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故事集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年苦读,年轻的苏轼已是饱学之士,别人看不懂的书,他能看懂;别
人不认识的字,他能认识;别人不理解的文章,他能评头论足发一通议论。这样
一来,许多人对他佩服三分,有的甚至要拜他为师。
苏轼名噪一时,洋洋自得。启蒙老师见了,很是担忧。特地送给他一张“学
无止境”的条幅。可苏轼看后却不以为然,认为启蒙老师是嫉妒自己,就把条幅
丢在书房角落里。
一天,苏轼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
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苏轼以当代才子自居的对联贴出后,有的人见了点头称赞,有的却连连摇头,
启蒙老师气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安。
不知怎的,这事惊动了仙界。一天,观音大士装扮成一个老太婆,下凡间来
找苏轼了。
这天,苏轼正在家里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便问道:“老人家有什么事?”观音指指门上的对联,
问:“先生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
苏轼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
观音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先生帮我识识看,
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轼想:这有何难!他接过书,看也不看,就说:“你听着,我念给你听!”
可他仔细一看,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那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观音
在一旁连声催道:“先生,你快念呀,快念呀!”
苏轼急得满头大汗,吞吞吐吐地说:“这……这……”这书上的字他从来没见
过,怎么能念得出来呢?他只得问:“你这书是从哪里来的?”
观音笑笑说:“先生,别问是哪里来的啦!天下的书你不是都已读完了?快念
啊!”
68
… 页面 69…
苏轼满脸通红,只好回答说:“我没有读过这本书。”
“你这本书都没有读过,那为什么要贴这副对联呢?”观音问道。
苏轼听了,羞愧万分,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观音忙上前阻止道:“慢!
我把这副对联改一下吧。”边说边把对联改成:
发愤读遍天下书;
立志识尽人间字。
“年轻人,不要再狂妄自大了!学无止境,学无止境啊!”观音谆谆告诫。
苏轼听了,茅塞顿开。回转头正要拜谢那老太婆,谁知早已无影无踪。这时
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神仙在点化自己哩!
苏轼回到书房,立刻找出启蒙老师赠的条幅,把它张贴起来。从此,他谦恭
苦读,勤奋学习,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李自成联惊知府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陕西米脂县李继寨人。那时朝廷无道,官绅横征
暴敛,弄得百姓民不聊生。李自成一家更是穷得丁当响,经常挨饿受冻,饱尝人
间疾苦。
李自成的父亲是个明白人,宁肯一家人吃糠咽菜,也要儿子读书识字,成为
一个有用的人。
这一年,村里关帝庙来了个秀才坐馆收徒,他爹就叫儿子上学去了。穷人家
的孩子肯吃苦,李自成上学比谁都用心,天资又聪明,所以学业日进。老秀才十
分喜欢,教得很尽心。没多久,他便学会了对对子,不仅合辙押韵,对仗工整,
而且对出句来非同一般,使人瞠目结舌。
有一天,老秀才出了一个上联:
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
李自成略一思索,对了句:
天昏地暗,须臾不见旧江山。
老秀才听了,异常兴奋,逢人就夸李自成是他教出来的好学生,日后必然有
所作为,前途无量。
当地知府冯驯,是个颇有才华的人,本是官宦后代,年轻轻的就升任知府。
那日他下乡办案,中途遇雨,避雨来到关帝庙。见是个学堂,就走了进去。言谈
之间,听老秀才夸奖李自成,便想当场考他一番。他唤来李自成,装腔作势,傲
慢地以自己为题,出了一句上联: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李自成一听,不假思索地对道: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之宰。
冯驯闻句,不由大吃一惊,但他不甘心,继续出题道:
龙门三级浪;
李自成对道:
平地一声雷。
这时候,冯知府原先以“五马诸侯”自居的高傲气焰,顿时烟消云散,荡然
无存,舌头伸出老半天,也没有缩回来。他对老秀才感慨地说:“此子才华过人,
出语不凡。将来出山,我辈望尘莫及。”
69
… 页面 70…
凌濛初五十中举
传说凌濛初五十多岁才中举人,为了这点功名,还差点送了老命。
这一年冬天,凌濛初上京赶考,信心十足,可偏偏遇上个贪财的考官。凌濛
初没有送礼,又一次名落孙山。
凌濛初又气又恨,要找考官说理。半路上下起了雪,凌濛初见路边有个破草
帽,就戴在头上挡雪。来到考官府,见门上贴着“爱才如子,执法如山”的对联,
凌濛初顿时火冒三丈,上去“刷刷”添了几字,变成了:
爱才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这一下可惹祸了,几个家丁蹬蹬蹬跑出来,如狼似虎,把凌濛初押上了厅堂。
考官一看考生凌濛初头戴破草帽,气势汹汹地说:“我看你,头戴夏,脚穿冬,
肚里哪有春秋?”
凌濛初两眼喷火,道:“我看你,面朝南,背朝北,心中光想东西!”
考官恼羞成怒,一张状子送到了刑部。刑部尚书一看状子,嘿嘿一笑,说:
“木匠做枷枷木匠,斩!”
凌濛初早就呼说刑部尚书原先是个翰林,就叹了口气回道:“翰林监斩斩翰林,
绝!”
刑部尚书一惊:这人出口不凡,定有隐情!就慌忙说:“慢!”把凌濛初重新
审了一遍,立刻真相大白。刑部尚书马上给宰相呈文,要求赦免凌濛初。宰相也
是晟舍人,早听说家乡有个叫凌濛初的才子,一看呈文,就连忙召见。他见凌濛
初须发皆白,同情地说: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凌濛初悲愤地回道:
二人为天,一人为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宰相一听,唷,真是个才子呢!这对子含蓄地说出了科场的舞弊。于是就朱
笔一挥,在刑部的呈文上批了个“准”字;并向考官推荐凌濛初为举人。考官见
宰相推荐,不敢怠慢,但又不甘心,就说:“再出个上联让凌濛初对对,如真有
奇才,就送他个举人。”
考官领着凌濛初来到一座孤山的小庙里。庙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个执刀跨马
的泥塑将军。考官冷冷一笑,出了上联:
孤山独庙,一将军单刀匹马;
凌濛初淡淡一笑,向庙外一看,见河上有两个渔翁在钓鱼,眼睛一亮,从容
地对道:
隔河对岸,两渔翁双竿垂钓。
考官无奈,只好点凌濛初为举人。
周秉成以联服众
周秉成十岁考中秀才,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很快,他的名声便传开了。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羡慕的人固然不少,妒忌的人却更多。一次,
外乡戏班子来演戏,差一副戏台联。村里几位“才子”互相推诿道:“周秀才妙
笔生花,还是请他来写吧。”
恰巧,这一天周秉成与邻村一秀才发生口角,心烦意乱,加之在场的人多,
70
… 页面 71…
乱哄哄的。周秉成心不在焉,提起笔来,竟一连写下三个“乱”字。围观众人暗
暗吃惊,以为这下糟了。有些心术不正的文人却暗暗高兴,等着看他的笑话。周
秉成一时也发了慌,又写出一个“乱”字来,可这四个“乱”字,如何连缀成文?
周秉成猛然一惊,又很快镇定下来,稍加思索,然后挥笔疾书,一会儿就写就一
副绝妙的戏台联:
乱乱乱,乱不出纲常伦理;
演演演,演的是古今忠奸。
围观者齐声喝彩,那些想看笑话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
周秉成乡试、会试、殿试连中三元,出任湖北学台。从来的举子,能道治国
安邦之策的少,玩弄文字游戏的多。这一日考试前,举子们合议了一副上联贴在
贡院的照壁上:
半朝微雨,洗宇宙之轻尘,润江之光、湖之光、海之光,登云路,望五百明
川,瞻星、瞻斗、瞻日月;
周秉成打轿来到,举子中有人故意大声说:“真正绝对,怕是连学台大人也对
不上了。”周秉成听得话音,下轿一看上联,知道是学子们在“考“自己,便从
容对道:
一介儒生,读孔孟之遗书,中解之元、会之元、状之元,入翰林,推十八学
士,安家、安民、安国邦。
对得何等妙啊!不仅如此,对句中所显示出的周秉成光彩照人的经历和所抒
发的宏大抱负,让一个个举子佩服的五体投地。
阮元改联留笑柄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
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
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
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
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
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
一枕清霜。
这是清朝孙髯为昆明大观楼所撰楹联。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写滇池风物;
下联突出一个“叹”字,记云南历史。全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哈成,被
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
● 道光年间,任云贵总督的阮元(字芸台)读完长联后惊呼:长联有“汉、唐、
宋、元之丰业伟功,总归一空”之意,是影射大清朝,遂仗势摘下原联,擅加篡
改。其改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
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州,衬将起苍崖
翠壁;更蘋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
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
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
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
一片沧桑。
阮元改联减弱了长联的气势,缩小了长联语言的内涵,使长联呆滞不协调;
71
… 页面 72…
阉割了长联的内容和精神,尤其是将“伟烈丰功”尽为“爨长蒙酋”,牵强附会,
为达到篡改目的,到了不择手段胡乱用典的地步。这种违反民心民意的举动,使
昆明人哗然,纷加指责。据《滇中琐记》载,时人作诗讥讽之:“软烟袋不通,
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诗借谐隐之法,以“软烟袋”谐“阮
芸台”,用以讥讽嘲讽他。阮元一离任,人们便又把孙髯的长联挂出来了。
阮元在清代颇负文名,著作甚丰。《清史稿》称他“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
主持风会数十年”,可谓名重一时,然高名显位,自负改联,却留下了笑柄。
●清代也有一位官僚程月川,也曾将孙髯之联胡编乱改,其篡改联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巾岸帻,喜茫茫宽阔无边!看东骧金马,西峙碧
鸡,北耸青虹,南翔白鹤。高人韵士,定当击节讴歌。况栏外树色江声,随地皆
诗情画意;更云开雨霁,何时不鱼跃鸢飞。登斯楼也,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
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风,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
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争欲同符天地。至今日离宫别馆,悉化为
芳草长林;并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夕照。游于浦者,只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
火,一行秋雁,两岸芦花。
徐文长联斗贪官
山阴有个县官,贪污受贿,搜刮钱财,无恶不作。老百姓都恨之入骨,可他
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还在县衙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
眼前皆赤子;
头上有青天。
徐文长见了很气愤,一天趁着黑夜,跑到县衙门口,提笔把对联改成了:
眼前皆赤地;
头上有黑天。
老百姓见了,个个拍手称好;县官气得翘起了胡子。他探得是徐文长改的对
联,就命手下人把徐文长传来问罪。
徐文长当然心中有数,一见县官,故意问:“大人传我有何事?”
县官想来个下马威,惊堂木一拍,双眼一瞪,喝道:“大胆徐文长,你为何把
本官大门口的对联改掉?”
谁知徐文长根本不买帐,理直气壮地反问道:“请问大人,你有何凭证?平白
无故讲我改对联,岂不是诬陷!”
县官一个顶头呆,吞吞吐吐地说:“这个……有人已来本堂告你。”
“既然有人告我,那请证人来当堂对质。”
“这个……”县官根本找不出证人,一时弄得难以收场,只得来了个急转弯:
“既然你没改,那就算了。本县听说你才思敏捷,万分敬佩,今天想邀你来对对
子。”
徐文长知道县官不怀好意,说:“对对子可以,不过我今天很忙,最多只能对
三个对子。”
“好!”县官肚里有点文才,一开始就出了个难联: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
徐文长一向傲岸不羁,蔑视权贵,一听县官想压自己,马上对道:
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72
… 页面 73…
徐文长以“光棍”自居,摆明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式,且对得天衣无
缝,县官也无可奈何。他望了望大堂上挂的灯笼又吟道:
一对烛,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
徐文长不假思索,随口应对道:
两盏灯,黑黑暗暗,无分南北东西。
徐文长隐喻公堂暗无天日,县官不觉怒火中烧,说出了第三个上联: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徐文长借题发挥,对出了下联: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县官见徐文长骂自己有眼无珠,气得差点昏了过去。这时,徐文长开口道:
“大人,三个上联我均已对出,告辞!”说罢,“嘿嘿”一笑,扬长而去