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107章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07章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发现这支舰队的规模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盟军又出动12架飞机低空飞行,每隔1分
钟撒下一大束铝箔薄片,致使敌人误认为有一支大型护航舰队正在徐徐向法国前进。同时,
类似的活动也在波洛涅的方向进行。
    在盟军真正登陆的地区,也在进行大规模干扰雷达的活动。24架盟军飞机载着干扰
器,沿着敌人盘踞的长达50英里的海岸线,在距地面1.8万英尺的高空盘旋飞行,不停
地干扰敌人设在瑟堡半岛的雷达站。这种网络式的干扰不仅掩护了盟军轰炸机的进攻,而且
也阻止了敌人对大批登陆舰队的侦察。
    这一蒙蔽战术运用得十分出色。德国人果真认为勒阿弗尔和波洛涅地区是受威胁最大的
地区了,遂集中各种火力和探照灯保卫这些地区。他们还派出大量鱼雷艇冲向海面,企图拦
截这支完全虚构的巨大护航队。那天晚上,盟军从空中和海上联合进行的大规模干扰活动,
使敌人的雷达侦察兵处于混乱不堪的境地。当德国人弄清盟军舰队真正的进攻目标之后,他
们才恍然大悟,这是一场大骗局,但为时已晚。德国人自从1942年在第厄普进行一次反
登陆演习之后,就声称自己有办法对付盟军的任何登陆了。然而当1944年6月6日,盟
军用6000艘舰船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德国人依然蒙在鼓里。在这关键时刻,德国的雷
达兵被盟军的电子干扰愚弄了,致使他们误认为盟军会在勒阿弗尔和波洛涅地区登陆。这个
设计巧妙的骗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干扰战的高潮。这场电子干扰与反干扰之战几乎整
整打了4年之久。说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首先成功地发明了干扰雷达方法的是德国人。
    1942年2月,德国军舰“夏霍斯特”号和“埃根王子”号,偷偷地从布勒斯特港开
往英吉利海峡。当时英国雷达专家通过海岸雷达站,发现有人干扰电波。这种干扰起初比较
轻微,随后逐渐加强,使英国地面操纵站专家无法看清海面情况,难以指挥自己的舰只和飞
机采取行动。
    英国人发现敌人的雷达也是可以干扰的。他们沿南部海岸建起了电波很强的发射站,开
始干扰敌人的警报雷达以及德国空军的地对空无线电话和无线电通讯。
    为了避开英国人的干扰,德国人经常改进或更换其雷达和通讯设备;但英国人也不甘落
后,他们发明一种可以空运的干扰器。这种干扰器非常精巧,可以装在轰炸机上,英国人称
之为“机载雪茄”。于是,德国人不得不求助于功率更大的中转发射站进行无线电通话。英
国空军针锋相对,立即建起一座电波更加强大的发射台,并用德国人使用的同样的频率进行
广播。
    英国人用一种“鬼怪声音”向德国地面控制站人员发问,并向其夜航战斗机发出相反的
指令和提供假情报。这种“鬼怪声音”不仅使用德语,而且能模拟德国控制站人员的腔调,
使不明真相的德国飞行员上当受骗。1943年10月22—23日,英国空军对德国卡塞
尔进行了一次猛烈的轰炸。在这次轰炸中,德国人发现了事情有些不对头,他们的地面控制
站告诉其夜航战斗机飞行员,“要警惕另一种假冒的声音”,“别被敌人引入岐途。”
    到1944年春,德国指挥人员被英国这种干扰弄得束手无策,只好同时用20种波长
传达命令。他们希望自己的战斗机驾驶员能从中听到正确的命令。
    英国人还用铝箔薄片迷惑德国的雷达操纵者。英国专家发现,把一大批这种薄片撒在空
中,就会在雷达显示器上产生犹如飞机一样的形象;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撒一批铝箔薄片,敌
人的雷达便失灵了。这就是后来通常所说的“消极干扰”。1943年7月,英国人首次轰
炸德国汉堡,行动代号为“罪恶城作战”。在这次轰炸中首次运用了这种战术。当时英国出
动791架轰炸机。在飞往目标途中,每架飞机1分钟撒下2000多个薄片,每撒一批薄
片便在德国雷达屏幕上造成15分钟的“回波”和出现12500架飞机。这种干扰使德国
雷达无法进行防御。德军指挥官们束手无策,他们成了瞎子,不知敌机到底在哪里。德国雷
达站的探照灯光柱毫无目标地扫来扫去,高射炮对空乱射。德国的夜航战斗机和机载雷达最
后也成了无头苍蝇。那天晚上,英国空军以损失12架轰炸机的轻微代价,取得了重大战
果。在此后的一周里,英美空军出动3000多架次,连续轰炸汉堡,炸毁了该城60%的
地区,彻底破坏了580多个工厂,使德国遭受了巨大损失。
    其实,早在1942年,德国工程师罗森施泰因已进行过一系列实验,得出了与英国人
相同的结论,即可以用英国人称之为“反射体”,德国人称之为“骗子”的铝箔来干扰雷
达,使之失效。但德国空军的首脑戈林得到这个消息后,却下令严禁继续研究,并要求严格
保密,绝对不能让英国人知道。于是德国空军将有关“骗子”的秘密文件全部锁进了保险
柜,而对这种新的干扰方法却迟迟不采取防范措施。英国人却在严格保密的同时,加紧研
究,终于使之发挥了重大作用。
    1944年6月,盟军准备在法国登陆。虽然空袭已削弱了德国海岸雷达体系的能力,
但是在法国瑟堡和德国本土之间的100个德国雷达设施依然在运转。为了保证盟军登陆的
成功,必须把这些雷达全部摧毁或使之失灵,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 

 
普罗霍夫卡草原上的坦克大战



    1943年1月,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库尔斯克、哈尔科夫和顿巴斯方向
以及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对德军发动反攻,并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在库尔斯克方向上,
虽然尔后德军调来大批兵力反攻,苏军仍楔入敌人防线,形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
    德军统帅部为了摆脱不利处境,夺取战略主动权,扭转战争进程,决定在苏德战场上发
动大规模夏季攻势,进攻出发地段选在库尔斯克突出部。4月15日,希特勒发出第6号命
令,准备在库尔斯克附近实施代号为“堡垒”的进攻战役。1943年7月5日,德军开始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向苏军发动进攻。德军在主突方向奥利霍瓦特卡进攻失利后,将主要力量
转到普罗霍夫卡方向。德军调集了“帝国坦克师”、“骷髅坦克师”和“阿道夫·希特勒坦
克师”及坦克第三军的主要兵力,在这个坦克集团内有大量“虎”式重型坦克和“斐迪南”
式强击火炮。德军企图由此突破苏军防线,然后再从东南实施突击,夺占库尔斯克。
    苏军也调集重兵对敌实施反突击。7月12日,双方在普罗霍夫卡相遇,于是发生了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坦克遭遇战。8时30分,苏联近卫第五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五集团
军在进行了15分钟的炮火准备后,开始实施反突击。
    苏军坦克手们知道,德军的“虎”式坦克在直射射程方面优于自己的T—34坦克。因
此,他们发挥自己T—34坦克速度快的优势,大胆地将坦克展开,采取“以快制慢、近战
肉搏”的战术。交战刚开始,双方的坦克就像钢铁洪流一样向对方奔去,近卫第五集团军的
T—34坦克群首先开足马力,全面向“虎”式坦克靠近,实施近距离射击,迅速突入德军
的战斗队列。敌人完全没有料到苏军会有这么多的坦克迅速投入战斗,一时乱了阵脚。
    双方同时参加普罗霍夫卡地区交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达1200余辆,还有大量飞机支
援战斗。作战双方的坦克在方圆仅15公里的地域内展开了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坦克“肉搏
战”。双方的坦克甚至互相撞来撞去。自从坦克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首次问世以
来,一般都是以其良好的机动性和强大的火力进行中远距离战斗,可这一次坦克竟像冷兵器
时代的骑兵一样近距离“肉搏”,甚至互相冲撞。
    这场坦克战持续了一整天。在普罗霍夫卡草原上,到处是坦克的残骸。进攻的德军完全
没有料到苏军会采取这样的战术,一天之内竟损失1万多人,坦克约400辆。德军的进攻
力量受到了极大损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场最大的坦克遭遇战中,苏军运用了“扬长避短,近战肉搏”
的战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次坦克战的胜利为苏军夺取整个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奠定了
基础。

 

毁灭汉堡的“反射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轴心国互相对对方的城市实施了大规模轰炸。1939
年,德国对英国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大轰炸,一些英国城市也成了轰炸的目标。为了报复,英
国也开始轰炸德国的城市。
    1942年2月,英国空军上将哈里斯被任命为英国轰炸机部队的司令官。他主张对德
国的大城市实施彻底的集中轰炸,即所谓“面积轰炸”。在破坏各种军、民用目标的同时,
挫败德国人的士气。位于易北河上的汉堡,是德国最大的城市和重要港口之一,因而成了英
国空军的重点轰炸目标。1943年7月,英国空军制定了轰炸汉堡的“罪恶城作战”计
划。汉堡的防空兵力相当强大,其雷达警戒系统也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但早在一年多以前,
英国人就已开始研究压制德国雷达的对策。他们发明了一种干扰方法,就是从飞机上投放大
量铝箔条,铝箔条可以把德军夜间战斗机及其引导系统发出的搜索电波完全反射回去,在雷
达荧光屏上出现几百万个微小回波,使雷达失灵,找不到真正目标。其实,德国工程师于1
942年也曾在波罗的海海岸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并得出了与英国人相同的结论。不同的只
是英国人把那些铝箔条称为“反射体”,而德国人则称之为“骗子”。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
得到有关“骗子”的消息后,下令严禁在这方面继续研究。为防止英国获得这项成果,还把
所有关于这项实验的秘密文件锁进了保险柜。与之相反,英国人却在继续研制他们的“反射
体”,并且严格保密达18个月之久。
    1943年7月1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亲自下令在轰炸汉堡时使用“反射体”干扰对
方雷达。
    7月24日夜,英国轰炸机群飞向汉堡。电子干扰机每隔1分钟就从飞机上撒下数千个
成束的铝箔条。它们在空中随风飘散,仿佛天女散花一般。当时德国保卫汉堡的兵力有80
个高炮中队,22个探照灯中队和3个烟幕施放中队。接到敌情通告后,高炮部队已做好了
战斗准备。
    出乎德国人意料之外,他们的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了成千上万架英军轰炸机。顿时德国人
的地面和空中电台陷入一片惊恐:“敌人正在繁殖!”“敌人太多了!”“我不能指挥你
了,你在没有地面指挥的情况下作战吧。”高炮靠雷达提供数据,雷达受到干扰,高炮只能
胡乱射击。英国的791架飞机中有728架飞抵汉堡上空,高爆弹、燃烧弹似雨点一般落
在汉堡市内,顷刻间火柱四起,许多高炮阵地被炸毁,大批建筑物淹没在火海中。7月25
日和26日白昼,美国空军又先后出动335架轰炸机进行补充轰炸。27日、28日和8
月2日夜间英国空军又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轰炸。汉堡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由于德国空军当
局对新技术发明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德军在汉堡防空战中惨遭失败。
    … 

 
夜袭佩内明德



    1943年8月18日,英国皇家空军发表了一份措辞简单的公告:德国设在佩内明德
的研究和发展机构已被轰炸。事实上,在这份措辞含糊的公告背后,隐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幕。前一天夜里,英国皇家空军的571架夜航轰炸机对德国的这一
“秘密武器”研究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并取得了重大战果。从事“秘密武器”研制的
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居住的45幢木建房屋,一半荡然无存,剩下的一半也受到严重破
坏。另外还有40栋楼房,包括装配车间和实验室被夷为平地,其它50栋建筑物也遭到不
同程度的破坏。佩内明德有735人(其中包括178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死亡或失踪。
负责这项计划的最重要的科学家瓦尔特·苔尔博士和总工程师埃列克·华尔脱均被炸死。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德国就在研制“秘密武器”V—1和V—2导弹。V—1导弹
是一种飞航式导弹,是现代巡航导弹的雏形;V—2导弹是一种弹道式导弹,是现代弹道式
导弹的先驱,战后美苏等国研制弹道式导弹时都以其为样弹。1943年春,盟国空军开始
对德国本土进行大规模的轰炸,而德国飞机却无法穿越英国的空防地带。为了鼓舞士气,希
特勒便宣称德国已拥有可致盟军于死地的“秘密武器”,并下令尽快完成这两种秘密武器的
试验,企图以此满足德国人要求报复的愿望,
    这些秘密武器的研究中心设在距波兰什切青60英里,距英国700英里的佩内明德
镇。该镇四周全是通电的铁丝网,严禁外人接近。在佩内明德的工作人员中有几千名最优秀
的德国工程技术专家。这些专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因为希特勒要求他们于1943年到19
44年的冬季研制出秘密武器,以此挽救第三帝国覆灭的命运。
    迷信秘密武器的人幻想可以在24小时内以此决定战争的胜负,但比较现实的德国人则
希望这种武器至少可以破坏英国的军火生产,从而延缓对德国的入侵准备。即使这种武器不
能决定战争的最后胜负,用于报复性轰炸也会激励德国人的士气。
    1943年7月,英国情报部门得到确凿情报,佩内明德是德国大规模制造V—1和V
—2导弹的基地。如果不把佩内明德摧毁,英国的各个交通枢纽、首都伦敦和许多重要军事
设施将会受到严重破坏。盟军总反攻的战略行动也很可能向后推迟。这一情报和空中侦察照
片不久转给英国内阁特别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建议皇家空军把佩内明德作为重要的轰炸目
标。空军元帅、轰炸总指挥官阿瑟·哈里斯爵士决定在8月中旬利用月夜轰炸佩内明德。
    德国人对佩内明德的安全非常自信。英国皇家空军夜航轰炸机在飞往什切青、柏林的途
中经常飞过佩内明德的上空,但却不对其进行轰炸。于是德国人错误地认为英国人根本不知
道佩内明德的重要性。其实英国空军已拍摄了大量照片,为轰炸做了必要的准备。侦察过程
中,他们尽量避免引起德国人的怀疑,不让他们知道英国空军已对佩内明德发生兴趣。经过
侦察,英国人确定的第一个轰炸目标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居住区;第二个目标是飞机库和
试验导弹的车间;第三个目标是行政区,包括藏有各种图纸和其它技术资料的建筑物。
    英国人把轰炸的时间定在8月17日月光明亮的夜晚。英国指挥人员向轰炸机群下达命
令时,只说佩内明德是一个重要的雷达试验站。在那里有一大批德国科学家,轰炸的任务是
尽可能地消灭这些科学家。最后,高声朗读总部的指示:“所有机组人员应熟知轰炸目标的
极端重要性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