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世界上下五千年 >

第34章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34章

小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驶中国了。然而,这时却发生了意外事件。当他们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
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马可·波罗
和父亲逃了出来。当他们找来救兵时,强盗早已离开,除了叔叔之外,别的旅伴也不知去向
了。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来到霍尔术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
好改走陆路。
    这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是让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却步的路。他们从霍尔木兹
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
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
    一到这里,马可·波罗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丽繁华的喀什、盛产美玉的和田,还有
处处花香扑鼻的果园,马可他们继续向东,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古城敦煌,瞻仰了举
世闻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画。接着,他们经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最后穿过河西走廊,终于
到达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们离开祖国已经过了四
个寒暑了!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
可·波罗。大汗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携他
们同返大都,后来还留他们在元朝当官任职。
    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
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中国的辽阔与富有让他惊呆了。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
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苏
门答腊。他每到一处,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后,又详细地
向忽必烈大汗进行了汇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
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宠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
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17年很快就过去了,马可·波罗越来越想家。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
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
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
    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他们从中国回来的消息
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中国带回的无数奇珍异
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
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在
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 

 
阿 克 巴



    1556年2月14日,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三代帝王阿克巴被宣布为王位继承人,时年
13岁,由他的舅父代为摄政。他的舅父穆阿扎姆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他不仅独揽大权,
而且想篡夺王位。阿克巴18岁时,他夺回大权,命令他的舅父到圣地麦加退隐。阿克巴终
于自己独力执政了。
    阿克巴摆脱左右羁绊后,便开始扩张领土的征讨,他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政策。对
表示愿意归顺的地区,他仍让原来的头领管理土地,并对他的子孙委以重任。1562年,
阿克巴同愿意归顺的王公罗比哈里·马尔的女儿结婚,并让他的妻弟担任要职。对不愿意归
顺,拒绝投降的地区,阿克巴就用武力征服,并兼并他们的土地。1567年,阿克巴攻打
梅瓦尔,用了4个月的时间攻下,屠杀了3万人,并把作为王国象征的大铜鼓和母神座上的
大烛台拆下,当做自己的战利品。阿克巴用武力和怀柔的手段,15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北印
度。他又用16年时间把版图扩大到遥远的西北地方。最后,他又用了3年的时间,平定了
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莫卧儿王朝。
    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对自己国家的内务进行改革整顿。他命令官员重新丈量土地,
将帝国分为182个税区,严格分别等级征税;他还废除将战俘卖为奴隶的习俗;下令取消
人头税、香客税(对朝圣的印度教徒征服的税)、田赋附加税,遇到天灾人祸,则一律免交
田赋;阿克巴统一了全国度量衡,有力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印度是个具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国内主要民族各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印度是世界上
宗教最多的国家,现在人们把印度称为“宗教博物馆”。阿克巴信仰伊斯兰教,而印度长期
流行的是印度教,因此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安
定团结。为了协调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徒们的关系,阿克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宣布各
教派平等,他选用印度教人士做高级官员,自己还娶了信奉印度教的贵族的女儿做妻子。阿
克巴自己还在宫庭中采纳印度教惯例,每天清晨登阳台谒见臣民,参加印度教节庆,朝廷勤
见时佩戴印度教标志等。印度教把牛当做圣牛,不许宰杀,阿克巴为此禁止宰牛、杀生。他
还在宫中点上了长明灯等。
    阿克巴出于自己“宽容大度的个性”和自己“对宗教思想的追求”,他还创立了一个没
有上帝、没有先知、没有教务的“圣教”。这种宗教的特点是提倡廉俭,其教义是要求信徒
“弃绝世俗欲望而求得救”。要求入教的人,可以直接见到阿克巴。将头巾放在阿克巴的手
中,将头放在阿克巴的脚上,阿克巴将人扶起,向他祝福,给他戴上头巾,送他一幅自己的
肖像,这人就算入教了。这个宗教要求信徒忠于国君阿克巴。教徒们把阿克巴当作上帝,相
见时呼叫“安拉——阿克巴”(意为“阿克巴即真主”)。信徒还效忠皇帝献出自己的财
产、生命、荣誉等。阿克巴的“圣教”既无庙宇,又不祈祷,只要求教徒平时爱护动物,尽
可能施舍、赈济或做好事。“圣教”也不强迫别人信教。阿克巴的宗教措施,缓和了当时的
宗教矛盾,使不同教派和平相处,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也因此得到了巩固。
    阿克巴做为国王,他尊重印度教,但对印度教的陈规陋习则加以禁止,反对寡妇自焚殉
身、杀婴、童婚、近亲结婚以及不许寡妇再嫁等。
    印度教寡妇自焚殉身是个愚昧、残酷、野蛮的风俗:丈夫死了,妻子要跳入火堆为丈夫
殉葬。这个风俗在印度流传很久了,到阿克巴的莫卧儿王朝已有1000多年了。阿克巴对
此非常痛恨,他派督察专员到全国去巡察,当寡妇不是自愿殉葬时,督察专员就去保护她
们。阿克巴还曾经亲自去解救过一位被迫跳火殉葬的孟加拉总督的寡妇呢。
    据传说阿克巴是个文盲,但他每天都要听别人给他朗读各种书籍,因此他也获得了比较
渊博的知识,能够和一些有学问的人讨论文学、哲学、宗教等问题。他还画画,在宫庭中养
了100多位画家,这些画家每月开三、四次绘画展览。阿克巴总是兴致勃勃地观赏,经常
加以点评并给好作品赏赐。在阿克巴的宫庭里,还有各地的音乐家,他经常听印度、波斯、
中亚、克什米尔等地的音乐,渐渐地他也能作曲,而且命人将印度梵文乐谱转译成波斯文,
再用波斯文演唱。他要求他的官员互相学习,印度教官吏学习波斯文,伊斯兰教官吏学习印
度文,到后来,他的官吏们有的同时能用波斯文和印度文赋词做诗,很好地促进了波斯文化
和印度文化的交流。阿克巴当政时期,他善于理财和用人,又尊重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
这样,印度国内的矛盾缓和,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1605年10月,阿克巴去世。他去世后,他的后代统治印度的五十多年(1605
—1657年)是莫卧儿帝国兴盛、封建经济发展的时期。阿克巴为莫卧儿帝国的繁荣发展
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是莫卧儿王朝功勋显赫的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 

 
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
的东岸和红海要道。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廷两个
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称雄一时。奥斯曼帝国在中古后期和近代的历史发
展中曾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国家是中古后期兴起的。它的建立者是游牧于里海东南部呼罗
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13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
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廷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42
年,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于是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充分发展的机会,从此开始
发展壮大。部落酋长埃尔托格鲁尔死后,他的儿子奥斯曼(1282—1326年)继位。
1300年,奥斯曼开始自称苏丹,宣布他的部落为独立的伊斯兰国家,即爱米尔国。13
01年,奥斯曼侵占了富庶的卑斯尼亚平原。当时奥斯曼的主要敌人是拜占廷帝国。拜占廷
帝国在小亚的土地是他扩张的主要对象。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廷在小亚的重镇布鲁
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这一新的国家称为奥斯曼帝国,在国内居
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被称作奥斯曼土耳其人。这时奥斯曼帝国已经靠近了欧洲,定都布鲁
萨使得这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指向欧洲。
    奥斯曼帝国真正大举扩张是在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1326—1359年)统治时
期。乌尔汗为了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正规的常备军。他的常备军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得到采
邑的封建主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新建立的军队,这种军队的规模初期并不大,但是装备精
良,训练严格,是奥斯曼帝国的主要战斗力量。这种军队的特殊之处是要终生服役,不得建
立家庭,待遇优厚,享有特权。在奥斯曼帝国,几乎仍然采用中亚的战斗体制,男孩自小就
要接受军事训练,社会以战争掠夺为荣,战士打起仗来英勇顽强。新军建立初期只有1万
人,到16世纪中期发展到4万人,17世纪初发展到9万人。当时,奥斯曼帝国有着良好
的扩张条件,拜占廷已经衰落,罗姆苏丹国也已经分裂。奥斯曼帝国首先占据了原来罗姆苏
丹国的大片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向欧洲扩张。1331年,奥斯曼军队打败
拜占廷帝国军队,攻占了尼西亚城。1337年攻占了克米底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很近,实
际上已经占领了拜占廷在小亚的全部领土。1354年,乌尔汗率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
领了加里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的桥头堡。
    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1359—1389年)在位时,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
雷斯东部。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
地区的联系,并把首都迁到这里。1389年,欧洲联军与奥斯曼军队在科索沃发生了激
战,尽管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
作战英勇,在战斗中甚至击毙了苏丹穆拉德一世,但由于奥斯曼军队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联
军终于被打败,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先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又被兼
并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廷帝
国,派出了援军。1396年,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战役中,奥斯曼军队一举打败了匈牙
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
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于是,巴尔
干半岛逐渐落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拜占廷帝国危在旦夕。
    但就在此时,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小亚扩张。1402年,在安卡拉
附近的一次大战中,帖木儿军大败奥斯曼军,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1389—1402
年)被俘。这一事件暂时挽救了拜占廷,使之又勉强存在了一段时间。因为在这场战役以
后,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割据势力抬头,巴耶塞特苏丹的四个儿子之间开始了争夺王位的战
争,新征服地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
了向欧洲的扩张。
    苏拉德二世时(1421—1451年)时,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战争停止下来,又继续
向欧洲扩张。1430年,苏拉德二世率军占领帖撒罗尼加,拜占廷实际上已处于包围之
中。到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年)统治时期,开始了对君士坦丁堡的直接进
攻。1453年,他率领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陆上和水上同时进攻君士坦丁堡。君
士坦丁堡虽然有许多险要和堡垒,军民也进行了拚死的抵抗,但力量对比悬殊,守军只有不
足一万人。最后,城中的热那亚人作了土耳其人的内应。奥斯曼帝国以保留热那亚人在君士
坦丁堡城内加拉太区的商业殖民地特权为条件,利用涂油板将70多艘土耳其战船运过加拉
太后面的陆地,然后用这些船只搭浮桥,从侧面攻城。君士坦丁堡被打开一个缺口。在顽强
地坚持了53天之后,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被攻陷,皇帝君士坦丁十三
世阵亡,千年的帝国灭亡了。土耳其人攻陷该城之后,大肆劫掠3天,许多居民被杀或被掠
为奴隶。奥斯曼帝国迁都于此,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即伊斯兰教的城市,著
名的圣索菲亚教堂也被改为清真寺。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使东欧失去了屏障。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在巴尔干,征服了摩利
亚和雅典公国,在爱琴海上,攻占了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占有的岛屿。1459年又征服了
塞尔维亚全境,1463到1465年间征服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479年占领了
阿尔巴尼亚。此外,在中间地区,奥斯曼帝国迫使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承认其宗主权。土
耳其人还把热那亚人在黑海岸边的殖民地及重要商业城市卡法夺了过去,克里米亚汗也被迫
臣服于奥斯曼帝国。
    此后,奥斯曼帝国暂时把侵略矛头指向东方。在苏丹塞里姆一世(1512—1520
年)统治时期,开始了与伊朗的长期战争。但是对伊朗的战争并不顺利。土耳其人主要是为
了夺取伊朗占据的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和南高加索。只是在1514年打败过伊朗,并夺取
了查尔兰高地。此后进展不大。受阻的奥斯曼帝国又把矛头指向了南部。1516年,在阿
勒颇打败埃及苏丹的军队,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