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105-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南方周末 2004…09…09 15:30:06
没有第三者入侵,林小枫和宋建平还是走向了“中国式离婚”
□本报驻沪记者 张英 □实习生 许维
在《牵手》后,作家王海令鸟新捧出的是《中国式离婚》。和《牵手》不同,在《中国式离婚》里,第三者消失了,婚姻的问题出现在女人身上。王海令鸟试图从婚姻关系内部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这部“帮婚姻里的男人说话”(一位女性观众在报纸上这么认为)的电视剧目前正在全国各地播出,和《牵手》一样引发了争论和高收视率。8月29日下午,天气炎热,王海令鸟在其家居附近的小区会所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按照王海令鸟的说法,《中国式离婚》的起点是从《牵手》结束时开始的。在电视剧《牵手》的结尾,男主人公钟锐在片尾说到了自己的安全观:“男女感情要对等”。在此基础之上,王海令鸟进一步展开思考:“这种对等不是说谁干活多,挣钱多,而是在感情之上彼此的尊重和理解。婚姻出现了问题,为什么我们最后总让男人忏悔,而不是让女人来忏悔?女人就没有问题了吗?”
带着这样的想法,王海令鸟开始倾听人到中年从婚姻围城里逃跑的男人们的声音。“我觉得中年是最残酷的,为什么?青年他有希望,他有时间,他输得起。老年,心静如水,一切都已定型,不可能折腾,也没有时间折腾。只有中年,又没有什么希望,还又能折腾,所以我觉得中年是一个特别值得写的阶段,而且他有经历,有深度。‘离婚’中的‘中年’真是残酷、痛苦、走投无路。”
“我接触过的女人望夫成龙的太多了,老是鞭打着丈夫往前跑,希望丈夫有所成就,然后夫贵妻荣。结果呢,丈夫成了龙自己就没了,就成了怨妇了,另外一些没有成龙的丈夫看自己达不到妻子的要求,半道上一个人跑了。灰姑娘要嫁白马王子,女人永远要求自己的另一半应该比自己强,男人一定得比自己强,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将这样一个最普遍的现象写出来,我觉得可能会引起最大限度的共鸣。”凭着作家的敏锐,王海令鸟在《中国式离婚》里开始解构这个为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
在《中国式离婚》里,王海令鸟借用笔下人物刘东北之口提出了三种背叛:心、身、身体。“我们重视的是身体的背叛而忽略的是心的背叛,但实际上心的背叛是最致命的。我觉得心的背叛比身心的背叛还要致命,因为它有它的虚伪性、欺骗性,非常不人道。”
“过去我们看表面,我们的婚姻很稳定,但实际上过得幸福不幸福?没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对低质量的婚姻,就是应该让它解体。社会的离婚率并不能证明一个社会是高质量还是低质量的。维持那种表面的虚假繁荣没有意义。认真观察,你会发现中国人的婚姻质量太低了。我们过去强行把个人婚姻理解成为社会问题,动不动就集体干预,甚至还有行政干预,要表面的稳定,不管当事人幸福不幸福,这其实是非常不人道的。
从《牵手》到《不嫁则已》、《大校的女儿》、《中国式离婚》,王海令鸟着眼的都是中年婚姻问题。但是在形容她自己的婚姻时,王海令鸟平静地形容道:“短暂得仿佛不曾有过。”
在结婚之前王海令鸟对婚姻的期望值一直很高,但是结婚不久就离婚了。“当时觉得志同道合,但是恋爱和婚姻是两回事,它不是一个延续关系,有本质上的差别。恋爱是有着一定距离的,所以距离产生美。而婚姻是没有距离的。比方讲,我们去云南采访,他喝醉了,吐。我毫不犹豫地去收拾。而我怀孕了,刚预备吐时,他跳得好远。比如说他的邋遢,比方说他喝酒,这些都无所谓,这些都不属于品质问题。但我有很多不喜欢的东西,从根本上我就烦的东西。品质当中很反感,我就不能容忍。那以我的智慧来讲,就是及早了断为好。那段婚姻给我留下来的,是一个儿子,还有对男人那种迷信的破灭。”
从离婚那天起她就意识到自己很难再去和另一个人磨合了。作为一个单身的母亲,王海令鸟骄傲于在她的精心培养下,16岁的儿子健康、阳光,和其他双亲家庭的孩子并无不同。
回想因为在《牵手》里写第三者而遭到批判,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今天,现在连试婚、未婚同居、单身贵族都成为一个常见现象,被视为是一个个人道德问题。王海
令鸟由此认为,社会确实在前进,人们的观念也越来越宽容了。
在下一部小说《新结婚时代》里,王海
令鸟将描述一个错位的婚姻状态。60多岁的教授跟一个30岁保姆;大学生女儿和一个没有文凭的———女儿是高材生———男的结婚了;儿子跟一个比他大和别人怀过孕的女人结婚了。“为什么我要这么写?我就想用这种极端的例子来说社会越来越宽容,婚姻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事情。我们开始是为自己结婚,不是说为面子呀,或者说为别人为社会压力而结婚。”
★王海令鸟说
关于编剧
编剧说起来最重要,但到最后无奈的也是编剧。
为什么好电视剧少了。你剧本好,不一定导得好;剧本不好,他肯定导不好。
有人说,故事不就是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怎么学不来?是的,我承认,不用说三年,我觉一个月就学回来了。故事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吗?好写,三分钟死一个人,五分钟上一次床,再编得传奇点,怎么都行。可是要死人你要死得让人潸然泪下,上床你得回肠荡气。好了,看起来什么都全了,可是,就是没有生活,没有细节,不真实不感人,看起来假。
电视剧很大一部分依赖剧本。它不像电影,90分钟,攒也能攒出来了,光导演玩就玩出来了,人家王家卫不用剧本,他玩出来了。20集、40集的故事,你怎么玩?前头玩忘了后头,后头玩忘了前头。
关于日剧、韩剧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那么爱看日剧、韩剧,他们的电视剧那么成功?这么小的成本,却有那么多人喜欢,而且跨国界,家喻户晓呢?我觉得他们赢就赢在细节上。电视剧说到底是给老百姓的一个消遣方式,它必须得好看,必须得打动他,让他感动。靠什么?最终赢人的还是与时俱进的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生活走到哪儿你写到哪儿,点点滴滴。要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
韩剧真是前途无量,它真的要求有扎实的编剧,有真功夫的演员,有控制力的导演。你看它其实投资不多,也没什么大场面,主题其实也就是家长里短,多以亲情、爱情为主,非常传统,教化功能也非常具备,其实很像我们说的主旋律。有一次广电总局开会,提出要搞一些像韩剧这样的电视剧,但我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关于青春剧
我觉得青春剧,恐怕写的人有问题,还是编剧的问题。在这些电视剧里,那些正上学的或者刚毕业的那些学编剧的来写,他们有多少情感经历呢?而且他们太浮躁了,沉不下来。情感这个问题不是说那么表面化的,它在人心灵里,躲在那儿,高兴或者痛苦,都是无以言表的。
制片方、导演和演员对青春剧有误解,认识上有误区。他们有一种说法我觉得特别不能容忍的就是说,“老百姓就得让他们看平常他们看不到的那些事。”只是你这种视觉的冲击能维持多久?
真正的冲击是心灵的冲击。视觉冲击顶多5分钟。青春剧现在比起中年剧要差,差在哪里?它脱离生活,脱离主流生活。
创建时间:2005…3…17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