老还乡当作一件欣喜之事,在他们看来,“伴君如伴虎”,过了几十年战战兢兢的日子,能全身而退,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到如今,我们虽无君可伴,但当身处高位,工作却依然是十分辛苦的。
只不过,无论我们身处何等位置,也无论我们如何尽忠职守,命运也从不会停下它的轮回之盘——没有谁能在一个位置上呆一辈子,也没有谁只进不退,永远身居高位。
佛说:“名、利二字乃是负累。”人若抓住名、利兄弟不放,便无法活出自己、活出真正的快乐。而这“位置”便是名、利二字的载体之一。当我们某天不得不将高位拱手让出,心生郁闷之时,不妨将自己前后的生活进行一个假想对比,看看究竟哪种生活更加惬意、哪种生活更加开心。
◇◇当我们身处高位,不管自己是否愿意,必是整日应酬不断、请柬不停。那时候,我们每天吃着自己不爱吃的,喝着自己不爱喝的,就连说话,或许都是言不由衷。这样的生活持续数十年,连觉也睡不安稳,却只为留住一个“位置”,岂能不累?
◇◇当我们离开了高位,便会觉得无所畏惧。这时,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悠然自得。既不用看上级的脸色行事,也不用为了一句祝贺之词费劲心思。这个时候,我们自己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事情自己亦能决定。如今,我们真正能享受到陶老那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还有什么好可惜的呢?
我们应当明白,不只是个人的“位置”会改变,在这个世界上,就连太阳的光芒、星星的位置,也不会一成不变。佛家认为,只有无常才是宇宙的真理,只有看透了无常,我们才能不断地重获新生,这是不无道理的。更何况,“位置”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成功与否,我们更不能因为“位置”的变迁,就郁郁寡欢,让失落的情绪侵占我们的内心。
其实,千百年来,无数名垂千古之人都曾被贬官流放。但后人却极少记得他们的官位职称,反倒对他们贬官后的种种行为赞赏有嘉。并且,许多名士都在被贬之后大有作为,其成就远远高于他们在朝为官之时。范仲淹晚年被贬邓州,他拖着终身颠簸而致衰疾之躯,仍然大志不衰,辟建花洲书院,并应同样被贬岳州的好友滕子京之求,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篇章——《岳阳楼记》。看,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位置”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留下名声,许多东西都比“位置”重要得多。
我们必须知道,人生就如多味豆,一包豆子吃完,必是什么滋味都尝过的。“高位”就如味道最好的那颗,如若你已经尝过,便没什么可遗憾的了。人生在世,不过三万来天,对于我们来说只要一生无愧于己、无愧于他人,心怀坦荡直到终老,就已经可以令后人敬佩、称赞了。
“正确看待位置的变换”有窍门
◆尽量少想以前工作的事。无论我们曾经从事何种工作,无论那份工作有多么重要,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况且,只要我们的心情没有因失去“位置”而低落,我们便什么也没有失去。看,现在的天依旧蔚蓝,现在的家人依旧亲切,明天的生活也依旧是美好的。
◆无论身处何位,均以平常心待之。无论我们身处商界还是官场,“位置”越高,待遇越好,但相对而言,我们肩上的负担、责任也就愈重。想通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更易以平常心看待问题。如此,我们究竟身处何位,也就并不那么重要了。
◆转移注意点。当您离开了老部下、老同事,感情上一时无法接受,那就不妨试着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点。比如,培养一下自己新的爱好、兴趣,或是找个时间与家人一起出游一次等等。只要生活的重心有所改变,想必您也不会再纠结于过去的工作情愫了。
人生体悟
我们的人生,就好像一辆飞驰的公共汽车,途中必然是有上有下,每一个位置都不会永远只坐着同一个人。过去的事,毕竟已经过去,只有展望未来,重新筹划自己的新生活,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在生活中重新找寻到一个更适合自己发挥潜力的新位置。
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说的话全对,也没有一个人做的事全对,谁都会有不足之处,谁都会有犯错之时。坚持正确的,我们称之为恪守真理;坚持错误的,我们称之为顽固不化。孰优孰劣,一辨既明。
固执被许多心理学家认定为是不良情绪的催化剂。如若我们本已忧心,固执将使我们更加沮丧;如若我们身陷孤独,固执将使我们倍受冷落;如若我们烦闷焦躁,固执将令我们更加情绪不安。固执的情绪不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好转,它只会给我们乱上添乱。
而相对于年轻人来说,固执的阴影似乎更喜欢缠上老人,这使得我们中的一些人听不进大家的劝阻,做事固执己见,不但僵化了周边的人际关系,甚至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既然固执的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将它扔开,便成为了我们平定心境的第一要事。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若想改变固执的毛病,也绝非一日之功。正如看医生也得对号入座,我们首先要弄楚的是,为何上了年龄,人会变得固执己见,不听人言呢?
一般说来,老年人本身都有过一段漫长的社会经历,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在各种生产活动中也总结了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教训。日久天长,我们便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独有看法。而当这种主观态度不适应客观环境时,在旁人看来便表现为明显的固执。
其次,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人们长期习惯总结老者的经验和教训,以年长者为尊,以年长者说的话为行事标准,这也使得我们老年朋友在自己的言行不符合客观实际时,为了想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主观地强调自己言行的一贯正确性。
正因为年长的人有着这样一些心理特征,所以遇到一些事情后,我们即便知道自己的言行是错误的,也碍于某种原因不肯承认,并会因为这种错误而陷入痛苦,又因不能自拔而变得性情古怪,从而陷入固执的怪圈,一错再错。
不过,值得我们思索的是,在成千上万的老年人中,为何有的人豁达开明,有的人却顽固不化呢?研究发现,如若我们拥有以下的心理状态,固执的阴影亦将不再紧紧追随我们。
◇◇思想开明,勇于担当生活和事业上的楷模。开明的老人懂得包容与接受不同观点的重要性,更懂得如何适当地运用自己的学识,成为他人眼中的模范代表。在他们的心目中,兼容并包要远胜于固执己见。
◇◇思想与时俱进。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如果不注意学习,便很容易影响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僵化的思想也会成为阻碍我们接受新知的绊脚石。反之,如若我们的知识增长了,见闻广博了,便不会拘泥于自己的框框里面,硬要将自己的旧思想强加于人了。
其实,对于那些在家族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来说,固执己见不听人言并非是他们维护自己尊严的方式。有众多事实证明:豁达的老人才会更被尊敬,开明的老人才会更被人喜爱。
由此可见,固执的心理不仅会让我们闭目塞听,更会让我们与快乐的情绪失之交臂。而当我们放开心胸,学会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他人、以接纳的方式去认可他人,兼容并包、开明大度的心态,必然会在我们面前开启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此,快乐的生活又何愁不来呢?
“克服固执”有窍门。
◆拥有虚心学习的态度。要克服固执的心理,就不妨试着将自己当作一个需要重新学习的小学生。如此,不管我们过去的贡献有多大,也无论过去的地位有多高,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习,拜他人为师。当我们把心态降下来了,对人对事的态度自然也就会改变了。
◆多接触外面的世界。老年人多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亦能使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心态也变得更加年轻。只有眼界开阔了,我们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固执的心态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潜心修炼自己的心境。克服固执的方式固然很多,却都并非是一日两日便能实现的。想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往往需要我们长期修炼自己的心境,使之达到一种大境界,方能放下执著之念。
人生体悟。
固执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我们自己——我们让自己不快乐,我们让自己离群索居……其实,做事喜欢坚持己见是人人都有的毛病,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罢了。只要我们学会多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多多参考他人的建议,这个问题也就必然会迎刃而解。
在“多疑”的人面前,生活就像一个上了锁的黑盒子,蓝天再美,他们也无缘欣赏;而对于率性的人来说,生活却像自己手中的一捧泥土,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想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
有人说:“多疑伴随时间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这句话虽然片面,却不无道理。没错,“多疑”虽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但相较于年轻人而言,它却更喜欢缠上较为年长的朋友。许多人即使在年轻时开朗大方,到了晚年,做事也会变得格外谨慎,多疑心理也愈发严重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些朋友:出门前明明锁好了门,走到了路口却又慌慌张张跑回来反复检查;睡前已经关好了燃气阀门,却因为不相信自己多次起身去厨房查看……在相当一部分的老年朋友群体中,这类例子可谓数不胜数。
“怀疑心理”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因为“多疑”,我们不再相信自己,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做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因为“多疑”,我们怀疑自己的判断,变得愈来愈不自信;因为多疑,我们的心态越来越差,也愈来愈认定自己老了。长此以往,失去自信的我们,又如何能收获幸福的晚年生活呢?
古代有这么一个故事。多心的王老汉丢了斧子,他怀疑是隔壁的李四所为。于是,他每天都偷偷地观察李四,越看越觉得这个邻居像小偷,甚至连李四走路的姿态、说话的神态都感觉十分别扭。过了几天,王老汉在家中的某个角落里发现自己的斧子,自那以后,他再看李四的言谈举止,却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由此故事可见,猜疑之心往往都起源于我们心中先入为主的思想。当我们心中认定了一个事实时,我们往往会被自己的主观意识所蒙蔽,无法客观地分析、判断事实真相,从而导致在内心中反复对这个事情做出主观臆断。循环往复,我们便会陷入“多疑”的泥沼。
毫无疑问,“多疑”是抑郁的敲门砖,它频频扣开我们的心房,并在里面撒下坏心情的种子。不过,尽管这块“敲门砖”更加偏爱骚扰老年朋友,但如若我们对它置之不理,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莫将琐事放心中。人越往高龄走,心中所装的杂事也就越多,年轻时明明可以忽略的生活琐事,此时在头脑中却愈加清晰起来。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抛却出去,依旧开开心心、大大咧咧地生活。要知道,即使忘记某些事情,生活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莫对他人的话语太在意。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如若太在意他人的话语,那么,在许多时候,朋友的一句无心之言或许就会让我们耿耿于怀许久,这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试想,说的人都将此话抛之于九霄云外,我们却拿它折磨自己,值么?
不可否认,无论是“爱怀疑”,还是“爱猜忌”,它们都是快乐生活的一块绊脚石。前者使我们不再相信自己,心中布满阴影,人生的时光浪费在无意义又无法停歇的重复举动中;而后者却是由于我们过于封闭自己的内心,不肯客观分析事实,让我们失去朋友的信任、亲人的温情。
与此相反的是,“马大哈”式的老年人往往天真、率性,生命中充满了阳光。他们对日常事物马马虎虎,甚至经常丢三落四,却从不为此而感到烦恼;就算偶尔被他人欺骗一、二次,这类老人也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