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围城里的天空:婚姻心理现象透视 >

第21章

围城里的天空:婚姻心理现象透视-第21章

小说: 围城里的天空:婚姻心理现象透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莱恩发现,就年龄而言,有些人认为年纪较轻的夫妻较重视彼此的感受看法,相对婚姻的满意度较高,而年纪较长的夫妻,因为忙于工作,及养育子女而无暇顾及婚姻的经营,婚姻满意度因而滑落。

斯文森的研究发现,个人对于配偶的承诺随着结婚时间增加而增长的人,夫妻之间婚姻问题会较少,爱的表达较多。妻子在婚后五年,其承诺程度会呈直线下降,而丈夫还是维持与先前一致的。

丈夫坚定的承诺是来自小孩,也就是说,和妻子相比,小孩是丈夫在婚姻关系中最无法切割的连结关系。所以,对丈夫而言,孩子是预防离婚的重要因素。

徐安琪的研究结果显示:(1)家务分工的公平感与婚姻关系评价具有最强的正相关。这表明日常的劳务合作和互惠对婚姻感受的重要影响。(2)结婚年限对婚姻关系评价具有较强的负相关。这主要是因为共同生活的时间较长易暴露双方的缺陷,增加当事人的挫折感。同时,老年人较倾向于白头偕老,易忍受不如意的婚姻关系,即使双方感情不和也宁可凑合,所以许多老年人对夫妻关系更多不满、性生活质量更差,却较少吵架也较少有离婚意向。(3)收入较高者婚姻满意度相对较高也表明,在物质生活满足后往往更多地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婚姻质量的提高。(4)丈夫的家庭责任心较强、冲突时更能忍让、妥协的当事人,其婚姻感觉也更好。

有人总结说:20岁的时候我们拒绝婚姻,30岁的时候我们向往婚姻,40岁的时候我们厌倦婚姻,50岁的时候我们宽容婚姻,60岁的时候我们享受婚姻,其实,婚姻一直没有变过,改变的只是我们。

婚姻专家们认为:人们对于婚姻的满意度随结婚年头的增长变化呈现出“U”字形状,即在新婚后不久和年老时期是夫妇双方对婚姻最满意的阶段,有了孩子后婚姻满意度会明显下降。城市婚姻“危机期”在婚后3—13年,即子女为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在结婚20—25年时对婚姻的满意度会最低,以后有所上升。

我在研究中没有发现年龄、结婚年限、子女等因素对承诺有影响。我认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以我们在前面对婚姻承诺的讨论来看,婚姻承诺有个人承诺、道义承诺、限制承诺三个方面,这三个承诺发挥作用的时间和阶段是不同步的。道义承诺贯穿于婚姻的始终,它是一种较高级的承诺;在婚姻的开始阶段,由于夫妻双方的感情基础,个人承诺会占主导地位;当个人承诺开始下降时,限制承诺会成为个体承诺的主要方面。这三者交替出现的益处是夫妻双方不会因为置一时之气而离婚,婚姻承诺始终在婚姻生活中发挥作用。第二,婚姻承诺的结果只有两种:继续保持婚姻或者离婚。如果没有承诺,那么早就离婚了,所以还会保持婚姻的人都是具有一定婚姻承诺的夫妻,他们的承诺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别。

婚姻:美丽的承诺

在我国,封建婚姻观念的深厚影响和社会规范的有力控制,使婚姻状态一直处于比较稳定持久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思想观念、文化对中国的传统观念文化的冲击很大,现代化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个人婚姻状况与婚姻制度本身的认识有了很多新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近二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延续几千年的观念,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婚姻关系的稳定性在持续下降,这主要表现在离婚率不断上升且年龄趋于多层次化。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我国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1990年我国离婚人口有4837万人,1995年则上升到6247万人,到1998年则上升到843万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专家唐灿发布的《北京市民的婚姻行为》调研报告中指出,200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北京市的结婚对数为75530对,离婚对数共为27691对,离结率达到3666%。也就是说,这一年平均每不到三对夫妻结婚,就有一对夫妻离婚。另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反映,从1980年到2002年二十年间上海的离婚率上升幅度在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中是最大的,1980年的离婚率为029‰,2002年为202‰,共增长了7倍。

自2003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新的《婚姻登记条例》以来,离婚人数有明显增加。新条例把离婚完全作为公民个人的隐私问题加以保护,只要是夫妻双方自愿协议离婚,各方均不能加以干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文明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婚姻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协议离婚手续简化。一些仅仅因为脾气、秉性不和或其他一些小节的不能容忍,或因性生活不和谐,就毫不犹豫地迈进离婚登记处大门的夫妻明显增多。近年来社会大环境中人们对离婚现象的宽容度越来越大,也使离婚人群增速加快。在离婚人群中,40岁左右的人员所占比例最大,女性首先提出离婚的情况逐年增多。婚姻家庭关系稳定性下降还表现在性关系趋于开放,非婚同居、婚外情增多而引起的离婚现象的增多。夫妻离婚率的显著增长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在中国的表现也是这样。

从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分析,经济搞活了,其他一切也都相应活络起来。过去住房、生活等使夫妻双方密不可分的经济问题现已不再成为一个制约因素,离婚也就显得不那么“累”了。这反过来证明生活条件的改善导致人们对婚姻忍受程度的降低。生活方式的迅速变化势必造成生活伴侣间的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带来思想观念的开放,当离婚不再被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所鄙夷和非议时,离婚给当事人套上的精神枷锁也就悄悄释然了。“大多数人接受正面的离婚文化:912%的受访者认为结婚与离婚是人生两项平等的权利,社会对这两项权利应平等看待,不应以歧视的态度对待离婚的任何一方。也有743%的受访者认为对所谓离婚是‘不幸’的观念应加以矫正,离婚也可以被看成是一段痛苦人生的解脱,重新开始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以这个观念来看待离婚,不妨说离婚是另一种快乐的追求。关于离婚率的升高,有509%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社会关系发展的自然的现象,但是443%的受访者不认为是离婚率升高表示社会对男女平等权的维系有了持平的发展,这是女性主义抬头的表征。”

中国近年来离婚率的不断升高是随着社会多方面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有婚姻道德观念的变化,也有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但主要原因是社会生活和婚姻生活所发生的变化,使得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期望值要远远高于上一辈。一旦婚后的现实与婚前的期望产生矛盾并且不可调和时,离婚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从过去视离婚者为怪物到今天人们对离婚的高度宽容,充分说明了对自己的生活的自由选择才是一切家庭幸福的基础。婚姻家庭稳定性的下降,是与个体自由和平等意识的增强、情爱在家庭生活中的分量增加相适应的一个必然现象。现代社会必须要认识到婚姻要满足人们对情感的需求,鼓励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情感破裂可以用离婚的方式去解决,但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应付因此而带来的家庭解体和动荡的挑战。

追求婚姻自由和婚姻质量已成为一种时尚,现代新型的夫妇式婚姻模式,注重和追求的是婚姻关系中的爱情、陪伴和支持。无论是在缔结、维持和结束婚姻状态时,感情的含量在上升,感情与义务、情爱和责任的统一,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理性选择和对婚姻的道德评价。

人们在婚姻生活中,已由传统的重亲子关系转变为重夫妻关系。在古代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成家,对上要孝敬父母,对下要传宗接代,唯独忽略了夫妻之间的需求。因此,往往是夫妻关系依赖于亲子关系——“母以子贵”。而在现代社会,社会已经能在家庭之外满足人们在经济、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养育问题对于个人来说已经不像传统社会中那么重要了。传统的以“经济合作社”、“共同生育体”等面目出现的家庭正在被现代的“情感—心理—文化共同体”式的家庭所取代,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的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一环!

究其原因,首先,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的自立使男女双方赖以维系婚姻的经济纽带松弛了,晚育甚至不育使以生殖为目的的婚姻重要性降低;家务劳动的电气化和社会化,使婚姻的传统生活功能对生存的影响日趋减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使婚姻在生老病死的保障方面变得无足轻重。其次,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涵之一是自由,而婚姻更多的是责任和约束。社会文明的进步,使人们更加宽容选择各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更加尊重别人的隐私权。

婚姻关系是具有一定自然条件的特定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既包括物质的、经济的、生理的关系,又包含思想的、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关系。

婚姻是爱情和义务的统一。一方面,婚姻是包括人们爱情生活在内的特定的共同体,如果缺少了爱情,那就只能是没有灵魂的生活;另一方面,义务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关系和要求。义务使爱情具体化、深入化,义务使爱情更稳定,当爱情减弱和消失的时候,义务并不能完全随着个人的主观意愿立即减弱或消失。爱情和爱的义务,构成婚姻的伦理基础,二者的融合,构成美满的婚姻。

对成人而言,婚姻是至关重要的人际关系。在面临各种严重疾病时,已婚成人的死亡率要低于未婚者。相比之下,健康的人更多是婚姻关系良好的人,他们拥有更少的压力、更多的社会支持、较少的不良生活习惯。普遍来说,已婚的人享有更多的身心健康,这种婚姻的保护作用在男性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未婚的女性比已婚女性的死亡率高50%,而未婚男性则比已婚男性高250%,原因是女性比男性更关心配偶的健康。女性的支持网包括她的亲密朋友和亲属,而男性通常认为只有自己的妻子才是自己主要的支持者和值得信赖的人。

过去,两口子闹矛盾,一般可得到双方家长或亲属的调解、街坊邻里的劝说,甚至单位组织的帮助。这种“社会救助”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一定的效果。如今,随着小家庭纷纷自立门户,邻里关系的淡化,以及单位组织对私生活干预的减少,传统的婚姻调解办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婚姻的需求了。很多夫妻婚姻出了问题,不知道如何寻求外界帮助。结果,“小病”变成“大病”,“大病”变为“不治之症”,“非正常死亡”的婚姻越来越多。

许多夫妻认识到应该求助于婚姻心理咨询,在有经验的婚姻心理咨询专家指导下,针对具体问题和心理障碍,采取适宜对策进行调试,让婚姻恢复健康活力。因此,近年来,婚姻心理咨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用婚姻维持爱情

婚姻生活会占据我们生命三分之二左右的时光。在婚姻生活里你会有快乐、幸福和爱,你也会遇到困境、危机和烦恼。面对这些问题时,重视婚姻的力量,信任配偶,能使你充满信心。

理想的婚姻就是和你的配偶在一起收集你们婚姻生活的点点滴滴,酿成爱情的美酒,一起享用。也许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但是要始终对自己有信心,信任对方,知道双方都会将婚姻维持下去,重视婚姻承诺。下面这个事例中,一对小夫妻就是在婚姻承诺的前提下,双方主动为婚姻付出,将婚姻经营得有声有色,爱情也就在婚姻中茁壮成长起来。

莫小兰是广告公司策划部经理,刘衍则是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经济学硕士。他们认识的时候已经不是追求浪漫纯美的年龄了,那年莫小兰27岁,刘衍32岁。他俩的接触就像商务谈判一样周密而目的明确——都需要一段婚姻,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谁也不会成为谁的拖累。

刘衍在天河城有一套150平米的高层电梯房,莫小兰在二沙岛有一套位于珠江边的江景公寓,他们于是达成了平时住天河周末去二沙岛的共识,时间自由、收入自主也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业为重,他们也约定了暂时不要孩子……

两人的婚后生活大致是这样的:早上前后脚起床,一起下楼在粥档早餐,然后各自开车去单位;午餐在公司解决,偶尔有一个无盐少油的问候电话;加班是家常便饭,离开单位多半是8点以后,通一个电话,约定一家茶楼,别人悠闲喝晚茶的时候他俩咽下晚饭兼夜宵;到家总是十点多了,料理一下家务清洗一下自己时钟便已指向了第二天……尽管同在一个城市同睡一张床,减去睡眠时间,两人每天呈清醒状态呆在一起的时间只能用分来计算。

当然偶尔有空,两人会难得坐下来聊聊天。有一天,他们的话题从“公事”转到“私事”。谈到动情处,他们都表露出心迹:当初走到一起,除了认可对方可以成为生活的伴侣之外,爱意却藏得很深。后来他们又谈到现在的年轻夫妻对感情的理性,也很独立、自我。所以,婚姻关系就像一个巨大的筛子,随着时间的流逝,爱也会慢慢筛下去了。说到这里,刘衍忽然说他记起一位外国神学家的一句话,神学家说:“你们的爱是你们的私有财产,但婚姻却远不是一件个人的事情——它是一种角色,甚至于可以说是一个职位。你们在上帝和众人的眼中走到一起,并不仅仅因为你们彼此相爱——不是爱维持你们的婚姻,从现在开始,婚姻将维持你们的爱。”

那天两人谈得百感交集,觉得那位神学家的话应该成为他们今后感情生活的指南。可是,婚姻怎样维持爱呢?于是,他们努力做了如下一些改变……

天河城的家其实藏着很多莫小兰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壁柜里面除了有两人的婚纱照外,下面的像册里还有刘衍从小到大各个时期的照片,从光溜溜的小孩儿到一脸严肃的中学生,从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到澳洲蓝天白云的纪念,记录着他各个时期的历程。翻看着这些照片,莫小兰觉得自己认识刘衍的时间段骤然就被拉长到了他的童年,有种青梅竹马的感觉。莫小兰把照片拿出来去影楼翻拍过塑,做成一本可以拉出折叠的挂件,挂在床头的婚纱照旁边。刘衍看见自己光屁股的照片,就不好意思地冲莫小兰乐,然后拿起照片给她讲那过去的故事。

客厅的墙壁上挂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莫小兰以为是刘衍信手摆上去的,后来才知道搜集面具是他多年以来的爱好,莫小兰前往香港、台湾公干的机会比较多,于是每次出去都会去帮他淘各色的面具,一次在台湾出差的时候还为他带回了全套的日本舞伎假面面具。当莫小兰满足着刘衍的爱好的同时,刘衍也同样在为了莫小兰的爱好而付出。莫小兰是个有点小浪漫情结的人,在读到一本网络小说后,就染上了女主人公的恶习,无论到哪座城市都要买一枚银指环。刘衍知道以后,不管到哪个城市,都一定会给她买一枚当地的银戒指。莫小兰还喜欢把各种颜色、不同材质的土布挂在墙壁上当挂件,隔一段时间就换一茬。刘衍就借着去贵阳巡店的机会租车开到苗寨去淘换苗寨的老人家亲手纺织浸染的蜡染土布……

在此以前,两人都没有想到,一件并不昂贵的礼物,竟能让对方扎扎实实地开心好几天。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