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场大门时,他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陶片有姓名的一面朝下,因此,投票是为选举人保密
的。投票结束后,公民大会的工作人员在公民公开监督下,作统计工作。如果某个人的票数
超过了6000票,他就要被判放逐10年,期满后才能回到雅典,恢复他的公民权。
随着公布结果的时间的临近,会场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大家都静静地等候着结果,整
个会场只听见工作人员的走动声。终于,主持投票的一个主要工作人员宣布了投票结果。这
次获票最多的是一个贵族的子弟。他的名字一宣布时,整个会场一片欢呼雀跃,人们争相谴
责他的不利国家的行为:“他总是反对建立海军!对国家大事从不关心,总是关心自己的个
人利益。”一个公民愤愤地说。
“哼,他居然想实行个人独裁,总是欺压百姓,为非做歹!”一个农民模样的公民气哼
哼地说。
“让他滚出雅典!”会场上的公民发出一片喊声。这个贵族子弟在雅典公民的注视下,
被立即押出会场,送出雅典城。“陶片放逐法”是雅典民主政治中有力的一项制度。这一制
度的实施,对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公民权利,巩固克利斯提尼的政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度到伯里克利时期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使得雅典的民主政治变
成希腊奴隶制民主高度发展的典型。
伯里克利削减了贵族会议和执政官的权力。为了保证一般公民都能担任国家公职,伯里
克利制定了公职津贴制,规定除大将军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员每日都可得到政府的津贴。
雅典的公民因此都不拒绝担任公职了,而且把担任公职当做一种荣誉,谁要是一生中什么公
职也没有担任过,谁就将被认作是懒汉和没有出息的人,那可是一生的耻辱。那么公民是怎
样担任上国家公职的呢?通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的选举。
按照雅典城邦的规定,公民大会由年满20岁男性公民参加,每9天在雅典城两边的广
场上召开。会上,每个公民都可以登上讲台对国家的政策和所有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国家的一切重大决定必须经过公民大会讨论表决后方能生效。在选举公职大会上,每个年满
20岁的男性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是500人会议。议员是由10个选区从20岁以上的公民中抽签
选出的50名议员组成,任期为一年。在一年中各选区的50名议员团轮流担任一次主席
团。每天早晨,主席团还要抽签选举一名议员为执行主席,任期只能为一天,不得连任。主
席团和公民大会的活动就由这位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执行主席来负责。雅典由于采用抽签制
度,使得每个公民都有了担任议员的机会。而且议员任期只有一年,不得延期,可以想象想
利用掌握的权力来搞政治特权是不可能的。
那抽签是怎样进行的呢?在一所寺庙里,放两只箱子,一只放着写有侯选人名字的名
单,另一只放着白豆和黑豆。抽签时,由最先选出的执政官从一只箱子里取出一张名单,从
另一只箱子里取出一粒豆。如果是白豆,这个人就当选了;如果是黑豆,那只好等下一年再
碰碰运气了。
“真倒霉,又是黑豆!”许多人未入选时,常常是这样埋怨道。
雅典的重要职务,如将军和骑兵、步兵统帅掌握着军队,关系到国家命运;司库员掌握
国库钥匙,是要害部门,这些职务由公民举手表决,谁获得了多数票,谁就当选,当众宣布。
当时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是陪审法庭。这个陪审法庭由从全体公民中抽签选出的600
名陪审法官组成。这些陪审法官又用抽签法分成10个陪审团,每个陪审团500人,另有
100人以备急需。陪审法官每年改选一次,雅典的公民一般每3年就可以轮作一次陪审法
官。陪审法庭的权力很大,国家大小案件的审理,所有公职人员的资格审查都由它负责,它
还参加立法工作。需审理的案件都是在开庭前才抽签决定由哪个陪审团审判,判决结果是所
有团员秘密投票决定的。审判的时间大都不超过一天。陪审法庭极有权威,罪犯不可能行贿
法官,权势人物也无法干扰法庭,罪犯只能低头认罪。据说首席大将军伯里克利的好朋友被
陪审团审讯时,他曾亲自出庭竭力为其申辨,甚至痛哭流涕,但他的好朋友仍被判了刑。而
他本人也曾因挪用公款被罚款,并曾被革除了将军的职务。陪审团的作用,使得雅典公民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使它在公民中的威信极高。
雅典的民主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雅典的民主统治仍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因为
一般的公民无法担任掌握国家实权的大将军,统治阶级的上层通过不设将军职务津贴,牢牢
地垄断了将军这个重要官职。尽管如此,雅典经过伯里克利的改革,公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他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监督官吏,制裁无视法纪的官吏,保持政府的廉洁和政局的安
定。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不愧于希腊地区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典范的。
希罗多德
他是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
公元前四百多年,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海湾岸边高地上,一座新的坟墓面向着大海。经
过的人,都会在坟前默默地站立致敬。墓前的石碑上刻着这样的铭文:
“这座坟墓里埋葬着吕克瑟司的儿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伊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
学家之中最优秀者,他是在多里亚人的国度里长大的,可是为了逃避无法忍受的流言蜚语,
他使图里奥伊变成了自己的故乡。”
这位客死异乡的人,是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历史》一书的作者希罗多德,他因
《历史》一书得到了人们无比的崇敬。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
父”,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大约在公元前484年,希罗多德诞生在小亚细亚西南海滨的一座古老的城市。那是古
希腊人早年向海外开拓时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希罗多德的父亲是一个拥有豪富的奴隶主,
他的叔父是本地一位著名诗人。希罗多德从小学习勤奋,酷爱史诗。当时,他们城邦的统治
者是一个通过阴谋篡夺了政权的家伙。成年后的希罗多德随叔父等人积极参与推翻篡位者的
斗争。斗争遭到镇压,他的叔父被杀,他被放逐。后来,篡位统治者被推翻,他一度返回故
乡。不久,又再度被迫出走,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
大约从30岁开始,希罗多德开始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旅游,向北走到黑海北岸,向南到
达埃及最南端,向东至两河流域下游一带,向西抵达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为了维持生活,
他还长途行商贩卖物品。每到一地,希罗多德就到历史古迹名胜处浏览凭吊,考察地理环
境,了解风土人情,他还喜爱听当地人讲述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他把这一切都记下来,并
一直随身带着。
公元前445年前后,希罗多德来到了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雅典。当时的雅
典,经历了希(腊)波(斯)战争,政治经济都获得了高度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学
术文化更是称雄于希腊世界。希罗多德感到异常兴奋,他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和政治文化活
动,并很快同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次他写的诗还
得了奖。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希罗多德崇拜雅典的民主政治,对于不久前结束的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在希腊波斯
战争中打败奴隶制大国波斯的侵略,十分钦佩,他不停地向有关的人打听战争的各方面情
况,收集了很多的历史资料。在伯里克里和友人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希罗多德决心写一部完
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流传后世,这就是史学名著《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
史》。
公元前443年春季,雅典人在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湾沿岸,建立了图里翁城邦,希罗
多德跟随雅典移民到了那里,成了这个城邦的公民。他开始将主要精力用来写作《历史》。
可惜的是《历史》并没有最终完稿,希罗多德于公元前425年离开了人间。
希罗多德的《历史》在希腊史学史上是第一部堪称为历史的著作。全书按内容基本上分
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叙述了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
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
果,从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举行反对波斯的起义,一直到公元前478前希腊人占领塞斯托
斯城为止。后来又有人把全书分成九卷,还根据当时的惯例,用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文学和艺
术的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给各卷命名,所以这部书有时又被称作《缪斯书》。《历史》内
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
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
和地区的民族生活图景,宛如古代社会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希罗多德从史诗、官府档案
文献、石刻碑铭和当时多种著作中,获取了很多资料,更多的是利用他亲身游历和实地调查
采访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
一个新时代”。
希罗多德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记叙分析有可取之处。关于希波战争,他谴责波斯远
征希腊,说波斯“不应当再贪求任何其他土地,不应当再奴役那些丝毫没有招惹它的人
们。”认为波斯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的军队成份太复杂,外加外线作战的困难。雅典之所
以获胜,是因为它实行民主政治,每个人都“尽心竭力”为自由而战。
希罗多德推崇希腊,称颂雅典,向往奴隶主民主政治,但并没有对波斯一概否定。他反
对的只不过是波斯人入侵希腊的不义之举,反对它的群主制度。因此有时他甚至把波斯描绘
成英雄的国度,并对它的文化作了选择和歌颂。
《历史》中首次提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历史》记载,约公元前522年,
波斯国内集中商议选择政治形式时,有三派分别主张采用民主政治,贵族政治和君主政治,
三种意见,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激烈的急诊中,一个名欧塔涅斯的波斯人说:“人民的
统治的优点首先就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名声,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希罗多德比较重视古代东方的文明和它对希腊的影响。《历史》中记载埃及的太阳历比
希腊的历法准确;希腊字母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学来的;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伦人
发明的,等等。
《历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它常常被认为是西方第一部著名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采
用了一种在东方文学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即在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环环相扣,变化无穷,具
有迷人的魅力。他还很善于刻画人物,他笔下的国王、大臣、政治家、学者、士兵等等,大
多性格鲜明,形像生动。如第一卷,描绘希腊政治家梭伦和吕底亚王克洛斯相见的对话,鼠
目寸光的吕底亚王和聪颖贤达的梭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希罗多德的《历史》,许多地方还带有天命论和宿命论色彩,
并且其中也夹杂了许多不足为据的神话传说和无稽之谈,但是,他首创了历史著作的体裁,
并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其中有些已被近代考古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或成果所
证实。
希罗多德无愧于“历史之父”的光荣称号。
…
苏格拉底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
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
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
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
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
拉底。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
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
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
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清教。苏格
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
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
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
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酷署严寒,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
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
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
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
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
“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
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
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
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
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
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